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量化研究

2021-11-27王艺婷

当代家庭教育 2021年29期
关键词:基本活动经验小学数学

王艺婷

摘要:基本活动经验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学生学习知识主要来源于感性经验,小学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划分,包含操作经验、探究经验以及思考经验。本文通过量化研究的形式,对小学数学基本活动经验进行探究,从多个维度对该经验进行分解以及数据汇总,并提出相应的小学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设计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基本活动经验;量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29-0153-02

Quantitative Study on Basic Activity Experience in Primary Mathematics

WANG Yiting  (Qianpu Southern District Primary School,china)

【Abstract】Basic activity experienc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students' mathematics literacy.It embodies the basic idea of taking students as the basis.Students' learning knowledge mainly comes from perceptual experience.The basic activity experience of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can be divided from three aspects operation experience,inquiry experience and thinking experience.Through the form of quantitative research,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basic activity experience of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decomposes the experience from many dimensions and summarizes the data,and puts forward the design method of the corresponding basic activity experience of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Keywords】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Basic activity experience;Quantitative research

小學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是指在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指引下,通过对及具体事物进行实际操作、观察以及思考,从感性向理性完成一个飞跃时所形成的一种认识,这其中包含操作经验、探究经验以及思考经验。三种基本活动经验是小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一个关键所在,也是让小学生能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最大程度的吸收教师所教授的知识的关键所在,这关乎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掌握以及将所学知识延伸到生活中去的能力。

1. 小学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作用

小学数学活动基本经验是儿童个人经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儿童学习数学、提高数学素养的重要基础。小学数学活动基本经验不仅仅立足于教师的教学活动,更多的是帮助儿童探究数学的奥秘,让儿童能够清楚的知道数学的重要性,使其清晰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方向。数学是一门非常深奥的学科,简单的说教式教学并不能够给孩子很好的灌输知识,想要真正将知识传授给儿童,还是需要依靠基本活动,而基本活动经验就是完成这些活动的重要保障,也是让孩子熟练掌握知识的一个重要前提。利用量化研究的方式,研究小学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在学生中的覆盖面,能够帮助教师有针对性的组织某些数学基本活动,让儿童能够真正做到全面发展。

2. 小学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量化研究

量化研究实际上就是定量研究使用数学、统计等方法对某些现象进行系统性的经验考察,其中主要包括统计、百分比等数字形式,量化研究的分析一般采用统计以及线性分析等方法进行。小学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在小学生中的覆盖面到底如何,是简单的观察所无法表现的,本文采用改编题目的方式,就小学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在学生中的覆盖面进行观察,并且作出一定的数据分析,学生总数设定为120人,从操作经验、探究经验和思考经验三个方向进行考察。

(1)操作经验的量化研究

约翰·冯·诺依曼曾经说过:“每当数学学科达到了退化的地步,唯一的数学药房就是为重获青春而返本求源,重新注入直接来自经验的思想。”这就告诉我们,操作经验在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中的重要性。在操作经验的量化分析中,选用《圆的认识》的知识点教学对学生进行考核。

首先教师先让学生拿出一张正方形的纸用剪刀分别剪去四个角,让这张纸变成八个角,接着再剪去十六个角,在这一步开始,教师停下引导,让学生进行发挥,并且以逐个提问的形式让学生说出最终得到什么样的图案,能够有什么样的结论。120名学生中,多数学生能够在剪去16个角以后继续往下剪,最终结合书本,得出自己得到的图案是圆的结论,并且得出了圆来自于方的推论;另外少部分学生在剪32个角的步骤停了下来,只是看着别的伙伴继续剪,最终鹦鹉学舌般说出自己的图案是圆;而剩下的最少一部分学生觉得自己手上的依然是正方形。换言之,现在多数的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操作经验,从操作中学习自己所需要的知识,能够让知识更加的巩固。

(2)探究经验的量化研究

探究经验是数学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经验,也是数学学习能不能正常进行的关键所在,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对学习的知识进行探究,激发学生的求知与探索欲望,将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数学学习效果倍增。

本经验的研究采用设立题目的形式,以《加减法简便计算》为内容基础,设计以下生活购物情境:

老师有385元,买一件衬衫197元,请同学们算一下老师还剩多少钱?营业员已有673元现在营业员一共有多少钱?基本上所有学生都能够在短时间内列出算式385-197=188(元)以及673+197=871(元)。下面教师继续提出问题,买东西的钱比你所带的钱少很多时,需要将全部钱给营业员吗?老师又应该怎么去给钱?在这个问题上,部分学生没有认真的思考这个问题,而多数学生在简单的沉思以及和同桌进行模拟讨论后,得出结论385-200+3=188(元)和 674+200-3=871(元),并且最终总结出:385-197=385-200+3=188(元)以及674-197=674+200-3=871(元)的结论。

从上述的数据探究不难看出,多数学生依然能够掌握数学基本活动中的探究经验,并且将经验实际落实到数学的学习中去,积极思考,得出相应的结论。而没有思考的部分学生,缺乏探究经验,并且不乐意将精力放在发展探究经验中去,对数学的学习也不能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3)思考经验的量化研究

思考经验是学生将数学真正运用到生活中去的一个重要辅助,生活的经验用于帮助经历、体验新知识的形成过程,而将生活经验进行数学化处理,就必须要求学生进行数学思考,将这些经验有机融合,达到更好的效果。

本经验研究以《鸡兔同笼》为研究的基础知识,提出题目:

草場上有鸡和兔共10只,共有腿32条,问鸡和兔各多少只?

教师通过知识点对学生进行点拨,大部分同学能够作出如下解答:

鸡的只数:(10×4-32)÷2=4(只),兔的只数:10-4=6(只)又或者是兔子的只数:(32-10×2)÷2=6(只),鸡的只数:10-6=4(只)。但这仅仅是大众的解题方法,没有什么创新可言,教师继续对学生进行引导,大多数学生都会在算出正确答案以后就不再继续思考,只有少部分学生继续思考,并且用作图的形式得到这道题的答案。

学生首先画出了10个头,在分别先画上两条腿,表示这是10只鸡。而要将这些“鸡”变成兔子,那就要加上两条腿,学生继续在已经画好的两条腿的“鸡”上加上两条腿,当第六只加完两条腿以后,一共32条腿,如此一来,直接就能数出四条腿的兔子有6只而两条腿的鸡只有4只。

现实证明,多数学生并没有真正的掌握基本活动中的思考经验,得过且过,以解出正确答案为自己的最终目标,只要正确答案得出,基本就不会继续思考,这会直接约束孩子的发展,不能真正将数学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让数学的学习得不到一个真正的结果。

3. 小学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设计

从小学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量化研究中不难看出,较为简单的操作经验,在大部分学生的身上都能够找的到,但是思考经验和探究经验是很多学生都没有掌握的,这对于学生的后续学习包括学生将数学运用到生活中去的能力的培养都没有什么好处。而小学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对于学生来说又尤为重要,作为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学习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1)感悟数学思想,引导操作,学习操作经验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简单地对知识点进行片面的讲述,而是需要引导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操作的过程,例如圆是来源于方,那么在讲述这门课的时候,教师就需要引导孩子用正方形的纸,逐步去剪出一个圆,如此一来,教师更加直观的向学生展示数学思想,而学生也能形成感悟数学思想的价值观,以此达到加深印象的目的。

动手能力是儿童天生就拥有的一种能力,也是人类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只有实践才能得到真理,这不是简单的心灵鸡汤,而是真实存在的现实。这种通过学生自己操作去感悟数学思想的方式,不仅仅能够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的兴趣,更能够将这种数学思想深深刻画进学生的心中,这对于学生接受新的数学思想有极大的好处。

(2)情境创设,从生活出发,学习探究经验

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是回归生活,是将数学运用到生活中去,而不是简单的应付考试,得到更好的成绩。从哪里来就回哪里去,反过来,要从哪里去,就从哪里来同样适用,将数学的学习放到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去,从学生已有的经验以及知识背景出发,让学生对于题目产生一定的熟悉感,以生活来创设问题情境。这样的方式对于学生来说是奇特的,也是具有挑战性的,让他们处于一个似曾相识,却又无法触碰的状态,激发学生的回忆与思考,从而引起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

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能够让学生更加主动的去探究问题以及寻找方法去解决问题,如此一来,既抓住了教学的重点,同时也突破了教学的难点。生活情境的创设,不仅能够让学生学会所需要学的知识,更能够让学生明白这些知识的来龙去脉,更能够牢固的掌握知识。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不仅能够激发本就存在的数学活动基本经验,同时也能获得更新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如此一来,无论对学生还是对老师而言,都是有利的,而对于学生的探究经验的学习更是有极大的好处。

(3)对接真实生活,生活经验数学化,学习思考经验

用生活的经验来帮助经历、体验新知识的形成过程有非常大的好处,如此使用生活经验,不仅仅简单明了,还更加的生动形象。这种利用生活经验来对接知识的学习方式,能够让学生的经验从一个普通的水平跳跃到一个更高的水平中去,进而实现生活经验的改造重组。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对接真实的生活,将会引发学生不同的思考,也能够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

例如学生利用画图的形式对鸡兔同笼问题进行解答,这就是一种对接生活的典型,而且这种解题方式也是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后所得出来的全新的解题方式,在画图的过程中,不仅仅展示了思维的过程,也把数字真实展现出来,在绘画过程中感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这种思考方式能够深化知识,同时还能够扩展思维深度。因此,对接生活是数学学习的一个有效的方式,也是学习思考经验的一个重要途径。

总而言之,数学是深奥难懂的,但却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结合,因此学习数学是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情。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堂,结合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参加,能够魅力四射,引人入胜。在现实生活中,数学教师必须要活用教材,努力搭建教科书上的数学与现实生活中的数学之间的桥梁,让学生真正的亲近数学,并且甘愿去参与数学、探究数学。如此一来,学生的智慧才能与生活产生碰撞,在数学课堂上绽放出最绚丽的花朵。

参考文献

[1]简卓敏.刍议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积累的误区和策略研究[J].师道:教研,2019:112-112.

[2]吴加艳.低年级小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教学策略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78.

[3]谢宝华.小学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积累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中旬,2019:37.

猜你喜欢

基本活动经验小学数学
初中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习得刍议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培养策略谈
关注课堂教学,落实“四基”要求
浅谈“图形与几何”领域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
层层推进,落实小学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目标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