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投资学》课程体验式教学改革与实践

2021-11-27

山西青年 2021年15期
关键词:案例融资内容

徐 露

(唐山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法学系,河北 唐山 063000)

《文化投资学》是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开设在大三下半学期,安排讲授40个学时。这个阶段的学生们对文化产业已经有了较为全面地学习,对项目、企业、行业都形成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对知识的广度、深度也提出较高要求。课程与前置课程如经济数学、文化产业项目策划与实务、文化企业经营与管理等内容联系紧密,设计得当,可以发挥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实践中,灵活运用体验式教学,在课程中融入从业的沉浸感受,为课程案例教学改革提供新的视角与方案。

一、利用情景演绎,强化主题沉浸体验

情景演绎中最讲究的就是教学情境的设置,它对整个方法实施的效果会产生重要影响。[1]实践中,通过设置合理、有趣、潮流的教学情景将学生快速带入学习氛围中来,抓住大家的学习热情;与前置课程、已学内容形成内容关联,引导学生更好地回顾已学知识,形成内容对比;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协助其与教学情景中的角色换位思考,强化应用体验。

(一)设置系列场景,加入学生演绎,强化内容延续性

在第二章《文化企业投融资工具》和第三章《文化项目投融资工具》每个专题课程中都会结合主讲内容通过“创意具备、欠缺资金”的“金先生”的融资困惑展开,既有时间线,又有发展线。这很好地增加了大家学习的仪式感和为具体人物融资出谋划策的成就感,调动了大家学习的积极性。每节课都会安排学生事先熟悉内容,在课堂上表演有趣的场景演绎,甚至有的课堂上,学生还能自由选择角色。这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调动了大家参与课堂的主动性。不仅改变了学生在课堂中只是默默无闻的听众的现状,同时加强了老师与学生在课前、课后的联系,很好地解决了同学们一直以来“从一开始就没有听进去”的问题。

(二)内容兼顾合理有趣,关联已学内容,突出实践意义

在“金先生”的实际融资困惑中,结合《文化企业运营和管理》和《文化产业项目策划与实务》两门前置课程,与时下最新鲜、最潮流的话题结合起来,设计企业或项目的融资场景,增强大家的熟悉感、代入感。以《文化融资租赁》为例,顺应国际流行的观影方式,结合疫情常态化下观影习惯的改变,从大家熟悉的黄金海岸阿亚那社区出发,构建了一个沙滩影院项目,让同学们眼前一亮,听起来津津有味。结合《文化产业项目策划与实务》中融资策划的内容,引导学生结合场景,复习融资策划相关内容,形成前后学习内容的关联和呼应。结合《文化投资学》已经教授的投融资工具,让学生提出融资策略,肯定发散思维的同时指出融资工具利用上存在的弊端和问题,进而为所讲问题予以铺垫。用这样的方法,有效地帮助学生重拾之前学习的内容,不但解决了大家“学得快、忘得快”的问题,而且真正做到了“学有所得、学以致用”。

二、利用典型案例,提升行业从业体验

活用案例,让学生们通过典型案例,理解每一个小知识点,从案例中分析知识点的特殊性,加深理解。通过讲述综合的案例,让学生融入从业体验,更全面、更客观、更深入地看待融资环境、发展趋势以及背后所深藏的问题。

(一)利用案例发现问题、突出重点难点

在案例教学实践中,如果为了案例安排案例,会导致案例不能发挥出真正的作用。[2]实践中积极探索,发现通过案例引出问题、案例协助讲解重点难点、案例突出知识特殊性、案例还原根本问题等方法,将案例的作用发挥到极致,真正做到用案例服务教学。不仅有助于教师对于知识点的具体讲解,进行深度挖掘,同时也能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大大解决了在传统课程中学生“只知其表、不知其里”“流于形式、限于表象”的问题。

以《文化融资租赁》为例,运用中国融资租赁有限公司、保利融禾融资租赁公司两个案例,直观地突出了租赁物既可以是有形资产,也可以是无形资产的重点;运用北京市文化科技融资租赁有限公司与四达时代集团、北京华夏乐章、大业创智开展的售后回租,形象地突出了转播权、版权、形象著作权等知识产权的实际操作;用天津、上海的业务存在,表明中国传统租赁公司探索无形资产的实践趋势;将爱奇艺等真实公司的售后回租业务案例,抽象成连线题,考察大家的解决问题能力。

(二)实时更新内容准确、富有时效的案例

在互联网世界中,学生每时每刻都能获得巨大的信息,特别是能接触的案例信息被极大拓展。但与之对应的,学生们看待案例的模糊性、理解的片面性等问题也随之而来。这对老师们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既要注重内容更新,又要把握住新事物的趋势。在课程中,通过与业内人士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积极参与前沿论坛,了解文化投资的最新进展,并及时对授课内容进行更新,能够让同学与最前沿的投资实务结合起来,有效避免了案例老套、内容陈旧等问题。以《文化融资租赁》为例,选用北京天神互动科技有限公司与北京市文化科技融资租赁股份有限公司的无形资产售后回租这一刚刚提请法院但尚未审理的案例,时效性强、内容准确、业内热议,一下子增强了同学们的时代代入感。

(三)调动学生情绪,将教学互动融入案例教学中

一个大的案例中,客观环境的不同、双方立场的不同等都会引起学生们观点的不同,这会调动起同学们不同的情绪,形成互动操作的空间。有时,一个大的案例还可以被分解成很多小的案例,分别说明不同的问题。比如以递进的思路,以反转的思路等,突出案例讲解本身的逻辑性。[3]教师要从不同侧重点入手,赋予学生角色,引导大家多角度、全面地、冷静地看待案例。

在《文化融资租赁》中,就有效将天神互动和文科租赁的知识产权售后回租纠纷分解,利用反转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增强案例的说服性。在前半段,基于业务已经完成,提出如何看待业务本身,如何评价结构设计的问题,帮助同学加深所学知识,认识文化融资租赁的实际操作;在后半段,基于案件纠纷,提出如何看待纠纷产生,如何看待无形资产融资租赁生存发展环境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纠纷背后暗藏的实质问题,引导大家走出案例,了解这个领域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讲解内容得以升华。这不仅可以有效控制案例讲授进度,而且反复调动大家思考的积极性,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设计课前、课中、课后衔接,增加自主学习体验

如果仅将教学集中在课堂的50分钟,教师就变成了主角,学生很难成为学习的主体。大家课上的精力容易集中在基本内容,很难进行深度挖掘和思维发散。针对这个问题,课程中,明确学生自学内容和线路,积极探索引导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体系,自我发现问题,让大家带着问题来上课,帮助大家在课前、课中、课后形成自学、研讨、展示、实训的有效衔接。

(一)课前有效导入下节课内容,预留相关作业,引发调查思考

在课前,根据下一节课的讲授内容,设计有趣的、准确的、引人入胜的导入内容,明确调研对象,再提出基本的、广泛的、可调查的问题,并预留足够的探索空间供同学们探索和研讨。如《文化融资租赁》课后,用《西游记》主题曲选择题引入,借用许镜清老人在《朗读者》中的节目视频,给大家简单解释什么是文化众筹,预留发散问题:“文化众筹的概念,与它产生混淆的概念有哪些?较为活跃的众筹平台有哪些?有何共同特征?平台上有哪些众筹项目类型?生存状况如何?众筹的回报模式有哪些?生存状况如何?”并讲解调研重点和注意事项。以此真正成为大家学习的引导者。

(二)课中结合自学、调研内容组织研讨,进行问题反馈,结合讲授解决关键问题

在课中,留给同学们一些研讨时间,以小组为单位发表看法,进行总结,提出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进行观察,发现大家的问题。讲授时结合自己的内容框架,突出重点内容,解决关键问题,有效实现自学内容、讲解内容、深度思考三层教学设计。比如在《文化融资租赁》概念和模式讲授前,各自围绕二者设置了两个调研作业。课上为大家准备了讨论时间,由小组组长总结并提出困惑。大家调查完善的部分简略,大家提出的问题一一记录,在讲授中突出重点和难点,结合后续详解如文化融资租赁重点理解、租赁模式深思引导大家思考并重点讲授。

(三)课后教师与学生双向反思,利用学科交叉拓展学习空间

在课后,积极进行课后反思,发现学生提出但教师自己之前并未认识到的问题,追踪课前调查作业,完善讲解内容,寻找出现问题的根源。同时引导学生反思,在课程群中与学生沟通,并针对大家的疑惑和建议,及时反馈,个别辅导。每节课后,都会推荐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一本好书”,并提供电子资源。最特别的是,基于教学内容交叉,与法学老师积极交流,当所授内容与《经济法》《合同法》《知识产权法》的内容有交叉时,提醒学生可以旁听课程,真正实现业务的综合。

四、深挖思政元素,注重情感价值体验

《文化投资学》作为一门年轻的课程,在教学创新中,课程思政意义重大。然而一直以来,技术性较强的投资学却面临着思政元素较少的问题。授课中,深度挖掘思政资源,开发、整合已有的思政元素,将正确的价值观传导给学生,提升课程思政教育的引领力,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涵养品行的过程,将教书育人落实于课堂教学。

以《文化融资租赁》为例,引导学生从包容创新的角度,看待我国融资租赁业务的发展空间。从公正法治的角度,看待我国无形资产融资租赁法律法规、监管尚不健全的问题,呼吁大家勇于探索并承担探索的责任和风险。从诚信友善的角度,看待融资租赁合同中出租人、承租人的诚信问题,倡导大家秉承契约精神,做到诚信缔约,诚信守约,从多个角度,凸显了《文化投资学》这门课程的价值引领作用。

猜你喜欢

案例融资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ORACLE CINEMA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TWO VILLAS IN ONE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Bespoke Art Deco Media Room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7月重要融资事件
主要内容
5月重要融资事件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