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视域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路径探析

2021-11-28王宁宁

山西青年 2021年17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互联网+心理

王宁宁

(昌吉学院,新疆 昌吉 831100)

一、目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传统教育、咨询模式的束缚性

传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下,可以发现一些大学生在枯燥的课堂氛围中很难提起学习心理学知识的兴趣,没有参与学习的积极性[1]。另外,信息化时代,学生每天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玩智能设备,线下课程的学习中较难集中注意力。这就会导致学生心理学相关知识较为薄弱,遇到挫折很难冷静面对,这种情况不仅影响学生的日常学习,而且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再者,传统的咨询模式具有一定的束缚性,部分有轻微心理困惑的学生可能会碍于他人看法,不敢或者不愿意接受面对面咨询,部分校外实习实训等受地域因素限制或者个人与校内固定心理咨询时间冲突等因素造成未及时进行咨询。长此以往,学生的心理问题会日渐加剧。

(二)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不足

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有待提升。大部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配备不足,主要是以辅导员、班主任等兼职为主,且部分兼职教师的心理健康专业知识欠缺,较多教师局限于传统的线下的单一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信息化素养较低,缺乏跟随时代以及根据学生特点不断改进教育方法的观念。

(三)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性不够

传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缺乏创新,一些教师的课程安排以及教育方式方法较为陈旧,没有实现与时代要求以及学生特点的有效结合,以至于教育质量长期固定在一定水平,甚至会有所下降[2]。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可以实现教育方法的创新。

二、“互联网+”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

(一)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传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主要包括教育教学、一对一心理咨询和实践活动。学生通过这三种教育方法可以有一定程度的收获,但是这些单一僵化的方法不利于提高教育质量。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智慧课堂、中国大学慕课等线上平台可以为教师开展教学提供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材料,而且可以为学生提供线上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的机会,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另外,教师通过新媒体还可以与学生保持密切联系,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质量

信息化时代教育与信息技术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这也为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质量提供了路径。当下社会,很多大学生依然缺乏对心理咨询正确的认知,许多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不愿意与同学分享或寻求帮助,不愿意与辅导员沟通,不愿意接受心理咨询服务,这给学校心理危机的预防、干预和管理带来了挑战和困难。在“互联网+”环境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者、辅导员、班主任和心理委员可以通过微信、钉钉等App,利用虚拟、开放、匿名的方式了解学生真实的心理状态,及时调整他们不正常的心理状态。此外,通过大数据分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者可以了解学生的互联网使用情况、最近的互联网搜索情况和感兴趣的话题,从而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同时,还可以利用互联网为学生传送一些质量较高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让学生利用课下时间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也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为学生开展线上心理健康咨询,保护学生的隐私情况,促使他们敞开心扉。

(三)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以及教育工作的开展

从某种意义上说,互联网所构造的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大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然而,由于网络信息量巨大,大学生在接收过程中缺乏引导,很难真正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资源,如果缺乏正确的自我认识和社会比较,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和误导。另外,由于网络的虚拟性,所有人都可以在网络中隐藏自己的信息,也可以在虚拟网络中随意塑造自己的形象,这很容易造成大学生的一些心理问题显现,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三、“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一)构建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平台

在“互联网+”形势下,为促进大学生健康教育,保障大学生不受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高校应建立网络监督机构,通过各种有效手段营造良好的网络氛围。从根本上消除不良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传统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不能保证大学生从网上获得健康有用的知识,所以高校要转变思路,结合互联网技术更新教育方式方法。同时高校应构建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教授更多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引导学生学习和理解心理相关知识,通过建立网络心理健康咨询平台,进行线上线下有机互补咨询引导,确保向大学生提供经常、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与咨询服务。

(二)开设丰富心理健康课程,创建良好网络学习氛围

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开设丰富的心理健康课程,为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提高班级教育的效率和学生的思想素质,各学科教师应自觉地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进课堂教学。为学生推荐适合的线上课程,也可以根据课程制定相应的学分,课程结束后通过理论考核以及教师一对一沟通交流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然后给予一定的学分,对于学习效果较好的学生及时给予奖励和表扬,对于学习状况较差的学生及时鞭策和鼓励,以此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不仅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地方。同时,在实际教学中,心理健康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状况,可以为学生提供引导和学习资料,定期组织学生参加网络学习活动,也可以组织一些专业知识竞赛,使学生体验到积极的学习氛围,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使学生深入了解心理相关理论,进而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例如,通过举办校园心理知识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让他们体会到心理学的魅力,并通过学习心理知识深入了解自己的内心,并利用所学知识来正确看待自己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渐渐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生意识中,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三)借助互联网提高教师心理辅导能力

在大学教育中,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向导,也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高等院校应时常组织教师参加互联网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心理辅导能力。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也应该主动运用心理学的原理,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改善不良心理状态,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对日后专业知识的学习也会有促进作用,同时对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有一定的作用,更有利于提高心理健康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过于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为了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结合互联网技术,不断更新教学方法,重视改进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在教学中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从互联网上学习他人的教学经验,从而在教学中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同时,教师要通过教学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学生的动员,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材料来实现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用道理说服学生,用情感感化学生,调整学生的心理状态。另外,教师也可以通过场景设置和角色扮演,让学生能够将线上学习与线下实践相结合,不断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以及心理素质的提高,最终引导学生往正确的方向发展,教师通过课堂观察,也可以发现学生学习以及生活上的心理变化。针对表现良好的心理教师应该给予表扬和鼓励,进而实现巩固的效果,针对表现不好的教师应该及时给予指导,使其更多地站在学生的角度,站在学生的立场去观察问题,思考问题,理解学生存在的价值,让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剖析自己。

作为学生发展道路上的引路人,教师不仅要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同样要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因此,教师要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认识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教学过程中渐渐培养学生调节情绪的能力。

(四)借助大数据制定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在上课之前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学生特点以及教学内容,根据专业的数据分析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然后针对性地设定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在学习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根据《心理健康教育大纲》的要求制定学习计划,使学生在学习中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和人生目标有明确的规划,从而加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自我认识”为主题,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特长规划自己未来的人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自己未来的发展和社会定位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综上所述,“互联网+”的背景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高校应该正视此问题并跟随时代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状态是他们掌握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的重要基础,因此,高校应该结合大数据技术,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大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生活习惯。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互联网+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炒股心理错觉一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