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基层组织建设的实践历程、主要成就与基本经验

2021-11-28邓少川

安徽行政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党员队伍先进性基层组织

邓少川

(兰州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制、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并对新时代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以下简称“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来,始终把基层组织建设放在重要位置,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实践特色的基层组织建设之路,取得显著成就,积累了丰富的、切实可行的基层组织建设经验。基层组织建设与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相统一,深刻总结建党百年来基层组织建设的宝贵经验,对于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来基层组织建设的实践历程

(一)初步建设阶段:从中国共产党建党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

1922年党的二大通过的党的第一个章程,第一次明确规定了入党手续、组织系统、组织原则等。1925年党的四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修正章程》,第一次把支部明确规定为党的基本单位,并对支部的成立、组织、任务、功能等作出规定。1927年中共五大通过的《组织问题决议案》,对支部工作的路径与方法作了详细阐述和研究。1927年6月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修正章程决案》,第一次在党章上明确规定了支部的重要地位和六项作用。毛泽东是基层组织建设的最早实践者。在他的领导下,我们党在军事连队中建立了党的第一批党支部,并总结经验在各根据地普遍实行。1929年《古田会议决议》重申“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加强了党对军队的领导,使工农红军面貌焕然一新。1930年召开的党的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以中央决议的形式讨论和部署党的组织建设,提出了党的中心组织任务,着重强调了支部在人民群众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1938年3月党中央出台了《关于大量发展党员的决议》,党的组织数量和党员人数急速增加。1938年9月,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制定了党的干部路线和政策,确立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组织路线,提出了“才德兼备”“任人唯贤”的干部标准和干部路线,制定了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的正确方针。1939年陈云撰写了《党的支部》一文,他在文中阐述了支部的地位和作用,强调了支部的基本任务:团结群众,吸收新党员,开展党员教育,领导党、政、军、民、学各项工作。1940年,中宣部发出的《关于各抗日基地内党支部教育的指示》,旨在提高支部干部和党员同志的文化水平、政治素养、工作能力。1945年党的七大通过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对基层组织建设作了更加详尽的规定,明确规定了党的支部、总支、各地区和各单位委员会的成立条件,还规定了支部的选举、任期、“四项任务”,使基层组织建设的各个方面更加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我们党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开展“整党运动”,完善党支部的各项制度,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基层组织建设创造了条件。

(二)稳步探索阶段: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基层组织建设进入稳步探索阶段。1950年出台的《关于发展和巩固党的组织的指示》明确指出,要以严格的工作态度稳步推进党的工作,强调“在考察一切要求入党的人时……将党的领导与群众的意见相结合,才能对被考察者有较全面的认识”[1],实行党务公开以推进党的建设。1951年召开的第一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决定对党的基层组织进行整治,在整顿的同时吸收新党员、成立新的党支部。这次整顿使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和体系更加完善,党员的数量和质量得到提升,党与群众的联系更密切,各项工作有效推进。1954年召开的全国农村党的基层组织会议,着重解决农村支部的组织形式问题、政治问题和领导问题,使农村基层组织在国家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56年党的八大召开,大会通过的党章首次提出“党的基层组织”的概念,强调“党的基层组织是党联系广大群众的基本纽带,经常检查和改进基层组织的工作,是党的领导机关的很重要政治任务”[2]。党章还把支部、总支部、基层党委统称为党的基层组织,形成了由地方到中央、由各级基层党组织到中央委员会的党的完整的组织体系。大会还对党的基层组织的作用和任务作出了明确规定,将党支部的任务增至八项。1962年中组部召开组织工作会议,强调以纯洁性建设为核心加强党员教育,有重点地整顿党的基层组织,加强党的基层组织的领导核心建设。1965年提出的《关于加强农村党的建设三个问题的报告》强调把党的工作和生活制度化,建立学习制度、联系群众制度和批评与自我批评制度。我们党在对基层党组织进行的全面整顿、探索中所积累的经验,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

(三)全面恢复发展阶段: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八大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们党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伴随着党内的全面拨乱反正,基层组织建设走向全面恢复发展阶段。1980年,邓小平深刻总结了国内外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建设的历史经验和“文革”教训,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思想,为新时期基层领导体制改革和改善基层党组织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1982年党的十二大召开,大会审议通过的党章明确规定了“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还规定了支部的八项任务和党员干部的廉洁纪律等。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强调“经常地加强教育……使党的基层组织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3]。在此期间,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探索和尝试,党内基层民主制度等各项制度不断完善,基层领导干部和党员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升,各项工作稳步推进。1989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通知》提出,要通过做好民主评议和清查工作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通过严格党员标准提高发展党员的质量等。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搞好在农村、国有企业、学校的党的建设。1994年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围绕党的中心任务……立足经常性工作,常抓不懈”[4],巩固和加强了基层组织建设。党的十五大后,党中央提出要“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街道社区、社团和社会中介组织党的建设的工作力度,不断拓展党的工作的覆盖面”[5]。党的十六大通过的党章对基层组织建设、干部队伍建设以及党员队伍建设等提出了新要求,基层党建工作取得重大进步,扩大和筑牢了党的执政基础。2009年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积极发展党内民主、提高干部队伍质量、切实做好基层党组织工作等。

(四)创新发展阶段:党的十八大至今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进入创新发展阶段。2013年6月至2014年10月,在全党范围内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四风”问题得到有力整治,关系群众切实利益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2016年以来,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特别强调每个支部、每个党员的常态化学习教育,统一了全党的思想和行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6],为新时代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南。2018年发布的《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对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具有重大作用和意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与服务功能之间的关系,提出“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7],同时充分发挥党的政治引领作用,突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党中央对基层不同领域的党建也提出了全面、明确指示,2019年先后出台了《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基层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推进农村和城市基层党组织建设,筑牢党在农村和城市工作的领导核心地位。同时,党中央对高校党建、国有企业党建、机关党建、军队党建都作了明确、具体部署。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要注重党员队伍建设,2019年5月,中共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对新时代推进广大基层组织整体发展、提高党员队伍建设质量具有重要意义。2019年6月以来,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制、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对新时代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基层组织建设的主要成就

在革命战争年代,革命军队中的基层党组织、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基层党组织、敌占区的地下党组织,为革命胜利都作出了不朽贡献。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党员人数不断增多,基层组织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组织结构和体系不断完善、工作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中发挥了领导核心的作用。

(一)党的基层组织结构和体系不断完善

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年来,始终坚持把基层组织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重要位置,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紧紧围绕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心任务,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着力解决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既注重总结经验,又注重创新发展,取得了明显的组织建设成效。基层组织数量不断增多,结构和体系不断完善。据统计,截至2019年底,“中国共产党现有基层组织468.1万个,比上年净增7.1万个,增幅为1.5%。其中基层党委24.9万个,总支部30.5万个,支部412.7万个;全国8 636个城市街道、31062个乡镇、105257个社区(居委会)、533 824个行政村已建立党组织,覆盖率均超过99%;全国共有机关基层党组织72.3万个,事业单位基层党组织91.3万个,企业基层党组织147.7万个,社会组织基层党组织14.2万个,基本实现应建尽建。”[8]

(二)党的基层组织的领导干部和党员队伍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是基层组织建设的重点,基层组织的主体是广大党员,党员队伍的质量和数量关乎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执行力。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年来,始终坚持抓好党员队伍建设这个基础工程,一手抓基层领导干部建设,一手抓党员队伍建设,而且取得重大成就:一方面,基层党员干部队伍结构不断优化、素质不断提高、工作路线更趋成熟;另一方面,党员队伍不断壮大,结构不断优化,作用不断凸显。截至2019年底,“‘80后、90后’党员已超过总数的三分之一;女党员2 559.9万名,占27.9%;少数民族党员680.3万名,占7.4%;40岁以下党员超过总数的三分之一;广大党员同志分布在各条战线,工人和农民仍占主体,占比为34.8%;党员队伍文化程度继续提高,大专及以上学历党员超过半数,达4 661.5万名。”[8]

(三)党的基层组织的工作体制机制不断健全

党的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离不开有效的工作机制。建党100年来,基层组织建设坚持以基层民主集中制为核心,不断完善各项工作机制。一方面,基层组织的功能和作用不断增强,既发挥了把握政治方向、进行政治动员的政治领导作用,又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基层组织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另一方面,基层党组织的各项工作逐步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党员队伍制度建设持续改进,党员队伍的数量和质量显著提升;基层党组织制度建设持续完善,战斗力和凝聚力不断增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持续深化,基层领导干部队伍能力和素质不断增强;党内基层民主制度不断健全,广大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生机与活力得到有效提升。

三、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基层组织建设的基本经验

(一)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广大基层党员干部

党的思想建设,是指党为保持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而在思想理论方面所做的要求和一系列工作。思想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最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政党,无产阶级政党要保持对国家政权的领导权,就必须保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就必须坚持对广大党员特别是基层组织的党员干部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中国共产党坚持按照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建立和完善党的基层组织,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指明方向。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提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不断在理论上作出新的概括和总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现了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将经济发展方向和成效作为推动国家发展的根本原则,将改革开放作为赶上时代、实现国富民强的突破口,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全党深化对“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推动建设纯洁公正、为民惠民的政党,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了满足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时代需求,我们党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与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之间的矛盾,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理论逻辑与中国发展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新时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

中国共产党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广大党员、干部。早期共产党人不仅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还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工人运动,为早期党组织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和群众基础。新民主主义时期,我们党高度重视思想教育,严肃进行思想斗争,积极开展整风运动,积极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特别是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统一全党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更加注重教育引导全党坚定理想信念,培养高尚情操,锤炼党性,提高广大基层领导干部和党员队伍自身修养,坚定“四个自信”,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落实党的方针政策、服务基层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尽管党在基层组织建设的历史实践中曾经出现过错误,但正是因为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理论体系教育引导广大基层党员、干部,才保证了基层组织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二)必须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抓好基层组织建设

党的基层组织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组织基础,肩负着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的重任。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年来,基层组织建设始终围绕党在各个时期的政治路线和中心任务展开。新民主主义时期,基层组织建设始终坚持以夺取革命胜利、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目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们党面临“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基层组织始终围绕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能力开展建设。进入新时代,基层组织建设紧紧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目标展开。建党百年来的历史实践证明,基层组织建设只有始终坚持紧紧围绕党在各个时期的中心任务,体现党的总体布局的要求,才能健康发展,才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反之,违反党在各个时期的基本路线和总体布局,基层组织建设就会遭到严重破坏,走向错误方向。

基层组织建设要在推进党的各个时期中心任务的实践中实现自身发展和完善,实现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基层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在政治建设统领下进行。基层组织的政治建设为基层组织的各项建设指明政治方向、明确政治目标、确定政治路线,起着加强政治领导、把握政治方向、进行政治动员的作用。基层组织的政治建设一方面要随着党的政治建设的指导思想的演进而发展,在不同的阶段呈现出不同的侧重点,另一方面,随着党内法规体系的逐渐完善,基层组织的政治建设机制不断健全,走向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建党百年来,我们在加强基层组织的政治建设的历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必须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必须围绕党的政治纲领和政治路线不懈奋斗,必须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9]这为新时代基层组织建设指明了方向。

(三)必须始终把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主线

党的能力关系到党自身的兴衰,能力建设就是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水平。党的先进性是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坚持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根本要求和永恒主题。基层组织是体现党的先进性的基本单位,是加强党的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关键所在。我们党始终坚持把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基层组织建设的主线,贯穿于基层组织建设的各个方面。

建党百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把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基层组织建设的主线。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强调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围绕基层组织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制度等方面加强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围绕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科学把握当代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围绕经济建设的中心任务,探索发展基层组织的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回答了我们党如何保持先进性、如何增强执政能力、如何提升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等问题。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党的先进性建设和能力建设推向新的高度,第一次提出“党的先进性建设”这一新概念新思想,科学回答了为什么要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什么是党的先进性、怎样建设党的先进性等重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加强党的建设,并指出要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突出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抓住基层干部等方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基层组织的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指明了路径。

基层组织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必须坚持改革创新的精神,创新工作体制机制,这是我们党提高自身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必然要求。基层组织具有前沿性、基础性,是党的工作的最前沿,是党与群众直接联系的纽带,只有根据基层党组织面对的具体情况,立足实际,改进工作方式,才能真正发挥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同志的战斗堡垒作用。既要继承革命传统,又要创新思路,用改革的办法破解基层组织建设中的难题,努力实现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创新发展,特别要创新基层组织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以党章为根本、以基层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做到以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切实提高基层组织建设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四)必须始终加强基层组织的领导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

广大基层领导干部和党员队伍是基层党组织的主体,在建党百年来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实践中,我们党始终坚持一手抓基层领导干部建设,一手抓党员队伍建设。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是关键,基层党员干部队伍是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的关键,关系着党的事业安危。我们党始终坚持培养政治过硬、作风扎实、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廉洁自律、工作能力强的基层领导干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加强基层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为基层领导干部队伍建设指明方向。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是重点,党员队伍的质量和数量关乎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执行力,我们党始终重视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抓党员队伍建设的意识树起来,把责任扛起来,并通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来,党的基层领导干部和党员队伍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加强基层组织的领导干部和党员队伍建设的历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和加强基层领导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丰富教育内容,改进教育方法,逐步完善教育体制机制;始终注重解决基层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中的关键问题,加强薄弱环节;始终坚持发扬党内基层民主,不断完善监督体制;始终注重把日常教育管理和集中教育相结合等。我们党始终坚持把党员发展放在基层党组织工作的重要位置,注重提高党员发展质量;实施政治教育,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并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指导实践,加强党性教育;坚持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五)必须坚持发扬党内民主,充分调动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线,党内基层民主建设是党内民主建设的基础和切入点。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来经过对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积极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初步形成了加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原则。主要表现为:其一,尊重与保障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是保障党员主体地位的现实途径,要切实保障和落实党章赋予党员的各项民主权利,真正发挥党员的主体作用。其二,积极推进党务公开。及时公布党内信息,创新党务公开的形式,扩大党务公开的范围,健全党内情况通报制度,营造良好的党内民主氛围。其三,完善党内监督体制机制。不仅有效防止权力的滥用和腐败,还彰显了党内民主精神,逐步实现党内监督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党内基层民主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始终坚持发展党内基层民主,把党内基层民主建设贯穿到基层组织建设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才能调动广大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巩固党的团结统一。

四、结束语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取得新的伟大斗争胜利的必要条件。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四个伟大”的治国理政总战略。基层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进行伟大斗争、实现伟大事业和伟大目标的战斗堡垒。深刻汲取基层组织建设的历史经验,对于加强和切实改进基层组织建设,推动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至关重要。新时期,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要求,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努力提高基层组织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猜你喜欢

党员队伍先进性基层组织
篆刻
国有企业如何切实提升党员队伍建设水平
科协基层组织优化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党的基层组织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关于毛泽东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几点探索
党的基层组织
党的基层组织
加强新毕业党员培养教育
高校党员队伍建设制度体系探究
关于加强企业党员教育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