APP下载

中华传统文化与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刍议

2021-11-28

时代人物 2021年31期
关键词:留学生中华传统

刘 攀

(郑州市信息工程大学 河南郑州 450000)

强调来华留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必要性

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凭借独特的科教文优势、稳步经济发展的新机遇和积极的政策鼓励,中国已经成为受欢迎的留学目的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不断提高来华留学教育质量。质量是留学生教育发展问题的本质和关键,这对我国高校留学生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因此,分析中华传统文化与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并提出优化策略,对于实现提升我国留学生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近10年来,来华高校留学生规模逐步扩大、来源地和分布地扩大;呈现出学历生比例增加、高学历人才增多、专业选择多元化的特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针对此现状,高校应该基于在校留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开展思想教育工作,提供丰富的内容与形式加深其对传统文化的认同,自发接受中国价值观,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教育部公布的《留学中国计划》明确加强留学生关于中国法律法规、优秀传统文化和国情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浓缩中华五千年的思想精华,而针对留学生的思想教育包括文化素养、法制道德、尊重文化与认可中国基本原则等。将中华传统文化与思想教育结合,一方面充分发挥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功能,另一方面契合留学生的特殊身份。

基于留学生思想教育的现状分析

容易忽视留学生思想教育。目前,留学生源多样,遍布亚欧非大陆,语言文化背景复杂,存在不同程度的跨文化不适应现象。因而来华留学生的日常管理、课程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面对着挑战与困难,比如留学生缺乏自我约束意识、习惯自由散漫、上课纪律松散等问题。要求从事留学生思想教育的教师具备更高的管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实际上,一些高效管理者为了减少思想冲突带来的麻烦,对于留学生思想教育多采取保守态度。诸如,任课教师和高校辅导员经常优待留学生,甚至出现过度小心、放任无视的情况。有数据显示,超过60%留学生来华留学主要是对中华文化有浓厚兴趣,其余吸引他们的因素有中国发展机遇丰富、奖学金优待、亲朋好友建议等。

留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机制有待完善。高校传统思想教育方式主要通过思想政治课程、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专题教育讲座等方式开展。相较而言,外国普遍没有类似的显性教育,难以完全满足各国留学生的认知方式与思维习惯。

思想教育通过引领思想理念来指导社会实践,从而渗透到留学生的中国学习生活中。部分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被简化为政治教育以及党建活动,没有纳入留学生思想教育的管理范畴。即使有些学校注重此方面教育,但多采取同本校学生同样的管理体制,事实上这样的机制运作无法适合留学生的特别,效果并不理想。

来华留学生思想教育课程缺乏针对性。目前来华留学生中,本科以上学历占比较低,主要是长、短期汉语言进修为主。根据笔者对留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构显示,70%认为中国文化“历史积淀,内涵丰富”,26%选择“与时俱进,影响深远”,仅有4%持“过于保守,亟待更新”态度。但是,大部分留学生对于中国正在发生的变化以及政策方针缺乏基础性认知,

由于缺乏官方政策文件指导来华留学生思想教育,导致课程体系出现一些普遍性问题,如课程设置优待加强、师资力量不扎实、授课内容片面、讲课方法单一等问题。一方面加强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交融,另一方面提高留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深刻感知中国的变化发展。

实现中华传统文化与思想教育工作深度有效融合的可行建议

完善来华留学生培养方案与培养机制。《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中明确指出推进中外学生教学、管理和服务的趋同化,要求高校将来华留学生教育纳入全校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中,实现统一标准的教学管理与考试考核制度。这一做法对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的提高提供了保障。同时,在培养方案中还应该体现对留学生的“特质培养”,结合各高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有关标准及专业课程要求,保证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培养质量和培养特色。

在来华留学生与中国学生的趋同化管理的背景下,坚持“国际视野、中外融和、本土行动、中国特色”的工作目标。一方面,思想教育工作通过中国传统文化与特色传播方式来引导,实现高校在对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趋同于中国学生,实现传统文化有效传播;另一方面,考虑到各国国情以及学生的宗教文化信仰,实现个性化教学安排与管理。

加强师资建设,丰富授课内容。由于各国留学生彼此文化差异较大,协调留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考虑的问题。因此,选任授课教师不应只注重其专业水平、英语能力,同时也应具有相当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及留学生综合管理能力,从而深刻了解留学生需求,推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管理人员的中华传统文化修养,包括教学直接管理人员、辅导员、授课教师等。注通过言传身教来提高留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并且,注重管理传统文化与人性化相结合,真正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从学校层面给予政策倾斜。

依托社会宣传、校内资源,打造高校流通的传统文化课程,例如“中国历史概况”“中国文化演变”“中国现代政治理论文化”等课程。基于中国文化,借助网课、讲座、校园活动等方式,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情与法律等,提供一条可借鉴、有参考性的留学生教育路径,可以有针对性地开设习近平思想的理论课程,传播治国方略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义等,减少外界对我国的偏见,增强留学生对我国的友好情绪。

加大传统文化课程建设,提高其针对性与丰富性。在按教学管理制度办事的前提下,学校应提供人性化的管理和服务,注重留学生的文化背景和个体需求差异。具体传统文化课程建设需要充分考虑各校的具体实践经验,引入丰富多样的课堂教学方法和完善全面的考核方式。考虑到留学生的教育背景,还需要参考各个国家的教育特色,有针对性根据外交、文化交流等实际情况选取教学内容,所以留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培养方式不宜完全遵循国内的传统思想政治课程。

在教育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其他专业方向课程的辅助作用。将中华传统文化与思想道德交融,让留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吸收。同方向课程专门课程共同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帮助留学生全面、理性、客观地认识和了解中国的历史、国情和发展现状等。尤其,将“中国梦”倡导的中国优秀文化传承内容添加到日常语言文化课程教学,提高留学生的课堂参与感及教学效果

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创设具有丰富传统文化特色学习环境,离不开良好共建、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环境。通过定期举办系统化、规模化的校园文化活动,鼓励留学生动手体验文化内涵,加强认知。例如民乐演奏会、武术体验课、茶艺参观、剪纸动手等形式。也可以在学期或者学年内,举行实地文化考察,亲身目睹、感受文化资源,成为思想教育课程的配套活动。

同时,构建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全面教育平台阵地。通过校园官方微博、公众号、校内广播台等媒介,举办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活动。定期分享留学生传统文化的学习心得,展示其学习成果等活动,呼吁留学生关注传统文化,能够沉浸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通过制度化的教育体系,欣赏传统文化的美,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强化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对形成与巩固高校留学生思想教育新常态的作用。

综上所述,为更好开展留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提升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可,高校应更加注重两者的结合。来华留学生是一个涉及国际关系、学校、学生等多方面的问题,因而需要充分考虑。结合各高校的实际情况,根据专业课程要求,实现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结合,强化来华留学生更深层次中国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文化认同。

猜你喜欢

留学生中华传统
缘何“问道扶桑”?——留学生如是说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