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021-11-28张婉婷
张婉婷
(渤海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新课改的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适应现在的课堂教学,数学课堂不仅让学生学会书本上的算术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应用数学,感悟数学,爱学数学。为了使得小学课堂的效率更好地提升,达到新课改的要求,生活化教学受到了一些小学老师重点的关注与应用。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未能很好地运用生活化进行教学,基于此本文探讨了如何将生活化引入具体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使得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点。
一、生活化教学及小学数学生活化的重要性
生活化教学是学生学习的内容不仅仅局限在书本上、课堂中。[1]而是把生活现象与课堂的知识建立联系,运用学生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的例子辅助教学。在教学中使用这种方法,学生就能学会把课堂上的知识与身边的生活现象联系起来,并试图利用已经获得的知识和自己生活经验来解决困难的数学问题。数学知识相对其他知识比较抽象,一些教学知识还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使一些小学生对数学感到神秘、枯燥、难解。[1]因此数学教学应该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把学生生活的体验结合起来,把静态的感觉转化为动态的亲身经历,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到处处有数学,让学生感到数学神奇、有趣、容易。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数学知识,尤其是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许多都来源于实际生活,例如简单的运算、图形、钟表等等。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进行生活化教学是改进数学教学、提升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之一。
二、生活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从教材中挖掘生活内容
教材是依据教学标准、教学计划和学生身心发展所编写的教学用书。虽然素质教育推行已经有很多年了,一直提倡教学的内容要来源于学生生活,贴近学生生活,但教材在编写方面,有些内容还是没有做到有效的和学生生活结合起来。比如教材中所呈现的例子虽然来自生活,但有时太过普通或太老旧,比如路程问题或相遇问题总是“甲车乙车”“从甲地到乙地”,这种语言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具体一些可以让学生产生兴趣更容易理解题意。还有一些南方学生、北方学生、农村学生和城镇学生的有着不同的经历,他们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有所差异。所以对于教师来说,要善于发现教材中的生活内容,灵活使用教材,有效地把教材内容和生活化建立联系,最大程度发挥教材的作用。
(二)从生活中筛选教学内容
都说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重要的是教师要有一双发现生活中数学问题的眼睛,教师要细心琢磨研究教材内容,知道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把握教材的每一个知识点,才能从教材知识中找到真正与学生生活实际有联系的点。例如学校举办运动会、比较每个检阅方队的人数、跑道的周长面积,这些场景都是存在于我们身边的数学知识,不仅能使学过的知识温故知新,还能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发现所学的数学知识不仅仅为了计算或考试。教师要善于从生活中筛选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三)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
教师不仅自己发现生活中的数学,还要引导学生拥有发现数学的眼睛,学生感到数学就存在生活中也应用于生活中,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进而才能不断地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一些老师鼓励孩子写数学日记,记录生活中的数字、数学现象、数学问题是一个有效的方法。一方面,可以让孩子发现数学原来存在于生活的每个角落,感受数学的奇妙,激发对数学的兴趣;另一方面,教师通过看学生所写的数学日记,了解学生眼中的数学世界,读懂学生的心理,把学生眼中的数学带到课堂上,让学生更加理解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课堂效率。无论处在哪个年级阶段学生,都可以鼓励学生尝试写数学日记,记录身边的数学现象,低年级可以从发现生活中的数字写起,会让学生发现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字,公交车上有数字,车牌号上有数字,体温计上也有数字,不同的数字有着不同的含义。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知识,妈妈煎鸡蛋有数学,汽车行驶也有数学。儿童能发现一些大人都想象不到的数学知识,写数学日记可以发现生活中的数学,记录生活中的数学,爱上生活中的数学。
(四)引入生活化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对于上好一节数学课非常重要,影响着学生对整节课程的兴趣和认知情况。现在,数学老师为了上好一节课绞尽脑汁运用各种各样的导入方式。例如:故事导入,问题导入、游戏导入等,但利用生活化教学来优化课前导入是非常有必要的,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对后面内容的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例如,在进行《平移和旋转》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进行提问,“你们喜欢做运动吗?你们喜欢做什么运动?”让学生畅所欲言,存有疑问,运动和这节课存在什么联系呢?教师接着启发“一些物体和图形和我们一样也喜欢做运动,让我们一起看看吧!”观看幻灯片的国旗在做平移运动,风车在做旋转运动等等。从而引出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平移和旋转。通过这样生活化的方式进行课堂导入,能够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后面的学习。例如,在进行《温度》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同学们,今天好冷,你们知道今天的气温吗?”的生活问题情境,结合学生的回答,进行下一步提问“那你们知道气温是如何读、写,比较吗?”,引出教学内容。通过这样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也更好地完成学生数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导入教学内容,能够简单顺利地引出下一步教学内容,增加学生的关注度,提升后续教学的效果。[1]为了最大程度地发挥教学导入的作用,小学数学教师可以以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境入手。
(五)设计生活化课堂问题
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和小学数学的问题密切相关的。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将生活问题与数学课堂问题结合到一起以此提升课堂效率。设计生活化的数学课堂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学习数学课堂知识,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话语和内容可以增加其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例如,在学习《克与千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完成知识点的教学后,提出“大家想一想,猜一猜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是一千克、哪些物品是五千克,比一比看哪个小组说得多?”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思考。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得教学内容与生活有效联系起来,增加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探究与学习的自觉性。例如,在学习《长、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时候,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老师有困难需要你们的帮忙,老师家的窗户是边长300cm、高是200cm的长方形,想要在窗户上按上漂亮的窗帘,需要购买多大的花布呢?”“老师家的大床的长和窗户的高一样,窗户的长是床宽的两倍,要买一个喜欢的新床单,床单和窗帘一共要多大面积呢?”这样提问,不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还能激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对数学学习的信心。[2]
(六)布置生活化课后作业
作业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有效途径,布置高质量的作业,不仅可以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一些教师留数学作业的方式都是根据教材或课后习题布置,这样布置作业比较单一,一定程度约束了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将数学作业与生活联系在一起,可以让学生对做数学作业充满期待,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因此提升了学生作业完成效率,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加法估算》时,教师可以布置课外作业,让学生去附近的超市购买喜欢的商品,进行估计一共购买的商品所花钱数,在实际生活中具体了解估算的方法,这样的家庭作业让学生感到有趣而无压力,学生会积极主动完成作业,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七)科学的认识小学数学生活化
生活化教学也不是越多越好,它必须有个合适的“度”。有的老师掌握不好“度”,把生活场景牵强附会,照搬生活场景,这就失去了数学课的价值,把数学课上成了生活课。因此教师要形成对学数学生活化的系统科学的认识,掌握好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度”。数学课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要始终明确,进行生活化的教学是为了使得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是优化数学课服务数学课方法,不要本末倒置。教师要掌握好数学生活化的深度,当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时,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在头脑中构建出来“数学模型”,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梳理清楚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思路与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效率。教师还需要掌握好数学生活化的可信度,只有真实可信的生活问题,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共鸣,使得学生头脑中的经验与数学问题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促进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总之,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把生活化教学引入小学数学课堂中是很有价值的,学生可以体会到数学和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激发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实践应用能力,培养他们用数学眼光去观察处理身边的事物,真正地喜欢上数学。因此,教师在数学课堂上采用生活化教学是很有必要的,教师要形成对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正确意识,积极主动地把生活化引入课堂教学,但是教师要掌握好生活化的“度”。不要强行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化联系在一起。教师要科学地把生活化应用到小学教学中,提高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