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民办院校实施1+X证书制度的改革研究

2021-11-27任亚丹张瑞雪陈桂英

山西青年 2021年15期
关键词:民办证书校企

任亚丹 张瑞雪 陈桂英

(郑州工商学院工学院,河南 郑州 451400)

一、推进实施1+X证书制度的必要性和意义

1+X证书制度就是一种证书与多种证书相结合的教育制度[1],顾名思义,它要求大学生在接受正常的全日制教育的基础上,增加或者改进现有课程,使之与今后的工作相融合,为毕业后步入工作岗位提供一技之长。这与我国现行的《教育法》是相统一的,我国《教育法》第五条规定:“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只有教育与社会主义劳动相结合,教育制度与劳动制度衔接,教育证书制度与劳动证书制度对接,才能提高我国民办院校现行教育水平,使大学生就业率得到切实提高[2-4]。据调查,我国民办院校真正推进教育与劳动相结合的少之又少,也就是说教育部的1+X证书制度并未实现其真正的价值,需要得到进一步的重视与推进,急切地需要找到解决办法把教育和劳动的联系建立起来。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求2019年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将学历证书与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获取共同作为一个大学生顺利毕业的先决条件。“1+X”证书制度是民办学校的特色之源,是民办院校未来发展的有利方向,也是民办院校扩大招生的重要因素[5-6],将成为其提高影响力的宣传王牌。对企业来说,1+X证书制度是校企合作的前提条件,能实现企业、学校、毕业生三者互利共赢。加快“1+X”证书制度在民办院校实施进程就能加快民办院校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的步伐,促进民办高校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快速融合,促进民办学院制定出适合行业需要的人才培养方案,促进民办学院课程建设改革,X证书的多样性和层级性,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和可持续发展,能使民办院校真正培养出社会各行业需要的既掌握扎实理论知识,动手能力又强的高级实用型人才。

二、民办院校实施1+X证书制度的现状——以H省为例

为了解1+X证书制度在民办高校中的实施情况,此次调研选取了H省内10所民办本科、大专为研究对象,分别对2019年毕业的学生派发问卷,共派发2000份问卷,收回1862份,剔除无效问卷后,参与统计的有效问卷份数为1810份。问卷涉及“1+X”证书制度在校内的开展情况、学生就业与X证书的需求关系、师资队伍的建设情况、相应教材的配套情况、校企合作情况等[7-9]。

调查共收到1752份问卷,从调查数据可知,有一半的学校都没有实施1+X证书制度,这与我国民办高校大学生教育趋势相违背,在实施1+X证书制度的学校中,有将近一半的学生认为职业资格证书对毕业后就业有很大的影响,缺乏相应资格证书的学生在找工作时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在调查分析中发现学生们认为在1+X证书制度的实施过程中,学校应增设X证书培训基地,包括但不仅限于增加相应的培训设施、设置专门的培训教室。从调查报告中能看出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希望在一定程度上培养能适应1+X证书制度的教师队伍,也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对当前师资队伍的调整并未有太大需求。另外80%的学生认为学校的现行教材需要有所调整以适应1+X证书制度,或者说学校当前亟需一套适应1+X证书制度的配套教材,现行教材已很大程度上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与就业需求。数据显示学生们对校企合作的期望是最高的,即企业进入大学校园,与高校形成“就业联盟”,将平时的学习生活注入目标和方向,为未来的就业提供先行条件。

因此学生们对母校1+X证书制度实施过程中不满意的地方主要在于“校企合作”和“教材配套”这两个方面。

为了了解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促进企业参与办学,调研组深入企业,以上门访问、问卷调查等方式对50家大、中型企业进行校企合作的意愿调查,这50家企业中有35家民营企业和15家国有企业。50家企业均对“校企合作”有一定的意愿,本文对这50家企业“校企合作”的决定因素进行了评价。

企业与高校进行校企合作取决于高校的教育层次、院校区位和办学水平这三方面因素,其中有近三分之二的企业比较看重合作高校的教育层次,即三分之二的企业更看重学生取得的学位。办学水平的影响因素有师资水平、专业结构、实验室和实训基地、教材教学改革、相关政策、教育观念、创新能力、校外实践、心理素质培养、职业道德培养、成绩评定,在这11个因子中,企业认为实验室和实训基地、教材教学改革、校外实践和成绩评定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校企合作的决定权。

三、推进实施1+X证书制度的几点措施

1+X证书制度在民办院校的推进实施需要通过加强校企合作来进行,而开展校企合作需要调整民办院校当前的教育机制并完善教育证书制度。完善教育证书制度主要指向两个问题:一是学历学位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建立联系的问题;二是评价学生的学习是否达到职业能力水平的问题。即通过改善当前的教育证书制度使学生毕业时不仅拿到学历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还应根据学生的职业能力水平评定出对该生是否发放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X证书)。X证书具有教育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双重性质和联系教育与劳动、认定学生职业能力水平和劳动管理三重作用[10-11]。据此,本文提出了民办院校推进实施1+X证书制度的几点措施。

(一)1+X证书制度配套教材的制定

高校使用的教学材料如课本、教案、讲稿、实验项目等适合学生们顺利通过期末考试,培养学生们熟练掌握课本知识的能力,并最终拿到学历证书和学位证书。这些课本不能够促使学生们获得X证书,因为课本知识必须经过劳动实践,将课本知识转化为技能知识。这一过程要求学校必须具备配套的操作性强的教学材料。即高校需要修改现有教材或者重新编写一套适合1+X证书制度的配套教材,从资料收集、教材编写、配套实验、试题与答案到成绩评定,每一个流程都要从X技能证书的角度出发去编写,最终形成一套1+X证书制度适用的大学生课堂教材。

(二)校企联合制定X证书资格框架

推进实施“学历学位证书+若干职业技能证书”制度,需要企业与高校联合确定哪些职业资格证书可以作为X证书进入教育;此外,还需要校企联合运用科学合理的程序和方法研究出目前在社会中不存在,但在工作中十分必要的职业技能,为这些技能开发出教育部门和企业都认可的X职业技能证书。并由此制定出X证书的等级框架,该框架建议由企业技术人员进行制定,并由高校进行修改完善,将育人标准与职业技能标准有机地统一起来,将教育与劳动有机地联系起来[12],为学生们未来的职业发展提供一定的方向。

(三)企业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新方案

1+X证书制度的推进实施要求高校和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新方案,人才培养方案决定了民办院校的学生质量,是大学生在校学习的总体规划方案,它设置了高校对学生进行教学与考核的具体办法。企业应该积极参与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结合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具体要求,将工作岗位所需技能与学生在校学习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校企合作共定人才培养新方案。

(四)深入校企合作给学生提供实习机会

自校企合作进入高校以来,大多数的校企合作仅仅为了吸引政府的投资,投资过后校企合作形同虚设。本文认为企业和高校应该共同制定一套长期适用的合作机制,企业为学校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参与到学校的1+X证书制度创建过程中来,参与到学校相关教材教学方案的制定中来,参与到大学生课外实践中来,学校为企业培养优秀学生,输送优质人才,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

企业可以根据学校的专业设置,选择一个或几个专业为合作对象,每年都对该专业的学生提供若干实习岗位,根据校企共同制定的成绩评定标准对学生每学期的成绩进行评估,发放相应的X技能证书。X证书由高校和企业共同认可,作为工作的准入门槛,为更多的民办院校学生就业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五)出台1+X证书制度的相关政策

虽然1+X证书制度已经进入高等教育法,但是真正实施该制度的学校却寥寥无几。民办高校重在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所以需要从高校制度层面上提出授予X证书的相关政策[13-14]。民办院校应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出学生成绩评定标准,这一标准决定了学校是否可以授予该学生X职业资格证书或X职业技能证书。同时,一旦授予X证书,该政策就能保证学生具备到合作单位就业实习的资格。

猜你喜欢

民办证书校企
新时代加强民办中小学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百万扩招下高职校企合作演化稳定性分析
WJCI 收录证书
CSCD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农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教育部要求各地为民办幼儿园纾困
教育部发布民办本科教育首份“体检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