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绘本在高校学前教育舞蹈创编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2021-11-27徐慧琳

山西青年 2021年15期
关键词:绘本舞蹈情境

徐慧琳

(长春师范大学,吉林 长春 130032)

舞蹈是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必修技能之一,高校作为培养学前教育教师的阵地,在育人的同时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创编能力,不但要打好基础更要注重开发创造性思维,做到创编的内容与题材符合儿童视角,将童真与童趣融入作品。摆脱单一的舞蹈动作罗列与成人题材创作,才是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基于学情区别于舞蹈专业的核心任务。从故事出发将儿童日常读物,以肢体语言呈现进行有针对性的幼儿舞蹈创作是开启与孩子对话的金钥匙。

绘本是儿童最喜爱的读物,也是学前阶段幼儿接触外部世界的重要载体[1]。绘本以故事和图画并茂的形式为幼儿与知识架构一座桥梁,学前教育学生在知识结构中了解绘本及儿童故事,同时具备创作绘本故事的能力。幼师的学生以普高生为主,舞蹈基础薄弱,提出绘本情境这个概念,是想以绘本故事作为情境也就是舞蹈剧本,从而更有效地寻找适合学前舞蹈教育的教学方法,依托语言与艺术的结合,在创新学前舞蹈创编教学的基础上带动幼儿众多感官的参与,进而培养幼儿舞蹈创编思维模式,在发挥学前专业特点优势的同时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一、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舞蹈创编课程概况

幼儿舞蹈创编是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的重要内容,与专业舞蹈有差别。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幼儿舞蹈创编要求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良好的舞蹈技能的基础上创编儿童题材的舞蹈作品,目的是使创编的舞蹈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需求,依托童趣性、童知性的舞蹈内容吸引幼儿的注意力。高校学前教育的幼儿舞蹈创编属于一项技能型课程,要求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掌握幼儿的心理需求,并以幼儿的心理需求为切入,在发掘自身想象力的基础上创编出丰富多彩且受幼儿喜爱的舞蹈[2]。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舞蹈创编的教学目标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舞蹈创编时能学会以幼儿的需求为切入,避免创编的专业化和技巧化。学前教育舞蹈的创编,要在提升幼儿舞蹈表演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幼儿的艺术修养和表达能力。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舞蹈创编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舞蹈艺术素养,使学生在发挥创造力的基础上提高舞蹈创编能力,进而为幼儿园输送高质量的舞蹈教育工作者。

二、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舞蹈创编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舞蹈基础弱

高校学前教育舞蹈专业的学生并非完全是有舞蹈基础的学生,部分学生舞蹈基础弱,身体协调性及柔韧性不强,还有部分学生在入学前没有接触过舞蹈。因起点不同,学生对舞蹈创编提不起兴趣,导致舞蹈创编效果不佳。再加上高校的课程设置,舞蹈创编课程设置的课时少,在进行舞蹈创编时是以不同舞蹈形式为依托进行,导致舞蹈基础弱的学生无法完成舞蹈创编学习。[3]

(二)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

高校学前教育舞蹈专业要培养适合幼儿园需求的教师,就要结合幼儿园的需求进行人才的培养。但据调查显示,目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创编的课程设置相对程式化,课程表面上看涉及的面比较广,但重点不突出。特别是在学生舞蹈底子和艺术修养比较弱的前提下,很难深入掌握舞蹈创编的技法等。大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依旧以传统的示范创编为主,以舞蹈创编技法为指导,导致幼儿舞蹈创编与幼儿的生活联系性不强,创新性不强,没有吸引力。

三、绘本在高校学前舞蹈创编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明确教学目标,加强绘本知识的融入

传统的高校学前教育舞蹈教学更关注舞蹈理论知识和舞蹈技巧的传授,对舞蹈创编能力的培养相对忽视。在素质学前教育理念下,幼儿园需要的人才是具备良好舞蹈创编能力的幼师,其要在实现职业良性发展的基础上保证舞蹈教学的质量。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在进行人才培养时,要明确教学目标,加强绘本知识的融入。教师要将绘本知识融入日常舞蹈创编教学中,目的是通过绘本知识对学生进行熏陶,使学生树立依托绘本进行舞蹈创编的意识。在高校学前舞蹈创编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明确的教学目标教会学生选择绘本,目的是使学生学会根据幼儿不同年龄的心理特点和需求选择绘本,进而在后续的舞蹈教学中依托正确绘本的选择进行舞蹈创编,最终深挖绘本中的主题作为舞蹈主题。在实际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心理知识融入其中,为学生举例,之后让学生进行讨论,目的是先感受绘本的主题,之后阐述观点,最后再将自己的创意与舞蹈创编进行整合,目的是为后续教学过程中发挥幼儿的想象力,打造独具个性的舞蹈动作奠定基础[4]。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有学会换位思考,了解幼儿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才能感受到舞蹈创编的乐趣。学生掌握了绘本的选择方法,才能了解绘本舞蹈创编的内涵,进而在实际教学中结合幼儿的特点,选择最适合的绘本,使幼儿在舞蹈表演时结合兴趣进行舞蹈创编,以领悟舞蹈创编的艺术美。

(二)运用绘本创造舞蹈静态情境

传统的高校学前教育舞蹈创编课程的考核以理论和实践知识为主,对学生创编能力要求不高,进而导致培养的学生无法满足幼师工作岗位的舞蹈创编需求。为了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舞蹈创编能力,教师要融入绘本元素。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将平面的、静态的绘本故事融入学前舞蹈创编教学中,同时,依托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学会将平面的绘本故事立体化,目的是使绘本更贴近幼儿的生活。每一个绘本都是一个生动的故事,其在创作时,依托创作背景、故事情节、人物等进行构思。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将绘本的故事情境融入教学中,目的是使学生学会依托绘本在日后的舞蹈创编教学中创设适合的情境。以《猜猜我有多爱你》绘本融入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先阅读绘本,了解小兔子与大兔子之间以爱为核心的对话[5]。《猜猜我有多爱你》的故事发生在宁静的夜晚,其蕴含的静态情境包括树、草丛、小河、月亮等。进行绘本与舞蹈创编的整合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利用不同动作来模拟绘本中的静态情境,如一位学生在模拟绘本中的大树时发现,利用一个人的手臂可以代表树的枝干,之后不同的学生可以以合作的方式,在创新思维的引导下来模拟树的繁茂;对于绘本中的草丛,学生可以利用手臂的小幅度的晃动来表达出草丛的随风飘动的特点;对绘本中的大兔子和小兔子,学生在模拟时,可以根据身高差异进行突出[6]。通过绘本中不同内容的模拟,学生能了解绘本的内涵,并在表达自己创意的基础上体验来自生活的快乐,最终依托创造性思维为舞蹈动作的创编奠定基础。

(三)运用绘本的动态情境完成舞蹈的创编动作

传统的舞蹈创编教学无法激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在教授舞蹈技巧后,要求学生反复练习,导致学生对舞蹈技巧及创编失去兴趣。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幼儿园作为教育的最初始阶段,对幼师的要求是全能型高素质人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在进行舞蹈创编教学时,要依托绘本的融入,生成动态的情境,进而帮助学生掌握舞蹈创编技巧。学前舞蹈创编中的舞蹈动作是依托不同单一动作连续而成。绘本中的静态的场景相当于舞蹈动作的一个点,依托不同场景的连接,能实现绘本静态向动态的转变,进而为舞蹈创编的生动故事提供支撑。学前舞蹈创编教学可以依托绘本的主题立意进行想象性延伸,以《猜猜我有多爱你》为例,先对绘本中的静态场景进行模拟,能为舞蹈创编的单一动作的形成奠定基础,进而将单一模拟作为流畅性的舞蹈动作的基础。依托父子(母女)之爱这个核心,舞蹈创编的主题可以延伸到树妈妈和树叶宝宝的爱,月亮与星星的爱,不同的爱可以编排成不同的舞蹈剧目[7]。学前舞蹈创编教学可以依托绘本故事主题进行拓展性创编。以《有个性的羊》为例,绘本讲述的是一只有个性的小羊从不爱剪羊毛到最后和其他小伙伴一起剪羊毛的故事。在实际教学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同样的结尾、不同的主题和故事情节为依托进行舞蹈故事创编。学生在创编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讨,能在故事原有主人公有个性的小羊、一群小羊、牧羊师为基础进行角色和情节的创新,最终呈现不同的情节,再将故事的发展归向绘本的结尾[8]。学生依托同一作品的故事主题进行不同内容的情节的创编,能在创造性思维的辅助下对创作思路进行深挖,进而完成舞蹈创编的中级阶段。

(四)依托绘本主题故事完成舞蹈创编

学前绘本舞蹈的创编与绘本主题故事密切相关,舞蹈作品在确定好主题后,需要依托人物和环境、故事的开端、故事的开展、故事的高潮、故事的结局等进行舞蹈故事的演绎。在故事成形后,舞蹈的创编也将完成,舞蹈所表达的故事将更具艺术性,最终形成一部完美的舞蹈作品。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学会依托绘本情节进行舞蹈情节及动作的创编[9]。《有个性的羊》主要讲的是小羊从不爱剪羊毛到最后愿意剪羊毛的故事,讲述的是小羊的转变。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先阅读绘本,了解绘本的故事情节,之后按照舞蹈五大情节将前期创编的片段进行连接,之后把创编的动作进行整合。在故事情境转折的关键点,可以依托突出的舞蹈造型进行故事展现,之后再依托音乐、造型等的打磨,进行舞蹈创编的升华,进而一个完整的舞蹈故事就形成了。学生完成绘本舞蹈创编后,可以让幼儿进行角色的选择,之后根据自己的领悟进行动作展示,并在不断锻炼过程中积极参与,进而开发想象力创造出更具内涵的舞蹈作品。

总之,将绘本应用于高校学前舞蹈创编教学中,能使学生在了解绘本的内涵及情感的基础上,依托绘本故事进行精准动作的创编,进而在调动学生肢体表现力的基础上调用语言和思维的合力,最终设计出符合幼儿需求的绘本舞蹈。学生在绘本舞蹈的应用过程中,能引导幼儿观察绘本的不同元素,之后观察幼儿训练时的感受,最后在训练时将绘本的价值完全展示出来,进而实现学前绘本舞蹈的创新性发展。

猜你喜欢

绘本舞蹈情境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绘本
绘本
绘本
学舞蹈的男孩子
情境新颖的概率问题
舞蹈课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