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探析

2021-11-28赵子林黄森森

安徽行政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农村基层领导村民

赵子林,黄森森

(湖南师范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长沙 410081)

百年大党,风华正茂。据中组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5日,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9514.8万名,基层组织总数为486.4万个,是世界第一大执政党。党的全面领导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一百年来,党始终以民族复兴为己任,强化政治领导,加强组织建设,确保党的事业发展到哪里、组织建设就跟进到哪里、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就发挥到哪里。农村基层党组织是维系党与群众密切关系的枢纽,是党在农村工作的“主心骨”,发挥好农村党组织的政治功能,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前途命运。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突出各级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使其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1]。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是党治国理政的最大底气,发挥好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是广泛联系和发动群众,增强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养料,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将党员群众凝聚在党中央周围,增强党的战斗力、凝聚力和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坚强政治保证。

党组织的政治功能,也就是党组织的政治使命及其达成。2018年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以及2019年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明确规定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职责,包括全面领导农村社会治理和各项建设,宣传和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对党员进行管理、监督和服务,组织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做好党员群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等[2]。梳理相关文件精神,可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概括为政治领导、政治宣传、政治组织、政治执行、政治服务与政治教育等六大功能。

一、提高基层党组织政治素养,强化政治领导功能

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功能是指党组织要树立政治领导地位,确立政治领导权威,保持正确的政治立场、政治原则和政治方向,保证农村各项工作始终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农村基层党组织要紧跟党中央步伐,突出党的政治建设,将政治领导功能摆在首要位置,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和政治原则,领导村民开展各项工作,给村庄带来崭新气象。然而,也有个别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领导功能发挥不充分,存在弱化现象。比如,有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对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摆位不正[3],对政治领导的核心地位认识不清,甚至认为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带来的效益要多于政治领导,将政治领导放在次要位置;有的农村党组织对村务缺乏政治决断力,不敢挺直腰板、义正辞严地领导;个别农村党组织领导班子政治领导意识不足,政治素质不过硬,以致在解决农民纠纷、维护农民权益的过程中原则性不强,不能很好地发挥主导作用[4]。

一些基层党组织政治领导功能弱化,主要是因为一些农村党组织领导班子和党员的素质有待提高,对政治领导功能的内涵、地位理解不透彻,政治领导能力尚存不足。当前,全国不少行政村的党组织存在党员年龄老龄化与学历低的问题。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全国60岁及以上的农村党员超过三成,50岁以上的党员仍然是村里的主要“青壮年劳动力”[5]。笔者在山东进行抽样调查时,对该省东南部所辖18个行政村的党组织进行调研发现,无论是党组织领导班子还是普通党员,普遍存在着老龄化和低学历的问题。调研发现,农村领导班子成员的年龄主要分布在55岁以上,学历主要是初中;普通党员中60~70岁占20%左右,70岁以上约占33%,学历主要集中在初中和小学。党员干部老龄化与文化程度较低,直接影响到党组织对党的精神的理解和解读能力,影响到党组织的政治素质的提升。此外,有些农村党组织过于偏重“经济化”思维[6],做事追求短期绩效,缺乏前瞻性思考,看不到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对农村各项工作的长远意义,个别基层党组织甚至错误地将政治领导与经济发展割裂开来,害怕政治领导会影响经济效益。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的政治领导力量,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功能是其首要功能,必须贯穿于农村群众自治的各项工作中。当前需要提高农村领导班子的政治素质,增强政治领导意识和领导能力,坚定政治立场和政治原则,保证其始终紧跟党中央步伐。上级党组织应采取有效方式培训农村党组织班子成员,抓住“关键少数”,重点培训村党支部书记,通过上党课、开党会、定期举行“优秀村支书登台授课”等方式,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领导意识,纠正“经济化”思维,始终将政治领导放在首要位置,使村庄各项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运转;通过组织党员干部进行实地考察学习、分派相应任务以提高其政治领导能力;将按期考察和随时抽检相结合,对基层干部的领导能力进行查核。建立农村基层党组织量化考核机制,对合格的党组织要给予奖励,对不合格的党组织要进行整顿,清除不合格党员干部,建立风清气正的领导班子,增强领导工作的勇气和底气。

二、创新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增强政治宣传功能

农村基层党组织担负着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任务,是农民获取政策信息尤其是与己相关的惠民政策信息的主要渠道。传统农村的宣传方式主要是“大喇叭”广播、村民小组会议、宣传栏和村民小组负责人宣传等。随着新媒体和智能设施使用率的提高,农村的宣传渠道显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包括微信群、QQ群、相关公众号在内的宣传形式被用于农村党务和村务,增加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信息内容也愈加丰富多彩,使得外出务工或上学的村民也能关注村庄事务。与此同时,部分农村党组织在宣传政策时存在薄弱环节。其一,宣传内容存在滞后性和片面性,即一方面,农村党组织缺乏将党中央最新方针政策及时转达村民的意识,政治宣传出现迟延;另一方面,农村党组织对党的方针政策缺乏解读能力,对上级的指示或是直接搬到村民面前,或是简单挑几条标题告知村民,缺乏用通俗易懂、本土化的语言分析讲解文件的能力,导致宣传内容“文件化”“机械化”。其二,对新旧宣传方式的关系处理不当,使得传统宣传方式向新媒体宣传方式转换过快,甚至出现“一刀切”的情况。受农村新媒体覆盖程度与村民年龄结构的影响,政策宣传的知晓度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一些中老年群体被“阻隔”在信息之外。

农村党组织宣传意识不足以及对文件的解读能力较弱,主要与党员干部的文化水平有关,此外,宣传渠道方面主要与农村基层党组织如何处理新旧宣传方式有关,包括由旧到新的转换速度以及对新方式使用和管理的熟练程度等。一方面,在没有对村民智能设备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统计的情况下,部分农村党组织盲目地减少甚至取消传统宣传方式,将不会使用或没有智能设备的中老年群体“阻隔”在信息之外。另一方面,部分农村党组织对新媒体的使用与管理不熟练,出现了群聊乱象的问题,如由于未实现实名制,群里人员的身份不确定,是否每户都有代表在群里并不确定,以及群里转发不实信息、发表过激言论、销售商品等行为。

针对上述问题,要采取创新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提高农村党组织政策宣传的质量。对于话语方式的创新,重点要加强对农村党组织成员的培养,提高其政治宣传意识,帮助其在自身深入理解党的理论政策的同时,提高语言表达艺术和能力,改变读文件式宣传。针对农民在理解能力上的特殊性,结合发生在村民身边的具体生活案例和故事,基层党组织人员注意运用本土化语言将党的理论政策以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方式表现出来,用小事情讲出大道理,提高农民对党的政策的领会程度。

对于传播方式的创新,在农村没有全面普及智能手机的情况下,可以采取“传统+互联网”的方式,以传统宣传方式为主、互联网宣传为辅,对新旧方式进行合理配置。“大喇叭”广播要重点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尤其是惠民政策,同时在微信群或QQ群中进一步传达与解读,既关照到老年群体,又可以让年轻人以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的形式获知党的政策理论。宣传栏不应只设立在村委大院,特别在管辖范围较大的村庄,宣传栏应设立在各主街道或村民聚居的片区,不仅要张贴村务公开和财务公开信息,还要及时更新党的创新理论,使其充分发挥宣传作用。除了宣传栏,还可以通过墙画、横幅等形象、直观的方式,美化村庄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村民。如使用新媒体宣传,则要提前对村民智能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确保信息接收的有效性。同时,要加强新媒体管理和引导,明确意识形态责任制,引领正确舆论方向。村支部可以对民生工作群进行分类,建立用于政策解读、村务通知、经济发展、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专门群聊,以此来治理群聊乱象问题,防止群信息混乱。对于传谣造谣、话语激进的行为,村支部要及时在群里进行引导和纠正,避免引起村民慌乱。

三、建立党员干部科学管理机制,优化政治组织功能

农村党组织是发展基层党员的主要载体,是培养、接纳新鲜血液的重要平台,承担着组织、管理党员的重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目前,农村党组织软、散、乱问题仍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主要表现为: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动员党员、群众乏力,缺少将党员、群众聚拢起来拧成“一股绳”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党员管理松懈,没有在党员面前树立起政治威严,对党员的硬性要求较少,没有形成严肃的组织生活;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安排不当或组织活动较少,影响党员参与组织事务和活动的积极性。

农村基层党组织存在的软散乱现象主要归因于:一是农村党组织缺乏科学管理党员的机制,“规范管理和制度化建设力度不够”[7]。农村是一个“半熟人社会”[8],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干部可能会在左右为难中选择变通甚至纵容的方式维持与他人关系。这种纵容和变通无疑会逐渐腐蚀党组织的规范化管理和组织能力。二是个别村支书作为“领头羊”可能不同程度地存在“四风”行为,没有为严肃组织生活起到表率作用。三是对发展党员的监督程序不健全,使一些入党动机不纯的人进入党组织,这些人或是缺乏服务意识和主动性,或是另有所图,影响了党组织的聚合力。四是党员干部中突出的老龄化现象也影响了党组织的行动能力。

农村党组织是贯彻党的路线方针的“最后一公里”,必须加强农村党组织自身建设,打造一支具有强大生命力、组织力和战斗力的党员干部队伍:要严格入党程序,对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人员进行严格考核,积极鼓励和发展政治觉悟高、服务意识强、综合素质好的村民入党;充分发挥组织考察与群众意见的作用,对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严格要求,防止出现“只填表不教育”的现象;坚决遏制搞“圈子主义”“好人主义”;坚决防止“村霸”、黑恶势力成员和品行不端的人混入党组织;同时要鼓励和发展年轻人入党,改变农村党员老龄化现状,提高党组织年轻化水平,使之朝气蓬勃地致力于党和农村事业。

农村党组织对党员干部的管理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村党支部书记要做好党员的摸底排查工作,以便有的放矢地管理党员。党支部要经常组织党员参与党组织建设工作,开展组织活动,严肃组织纪律,深入交流互动,多做实际工作,从批评与自我批评中寻找缺点,从实际工作中发现不足,使党员在组织生活的“熔炉”中得到敲打和锻炼,不断磨炼党性修养,提高政治素质。有条件的村庄可以适当安排党员与村庄党建工作、村务挂钩,如分派党员担任街长、巷长等。创立党员评议机制,对党员参与党务或村务、服务群众的情况进行统计入档;将组织内部评价和村民评价结合起来,对党员的工作情况做出综合评价。对评价为优秀的党员授予村庄优秀党员称号,建立模范党员专栏,或给予相应奖励,公开表彰激励。对那些不服从党组织安排,任凭个人意愿行事的党员,要及时进行教育和劝导,严重者要按照组织程序予以严肃处理。党组织要按期召开组织会议,听取党员的思想汇报,掌握党员的思想动态和生活状况,协助党员解决工作或生活难题。要发扬党内民主,听取各位党员的工作建议,激发党员的信心和热情,提高党员参与事务的积极性和使命感,使党员干部平时在各自的位置上发光发热,关键时刻能够站出来,爆发巨大战斗力,为党和人民事业贡献力量。

四、健全政策落实核查机制,加强政治执行功能

政治执行功能是党的决定能否在农村切实施行的关键,它与农村的民生福祉紧密相连。只有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执行功能发挥好,才能提高政策落实的水平,为农民带来幸福感、获得感和满足感,赢得农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开展,国家不断加大对农村的资源投入,越来越多的资源下放到农村用于农村公共建设,更多的惠民政策在农村实施,老百姓的生活水准和幸福指数显著提升,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也得到明显改善。但是在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实施惠民工程时,还存在不足。如有的农村党组织未能处理好惠泽村民与落实上级要求的关系,使得一些惠民工程成了“面子工程”“形象工程”。有的村干部甚至存在侥幸心理、投机心理,利用村民对村务的不熟悉,从中打折扣,谋取私利。“面子工程”“形象工程”不仅不能带来福利,甚至损害村民利益,挫伤村民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很难再组织村民参与各项活动,这对党组织的组织力和动员力也是一种损害。

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部分农村党组织的工作能力存有欠缺,缺乏前瞻性眼光和战略性思维,为民服务意识比较薄弱,削弱了政治执行功能。另一方面是由于一些政策执行的加码以及资源下乡带来的督查下乡,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农村党组织的负担,结果就是村级治理中有了越来越多的办事留痕、越来越多的形式主义,村干部主要工作不再是回应村民诉求,而是应付上级检查,填表报材料[9]。此外,一些村干部在自下而上监督较少的情况下工作,做得不好的地方也设法蒙混过关。

农村党支部的政治执行功能与农村的民生福祉紧密相关,要确保党的各项决策真正落到实处,必须从两方面着重抓起:一是确保党支部将政策真正落实到村民身上;二是要对政策落实情况进行核查,保证政策执行的稳定性和长期性,使其真正为村民带来切实的利益。

政策执行力是发挥农村党组织政治执行功能的关键,要加强对党员干部实干能力的训练。上级党组织可派驻第一书记或专业人员帮助农村党支部处理有关事务,坚持学习与实际做事相结合,提升农村党组织政治执行的专业化水平。有关部门要深入落实党中央为基层减负的要求,力求戒除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简化办事程序,“持续为基层松绑减负,让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10]。同时,要健全政策落实的核查机制,注重对政策落实结果的回访,核实村党支部对政策的实际执行情况,具体可以采取上级巡视与村民举报的双向监督方式。上级应坚持不“通风”原则进行突击巡查,了解政策落实的实际情况;采用“互联网+村民上访”形式,简化群众举报程序,鼓励村民举报村子里的形式主义工程;上级党组织对群众上访要认真对待、仔细研究,举报情况属实则应对相关农村党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惩处,并记入档案,必要时对农村党组织则要进行整改,并对有关人员进行批评教育,或解除相应职务,使农村党组织不能搞也不敢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确保惠民工程的实效性,使党的政策为村民带来切实益处。

五、增强群众路线意识和调查研究能力,提升政治服务功能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置身于农民大众中的党组织,是为群众解决问题的“贴心小棉袄”。政治服务功能是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农村的集中反映,以群众意识和群众路线为基础,以服务于民、造福于民为根本目的。当前,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仍存在脱离群众的问题,致使政治服务的质量有所下降。脱离群众危险是党的四大执政危险之一,也是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习近平总书记曾对脱离群众危险的具体表现进行过详细的阐述,而这些表现在部分农村党组织中仍然不同程度存在。如一些农村党员干部服务群众意识淡薄,对群众提出的请求消极对待,总想讨些人情债;一些村干部遇事办事得过且过,无所作为,不工作时就“两耳不闻窗外事,两脚扎根办公室”;一些基层干部不愿贴近群众,不知调查研究,不懂居安思危,不察落后现状,不听群众呼声,更不为群众排难解忧。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要牢固树立群众路线意识,端正为民服务态度。为民办事应敞开心扉、积极热情,注意语言艺术,对村民提出的困难和需求不分大小,都应认真对待。为民办事要讲求时效,能当场解决的就不要拖,不能当场解决的要在承诺的时间内解决。党员干部要不计较自己的名利得失,要想着如何更好地为村民做事;主动学习,提高理论素养和思想觉悟;注重营建良好办公风气,树立风清气正的办公形象。村干部不能处在办公室的“象牙塔”里不闻窗外风雨,要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经常到田间地头、街坊民间走一走,可以采取街头听政、走访问政的方式,广泛倾听民声,对村民的诉求当场解决或由相关人员在规定时间内解决,这样一件接着一件干,干一件成一件,从小事中为村民积累福祉。村支部要创新政治服务方式,借助“新媒体+民生服务”、搭建村民服务平台、善用意见箱等方式,方便村民提出问题,提高干部收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效率,还要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密切干群关系,提高党组织为民服务的水平。

六、推动学习教育常态化,强化政治教育功能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教育、培养党员的学校,承担着培养农村党员、引导村民群众的重要任务。开展“两学一做”教育活动以来,农村党员在党组织的号召与教育之下,积极学习和了解党的方针政策,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政治素质和党性修养明显提高,思想观念显著升华,教育活动展现出显著功效。不过,个别农村党支部在教育内容与形式方面依旧存在不足,对于教育的内容,如前所述存在“文件化”“片面化”问题;对于教育的形式,有的农村党支部贯彻“三会一课”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时,仍有“讲排场、走过场”的情况,课上读读文件、记记笔记、拍拍照片,课后做好记录以应付上级,对党员的学习情况不做后期检查。有的党支部不能按时召集党员上党课,为应对检查只能补抄笔记、填表。上述问题的存在,主要归因于三方面:其一,有些农村党支部对“三会一课”与学习教育活动的重视程度不足,落实力度不大,执行过程不严;其二,由于农民工作具有特殊性,部分党员外出务工,党支部难以协调时间,因此也就放松了党员教育管理的要求;其三,一些农村党员的权利义务意识较弱,没有形成良好的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

以上问题的解决,要求农村党组织对党员群众的政治教育走深走实。首先,推动“三会一课”和学习教育常态化。坚持举办党课学习,认真对待每次党课教育机会,丰富教育内容;对党员的学习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帮助党员端正学习态度,培养自我学习意识;了解学员的认知程度,及时调整讲解方式,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解党的指导思想、大政方针等重要内容,使每一位党员都能学有所获。其次,要充分彰显农村党员的先锋、表率作用,学习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村支部通过发动优秀党员参与党课讲解,让优秀党员结合个人先锋模范事迹抒发自己的心得体会,实现让身边人教育身边人。总之,农村党组织肩负着农村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只有巩固好农村党组织的政治教育功能,才能有力维护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筑牢主流意识形态的战斗堡垒。

猜你喜欢

农村基层领导村民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提高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质量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凉山彝区贫困农村基层治理创新实践与探索
2016重要领导变更
不能比领导帅
领导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