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现状与策略研究
2021-11-26孙华凤
孙华凤
摘 要:新《课标》要求小学阶段的学生阅读总量要达到145万字,这就表明仅依靠阅读课本上的内容无法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改变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采取新的教学方式,而群文阅读教学的教学方式能够满足学生的阅读要求。本研究聚焦于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现状与策略,以期让教师认识到阅读必须基于多文本和多元视野,为更大范围的阅读教学的改革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小学语文 群文阅读 现状 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14.005
新《课标》在“实施建议”中指出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随着年级的不断增高,学生所要学习的课文也就越来越多。这些学生要实现课标的阅读要求就只能依赖教师的阅读教学。而在现有的单篇阅读教学模式中,很难达到课标要求的阅读量。因此,研究小学语文高年级群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与策略,可以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奠定基础。同时,这也为教师关于改革阅读教学方式和方法提供了部分的参考。
一、小学高年级学生群文阅读存在的问题
1.浅尝辄止,不够深入
教师在一个学期开展群文阅读教学的次数过少,只是初期的一种探索和尝试,还没有在日常阅读教学中成为一种系统、稳定的阅读教学方式。教师在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时没有组织学生去精读文本,这就导致学生的阅读只是表面文章,不够深刻,这是阅读教学中的顽疾,不仅存在于小学高年级的群文阅读教学中。这样的群文阅读教学就会致使学生的阅读停留在表面,学习效果欠佳。如在进行部编本六年级下册的老舍先生的《北京的春节》一文的教学时,教师让学生浏览一些和春联、春卷、窗花、饺子等春节元素相关的文章,但却没有引导学生如何有层次地去介绍春节的特点,如何在写作时体现出“春节”的特色。
这样的群文阅读教学仅仅增加了学生的文化知识,但缺少了学生对春节这一知识点进行自主建构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群文阅读的文章中提取所需信息,然后展开语用训练,促使学生能够进行语言的实际应用,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群文阅读的教学效果。
这是群文阅读教学课堂上的表面文章,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群文阅读开展次数的浅尝辄止。一个学期尝试一次群文阅读教学,这绝不是真正的群文阅读教学,也无法达到群文阅读的教学效果。任何一种新教育理念的出现,都需要教师在一线教学中持之以恒的进行教学实践,才能发展的更加完善,形成系统的理论知识框架。
2.课堂时间安排不合理
群文阅读一节课上要学习多篇文章,这就意味着教师不可能很深、很细、很透彻地讲解每一篇文章。如果每一篇文本都进行深入讲解的话,这就不是群文阅读教学,而是另外一种形式的单篇传统阅读教学。比如《山居秋暝》全文40个字,在单篇传统阅读教学模式中要分析一节课的时间,甚至是两节课的时间。在群文阅读里,教师肯定不可以这样教学,因为一节课到两节课的时间完全无法满足多篇文章的教学。
3.课内外阅读脱节
有些学生不喜欢阅读或者對阅读的兴趣一般,在有过课外阅读经历的学生当中,也很少有学生选择文学、艺术或者实用类的书籍,反而集中选择青春文学、漫画类的书籍,这些阅读内容相对来说比较浅显,但这样的无效阅读只是单纯的耗费时间,对开展群文阅读并没有太大帮助。
部分教师对学生的阅读作业缺乏评价,有的小学语文教师发布了有关阅读的作业,但是只停留在布置的层面上,并没有对阅读完成的情况进行评价或评定,学生是否完成阅读作业,教师是不清楚的。这样的情况就会降低学生阅读的有效性,对群文阅读教学的开展有一定的阻碍。
二、小学高年级群文阅读的策略
1.循序渐进,追求长期效果
群文阅读是一个系统的复杂工程。所以教师应该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要只在意眼前的学习成绩,眼光要长远。
首先,教师之间要学会合作。形成教研共同体,进行集体备课和互相学习,并创设“群文阅读”小组,以扩充师资力量,积累相关的教学经验。群文阅读教学会与教师过去的教学观念发生冲突,因此,教师要经常观摩其他教师的群文阅读课堂并反思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
其次,学校方面要给予支持。可以聘请相关的专家或有教学经验的教师进行指导,也可以给教师做相关的培训;或者围绕群文阅读相关的课题做一些竞赛活动,并要求教师撰写教学案例和教学反思,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到群文阅读教学的活动中。
总之,只有持续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多积累经验,才能实现更高效的课堂教学。
2.注重实际,选择群文材料
群文阅读教学在利用课外资源的同时,仍要注重教材。假使群文阅读的关联文本的选择出现失误,会降低群文阅读的教学质量。
首先,选择的关联文本难度要适当。选文不能难到让学生无法理解文本,或者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才能一知半解地阅读,这样学不到真正的知识。在教学《盘古开天地》时,教师选择的相关联文本是《宇宙大爆炸》(选自《万物简史》)、《诸神创世》(蒙古神话)、《淤能棋吕岛》(日本神话)和《巨人伊密尔》(冰岛神话),目的是为了确定神话的母题以及在对不同国家的神话的比较之中,发现神话背后的隐喻。在教学神话时,肯定绕不过的一个词就是“神奇”,但是这一词背后的隐喻是不合适在小学阶段展开的。比如在《盘古开天地》这一文本中强调了“天地”“光明”,这是古人对秩序和生命物象的理解,按照这种思路去教学,学生会觉得晦涩难懂。
其次,要多联系学生的生活来选文。有一些文章与学生的生活相差很远,学生对写作背景不了解,文本理解会很困难。在教学五年级课文《学会看病》时,教师选择了作者毕淑敏的另一篇文章《剥豆》,看病和剥豆这两种行为,小学高年级学生即使没有经历过也都是见过的。这都是小学高年级学生在日常生活的过程中,可以接触到的事物。所以教师在教学不需多费口舌,可以直接进入主题。
最后,选文要经典,要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读到优秀的文章。教师在群文阅读教学中一定要利用好课本中的教材,根据教材内容选择一定的议题。群文阅读教学的关联文本可以选择课外的优秀文本。因为教材的篇幅有一定的限制。所以很多实用、有趣、有创意的议题,教材没有办法选择。教师可以确定一定的议题,比如小说的结尾、故事的转折、小说的象征意义等,都可以作为议题,但要保证选择的文章关联性要强。这样才有利于教师顺利开展群文阅读教学。
3.教材为本,拓展群文阅读
教材是专家根据教育目标以及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学科的课标编写的,教材中的课文都是比较经典的作品。因此,教师在进行群文组合和相关专家在编写群文读本时,都要以教材为基础。但是有时课本中的文本量较少,而且有些文章所涉及的内容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并不会接触到,会影响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因而就需要在以教材为基础的前提下,引用一些新的元素,比如与学生的生活相贴近的课外文本,这些课外文本的类型繁多,不仅包括文章,也包括视频、图片等等,以便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中的课文。以教学鲁迅的相关文章为例,教师在教学《少年闰土》时,选择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和《有的人》作为相关联的文本。这让初识鲁迅的小学高年级学生对鲁迅先生有了较为完整的认识,从一个天真无邪同情他人的小朋友,到一个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鲁迅先生,到献身革命,关心进步青年,再到“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这一形象,简单深刻地刻画了鲁迅先生一生的成长,这样的文本组合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鲁迅先生的伟大之处。
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如果脱离教材,就很难推广,很难深入人心。所以教师在组建文本的过程中,要深入挖掘教材中所包含的知识点,有时可以将教学重点与难点作为议题,展开教学。通过对多文本的阅读,让学生掌握高效阅读的方法,理清教学重点与难点。同时,教师可以以教材为基础,利用不同的方式组合群文。
在新课改的推动下,群文阅读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近几年,群文阅读教学不仅改善了当前的语文教学现状,而且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本论文主要针对小学高年级的群文阅读教学,从理论和实践两大方向展开论述,并提出一些浅薄的思考,以期讓语文教育工作者从中受到启发。
参考文献:
[1] 于杰《小学高年级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语文建设》2018年第24期。
[2] 王培莉《浅谈小学群文阅读的意义及策略》,《新课程(小学)》2016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