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教育阶段实施舞蹈教育的探索研究

2021-11-27

山西青年 2021年15期
关键词:舞蹈儿童小学生

赵 龙

(渤海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加强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进入新时代后,面对日渐激烈的社会竞争乃至国际竞争,教育应当担任起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人才的任务。舞蹈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在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等方面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因此,小学教育阶段普及舞蹈教育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与实践价值。

一、舞蹈教育对于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独特价值

舞蹈既融合了体育锻炼的因素,也渗透了美的体验。一方面,舞蹈能够通过形体的表现给人带来美感;另一方面,作为运用肢体来诠释音乐的艺术,通过练习舞蹈也能促进人体质的增强,改善人的形体,增强人的自信。

(一)利于增强小学生身体素质,促进智力发育

1.有利于增强身体素质,塑造良好体态

开展舞蹈活动能够有效地增强小学生的心肺功能,加快血液循环,提高身体机能,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近年来,我国儿童肥胖问题突出,进而造成了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的低龄化。舞蹈活动可以很好地起到增强学生体质的作用。其次,舞蹈对于身体形态的要求较高,能有效地改善儿童驼背、站姿坐姿不良等体态问题。

在小学教育阶段,学生处于身体成长发育的关键期,教育应当把握好这个关键时期,增强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基本能力,为进一步提高我国未来国民素质打下坚实基础。

2.有利于儿童智力的发育,促进其创造力发展

来自升学考试的压力使得小学生的学业压力逐渐增大,严重影响着儿童的身心健康。一方面,随着儿童的脑力劳动增多,容易出现大脑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另一方面,儿童的体育锻炼时间不足,会导致身体素质下降、抵抗力差等问题,甚至会引起各种身体疾病。

研究表明,合理开展舞蹈活动,劳逸结合,既能增强儿童体质,同时又能使儿童的大脑得到休息,保证儿童接下来能够精力旺盛地学习。

此外,“艺术可以先于其他活动,让孩子创造性地解决问题。”[1]舞蹈教育活动能促进小学生的左右脑平衡发育,激活学生的思维,促进儿童的智力发育,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现阶段的教育模式主要侧重于对学生左脑的开发,而舞蹈则可以开发右脑,促进左右脑协调发育。[2]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促进健全人格的养成

1.舞蹈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情绪情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舞蹈对于培养小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具有重要价值。舞蹈艺术将传统文化以一种儿童感兴趣的、乐于接受的形式传递给儿童,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传承。通过开展舞蹈教育活动,能够培养儿童对国家和民族深厚的情感,使儿童养成热爱祖国、热爱民族文化、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党的十八大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提出“坚持德育为先。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效地开展舞蹈活动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感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2.有利于小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

完善人格是舞蹈教育的最高目的。就其本质来说,舞蹈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共性就是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培养完整、完善、完全的人。

进入新时代,教育更应当注重培养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人格健全发展的人,这就要求学校和教师在促进学生身体和智能健全发展的同时,要重视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和良好情感的培养。儿童通过积极参与舞蹈活动,能在活动中逐渐学会展现自己、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从而增强自信心,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舞蹈本身就是美的艺术,而艺术教育最基本是功能就是审美功能。因此,舞蹈教育在本质上是审美教育。[3]开展舞蹈教育活动,能增强学生对美的体验和感受,培养学生鉴赏美、表现美的能力。舞蹈教育作为将音乐和肢体动作协调一致的审美活动,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是最适合小学生年龄阶段和发展规律的审美教育。

二、当前小学舞蹈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进入新时代后,国家对艺术教育越来越重视,并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文件。但是当社会上的舞蹈培训班开办得如火如荼的同时,舞蹈教育在小学校园内却没有得到系统的普及和实施,与音乐、美术等学科的普及程度相去甚远。

在为期一学期的执教过程中,笔者通过与小学教师、管理者和小学生的朝夕相处以及对教学现场的直接观察和反思,发现当前小学阶段的舞蹈教学仍然存在几个主要问题。

(一)缺乏系统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目前,小学的舞蹈活动绝大多数时候是在六一儿童节时作为表演节目出现的,还没有系统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舞蹈并没有作为一个系统的课程被安排到小学生的课程中。由于缺乏专业性的教材,教学内容多数是在网上搜集的舞蹈作品,多以老师教、学生学为主要教学方式。由于教学内容大多数是网上流行的舞蹈作品,其质量参差不齐,并且部分舞蹈动作并不适合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因此不能很好地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进行舞蹈教学。其次,在课程设置方面,缺乏系统的课程安排,学生学习舞蹈的时间比较随意。

(二)缺乏专业的舞蹈教学场所、设施

有的学校有专门的音乐教室和设备,但却没有专业的舞蹈教学场所及设施。学校开展舞蹈活动时,多数是让在学生们在操场中练习。然而,作为专业性较强的舞蹈活动,其对于场地及设施专业性的要求也很高,操场等场地并不能真正满足舞蹈教学的需求。

(三)小学教师的舞蹈专业素养参差不齐

目前绝大多数小学还没有设置专门的舞蹈教师职位,舞蹈老师一般由音乐老师来兼任或者由其他老师自学再教给学生,所学习的一般是简单的舞蹈动作。然而,作为专业性强的舞蹈活动,对于动作中所蕴含的人体生理特点以及动作本身的专业性要求,只有专业的舞蹈老师才能了解。所谓“术业有专攻”,正是这个意思。

事实上,认为舞蹈动作谁都可以学、谁都可以教的教师仍然不在少数,其舞蹈教学水平自然也参差不齐。小学阶段开展舞蹈教学活动并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学会动作即可,而是让学生在正确认识身体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舞蹈训练,培养对舞蹈的兴趣,陶冶情操,强身健体。

经过观察与分析可以发现,舞蹈教育在小学的实施和普及仍然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可与重视;舞蹈教育进入小学校园,成为学生们系统学习的科目仍然需要小学教师、学生、管理者乃至广大社会成员的努力。

三、新时代背景下小学教育阶段实施舞蹈教育的探索与研究

(一)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

2020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指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把美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学校教育各阶段,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舞蹈教育作为融合体育与美育因素的教育活动,是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实现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增强学生体质、发展身体基本能力的重要教育手段。

《意见》还就完善课程设置作出了进一步指示,提出“在开好音乐、美术、书法课程的基础上,逐步开设舞蹈、戏剧、影视等艺术课程”。此文件的提出,凸显了系统的舞蹈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设置的必要性。此外,教育部提出,应当强化体育、美育在学生评价中的占比,并探索将艺术类科目纳入中考改革试点。

(二)社会和时代的要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舞蹈教育不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教育要与时代同步,与世界同行,就要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人才。舞蹈教育融合了教育性与时代性要求,是为学生终身发展和未来适应社会打下全面坚实基础的教育。

(三)新时代背景下小学教育阶段实施舞蹈教育的措施及建议

与专业院校相比,小学阶段的舞蹈教育活动应当更加注重基础性与教育性,而不是专业性,在遵循小学生身体成长规律的前提下,开展适合小学生身心发展阶段的有针对性的舞蹈教育教学活动,而不是一味地注重技能技巧的训练。

吕艺生教授在《素质教育舞蹈》中提出“对于非职业人员的全体学生来说,舞蹈课必须遵循另外一种不以舞蹈职业需要为主的教育目的,而应追寻的是对普通人都有益处的素质教育”。[4]由此看来,舞蹈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新时代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

1.转变大众教育观念,普及舞蹈教育的价值

中小学阶段是人的一生中接受舞蹈教育的最佳年龄阶段。要在小学阶段系统实施舞蹈教学,一线教师及管理者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充分认识到舞蹈教学对于小学生发展的独特价值;其次,要向学生家长及相关社会人员宣传舞蹈教育的重要性,使之形成教育合力和一致的教育观念。

2.提升师资水平,促进小学舞蹈教学专业化

教师的舞蹈专业素质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原因,学校应进一步改变传统的“任何教师都可以教舞蹈”的片面观念,通过专业培训等途径提升相关教师的舞蹈专业素养;此外,应在现实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引进具有专业舞蹈素养的教师担任小学的舞蹈教学工作。

3.保障专业舞蹈教学设备及场所

目前,缺乏专业的舞蹈教学场所及设备是小学阶段未能系统实施舞蹈教学的重要原因。针对当前的现状,教师和管理者一方面可以设置相关的专业舞蹈教室和设备;另一方面可以与相邻学校共同使用舞蹈教学场所,以便保障舞蹈教育在小学阶段实施所必需的物质条件。

猜你喜欢

舞蹈儿童小学生
学舞蹈的男孩子
舞蹈课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我是小学生
“六·一”——我们过年啦!
非常小学生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