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体学视角下英文政治演讲的文本翻译研究
——以奥巴马就职演说为例

2021-11-28

时代人物 2021年31期
关键词:文体学被动语态演讲者

娄 芳

(西北政法大学 陕西西安 710061)

在西方社会,总统的政治演讲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文化现象。政治家们的政治主张、治国方针和国家政策等,都是要通过自己的演讲表达出来。对于政治家们来说,政治演讲是进行斗争的一种十分重要的武器。而总统演讲则在政治演讲中占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他们的演讲影响广泛,意义重大,且是一种实用而又重要的文体。对它的研究不仅能够进一步拓宽演讲文体的研究范畴,而且还能揭示其政治演讲的语言特征。

文体学在翻译领域中的运用

文体学是一门运用语言学理论和研究方法研究文体的学科。文体学早期是在修辞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直到本世纪初人们才开始运用现代语言学的理论与分析方法去探讨问题的问题。巴依(C.Bally)被认为是西方现代文体学的开创人,他在1909年出版了《法国文体的特征》一书。他把语言看作一个系统,文体学应该研究组成语言系统的言语结构及其感情表达力。德国文体学家斯皮泽(L.Spitz-er,1887-1960)最早从文体学角度研究文学作品的,他指出文学作品的价值主要体现在语言上。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国外文体学的发展,我国学者开始关注文体学的研究。大多数学者对不同文体文章的翻译进行了研究,其学术成果颇为丰硕。如:《西方现代文体学百年发展历程》(申丹,2000)、《文体研究:商务英语翻译的新视角》(马乐,2008)、《文体学视角下的张培基散文风格翻译探究》(柳明明,2010)、《从文体学视角看医学翻译》(刘竹林,2013)、《美俄总统演讲语篇的文体硏究》(马徽,2016)、《从文体学角度研究翻译问题》(柴彤彤,李兴,2017)、《文体学视角的科技英语被动语态翻译》(王琪;王秀峰,2020)等。从文体学的角度研究翻译和翻译风格,将文体学与翻译相结合起来,这逐渐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的一个全新课题。但无数翻译家和学者在探究翻译问题时,往往运用的是文学和语言学的知识和理论,笔者拟从文体学角度来探讨一下英语政治演讲的文体特征以及语篇翻译策略。

英语政治演讲的语篇翻译策略

词汇篇

Jonathan Swift对文体下了这样的定义:“Proper words in proper places make the true definition of style.”(在恰当的地方使用恰当的词)。这就是文体的真实定义。由此可见,针对不同的语言形式,选择与之对应的词是相当重要的。奥巴马就职演讲,作为美国最高领导人在非常正式的场合发表的政治演讲,和日常谈话相比,词语的选择侧重于表达正式,结构复杂,内容更高深。

抽象名词的翻译。抽象名词是指描述质量、状态或行动的名词。公众演讲通常会使用大量的抽象名词,旨在演讲者利用其抽象的概念来表达正式和严肃的感觉与理想。在演讲中使用名词或其它词组,或是形容词词组能够起到丰富语言的效果。

有动词词根,译为动词。Eg.America.In the face of our common dangers,in this winter of our hardship.(美国,在这个艰困的冬天,面对我们共同的危险。)

“in the face of”有动词词根,译为“面对”,奥巴马在就职演讲中使用抽象名词,可以使其语言变得更丰满与富有动态效果,能够体现出演讲者的演讲水平与较高的文化素质。

无动词词根,进行增译。Eg……but this crisis has reminded us that without a watchful eye,the market can spin out of control……(但是这场危机提醒我们没有监督时,市场发展将失控……)

“a watchful eye”,无动词词根,译者在翻译时进行增动词“监督”,以此可增强演讲者的渲染力,使其语言更富有色彩。

正式词语的翻译。日常对话、短评甚至广告中长单词的比例不会高于20%(王佐良,1987)。总统在演讲时,会故意使用一些正式词语,看起来较为高级的词汇,来使得自己的演讲很严肃,更适用于这正式、专业的场合。

归化翻译。译者要向目的语的读者靠拢,采取目标读者所习惯的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Eg.We will begin to responsibly leave Iraq to its people,and forge a hard-earned peace in Afghanistan。(我们将开始以负责任的方式把伊拉克还给它的人民,并在阿富汗建立赢来不易的和平。)

“forge”一词有“锻造、捏造、建立”等词义,奥巴马此处想表达的意思是“建立……和平”,根据演讲的受众来看,将其归化翻译,选择“建立”的词义更为契合演讲内容,表达其观点。

语句篇

不同体裁文章的句子长度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每个句子所含的单词越多,文体就越正式。在奥巴马演讲词中,大多数的句子长度在10-30词之间,从句子结构可看出,虽作为演讲稿,句子结构不仅十分复杂,而且大多数都具备正式书面语的句法特点。

被动语态的翻译

在英语中,有主动和被动语态之分,被动语态使用得比汉语要更为普遍,虽然大多数句子都使用主动语态,但被动语态在英语中也极为重要。

顺译法。形式上是主动,而意义上是被动的句子。Eg.we say to you now that our spirit is stronger and cannot be broken.(我们现在告诉你,我们的精神强过你们,无法摧折。)

“cannot be broken”运用顺译法,将其译为“无法摧折”,该译文顺译成主动句,其形式是主动,但从意义和逻辑关系上看还是被动句。

逆译法。把“by”后的宾语提前,译为汉语的主语。Eg.We are shaped by every language and culture,drawn from every end of this Earth。(我们由取自世界四面八方的各种语文和文化所形塑。)

被动句中出现“by”可译成“由,受,让,遭到,为……所”等,尽量少用“被”字。“shaped by”,译者将其译为“由……所”也是可以的。

主语从句的翻译

主语从句是指从句在复合句中充当主语成分的句子,由what引导的主语从句,在句中可以作主语,也可以作宾语。

“What”引导从句,可将其译为“……的”的结构。复杂从句的的翻译,只要把句子结构分析清楚,找到关联词,就可以把句子译出。Eg.What is required of us now is a new era of responsibility……(我们现在需要一个勇于负责的新时代……)

“What”位语句首,该句是典型的主语从句。在进行翻译的时候,“what”译为“……的”,即“……负责的新时代”。奥巴马在演讲中,运用主语从句,能够达到丰富语言的效果。

修辞篇

修辞能够使语言具有条理性,更具美感,且让人对许多抽象事物感到形象易懂。在政治演讲中运用修辞手法,可彰显语言的表现力,达到加强语势的效果,从而渲染气氛,烘托出演讲者强烈的感情。

排比句的翻译

排比句式的运用能够丰富句子的结构,可增加演讲者的气势感,语使言具有信服感。

排比句可采用增词法。增词法是根据英汉语法与句子结构的差异,在汉语翻译中采用语义、句法、逻辑或修辞上的增词,从而使句子通顺,句意完整。Eg.For us,they packed up their few worldly possessions and traveled across oceans in search of a new life(为了我们,他们携带很少的家当,远渡重洋,追寻新生活。);For us,they toiled in sweatshops and settled the West;endured the lash of the whip and plowed the hard earth(为了我们,他们胼手胝足,在西部安顿下来;忍受风吹雨打,筚路蓝缕。);For us,they fought and died,in places like Concord and Gettysburg;Normandy and Khe Sanh.(为了我们,他们奋斗不懈,在康科特和盖茨堡,诺曼地和溪山等地葬身。)

三个“For us”,译文运用排比,译为“为了我们”,语言气势磅礴。奥巴马在演讲中使用排比结构,能够加强语言的节奏感,加深听众的印象,使演讲更富有感染力。

隐喻的翻译

隐喻,指的是用源语中的一个概念去表达目标语中的一个概念,从而达到比喻的效果,两者之间的联系和相似之处是暗含的。在演讲中使用隐喻,可使语句更生动、更形象,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从而使听众更加形象生动地理解语言。

隐喻可采用直译法。某些英语谚语和汉语成语、俗语的隐喻在表现形式和含义方面是一致的或基本一致的。汉译这些英语时,可以用与其喻义相同或相近的成语或谚语及俗语直接对译。Eg.Our journey has never been one of short-cuts or settling for less.(旅途中没有捷径或退让。)

奥巴马在演讲时,运用“journey”一词,该词是旅程式隐喻,在翻译时可直接保留源语意象,译作“旅途”。其隐喻在国家的发展中,会遇到各种的困难和危机,我们要勇于去解决问题,不可逃避。这样不但可以比较好地保持原文的神韵和形式,又使译文易于为读者或听者接受。

有关政治演讲辞的翻译,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的学者认为,要忠于原文、保较高的政治敏感度;有的认为,政治意识和选词很重要;有的认为,应透彻理解原文句子的含义、动用各种修辞手段;还有的则详细分析了翻译技巧。虽然他们对政治演讲辞的翻译都有所研究,但不系统。

本文从文体学角度,探讨了英语政治演讲语篇的翻译策略。如:抽象名词的翻译,被动语态的翻译,排比句的翻译等。本文总结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并不能涵盖所有的英语政治演讲中的翻译现象和翻译问题,如何准确传递英语政治演讲所承载的特殊信息,如何将其所特有的感召力、修辞手法和情感力量原汁原味地表达出来,实现预期的交际目的,还需要译者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猜你喜欢

文体学被动语态演讲者
被动语态复习(The Paasive Voice) 九年级 Unit5—7
文体学的学科特点和发展趋势研究
《语料库翻译文体学》评介
从文体学视角研究英诗《为国捐躯》的反战主题
会计时的话筒
中考被动语态考点精析
阅读自然的艺术
生日快乐等2则
A Stylistic Analysis of Dylan Thomas’“This Bread I Break”
被动语态点点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