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贝多芬在奏鸣曲中的情感表达
——以《暴风雨奏鸣曲》为例
2021-11-27何诗琼
何诗琼
一、贝多芬和《暴风雨奏鸣曲》
德国作曲家路德维希·凡·贝多芬是世界音乐史上一位才华横溢的音乐大师,被世人尊称为“乐圣”。作为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家,贝多芬不仅将古典主义的音乐发展到顶峰,同时也为浪漫主义音乐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其一生创作了许多流传后世的经典作品,为西方音乐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为世人留下了一场盛大的听觉盛宴。贝多芬的创作题材十分广泛,包括交响曲、歌剧、钢琴奏鸣曲、钢琴协奏曲、管弦乐序曲等,贝多芬的32首钢琴奏鸣曲在其音乐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悲怆奏鸣曲》、《月光奏鸣曲》、《暴风雨奏鸣曲》、《黎明奏鸣曲》和《热情奏鸣曲》这五首钢琴奏鸣曲。由于贝多芬的一生经历了法国大革命,同时感受到了社会激烈的大变革,使得他的音乐作品在旋律上富有戏剧性,在主题上极具英雄性,直接通过旋律刻画矛盾冲突来反映社会现象,正如他自己所说:“音乐应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出火花。”仔细欣赏可以发现贝多芬的音乐有其独特的魅力,其独特之处在于在他的作品中,那些愉悦的、充满阳光的旋律之下总是可以让人感觉得到一种悲伤、忧郁的情绪。贝多芬的创作将奏鸣曲式发挥得淋漓尽致,在丰富的内容中融入深刻的思想,通过奏鸣曲式内部结构的对比,增强了刻画矛盾冲突的画面效果。在《暴风雨奏鸣曲》中,这种画面效果尤为突出,因此本文选取《暴风雨奏鸣曲》为例来分析贝多芬独特的情感世界。
《暴风雨奏鸣曲》正是贝多芬于1802 年,也就是在他的生涯中最痛苦的一年和精神危机最为严重的时刻诞生的。从贝多芬在这个时期写给挚友和医生的信件中我们可以看到:在身体上,他听觉不断衰退并求医无效;在情感上,他又一次经历了感情的失败;再加上法国大革命引发的共和主义运动又面临危机等一系列的事情深深地触动了他。正在经历的磨难与环境使他陷入了极大的悲苦甚至绝望之中,于是他用音响来反映精神上所经历的这场“暴风雨”的情感历——从各种情感激烈对抗的紧迫到宁静的沉思再到抗争情怀的抒发,塑造了一位伟大的英雄形象,表达了克服困难取得胜利的主题思想。①
二、贝多芬在《暴风雨奏鸣曲》中的情感表达
贝多芬的音乐风格和感情抒发大都通过乐曲的和声、速度、力度、技术难点等因素来表现。而《暴风雨奏鸣曲》中存在众多技术难点,且分为三个乐章,每个乐章所表达的感情都不尽相同,乐章与乐章之间的对比,使得贝多芬内心的痛苦与欢乐更为鲜明。彻底地分析贝多芬的音乐情感,应把乐曲中表达音乐情感的技术了解透彻,了解其复杂多变的内在的心理活动。
(一)第一乐章 广板与快板(Largo,Allegro),d自然小调,4/4,奏鸣曲式
第一乐章呈示部的主旋律以d 小调的属音开始,广板的属和弦营造出放松舒适的氛围后,是右手持续二音连线的旋律进行和左手级进上行音程的模进,从而又给这首奏鸣曲营造出不安的气氛,为全乐章奠定了基本思想和核心。呈示部的开头形成了两种不同的音乐情感色彩,一种是平静、轻缓的诉说,另一种是不安、急躁的呼喊,贝多芬作品的鲜明特征——戏剧性和对比性——油然而生,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人物内心的情感起伏。②演奏时,手腕要始终处于放松的状态,右手持续的二音连线要通过“落提”来演奏出旋律感和线条感。
引子过后,曲子才正式地进入d 小调。呈示部在中声部的烘托中形成了一种伤感的氛围,持续三连音的伴奏事先告诉了我们暴风雨的即将到来,使得乐曲的戏剧性越来越强。呈示部的主题在低声部以强音的形式出现,之后以弱奏的演奏形式在高声部出现,像是高低音声部的交流对答一样。伴奏为连贯的三连音,弹奏时要均匀、流畅、平稳。③乐曲中间部分三连音的衔接随着旋律声部音量逐渐增强,使作品呈现出暴风雨前宁静又恐慌的气氛。演奏时要使左手旋律重音表现的层次分明,每个旋律音的音色都要十分饱满。在这里整体旋律的感觉像是低沉的雷鸣声,每个音都要弹得非常坚定,从而体现出暴风雨的狂野。还要注意左右手轮弹的演奏方法,换手时不能断开,要使八分音符的三连音进行无间隙的衔接,提供连绵不断的背景烘托,从而表达一种压抑复杂的气氛。第41 小节开始出现了副主题,这里由原来阴沉的d 小调转到了属音a 小调上,因此副主题与引子相比,同样是二音连线的旋律,却产生了截然不同的效果,这里则是活跃的、对美好充满向往的。演奏时要注意突出小连线的重音,左手不能慌乱。第55 小节起和弦要坚强有力,充满英雄的气魄,强弱要做出鲜明的对比。第75-90 小节整体的音乐韵律感很强,音乐形象十分美好,左右手旋律线相呼应,主旋律争相出现,塑造了一种在各种雷鸣之后雨淅淅沥沥自由坠落的景象。
展开部是呈示部的继续和发展,97 小节开始的展开部开头展现了一幅“暴风雨前的宁静”的景象,继淅淅沥沥下雨之后,场景愈来愈寂静。三组上行琶音要弹均匀,要用手摸着琴键去弹,要营造温柔安静的气氛。随之而来的是全乐章的高潮部分,左手的低音旋律和高音旋律来回转换,像是贝多芬在诉说着什么,低声部的旋律低沉有力,高声部的旋律回应着低声部,高低声部的对比刻画着与命运的抗争和现实的残酷,从而这里要表现出雷鸣的雄壮。与此同时,力度记号在这里也发挥了重大作用,体现出贝多芬的英雄形象。展开部的旋律有十分强烈的对比性和冲突性,更直接的表达了贝多芬所刻画的矛盾与冲突。
147 小节开始是主题的再现部分,节奏也发生了变化,使音乐充满了戏剧性。这里的琶音节奏型多样,有三连音、六连音及十六分音符,练习时应注意节奏的准确性,快弹时要跑动流畅、均匀,大拇指要移动迅速。在第一乐章的结尾处一切都在激烈的碰撞之后慢慢地消失,最后剩下孤独的阴沉的雷声,应该运用踏板制造雷声低沉的氛围,同时踏板和左手要逐渐减弱,表现出雷声渐行渐远的意境,从而给人留下一种悲哀深刻的景象。整个乐章通过三个部分之间速度和强弱的对比体现了很强的戏剧性,使听者对第一乐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贝多芬运用一些细节处理来表达他悲壮的英雄性情感让人不禁为之赞叹,让我们真实确切地体会到贝多芬在乐曲中鲜明的情感抒发以及大师的不凡之处。
(二)第二乐章 柔板(Adagio),降B 大调,3/4,奏鸣曲式
第二乐章波澜不兴、平静自如,速度非常平缓,表达了一种庄严、幸福、安静的情感。随着安静的旋律循序渐进,第一乐章的焦虑、悲壮与不安也随之被淡忘,让人联想到是那种暴风雨过后的宁静以及作曲家对大自然和人生的美好幻想。第二乐章由降B 大调的大三和弦引出,为后面的主要情感奠定了基础,也为全乐章渲染出恬静、浪漫的背景。④呈示部展开的琶音要弹得平静、浪漫。第17 小节起左手的三连音要弹得均匀、清晰、轻巧,营造出一种安静的氛围。从第31 小节开始的副主题用带有副附点的旋律以及连贯柔和的半分解和弦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未来和大自然充满憧憬之情优美的旋律。
43 小节开始是主题的再现部分,这里的和声比之前的要更加丰富。第51 小节起是弱奏的左手跑动,要突出连贯的主旋律,表现一种自在舒服的感情。全乐章需要表达出极其丰富的感情,并且踏板要使用合理,从而更好地烘托音乐情感。
这一乐章出现了大量的回音、三十二音符、三连音、副附点音型等装饰了音乐的整个进行过程。温暖舒适的背景烘托、延展的和声织体、轻巧的旋律跑动都使听众领悟到了贝多芬对抒情景色的描绘,让人们沉浸在暴风雨过后的宁静以及对人生和大自然的美好幻想中久久不能忘怀。与激烈的第一乐章相比,第二乐章中体现了贝多芬作品的温柔与细腻,同时让后人对他的音乐风格也有了新的认识。
(三)第三乐章 小快板(Allegretto),d 小调,3/8,奏鸣曲式
第三乐章的旋律流动性极强,展现了贝多芬所追求的梦的世界。右手的弱起小节引出了本乐章的呈示部,每一个小乐句的结构都是相同的——由一个八分音符和三个十六分音符组成,虽然音符的排列看起来是欢快的,但是仔细听会让听者感受到欢快之后还隐藏着一丝悲伤。这一部分要以一种放松的状态来演奏,左右手要配合流畅,尽量手腕保持圆滑,使旋律线条更加柔和。随后乐章的主题到第43 小节后开始变得紧张激动,右手的旋律出现了大量的重复的波音,为了能更明显的突出紧张的氛围感,贝多芬通过运用乐句间强弱的对比和旋律的丰富来衬托紧张的氛围:第一句的强弱由f 到sf,第二句的强弱由p 到f,同时将第一句的波音处改为分解的八度旋律,增加了想要营造的情绪,随后迎来了第55 小节后面三句相同的八度旋律,强弱变化由sf 到dim.,由p 到crese.,最后再到f,强弱的对比使得乐句的层次更为丰富,更富有戏剧性,从而推动着乐曲向展开部发展。
展开部从第95 小节开始,左手旋律线条不规则,要注意左手音准。整个乐章最突出的演奏技巧就是左右手的独立性、衔接的连贯性,要使整个乐句听起来如同流水般流淌,这种韵律贯穿于整个乐章,要严格按照谱子标写的记号演奏。这一乐章突出了旋律自身的律动性,演奏要充满激情,节奏平稳。⑤在乐章的最后,要依旧保持情绪的紧张度,使全曲完整的结束。
结 语
贝多芬认为:音乐是一种人的真情实感的表现,是能把人类引向更高境界的一种精神启示。同时《暴风雨奏鸣曲》的三个乐章分别反映了从各种情感激烈对抗的紧迫到宁静的沉思再到抗争情怀的抒发,体现了鲜明的英雄性主题。《暴风雨奏鸣曲》有着突出的戏剧性,如果将各个乐章所表达的情感连接起来,就如同一部戏剧一样,把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完整且完美的呈现了出来。第一章用三种不同节奏的变化,表达了一种思考、疑问和激动的心情;第二章的主题带有明显的悲壮之情,这一乐章简明淳朴;到了第三乐章情绪慷慨激昂、活跃奔放,表现了在经过暴风雨般的艰苦奋斗之后,最终战胜命运,到达辉煌的巅峰。三个乐章辩证的将不同的三种情感形成了完整的统一,结构紧凑的完成了整部乐曲的表达。⑥与此同时,演奏者在演奏时也要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
《暴风雨奏鸣曲》是贝多芬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也是最能代表贝多芬一生经历的作品。贝多芬把他所想要表达的情感全部植入到这部作品,通过装饰音、强弱等表情记号来帮助他更好的表达感情,让我们能够更深刻地感受到他所表达的痛苦与欢乐。通过详细的分析《暴风雨奏鸣曲》,使笔者对贝多芬的创作风格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以及对一些技术难点和感情抒发的演奏也有了更进一步的掌握和提高。贝多芬把他的痛苦与欢乐融入到他的作品中,给听众带来的听觉盛宴,让听众不得不为他的巨作感到震撼。演奏者要在演奏贝多芬的作品之前,深入地了解他的作曲背景,了解他在乐曲中所注入的感情,这样才能更好地弹奏,真正地演绎出乐曲的灵魂。■
注释:
① 赖锦织.试谈贝多芬《暴风雨》奏鸣曲的创作和演奏[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 (06).
② 朱敬文.贝多芬《暴风雨奏鸣曲》赏析[J].当代音乐,2015,(02).
③ 李金箐.贝多芬《暴风雨奏鸣曲》的艺术特征及演奏技巧分析[J].晋中学院学报,2011,(01).
④ 朱敬文.贝多芬《暴风雨奏鸣曲》赏析[J].当代音乐,2015,(02).
⑤ 李琴.贝多芬《暴风雨奏鸣曲》的作品风格与演奏分析[J].黄河之声,2001,(08).
⑥ 王娟娟.贝多芬《暴风雨奏鸣曲》的艺术特征及演奏技巧[J].大舞台,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