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医结合”背景下体育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2021-11-27

山西青年 2021年24期
关键词:体医结合体医医学

杨 楠

(吉林体育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

体育关系一个民族的身心健康,在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体育兴国作为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在新时代有新的内涵和发展理念,新医改背景下的“体医结合”就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健康、科学地运动,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体医结合是将体育和运动二者的界限打开,将二者相互融合,相互补充,相互促进。[1]体医结合分两个层面:一是以体促医,具体是指通过运动来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同时辅助慢性疾病治疗。二是以医促体,它是体育教学改革的新模式、新理念、新方法。它是基于科学的运动理念,旨在为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学生的身体素养及运动能力。把医学同人体机能和体育运动联系起来,主张科学运动、医学运动、康复保健、身体检测、强度测试等等。

一、体医结合的意义

体医结合已经作为一项有关国民健康的国策并被写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医学结合体育教学,是体育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同时也是体育教育改革的方向。体医结合是指在学校的体育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医学和运动的知识和常识,指导学生们在运动过程中运用更加科学合理的运动方式,结合学习运动人体科学,传递给学生一些简单的护理、自我保护和及时补救方法的教学方式。

在体育教学中,体医结合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对体育产生兴趣、让体育教学更加具有科学性。体医结合不仅可以成为一种教学模式,同时也可以成为学生们日常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增强身体素质。[4]

(一)体医结合的教学模式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科学运动

健康是生命运动中最重要的课题。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第一”是一种教育理念。在体育教学中,体医结合的教学模式目的是让学生们更加健康。当前,学生们经常因学习思考等原因长久坐立,总体上缺乏运动而导致身体素质令人担忧,肩膀、颈椎、胳膊、后背疼痛,身体经常出现乏力、疲劳的情况。究其原因在于久坐会伤肾,会造成骨骼问题,如颈椎、腰椎疼痛。思伤脾,过度的思虑让学生的脾功能受到负面影响,脾是主管运动消化的器官,即消化系统的正常工作受到影响。当下很多学生经常晚上熬夜,熬夜会导致肝脏受损。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过多的作业会让学生负重,压力、紧张、焦虑,会导致学生经常乏力,出现类似问题均可以通过运动产生一种多巴胺的物质,让人快乐,运动可以让学生感受生命最本真、最有活力的状态。科学的运动能舒缓压力,放松心情,促进血液循环、气血畅通、肺部活力,一定程度上能解决学生的紧张和焦虑等问题。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融入医学理论知识,如运动疲劳与身体恢复、身体机能、运动与抗衰、运动与提高免疫力、运动与疾病、运动与身体成分等知识,这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及教学实效性的提升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体医结合的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和看待人、事,处理问题的方式和方法,积极、健康、目标、梦想、追逐、拼搏,这些都是人生的关键词。体医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积极进取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运动中学生有梦想、有目标、有方向,有拼搏进取的精神,通过每一次追逐目标的实现与达成,证明自身的实力,为下一个目标的实现更加勇往直前,这将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传统的体育教学往往把关注的焦点放在体育技能上,这就容易造成大部分学生缺少对科学运动、科学体育的理解。而体育教育进行体医结合教学模式改革后,为学生运动提供了一种更加科学的实践模式,让学生更全面、深入地了解人体运动的规律。数据研究显示,运动让人产生快乐幸福感。生命在于运动,运动让人愉悦,进而会科学对待人生,正如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威廉· 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养成科学的体育运动的好习惯,对人的一生有较深远的影响。因此,运动一定程度上会决定一个人的人生态度,影响人的命运。

(三)体医结合的教学模式可以提升学生的体育技能和医学素养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学生是祖国的希望。研究表明,科学的运动可以有效地开发人的大脑,激发人的创造力。身心是一对矛盾,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作用。学生体育技能的提升需要用科学的理论作指导,专业人员作引领。在体育教学中,体医结合的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体育教师既具有专业的体育知识,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医学理论知识,为学生进行科学的体育运动既提供了体育专业技能的指导,又为学生潜移默化地进行医学知识的灌输,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体育技能和医学素养。

二、体医结合在体育教学中应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体育教学对体医结合的重要性认知不足

体医结合是一个促进运动和身心健康发展的新模式。现阶段的体育教学还停留在单纯体育竞技教学身上,并没有认识到医学辅助的重要性,忽略了只有科学运动才能促进儿童身体健康的真理,这对现代体育教学实效性的提升是相当不利的,应当引起体育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二)体育教学缺乏科学的教学设计

体育教学是一个需要长期规划的学科,它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目前在体育教学中,很多地区的体育教育形式缺乏整体设计,未能真正意识到体育素养的培养包括身体素养、心理素养、技能素养、竞技能力等。[2]同时,体育的整体教学设计和教学规划,也缺乏与之配套的教学改革方法,体育课堂上教师教学往往抱有不出安全事故就好的心理,缺乏针对人体部位的分解式、整体式运动规划,没有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这样很难实现教学目标。另外,部分教师对科学理论的重要性认知不足。有的体育任课教师更多强调技能,未能清醒地意识到科学教学方法的运用会激发学生们的运动潜能,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运动观和科学运动的价值观。

(三)部分教师缺乏医学理论和知识体系

在体育教学中,很多教师的医学理论基础相对薄弱,比如中西医结合的功底。[3]对人体五脏六腑运动规律及其相关性,常见的如颈椎病、腰椎病、神经痛等了解较为匮乏。另外,学校的体育理论课程的设置欠缺合理性,课程门类较少,往往仅设置体育技能的课程,缺乏科学体育理论的助力,应当多设置一些类似运动与心理关系、身心疲劳和运动的关系的课程,让同学深入掌握体医结合的理念,形成科学系统的运动理念和知识体系。

(四)缺乏激发学生的兴趣的硬件设备

目前,在体育教学中,部分学校体医结合的运动场地和体医结合的运动器材明显不足,这两项是影响体育教学实效性的关键因素,没有实操的机会,很难让学生形成清晰的自我认知,也很难让医学辅助体育教学。

(五)缺乏体医结合的配套管理制度

当前,在体育教学中,很多学校缺乏体医结合的政策支撑,未能设置相应的运行机制、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各学校要做好体医结合的服务模式,制定赏罚机制,确保全员动起来贯彻执行体医结合的运行机制。

三、体医结合教学模式的实施途径

(一)完善体医结合教学模式的工作机制

在体育教学中,实施体医结合的教学模式,各学校要形成体医结合的工作小组,明确职能,精心管理,制定奖罚政策。同时,学校在政策上,把体育医疗纳入学校基本医疗保险范畴,使运动安全有保障。

(二)规划体医教学课程,优化体医课程内容

在体育教学中,实施体医结合的教学模式需要科学的理论作指导,方可促进体育教育向更加完善的方向发展。各学校在体育课程规划中,可以开设一些类似《运动处方》的课程。体育教学不仅要指导学生体育技能的学习,还需要引导学生结合运动心理学、运动医学的知识进行体育运动训练。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增加课程中学生身体测评环节,比如通过对学生测试的血乳酸菌含量进行测量、分析确立学生实际运动量,将体医结合的科学设计实施到体育运动训练中,让体育运动更加规范,更加专业,更加科学,更加精准。

(三)构建医学心理和体育运动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体育教学中,体医结合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更科学地运动、激发人体最大的潜能、促进人体健康。体医结合的思维实质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体育教学工作者可以通过融合体育兴趣化游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比如可以组织学生一起看刘翔跨栏的经典片段,同时讲解防止肌肉拉伤和运动中应当注意的事项,了解刘翔如何保养自己的身体,也可以回放郭晶晶跳水的精彩瞬间及记者对郭晶晶的专访,了解医学心理对运动实践的具体影响。体医结合教学模式可通过学习、交流和分享的形式来实施。

(四)加强体医结合教学模式实施的硬件设备

在体育教学中,体医结合教学模式一方面要求学校认识到体医结合教学的重要性,加大对体医结合教学场地和教学器材的投入力度,如体医结合健身指导室等;另一方面,体育教师要充分利用运动器材辅助教学,打造运动理疗室、建设个性化医疗运动信息库,针对个人情况形成干预治疗[5]。

体育教学中实施体医结合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享受科学运动的快乐,激发运动潜能,提升运动的水平和品质,同时有利于提升教学的实效性。

猜你喜欢

体医结合体医医学
创建体医融合健康促进体系实践研究
后疫情时代安徽省体医融合现状的调查研究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体医结合背景下提升城镇老年人健康水平的策略研究
边界与可能:体医融合中的身体、技术与知识
《安徽医学》稿约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体医结合”背景下健身气功在普通高校的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体医结合”导向下对体育专业教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