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研究生国际化课程管理制度探究
2021-11-28祖姣君
祖姣君 纪 沙
(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基于我国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尤其是我国体育项目在国际地位中的提升,培养国际型体育研究生人才成为建设体育强国战略的重要保障措施。国际化课程是教学的重要载体,构建与“双一流”高校相适应的体育专业国际化研究生人才必须要构建与之相适应的课程管理制度。因此结合多年实践研究,就完善体育研究生国际化课程管理制度进行详细分析,从而为高素质国际化体育人才培养提供基础要素支撑。
一、体育研究生国际化课程管理制度的内涵
体育研究生国际化课程是支撑体育专业研究生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随着国际化课程的不断完善,高校要构建完善的课程管理制度:首先,加强体育研究生国际化课程管理制度是提升国际化课程内容的重要保障。国际化课程内容决定了国际化课程的实施质量,随着中外教学理念的差异性,高校在实施国际化课程教学中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制约,忽视对国际体育文化的融入,导致所培养的人才质量不高。而通过完善的国际化课程管理制度则可以为课程内容的设置提供准确的依据,从而保证课程内容与体育专业研究生人才培养要求的相匹配;其次,建立完善的体育研究生国际课程管理制度是推动体育课程走向深度改革的关键。基于国际型体育人才培养的要求,我国高校国际化课程设置缺乏与国际化专业知识的融入,而建立完善的课程管理制度则可以从制度上规范国际化课程的深度改革[1]。
二、体育研究生国际化课程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国际化课程管理制度是推动体育研究生国际化课程的重要依据,随着国际化体育研究生人才培养规格的不断提高,高校结合体育专业研究生教学工作情况建立了国际化课程管理制度。但是通过深入分析,我国体育专业研究生国际化课程管理制度存在以下问题:
(一)国际化课程资源设置脱离学生、学分制实施不完善
体育研究生国际化课程的设置必须要突出课程内容的针对性,但是目前高校对于国际化课程的管理仍然局限在课程的种类设置上,而缺乏课程的具体实施细则,导致育人效果不明显:一是高校体育研究生国际化课程的资源设置没有结合学生实际学情,尤其是缺乏对国际体育文化的融入。以国际化篮球课程为例,在课程设置上主要是按照国际篮球运动技巧或者规则融入,但是其缺乏对篮球文化精神的渗透,致使体育研究生所接触的知识仍然是以理论知识为主,没有形成国际化的篮球文化素养;二是国际化课程教学模式不完善,尤其是学分制实施不到位。学分制是体育研究生教学的重要方式,是推进国际化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高校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全面应用学分制。例如高校在国际化课程学分转化上存在转化细则不明确、学分分配不均等问题。
(二)课程管理强调行政职能,忽视服务与咨询功能
目前我国大学生在课程设置上主要是以高校行政部门的规则制度为主,缺乏对课程服务与咨询功能的融入:一是高校在构建体育专业研究生国际化课程时主要是以教务处的指令为主,而缺乏对基层教职工意见的吸取。例如高校设置国际化课程时往往是从高校管理层角度出发,突出行政命令手段的作用,导致所设置的课程脱离学生的实际需要;二是体育专业研究生国际化课程的服务性与咨询功能不完善。基于体育研究生国际化课程的行政化职能,导致课程的服务与咨询功能不全。例如在推进体育国际化课程的过程中,缺乏对基层教职工的调研,没有从国际体育研究生人才培养的角度入手,丧失了课程的实效性。
(三)国际化课程考核办法单一,缺乏动态管理
国际化课程是支撑国际化体育专业人才的关键因素,对国际化课程进行考核是促进体育专业国际化课程质量的重要手段。目前高校对于国际化课程的考核主要采取对学生学习成绩作为课程评价的标准,而缺乏多元化的考核元素。通过调查体育专业研究生国际化课程考核问题:一是对于国际化课程的考核方法比较单一。根据调查目前体育研究生国际化课程考核主要是对专业体育知识的考核,而没有对国际体育文化素养的考核,导致所培养的人才难以满足国际化体育发展要求;二是对于国际化课程的考核主要是以传统的指标为主,而缺乏对课程的实时性考核。基于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对于体育国际化课程的考核必须要紧随世界体育技术的发展而调整。但是目前高校对于国际化课程的考核缺乏与国际体育技术发展的结合,导致国际化课程跟不上体育发展步伐的要求。
(四)国际化课程管理人员专业技能有待提升,缺乏国际化思维意识
推动体育研究生国际化课程管理的关键就是要构建一支高素质的课程管理队伍,但是根据调查,由于体育研究生国际化教育的实施时间还不长,在教师队伍建设上还存在诸多问题:一是体育研究生国际化课程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不高。例如对于体育研究生国际化课程的管理既需要相关人员要掌握扎实的体育基础知识,而且还要通识世界体育项目,尤其是具备国际合作的视野。但是目前我国高校教育工作者存在国际合作视野的局限性。例如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实施体育研究生国际化课程管理的初衷是学习其体育技能,而没有将弘扬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融入课程建设中;二是体育研究生国际化课程管理队伍匮乏,缺乏国际化思维意识。目前高校从事体育研究生国际化课程管理工作的人员比较少,尤其是缺乏具有专业带头人。例如根据调查高校从事国际化课程管理的人员没有深入到其他国家学习,这样何谈课程管理工作质量。
三、完善体育研究生国际化课程管理制度的对策
面对体育研究生国际化课程管理制度所存在的问题,对照国际化人才培养要求,高校要建立完善的体育研究生国际化课程管理制度:
(一)优化国际化课程资源开发制度,实施弹性学分制
课程资源设置是开展国际化体育研究生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当前高校要进一步优化课程资源开发设计制度,实行弹性学分制度:一是高校要突出国际化课程资源设计的针对性。国际化课程设置的关键就是要围绕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要求开展,在全面深化体育国际化合作的新背景下,高校在开放国际化课程资源时一方面要结合本民族的优秀体育项目,弘扬传统民族项目。例如高校要将本区域的优势体育项目融入国际化课程体系中。另一方面要在国际化课程资源开发中要注重中西文化差异,遵循文化差异引进优秀的教学资源;二是要深入实施弹性学分制。国际化课程管理必须要突出学习内容的针对性,构建学分认定信息共享机制,增强体育专业研究生的实践能力。
(二)健全国际化课程管理模式,突出咨询与服务性能
体育研究生国际化课程管理制度的建设必须要通过多元化的管理模式,针对当前高校在课程管理制度建设上存在过度重视行政手段,而忽视咨询与服务性能的缺陷,高校要立足于国际合作视角,健全国际化课程管理模式,突出咨询与服务:一是高校要以“能力本位”为指导做好国际化课程的管理工作。针对体育研究生国际化课程行政色彩浓厚导致的课程脱离学生实际的问题,高校要坚持能力本位教育理念,将培养学生的能力作为课程设置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二是在国际化课程管理上要融入咨询与服务功能。例如在体育研究生国际化课程实施中要深入到教学一线中,了解体育研究生国际知识的缺陷,以此构建针对性的教学内容。
(三)丰富国际化课程管理方法,构建高效评估反馈机制
一是高校要改变传统单一的国际化课程考核方法,构建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式。由于体育研究生国际化课程管理是复杂的工程,因此高校要立足于能力型人才培养的规格丰富绩效考核方法。例如对于体育研究生国际课程的考核要从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入手,侧重对师资水平、课程内容、教材质量、授课方法、教学管理、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二是要建立严格的课程淘汰机制。高校要及时结合国际体育技能、理念以及规则的变化而对课程进行调整;三是要建立高校评估反馈机制。评估反馈是国际化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它是课程建设不断完善改进的重要基础。基于体育研究生国际化课程的评估只是进行结果性的评估,同时评估标准和流程也没有形成具体的制度规则,很多教师不明白要符合哪些具体的评估标准的问题,高校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评估反馈制度使国际化课程能够有目标、有改进、持续性地进行下去[2]。
(四)建立师资培训管理制度,拓展教师队伍的国际化视野
教师是体育研究生国际化课程管理的重要主体,也是培养国际型体育人才的重要因素。按照体育研究生国际化课程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高校要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训:一是要建立完善的教师管理制度,全面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教师队伍建设是国际化课程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国际化课程建设不仅要求教师要具备专业的体育知识,而且还要树立国际化的思维意识。因此高校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鼓励教师按照体育研究生国际化课程建设要求开展学习。例如为了实施体育研究生国际化课程建设要求,高校要组织体育专业教师深入学习,掌握国际体育项目的专业技巧与基础理论知识;二是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出国深造。为了构建“双一流”高校,构建高标准的国际化体育课程,高校要建立专项资金,鼓励青年教师出国深造,拓展教师的国际视野。
总之构建完善的课程管理制度是保障体育研究生国际课程有效实施的重要举措,是培养国际型体育人才的基础。因此我们要立足于体育研究生人才培养规格强化国际化课程管理制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