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望华钢琴音乐作品民族化创作特征探究
2021-11-27帅梦
帅 梦
钢琴虽是舶来之品,但是在传入我国之后,就深受民众喜欢,因而进行了丰富的本土化、民族化发展。在钢琴艺术的民族化发展进程中,我国也产生了很多著名的钢琴作曲家,创作了众多优秀的钢琴音乐作品。在我国钢琴艺术发展史上,储望华的名字赫然可见。尤其是储望华创作和改编的钢琴音乐作品,为中国钢琴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留下了很多著名的杰作。在储望华的钢琴作品中突出了鲜明的民族化创作特征,以西方丰富的创作手段展现了我国民族钢琴音乐文化深远的艺术价值。
一、储望华民族化钢琴音乐作品创作起源
储望华自幼天资聪慧,音乐天赋极高,年少便进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进行钢琴专业学习。十四岁便创作了二胡独奏曲《村歌》,被当时作曲界誉为“带红领巾的作曲者”。此后,储望华师从徐振民、何振京等,深入的进行钢琴作曲学习,完成了数量众多的创作和改编作品。后又师从易开基,打下的更加扎实的钢琴基础,为日后的大量钢琴改编创作奠定了深厚底蕴。储望华深入到全国各地走访、学习,了解各地的民间音乐艺术作品。而当时社会大环境对钢琴作品创作具有特殊的要求,也促使当时的音乐作曲家们革新思路,特殊的社会经历也为储望华钢琴创作改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储望华迎来自身钢琴音乐创作的黄金时期。
一方面,他和郭志鸿等艺术家合作创作、改编了多部优秀的钢琴作品,其中《黄河钢琴协奏曲》等在我国钢琴艺术发展史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另一方面,储望华独立创作了《翻身的日子》、《前奏曲》等大量脍炙人口的钢琴音乐作品。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特殊的社会环境,钢琴被大部分民众认为是“资产阶级的工具”,储望华等钢琴家们为了顺应社会文化发展和音乐审美需求,将改编、创作的钢琴音乐作品尽量符合大众需求,又保留了丰富的艺术特色,使钢琴艺术与民众审美相契合,逐渐被广大民众所接受,能够在当时的社会文化环境中继续生存、发展下去。可以说,储望华等钢琴家、作曲家们为钢琴在中国的本土化发展、民族化创作做出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储望华前往澳大利亚进修,学习西方钢琴演奏知识和作曲技术,他的专业素养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视野和学识得到进一步丰富,这为储望华的专业钢琴曲目创作和改编提供了更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广阔的创作舞台。
二、储望华民族化钢琴音乐作品创作历程
根据人生成长的不同时期,以及对钢琴作品创作水平和审美的不同,储望华的钢琴作品创作在不同阶段呈现出了不同的特色,极为鲜明的突显出了自身的钢琴曲目创造风格,也生动的展现了钢琴艺术民族化进程中作曲家们作品创作的不断丰富和完善。
第一阶段,是储望华的求学时期,这一时期作曲家还很年轻,充满了艺术想象力。虽然创作手法较为稚嫩,但是经过了不断的艺术探索和创作尝试,发现了钢琴与众不同的艺术表现色彩,逐渐的展现出了独特的中国钢琴音乐风格韵味。储望华在钢琴作品创作中发现了以钢琴装饰音来模仿中国民族乐器的音效技巧,并融入到钢琴音乐作品的风格性旋律塑造中来。并且用标题性音乐来突出钢琴音乐的风格特征,为钢琴民族化创作增添了深厚的文化意蕴和隽永的审美乐趣。
第二阶段,为储望华留校任教时期,也是储望华钢琴音乐作品创作的黄金阶段,经过了系统的钢琴作曲学习,已经掌握了钢琴作品创作的技巧。再加上储望华个人敏锐的音乐洞察力和丰富的艺术畅想力,让他在民族化钢琴音乐作品创作中发挥出了自身卓越的艺术才能。不仅结合了西方作曲技法拓宽了民族音乐的表现力,而且在音乐层次和乐曲结构层面有了更为丰富的创新,使民族化钢琴音乐作品呈现出了丰富的艺术审美色彩。储望华在钢琴音乐作品创作和改编中,有自己自成体系的一种创作手法。极为巧妙的通过音程、和声等技法融合,突出了民族化钢琴音乐独特的风格性特征和浓郁的民族化特色。所以,在储望华的钢琴音乐作品创作和改编中,所有的创作技法都是为了民族化音乐风格的呈现,生动的形成了个人鲜明的民族化钢琴音乐旋律特色。这一时期,储望华改编创作了《翻身的日子》、《解放区的天》、《新疆随想曲》、《浏阳河》、《二泉映月》等久经流传的钢琴名曲。
第三阶段,为储望华澳洲留学阶段。他更加全面的接触并学习了国外钢琴知识和西方的作曲技巧,并将这些知识和技巧融会贯通,与中国民族音乐风格相结合,从全新角度改编出《太阳出来喜洋洋》、《满江红》、《茉莉花》等钢琴音乐作品。储望华将自己熟悉的中国音乐旋律进行深度的素材挖掘,从中获取创作灵感,将西方作曲技法进行了生动的民族化音乐风格创作创新,使中国独具魅力的民族调式在钢琴丰富的艺术表达中,有了更为深刻的意蕴和审美。所以,这一时期的钢琴音乐作品创作,融入了更加丰富的创作思维和表现手法,从多角度展现出了钢琴民族化音乐创作的特色,展现出了更为深厚的民族化钢琴音乐韵味,给人以耳目一新的音乐审美感受。
总而言之,从以上储望华不同人生阶段的艺术创作风格来看,他对钢琴音乐作品的创作和改编都突出了鲜明的民族化情怀,将深厚的感情融入到了钢琴音乐的创作中来。从众多的钢琴音乐作品来看,储望华将个人的精湛的作曲技法和与众不同的创作思维进行了深度融合,将民族化钢琴音乐独特的审美特征进行了丰富的艺术再现。尤其是钢琴改编曲中优美动人的音符、流淌圆润的旋律,将中国钢琴音乐诗情画意的民族化风情进行了深度的营造,形成了独具个人特征的钢琴音乐创造特色。
三、储望华民族化钢琴音乐作品创作特征
(一)秉承民族化特征的创作理念
钢琴音色优美、展现力强,被誉为“乐器之王”。在传入中国初期,一直演奏的都是外国音乐作品,音乐风格特征与我们本地音乐文化差异较大,受众人群比较狭窄。储望华也意识到了这一问题,思考如何将钢琴音乐作品用民族化的音乐风格呈现出来,使之符合时代文化和大众审美的需求。储望华的民族化创作理念也在逐步的钢琴音乐创作中产生和树立起来。抱着这样的信念,储望华在中央音乐学院任教期间,进行了丰富的采风活动,汲取其中的精华部分,作为钢琴音乐创作和改编的主要素材。诸如《新疆随想曲》、《二泉映月》等钢琴音乐作品都极为生动的汲取了民间音乐的旋律特征,借助钢琴丰富的艺术表现力,进行了精彩的艺术再现。这些钢琴音乐作品一定程度上再现了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精髓,尤其是改编成钢琴音乐之后,为钢琴艺术的民族化发展提供了平台。
可见,储望华对钢琴音乐作品的创作,以民族化创作理念为指导。一方面,储望华注重在钢琴音乐中对我们自己国家的文化精髓进行展示和推广;另一方面,储望华注重借助外来钢琴艺术进行民族化音乐的创新和改变。这两点也成为贯穿于储望华一生钢琴音乐作品创作的主旨。储望华曾说过:“民族化钢琴音乐之所以不同,则在于要把它的‘中国风格’的神韵演奏出来。”可见,储望华的钢琴音乐作品创作,注重的是利用钢琴这种世界性的乐器,来不断推广中国音乐文化发展,形成自身独特的音乐文化。所以,储望华钢琴音乐作品民族化创作历程,也是将钢琴艺术中国化的过程,是储望华钢琴音乐创作民族化理念贯穿的集中呈现。
(二)富含民族化特征的优美旋律
不同风格的乐曲是由不同的音乐旋律决定的,不同乐器表达出的音乐旋律也会呈现出不一样的色彩。钢琴作为典型的西方乐器,其音响特征与我国民族乐器的风格迥然不同,因此用钢琴音乐表达民族化音乐旋律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在储望华的钢琴音乐作品创作和改编中,使二者进行了深度的融合,鲜明的民族化音乐旋律特征非常的具有个人特点。
以改编自湖南花鼓戏的同名钢琴曲目《刘海砍樵》为例,储望华在音乐创作中就通过优美的民族化旋律特征,赋予了钢琴音乐对民族化音乐丰富的表现力。《刘海砍樵》主要描述了狐仙化身的胡秀英和农家男子刘海的破除阻碍、打倒恶霸、历经坎坷、终成正果的爱情故事,赞美了狐仙刘秀英的追求爱情的果断执着、刘海勤劳勇敢正直的美好品质,表达了当地人民乐观开朗的人文气息和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所以,在钢琴改编曲《刘海砍樵》中,储望华对故事情感基调进行了深度融合,使音乐旋律明快、积极向上,又与湖南人乐观泼辣的性格特征相符。不仅使钢琴曲目风格轻松活泼,富有鲜明的节奏感,而且钢琴音乐旋律悠扬、流畅,风格鲜明,对原曲花鼓戏的民族化音乐曲调进行了巧妙的改编。储望华别出心裁的作曲技能发挥的淋漓尽致,采用丰富的钢琴演奏技巧将湖南民歌民族化特征呈现了出来。
首先,钢琴改编曲《刘海砍樵》一开始就开门见山,引出全曲的高潮,彰显出活泼愉快、富有节奏的气氛,使钢琴改编曲符合该作品原有的风格特征。其次,曲终,还运用了下行二度的作曲手法,由于小二度的呈现方式更为接近民族乐器中的唢呐、二胡等音色,这一手法的运用使钢琴改编曲更大程度地呈现出我国民族化音乐的味道。同时,在这一钢琴改编曲目中,还延续了五声性调式特色,这使得钢琴音乐作品的民族化特征更加的明显。总的来说,储望华的钢琴改编曲将西方的作曲方式与东方的音乐风格方式进行了完美的协调统一,既符合钢琴音乐的风格特色,又在旋律上彰显出了浓郁的民族化音乐色彩,使得民族化钢琴音乐旋律拥有了独特的风格特色。
(三)充满民族化特征的深厚情感
情感是钢琴乐曲的灵魂,是钢琴作品与听众之间的纽带,是钢琴艺术作品的价值体现。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在数千年的文化传承中形成了丰富而深厚的文化情感,民族音乐作品就是其主要的情感表达方式之一。所以,在储望华的钢琴音乐创作和改编中,继承了传统民族音乐的情感特征,用钢琴表现手法对这些音乐情感进行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以储望华的钢琴改编曲《筝萧吟》为例,该曲是在《高山流水》和《渔舟唱晚》两首传统音乐的基础上改编而来的。《高山流水》取材于春秋时期俞伯牙和钟子期两人之间知音难觅的故事,意在歌颂人与人之间诚挚而美好的情感和对知音的向往之情。该曲旋律典雅、韵味隽永,气势洒脱,余味悠长。《渔舟唱晚》则源于唐代诗人王勃的名句“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意在描述傍晚时分,夕阳映照,湖面碧波荡漾,渔船随波逐远的美丽画面,表达了人们满载而归的喜悦之情和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热爱。所以,在钢琴改编曲《筝萧吟》中就对两首音乐的情感内涵进行了延续,为了凸显这种充满中国风味的隽永、愉悦的情感,储望华别出心裁地采用下行五度呈现出与古筝近似的音色特征,用中音区装饰音的演奏技巧呈现洞箫的音色特征,使钢琴改编曲富有鲜明的民族情感且十分高雅。而钢琴曲中华彩乐段的加入,更提升了整首钢琴音乐“高山浩浩、大湖漾漾”的洒脱意境和诗情画意的丰富情感。
结 语
总而言之,储望华作为具有影响力的本土钢琴作曲家,对钢琴艺术的本土化进程和民族化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储望华在几十年的艺术生涯中,极为鲜明的秉承了民族化钢琴音乐创作理念,将西方钢琴创作技法进行了民族音乐的再现,赋予了深远而隽永的审美艺术内涵,使民族化钢琴音乐作品突显出了自身与众不同的风格性特征。因而,我们对储望华民族化钢琴音乐作品创作分析,能够分析和总结民族化钢琴音乐创作和改编的方法,同时也指导钢琴演奏者以丰富的民族化审美思维全面的进行钢琴音乐作品的诠释,对储望华钢琴音乐作品进行丰富的二度艺术创作实践,彰显隽永的民族化钢琴音乐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