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医结合”导向下对体育专业教学的影响
2017-09-11张汝超蔡晓娜
张汝超+蔡晓娜
提高人民身体素质。国家这一纲要的提出对体育专业的教学起到了一定的影响作用,体育院校为国家培养体育教师以及社会体育指导员,因此,在体育院校进行体医结合才更具有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文章采用了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等方法,对目前体育专业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学生能力培养方面以及师资力量进行分析。并提出以下建议:1分析当今社会发展趋势,更新教育观念;2加强教师的培养,树立体医结合观念;3设计合理的课程内容,加强医疗体育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4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
关键词:体医结合;体育专业教学;医疗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7.03.017
1前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虽然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一些提高,但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生态环境的污染给人们的健康也带来了不良的影响。因此,参与体育锻炼的人群日益增多,但由于一些不恰当的锻炼方式导致了一些运动伤害的发生。面对复杂多样的运动损伤,单独的医学难以应对。在寻找便于人们生活、更为天然的提升健康方式上,科学的体育运动成为健康专家的首选。这就需要大量的专业体育人士对全民健身进行科学的指导。2016年国家《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加强体医融合。体育院校作为培养特殊人才的學校,教学任务非常繁重,如何在体育教学中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将医疗与体育结合起来,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切实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使学生在以后的道路上能够更好地为全民健身服务,为了满足社会对健康的需求,体育学院必须走出一条“体医结合的”道路,使体育与医疗结合更加紧密。体育人才的培养应以适应国家需要为目标,体育专业院校,不仅要重视运动技能的培养,更要加强医学的教育。只有进行了专业的技能培养和科学的医学培养,才能使体育专业的学生在就业之后为全民健身进行科学指导。只有科学的健身方式,才能促进全国人民的身体健康。只有达到全民健康,才能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2体医结合的内涵
体医结合顾名思义是体育与医疗的结合,是将体育活动中的技术动作或者方法,按照医学上的经络走向或者人体结构的组成,使运动方式变得更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实效性。体育和医疗所要达到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促进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将医学的一些知识合理地、系统地 引入到体育中来,使体育运动成为一种独特的,科学的健身模式,两者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共同为社会群体的健康付出努力,实现科学健身。
2.1体医结合的意义
近年来,我国科技水平迅速发展,许多治疗以及保健工作已经不能单纯以依靠医疗来解决,而是需要在治疗的同时进行体育锻炼才能得以实现。体育锻炼有着健身、保健和体疗康复的功效,它能帮助人们抵制药物带来的副作用,从而使人的身体得到良好的恢复。体育与医疗进行结合,能够给我们带来非常好的医疗效果。不管是现在的全民健身,还是正在实施的新医改,都需要能够以这种体医结合的思想观念对不同年龄不同人群进行科学指导,从而解决伤病治疗,健身等一系列问题。
2.2体医结合的实施方法
第一,在体医结合这条道路上,要以运动处方为主要实施路径,要构建比较完善的“体医结合”健康促进体系就必须根据不同的生活环境,针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身体情况的人群建一个大的运动处方库。推动形成体医结合的疾病预防和健身的模式。发挥科学健身在慢性疾病恢复和治疗中的作用,完善体质监测体系,进行运动风险评估,做到科学地进行体育运动。
第二,重视体育和传统医学的相结合,体医结合并不是要完全排斥传统的教学方法,而是将传统医学以及现代医学与体育项目相结合,2016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健身发展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推动体医结合,加强科学健身指导,积极推广覆盖全生命周期的运动健康服务,发展运动医学和康复医学,发挥中药在运动康复等方面的特色作用。
第三,将专业高水平运动队的训练监控,对于伤病的治疗、恢复手段运用到全民健身中。目前高水平运动队汇集了运动员伤病治疗康复和恢复理念以及营养搭配手段,将这些先进的理念运用到某些疾病的治疗与恢复中,那将是一次完美的升华。
3体育专业教学现状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改革,高校体育专业教育的责任加重,不仅承担着要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的目的,更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健康观和体育观。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大众对于体育锻炼的需要日益增强,体育专业人才更显紧缺。体育专业在全国各类高校中发展迅速,为体育教育事业和社会体育指导输送人才,但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各高校的体育专业的教育是否能够适应这个时代?
3.1教学内容上
长期以来,我国体育专业教学大多是以教授学生体育技巧为主,过于重视体育竞技项目,忽略了健身知识的教育,忽略了体育教学的多样性和综合性。在教学内容上过于单一,课程比较传统,一般院校分为实践课和理论课,在内容选择上,实践课大多是以一些球类以及健美操为授课内容,而对于中国的传统养生术,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等并没有广泛开展。在理论课的内容选择上,重视体育自身的内容,忽略了相关的理论知识。无论是在实践课还是理论课上,对医疗知识的涉及少之又少。体育专项课上,内容多为竞技项目,目的在于提升运动水平,这种教学方式造成了学生理论知识有所欠缺,不能很好地将理论应用到教学上。
3.2教学模式上
大多强调以教师为主导,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教学指导,并按照书本知识进行教学,与学生之间缺少沟通,不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
3.3学生能力培养上
由于教学内容的单一,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着偏差,只注重技能的教学,忽略了实践技术上的培养,从学时上看,教学实习的时间太短,从学科教学来讲,教学要想达到学生全面学好一项技术,必须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练习相结合。但是学生并没有充足的时间去实践。从而造成了体育专业的学生学到的知识只是片面的,不能很好地运用到实践中。endprint
3.4师资队伍建设上
随着高等教育的日益发展,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对教师需求量越来越大,教学压力,教学任务大幅度增加。为了缓解这一情况,许多高校采取了兼职教师代课政策,但兼职教师队伍不稳定,师资水平不一。专业知识以及授课经验不足,造成了教学质量下降。有些院校实施差异化的人事制度。有编制与无编制的教师之间有着不平等的待遇,这就造成了一些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由于教师的不专业以及不积极的态度,进而造成了现在体育专业教学质量的下降。
4体医结合背景下的体育教学
如何引导人们达到健康的目的,如何判断人们是否达到了健康,离不开医学,离不开体医融合。早在2014年,国家就提出:要推动体育健身与医疗、文化融合发展。说明国家对体育促进健康效果的期待,对学校体育的期待。体育人才的培养应以适应国家需要为目标,随着社会环境的日益变化,高龄社会的到来,人们对健身的需求急剧增加,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出现多样化的趋势,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所以,在体医结合的导向下,要将体育专业知识与医学进行良好的结合,更新教学观念,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医疗知识和扎实的运动技能,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为全民健身服务。
4.1分析社会发展趋势,更新教育观念
体育人才培养应当以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为导向,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的变化,全民健身的需求,传统的教学观念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这就需要体育院校在培养学生过程中不断观察社会的发展趋势,更新体育教学思想,注重对学生的思想和健康意识培养,从多方面对学生以及教师进行评价,为全民健身服务,这是体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4.2加强教师的培养,树立体医结合观念
在体医结合的教学中,师资队伍是其中最关键的一部分。体育教师大多毕业于体育院校,他们可能拥有丰富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但对体医结合以及医疗知识把握还不够,再加上学校条件和环境的限制。使教师受到了限制。在体医结合的导向下,体育教师要牢记体医结合观念,充分认识到体育教学不仅仅是简单的传授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更要将医学知识融入教学当中。真正做到医学与体育相结合,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此外,学校要不断优化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文化水平、素养以及专业水平,调整教师的整体结构,从不同方面为教师提供学习机会,学习并掌握相关的医疗知识,从不同方面摸索体育与医疗理论与技能的融合,不断学习医学知识,改进体育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以完全能够适应体医结合。
4.3设计合理的课程内容,加强医疗体育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
无论从事何项工作,理论知识都是基础,只有打好基础,才能更好地处理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在体医结合教学模式中,在理论教学部分,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可以通过医疗体育方法治疗某些疾病的成功病例,提高学生对医学的认识,丰富他们的体育与医学知识,帮助指导需要的人进行科学锻炼。体医结合的教学模式是体育专业教学改革和发展的趋势,在教学內容上,利用应用性很强的“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体育保健学”等与医学相关的课程指导体育专业的学生进行实践,使学生产生兴趣,积极探索其相关性,增强他们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从而能将理论知识很好地运用到实践中去。
4.4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
教师在技术课教学过程中,应该开展运动处方、运动损伤防治的课程,适当增加一些五禽戏、八段锦、健身操等养生课程,指导学生如何针对不同人群开展实践。使之成为医学与体育相结合的多方面人才。另外,课外活动增加学生的知识量,课程以外的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是创新教学的主要途径。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思维更加活跃、实践能力有所提高。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举办一些关于体育与医疗的活动,例如:运动损伤急救、受伤部位包扎、心肺复苏、人工呼吸等。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从医疗的角度来掌握科学锻炼的方法,形成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健身意识,进而为全民健身提供正确的指导。
5结论
随着我国社会水平的提高,健康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重视的问题。而对于体育院校的来说,应该在这个背景下对自身的专业以及教学优势进行良好的发挥,从而能够帮助人们获得质量更高更科学的健身方式,同时,在体医结合导向下,体育院校的课程不仅仅要有自己的专业课程,更要与医学紧密结合,为我国健身、医疗的综合性人才培养做出贡献。对于我国未来的全民健身指导者,其不仅应当具有良好的理论知识,还应当能对患者进行科学合理的体育健康指导,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习惯。
参考文献:
[1]廖远朋,王煜.体医结合: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途径[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7(01):33-34.
[2]周智娟.地方医药类本科院校体育课程“体医结合”模式发展的初探[J].当代体育科技,2014(04):99.
[3]郭建军.体教医三结合是解决青少年体制问题的必由之路[J].中国学校卫生,2016(12):93-9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