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三课”融合有效性研究

2021-11-27

山西青年 2021年24期
关键词:大学语文有效性高职

刘 星

(恩施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恩施 445000)

大学语文是高校常年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公共课,旨在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升华学生精神境界。三课即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网络教学。网上教学顾名思义,是以网络为介质的教学方式。有效教学是所有教育教学改革的共同追求[1]。中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风生水起,方兴未艾。但高职的大学语文教学却仍陷入困境,处于学校教学的边缘地带,脱离了高职教育赖以生存的应用能力培养。

一、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学习与传统授课模式的悖论

数年来,大学语文的教学方式一直是以传统的教师课堂讲授为主。由于这次疫情的影响,传统的线下模式不得不变成线上教学。

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大学语文主要采用四种形式进行网络教学:借助直播平台,直播授课;在学习平台上放其他教师的授课资源,学生自学;自己录制授课视频放在平台上,学生自学;先看准备好的授课资源,教师直播答疑。第一种模式,只是将线下的授课通过互联网呈现,学生的自主性最小;第四种授课模式自主性最强。笔者以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大学语文的授课情况为例,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400份。经过调查,57%(228人)的学生更喜欢第一种,也就是自主性最小的授课模式;只有60名学生喜欢第四种授课模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有效性不尽如人意;网络教学,学生获得了自主性,有效性却不如课堂教学。参与调查的学生中,更喜欢教室上大学语文课的学生325人,占比81.25%;有88%的学生(352人)觉得教室授课的方式比网络授课学习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二、悖论产生的原因

(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不足

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下,教师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得到改变,学生学习还是被动地接受。自主学习时,提不出问题,没有自己的见解。更有甚者,拿到学习资料,无所适从,不知道如何下手,也不知道如何研究。学生习惯了机械性训练,在学语文时,经常死记硬背,没有培养出问题意识,没有自主学习的科学方法。

网络教学,给予了学生很大的自主性。这种能自由思考、主动发现问题的学习方法反而让他们不习惯。学习环境改变,集体学习氛围缺失,没有老师在旁督促,学习效果大打折扣[2]。

(二)教学模式没有取长补短

课堂教学的优势在于集体学习氛围的营造以及师生互动。学习氛围浓厚,个体更容易加入其中,学习效果变强;师生面对面交流,教师能直接观察学习情况,更好地把握教学活动进程。

网络教学突出了学习的主动性,适合个性化学习。但对教师的个人魅力有所减弱;师生之间隔着电子屏幕,情感交流也有所减弱;学生的随意性很大,过度自由,教师引导会比较困难,教学目标也不容易实现。

本次网课其实是无奈之举。很多老师以前并没有网络教学的经验,也不知道如何将网络教学、课堂教学的优势相结合,并且融会贯通。在备课和讲授环节,沿用课堂教学方式,导致本次网络教学更多地只是将课堂教学搬上网。网络教学的优势没有得到发挥,反而凸显了网络教学的不足,以至于学生对网络教学的满意度没有课堂教学满意度高。

三、改进措施:进行“三课”融合模式

提升大学语文的有效性,是一个系统性、整体性工作。由于这次疫情的影响,传统的线下模式不得不变成线上教学。这种被动的改变,如果只是将线下的授课通过互联网呈现,在学习环境改变、集体学习氛围缺失的情况下,学习效果将大打折扣。传统的教学模式已和现代信息化教学脱离,而变换成纯网络教学,效果也不尽如人意。针对高职学生的现状,考虑到高职学生的职业发展,大学语文要进行“三课”融合模式。

(一)发挥好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常规教学中的主要方式,也是“三课”中的主要渠道。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主要有以下方式。

1.提高学习能力。高职院校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相对不足。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除了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性工作,也是“三课”融合和终生学习的基础性工作。主要做法有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丰富获取知识途径、培养信息取舍能力、培养知识分析能力、提高表达意见和抒发情感能力。

缺乏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网络教学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刚开始课堂教学,学生大多数被动参与。通过授课内容、授课方式、教师个人魅力的吸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变被动为主动。

获取知识途径的匮乏,直接导致自主学习时后劲不足。在笔者针对大学生媒介素养的调查中,高职学生使用手机的目的,最多的是交友聊天;在选择使用网络自主学习的学生中,最多的途径是百度和抖音。对专业学习网站和论文网站知之甚少,是高职学生自主学习中明显的短板。

信息取舍能力和知识分析能力不足,表现为捕捉关键信息能力不强。课堂上,老师多需要反复强调重点内容或者停下来专门指出这是重点知识,学生们才会意识到;生活中,无法捕捉到同学、亲人、同事的表达重点而产生误会,影响工作和生活。

表达意见和抒发情感能力不强,表现为课堂上,学生表达自己感情磕磕绊绊,老师启发后,挤牙膏式发言。笔者在教学中尝试用课前三分钟,抛出话题引导学生表达自己想法和见解,但学生能说满三分钟的少之又少。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平时累积词汇少,表达时词不达意,就不想表达了;第二种是缺乏思考,表达时没有东西可说。

2.改变教学理念。大学语文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递,更要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为终身学习服务。教学理念要从教师本位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引导学生培养长期有效的学习方式。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从知识的灌输者转化为引导者、促进者,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畅所欲言,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和看法。

3.重视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检验教学效果,同时也可以鼓励和引导学生转变被动的学习方式。在课堂表现上,要综合考量学生的意见;在最终考核过程中,不能只考虑学生期末卷面成绩。

学生表达自己观点时,教师不做“知识的权威者”;开放性问题,多和学生探讨;学生有消极的看法,多引导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否定。教师的鼓励,可以是简单的眼神,也可以是表扬的话语,甚至可以是作业本上的评语,这都是学生继续学习和深入表达的动力。

(二)利用好网络教学。网络教学,“三课”中的辅助手段。网络教学可以拓展大学语文教学的广度、深度。利用班级微信群、QQ群,课前将课文的背景材料发在群里,让学生自学;课后,将课文的重点知识、拓展知识发给学生,让学生巩固。网络教学最初的目标学生是学有余力、自主能力强、想多学点知识的那部分人[3]。但最终的目标,是通过这部分同学的带动,加上补充材料的丰富性和趣味性,让更多同学加入其中。

《宝玉挨打》《射雕英雄传》《泰坦尼克号》《霸王别姬》等已经有成熟影视改编作品的篇章,可以在课前将相关视频放在班级群,让学生对这些故事有初步印象,并吸引学生继续深入了解。

(三)组织好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常规教学中比较忽视的环节,是“三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大学语文实践教学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课堂内容的实践,第二部分是应用文的内容。

1.课堂内容实践部分,为了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做好知识的延伸,选取有关内容开展诸如辩论比赛、演讲比赛、话剧表演、剧本改编等多种活动。在语文教材中《罗密欧与朱丽叶》《茶馆》等戏剧名篇可以直接表演;《史记》中的《垓下之围》《鸿门宴》,乃至古诗《钗头凤》《木兰辞》又能改编成很好的剧本。通过课后的策划、排练、打磨,最终呈现在其他人面前。简单的故事,学生先表演老师后讲解,增加学生学习自主性,发挥能动性;古文故事、复杂的故事,老师先讲解,学生后表演,增加学生的印象,便于学生对重要知识点的掌握。学生参与和沉浸在课文中,有了沉浸式体验,才能寓教于乐,在表演中激发感情,认识角色,更深刻地体会文章的内涵。

2.大学语文涵盖了艺术人文内容和应用文写作内容。后者是专业实践过程中需要用到的内容。自我介绍、设计说明、自荐信、简历、广告策划、广告文案撰写等,不同的专业要求不同。作为公共基础课,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大学语文开设周期为一年,每周4节课。春季和秋季学期,教学周期为18周,大学语文总共只有144课时。相较于其他专业课,大学语文的时长明显不够。高职学生,有一年的顶岗实习时间。将这一年利用起来,学习应用文写作,能做到实践与教学结合,也能延长大学语文的教学时间,并且学生有学习的紧迫性。学生自己在教师授课后的实践练习,是掌握这部分技巧能力的重要环节。学生练习,教师修改后反馈,相互促进。

提高大学语文有效性,既要守护好课堂教学这一传统阵地,发挥好主渠道作用,又要开辟网络教学和实践教学这两块新的阵地,发挥好补充和协助作用。只有分别做好这三个阵地,让“三课”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共同育人,有效性才能真正提高。

猜你喜欢

大学语文有效性高职
当代艺术概念的确立与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2019年成人高校专升本招生考试模拟试题 大学语文(一)
2019年成人高校专升本招生考试模拟试题 大学语文(二)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2018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大学语文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高职田径教学中拓展训练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