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社会工作者在行动

2021-11-27赵晓娜

魅力中国 2021年44期
关键词:社会工作者戒毒小张

赵晓娜

(东莞市莞香花青少年服务中心,广东 东莞 523000)

一、家庭教育的方式影响着青少年的行为

社会工作者在服务不良行为青少年以及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服务中,发现家长对孩子的需求不了解,常常以自身的想法、需要为出发点,将自身的价值观、行为方式强加给孩子。当孩子不接受时就以打、骂或忽视等方式应对孩子的抵抗行为。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特别是到青春期阶段,家长逐渐失去了对孩子的把控力,这时家长再想引导、劝说孩子就寸步难行了,因为孩子已经失去了对家长的信任。

社会工作者在开展针对家庭教育缺失或家庭教育不当等方面的服务时,首先要引导家长知道孩子需要什么?我们现阶段可以做什么?家长首先要放下以前与孩子的沟通模式,学习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尝试换位思考,这样社会工作者与家长才能一起合作,尝试拉近家长与孩子的距离。

有些预防再犯青少年服务,社会工作者经常会听到家长说“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能让我的儿子回头。对他好点,就问我要钱,等拿到钱了,就翻脸。”这时可以看出,一是家长内心有抵触情绪;二是家长对孩子有刻板印象、三是家长自身的焦虑情绪影响了家长的行动力。

社会工作者可以运用认知行为治疗模式,引导家长改变对孩子目前状况的认识,调整自身行为,学习新的行为方式。认知行为治疗模式,是以人的认知和行为作为关注焦点的治疗模式,强调认知因素对人的行为和情绪的影响。认知行为治疗认为人的情绪来自人对所遭遇的事情的信念、评价、解释或哲学观点,而非来自事情本身。认知评估或信念对情绪反应或行为有重要影响,非理性或错误认知导致异常情感或行为,而不是事件本身。

社会工作者通过合作式的服务关系,依据理解、友好、同理等原则与家长建立信任、平等的服务关系,评估家长的需求,与家长一起制定服务计划,一起工作。通过苏格拉底式提问,采用对话式提问调动家长的好奇心和探索能力,揭示家长的无效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采用认知重塑的技巧,通过认知中错误的辨认、理性选择方式的列举以及认知排演等方法帮助家长认识和改变无效的自动念头和图式,加强家长的理性认知的能力。通过结构化和心理教育让家长设计执行的日程安排和提供反馈的方式,协助家长提升与孩子的沟通技巧,促进家长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

二、学校教育影响青少年的成长

在日常工作中,社会工作者经常接到家长的求助电话,表示因为老师的不当言语导致孩子不愿意去上学或者孩子在校与老师发生了冲突等。学校的主要任务是教学,教师在教授学生学科知识方面有较强的专业功底,但是并不是每一位老师在与学生沟通,处理师生关系以及处理学生在校的突发行为方面都可以得心应手。学生在校的不适应情况就需要社会工作者的介入来进行协助引导,促进学生顺利适应在校生活,掌握人际沟通技巧,促进师生关系的建立等。

幼升小、小升初、初升高都是社会工作者工作的重点。这个时候,学生对新的校园环境的适应、与同学之间的相处以及对老师的教学方式的适应等,都是需要时间来调试的。有些不能自主过度的,就需要社会工作者协助适应。有些学生不能自主适应新的环境、新的人际,导致无法顺利度过某一学习阶段,休学或中途辍学。当这些青少年习惯了、喜欢上了不上学的生活后,就很难再回归到学习的道路上了,所以学校教育对青少年的影响至关重要。

社会工作者接到一名初中生的求助,表示自己遭受班级同学的欺凌。社会工作者在了解情况后,立即联系学校,沟通入校服务。在得到校方允许的情况下,社会工作者到该同学所在的班级开展预防校园欺凌主题班会。在班会上社会工作者与同学、老师一起观看了校园欺凌的案例影片,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后感,并在班上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关于校园欺凌方面的法律知识,提升班级同学对自身行为的认识。同时单独与欺凌者和被欺凌者进行面谈,进行引导和帮扶,矫正欺凌者自身不恰当的行为和认知;提升被欺凌者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

社会工作者在学校开展服务过程中,一是要开展团体辅导服务,通过室内外的拓展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二是把具有相同问题或相似兴趣和能力的同学或老师聚集在一起,帮助他们建立联系,促进他们互相帮助或互相支援。社会工作者可以为那些有共同问题、相同背景、相似兴趣的同学或老师建立起朋辈支持小组或互助小组,加强同伴之间的支持,促进信息分享和经验交流,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通过个案工作,为那些有特殊适应困难、学习困难或人际困难的同学链接资源、提升人际沟通技巧以及环境适应能力。组建校园志愿服务小组,以帮带的方式,促进新生对学校产生归属感、提升学习的兴趣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勇气。

三、社会环境影响青少年的价值观

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容易引发和诱导青少年违法犯罪。如结交社会不良青少年,跟风纹身、吸烟、酗酒、甚至是打架、吸毒等,这些现象都是引发和诱导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直接原因。社会工作者通过正面联系,加强对闲散青少年的接触,提供有针对性的引导和帮扶;加强对流动青少年群体的服务管理,到他们经常出入的场所开展工作。关注普通青少年向不良行为青少年转化的边界,重视旷课、逃学、抽烟、喝酒等早期典型行为,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介入方法,预防青少年与家庭、学校链接的中断,减少青少年受到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触碰法律的红线。在预防再犯方面,社会工作者要为帮扶对象搭建社会支持网络、链接资源、重建朋友圈等,推动他们重新融入社会,改变不良价值观及行为方式。

社会工作者服务的一名附条件不起诉未成年人小张(化名),在辍学后结交了社会上的青年,与他们一起吸烟、喝酒、纹身。自述当时年龄小,不懂事,纹了很多很傻的东西。最让小张头疼的就是在额头上纹了一只“天眼”,经常被人嘲笑。小张表示自己要努力赚钱把纹身洗掉。这次朋友约架,帮朋友撑场面,自己以为不会有事,没想到也违法了。社会工作者向小张普及有关打架斗殴的相关法律,引导小张认识到自身行为的错误。为小张链接志愿服务资源、定期约小张进行面谈普及法律知识、进行心理辅导。小张高一就辍学了,现在很想读书,觉得有一张高中毕业证也是很好的。社会工作者根据小张的意愿,协助小张找到一所职中读书。小张重拾校园生活很开心,表示一定要珍惜这次附条件不起诉的机会,努力学习,不再结交校外青年了。

四、青少年自身素质的培养是预防青少年违反犯罪的关键

青少年是儿童向成人转化的必经阶段,在这个阶段,他们的三观还未完全稳定,对一切未知事物都很好奇、不具备处理应急事件的能力、自身心理成熟度不足,很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社会工作者在为青少年提供服务时,要注意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培养,引导青少年掌握明辨是非的能力;为青少年提供体验未知事物的机会,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如通过VR 设备体验吸毒后的感觉,消减他们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通过情景模拟、互动体验、应用戏剧等方式锻炼青少年的同理心;带领青少年参加社会活动、组建社团、投入志愿服务当中,培养青少年掌握处事技巧,培养他们处理应急事件的能力。

有些青少年缺乏自信心,对未来感到迷茫,无法从失败中振作起来。社会工作者通过叙事疗法,引导青少年看到自我价值的闪光点,逐渐培养起他们的自信心;通过生涯规划,为他们规划学业计划、职业规划等,提升他们对未来的憧憬;通过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引导青少年回顾过往经历,宣泄压抑在内心的情绪,协助青少年走出内心的困境,协助他们从失败中振作起来。

强制隔离戒毒青少年小李(化名)在第一次强制隔离戒毒期间,家人经常来探望他,给他鼓励与支持,他自己也鼓足勇气一定要成功戒毒。两年强制隔离戒毒结束后,回归社会的小李看到外面一切事物都很欣喜,终于回归自由了,很想找人聊天、约朋友一起玩。在小李过去的生活中,朋友基本都是那个圈子的,有一些不是那个圈子的,但是知道小李吸毒,也都远离他,没办法小李只能又找回那个圈子的朋友。一而再、再而三,小李觉得自己没有能力抵制住这些朋友的诱惑。自己清晰地知道要是复吸就会重新回到戒毒生活,但是被情绪控制的小李已经没有心理防线了,再次复吸。进行二次强制隔离戒毒的小李,在戒毒所里情绪低落,家人已经很久没来看他了。只有妈妈来过,妈妈表示家人已经对他失去信心了,不愿意来看他了,也不让妈妈来看他。小李在没有家人持续的支持与鼓励下,在戒毒所里情绪低落,对自己失去了信心。

社会工作者了解到小李的情况,主动介入,经常与小李谈心,鼓励小李重新振作起来。在戒毒所里不但有民警、管教的支持也有社会工作者的关心与支持,只要小李自己可以振作起来,相信没有克服不了的难题。社会工作者鼓励小李参加戒毒所内的活动,引导小李看到自己的闪光点。在活动中,社会工作者让小李协助社会工作者带领其他戒毒学员一起学习抗逆力知识,小李感到很有成就感,小李在得到民警和社会工作者的肯定后,内在动力更足了,表现得越来越好!社会工作者持续跟进二次强制隔离戒毒出所后的小李,了解小李在家的生活情况,工作情况以及交友情况等。小李反思自己就是因为第一次出所后没有及时找工作,就想着和朋友一起玩,所以才重蹈覆辙的。这次小李积极找工作,在社会工作者的带领下参与到了志愿服务中,小李结实了新朋友,得到了家人的认可,目前出所三年了未出现复吸的情况。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升青少年知法、懂法、学法、用法的意识和能力,陪伴青少年走好青春每一步,争做新一代好青年是青少年社会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方面,社会工作者可以发挥自身整合性作用,通过与其他专业领域人才的跨领域合作,共同推进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为青少年提供全面、系统的服务,保障青少年合法权益。同时,社会工作者也要不断强化自身素质,以应对青少年多元化的需求。

猜你喜欢

社会工作者戒毒小张
高等继续教育在提升社会工作者核心职业能力中的作用
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研究
关于戒毒康复与强制隔离戒毒工作衔接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中部地区持证社会工作者的职业状况研究
戒毒人员外出探视管理及戒毒人员意见调查分析
巧妙的奉承
有缘人
此“社工”非彼“社工”——对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概念的澄清
谁逗谁
今天忙不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