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心医学的放松训练干预对冠心病PCI患者应对方式及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2021-11-27陈桂春
陈桂春
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福建泉州362214
冠心病的临床常见治疗方法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该术式创伤小、操作简单,能够明显缓解患者心肌缺血[1-2]。但据相关研究报道,冠心病PCI患者因自身认知不足,加上术后疼痛、并发症等因素影响极易出现抑郁等负性心理,严重危害其预后[3-4]。因此,寻找有效干预方式具有重大意义。双心医学通过将心理障碍和心血管疾病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对心血管病变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其负性心理,促进病情恢复[5-6]。近年来,该模式备受医护人员关注,为进一步证实该方法的有效性,该研究随机选择2018年6月—2020年6月该院收治的冠心病PCI 3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基于双心医学的放松训练干预对其应对方式及自我效能感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该院收治的冠心病PCI 300例患者。纳入标准:①与冠心病诊断标准相符[7];②均行PCI;③病情稳定,认知正常者;④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有重大脑血管疾病者;②存在凝血机制障碍者;③聋哑或智力低下者;④合并恶性肿瘤者。按照投掷法随机设为观察组(A组)151例与对照组(B组)149例。A组中男83例,女68例;年龄48~75岁,平均(61.87±5.65)岁;冠心病分类:68例心绞痛,53例心肌梗死,30例心肌缺血;学历:25例小学及以下,76例初中,39例高中及中专,11例大专及以上。B组中男84例,女65例;年龄49~77岁,平均(62.14±5.71)岁;冠心病分类:69例心绞痛,54例心肌梗死,26例心肌缺血;学历:24例小学及以下,78例初中,38例高中及中专,9例大专及以上。以上年龄、学历、分类等一般资料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
1.2 方法
全部患者均给予冠心病常规治疗方法,如强心、扩管等药物治疗。B组采取常规护理,主要为入院宣教,并讲解冠心病及PCI相关知识;指导患者进食清淡、易消化食物,避免辛辣、油炸等食物;按医嘱指导患者用药;穿刺处制动;康复指导;定期随访等。A组在B组基础上采取基于双心医学的放松训练干预,具体如下:①由护士长、心内科护士、专科医生、康复师及心理治疗师组成双心管理小组,各成员均通过系统组织化培训且达标后开始分工合作。②小组成员利用文献研究法系统总结相关文献资料,以双心医学为出发点,以认知行为理论为依据进行干预方案的制定。小组通过团体方式开展放松训练,嘱患者坐在椅子上,姿势以其感觉舒适为宜,再开始放舒缓柔和的轻音乐,同时以柔和、匀速的语言向患者讲解放松和收缩全身肌肉的交替训练,并指导其采取鼻吸嘴呼的匀速呼吸方式以与肌肉交替训练相配合。护士多与患者交流以获取其信任;利用面对面针对性访谈鼓励其诉说自身真实感受,以了解其心理、对疾病与PCI术认知等,并对其认知不足或错误认知给予讲解与纠正,同时对其正确、积极行为与进步进行表扬与肯定,增强其自我效能感;向患者列举成功案例并邀请恢复良好的病友与患者进行交流分享自身经验,促使其树立战胜冠心病的信念;同时鼓励亲属对患者给予家庭支持,一起参加团体活动,促进社会适应力,并监督其按时服药,协助其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减轻负性情绪,正确面对疾病。
1.3 观察指标
①自我效能感:采取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8]评价干预后两组自我效能感,该量表包括10项条目,每项评分1~4分,分数愈高表明患者自我效能感愈好。②睡眠质量:采取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9]评价干预后两组睡眠质量,该量表包括7个维度,每个评分0~3分,评分愈高表明患者睡眠质量愈差。③应对方式:采取医学应对问卷(MCMQ)[10]评价干预后两组应对方式,该量表包括20个项目,每个项目评分1~4分,共有屈服、回避、面对3个维度,分数愈高表明患者运用该应对方式愈显著。④生活质量:采取SF-36量表[11]评价干预后3个月两组生活质量,该量表包括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生理机能、活力、精神健康、社会功能、总体健康、躯体疼痛8条评估因子,每条满分100分,得分愈高表明两组生活质量愈好。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GSES、PSQI评分比较
A组干预后GSES评分高于B组,PSQI评分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GSES、PSQI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GSES、PSQI评分比较[(±s),分]
?
2.2 两组患者MCMQ评分比较
A组干预后屈服、回避方式低于B组,面对方式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MCMQ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MCMQ评分比较[(±s),分]
?
2.3 两组患者SF-36评分比较
两组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生理机能、社会功能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干预后活力、精神健康、总体健康、躯体疼痛评分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SF-36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者SF-36评分比较[(±s),分]
?
3 讨论
近些年越来越多冠心病患者接受PCI治疗,但有研究发现部分冠心病PCI患者术后会有负性情绪出现,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12-13]。为此,寻找一种积极有效的干预方案有助于减轻患者负性情绪,促进患者康复。
双心医学作为一种治疗模式,主要用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治疗。该模式要求在心血管疾病患者治疗中纳入心理障碍治疗,以“心血管”“心理”双心为出发点,对患者实施全面治、护工作[14-16]。刘媛媛等[17]对PCI术后伴抑郁患者进行“双心医学”模式干预,发现患者抑郁情绪有所改善。放松训练作为一种促使患者全身心紧张得以放松的方法[18-19],张耕瑞等[20]报道对老年冠心病PCI患者进行正念放松训练干预能够明显缓解患者心理状态,促进睡眠质量。何虹遐等[21]报道,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取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后患者GSES评分(46.32±5.2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5.23±5.47)分。李玉东[22]发现对老年冠心病PCI患者给予双心护理联合放松训练后患者PSQI评分(1.33±0.4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7±0.52)分。该研究中,A组干预后GSES评分(31.24±2.35)分、PSQI评分(7.16±1.73)分,均优于B组GSES评 分(27.18±3.21)分、PSQI评 分(9.06±2.12)分,与上述研究结果相似,表明基于双心医学的放松训练干预更能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及自我效能感,这可能与放松训练可以减轻患者负性心理,促进其睡眠,而认知重建与健康指导利用访谈、视频等方式强化患者对疾病及PCI认知度,增加其自信心有关。吕涵等[23]报道,PCI患者术后心脏不良事件的中介因素之一为屈服应对方式。该研究中,A组干预后面对(25.86±2.41)分较B组的面对(22.12±2.94)分高,这与刘蓉等[24]报道的研究组干预后面对(26.75±2.37)分较对照组的面对(22.11±3.02)分高结果相似,说明基于双心医学的放松训练干预更有助于帮助患者积极面对疾病。究其原因可能是该干预方案由多学科双心团队制定,确保科学可行,而面对面的针对性访谈更有助于了解患者自身感受及认知水平,然后通过耐心开导、答疑解惑等方式纠正其误区,协助其逐渐认识并形成自我决定,同时家庭支持及对其进步的表扬均能增强患者自我效能感及自信心,加上不断的健康宣教,进一步促进其应对方式向积极面对方向转变,从而改善预后。另外,相关研究表明,冠心病PCI患者因病情影响可出现担忧、焦虑等心理,对其生活质量产生影响[25]。孙少清等[26]报道,对冠心病PCI患者实施阻力呼吸结合运动训练后患者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健康、总体健康、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分别为(83.59±5.11)分、(68.19±7.42)分、(85.62±7.35)分、(71.96±7.41)分、(78.49±7.42)分、(74.62±10.43)分、(75.81±10.58)分、(75.88±10.37)分,比对照组的(78.59±5.76)分、(67.85±5.61)分、(80.88±6.47)分、(65.28±6.68)分、(73.47±6.73)分、(59.68±10.71)分、(68.73±10.52)分、(70.59±10.65)分高。该研究中,A组干预后活力(75.42±7.14)分、精神健康(73.12±6.39)分、总体健康(73.69±5.85)分、躯体疼痛(74.62±6.48)分较B组活力(70.35±8.06)分、精神健康(69.28±7.11)分、总体健康(71.76±6.01)分、躯体疼痛(72.15±6.73)分高,与上述研究结果类似,说明基于双心医学的放松训练干预更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这可能是因为该干预方式有利于提高患者心肺能力,帮助其更好完成日常生活中力所能及的事,促使其积极融入正常生活中,加上放松训练、成功案例列举、面对面谈话有助于患者不良情绪的改善,加强其自信心,进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对冠心病PCI患者采取基于双心医学的放松训练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应对方式,增强其自我效能感及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