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微创手术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应用

2021-11-26苏友云

系统医学 2021年18期
关键词:直肠癌微创出血量

苏友云

罗甸县人民医院普外科,贵州罗甸550100

结直肠癌为临床中常见的肠部肿瘤,患病率、复发率及病死率均相对较高,且近年来患者数量不断增加,这可能与人们不良的生活习惯,过度饮酒吸烟等相关[1]。当前临床多使用放射治疗、手术治疗及综合治疗技术等。开腹手术作为常用的肿瘤根治术,主要通过腹部切口的方式,在直视下对患者的淋巴结予以清扫,切除患者的肿瘤组织[2]。但是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的方式下,患者切口较大,会影响其术后恢复时间,致使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腹腔镜下微创手术的切口较小,患者所受到的创伤较小,手术中出血量较低,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文章抽选2018年1月—2020年4月在该院就诊的56例结直肠癌病例,深入研究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选到该院诊治的56例结直肠癌患者,信封法任意纳入基础组、研究组(n=28)。基础组男女占比是15:13;年龄35~79岁,平均(44.09±4.43)岁;病程1~7年,平均(3.75±0.55)年。研究组男女占比是15:13;年龄35~79岁,平均(44.13±4.29)岁;病程1~7年,平均(3.83±0.39)年。研究所选病例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基线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病例均符合结直肠癌的诊断标准;②病例与其家属均知晓研究细则,自愿参与,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②癌症晚期、广泛转移的病例;③不愿行手术治疗的病例;④未确诊疑似症状的患者;⑤病例资料不完整或者中途退出研究的患者。

1.3 方法

基础组常规开腹手术治疗,持续硬膜外麻醉,取膀胱截石位。患者下腹部中间切口,探查患者情况。肿瘤组织完全切除,淋巴结清扫,常规留置引流管,逐层关闭切口。患者若实施保肛手术,在病灶远端直肠缝合,近远端肠管以管状吻合器吻合。

研究组实施腹腔镜下微创手术治疗,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膀胱截石位。4孔法建立人工气腹,腹腔镜置入探查。患者乙状结肠肠系膜分离,使用钛夹对肠系膜下血管予以夹闭离断处理。肠系膜周围结缔组织使用超声刀予以血管分离操作,清扫的患者淋巴结,需要注意的是,要保护患者的双侧输尿管。分离结肠外侧腹膜后,对肝曲、结肠脾曲予以全面游离处理,松弛患者的吻合口。切除患者病灶期间,方式与基础组相同。结合患者的病灶位置情况,在其腹壁切口5 cm,取出患者标本,牵出肠管残端。行体外吻合后还纳回腹腔。术后使用0.9%氯化钠注射液对患者的腹腔进行冲洗,术后使用抗生素、吡柔比星预防治疗。常规放置引流管,切口闭合。

1.4 观察指标

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等手术指标,对比患者手术后的恢复时长及并发症。

1.5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对比

研究组病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手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基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对比(±s)

组别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住院时间(d)研究组(n=28)基础组(n=28)t值P值122.71±20.34 153.33±24.52 5.086<0.001 82.14±10.24 163.78±14.72 24.092<0.001 11.22±3.24 19.03±5.03 6.907<0.001

2.2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时长对比

术后研究组进食、肛门排气及下床活动时间均较短,与基础组时间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时长对比[(±s),d]

表2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时长对比[(±s),d]

组别 进食时间 肛门排气时间 下床活动时间研究组(n=28)基础组(n=28)t值P值2.74±0.37 3.37±0.59 4.787<0.001 2.18±0.22 3.78±0.72 11.246<0.001 2.62±0.23 3.43±0.43 8.789<0.001

2.3 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出现率比较

研究组病例1例发现并发症,基础组8例出现并发症,基础组并发症发现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结直肠癌是临床治疗中常见的多发性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疾病的发生,与其饮食习惯、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等密切相关[3]。开腹手术为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但是手术中患者出血量较多,手术创面较大,且易于受到手术视野局限性的影响[4]。手术后患者的恢复时间较长,增加了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率[5]。不但会影响淋巴结清扫及肿瘤切除的有效率,且会加重患者的痛苦感受。

相较于传统的手术治疗方式,腹腔镜手术治疗方式可清晰对患者腹部情况进行观察,检测到患者结肠直肠病灶位置情况,进而对患者的淋巴结予以清扫[6]。腹腔镜微创手术下,手术视野比较全面,能够尽可能对患者局部病灶实施放大处理,使执刀医生能够全面、清除地观察到患者身体内淋巴结的分布情况,了解患者骨盆处狭小空间内组织情况,最大化缩减视野盲区[7]。赖剑等[8]在研究报道中,以外科治疗的90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且将患者划入对照组(常规开腹手术治疗)和观察组(腹腔镜下微创手术治疗)。结果显示接受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的患者,其手术时间为 (79.31±12.67)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10.21±12.89)min; 观 察 组 患 者 术 中 出 血 量 为(62.79±11.58)m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90.58±12.55)mL;观察组术后进食、下床活动及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2.46±0.44)、(3.48±0.71)、(2.67±0.26)d,显著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方面,观察组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4.44%vs17.78%),相较而言腹腔镜微创手术中创伤较小,出血量较低,术后并发症出现率低,且住院时长较短。

该次结果显示,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分别是(122.71±20.34)min,(82.14±10.24)mL及(11.22±3.24)d;基础组对应指标分别是(153.33±24.52)min、(163.78±14.72)mL及(19.03±5.03)d。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更短,出血量较少。手术后研究组进食、肛门排气及下床活动时间分别是(2.74±0.37)d、(2.18±0.22)d及(2.62±0.23)d,均短于基础组。相较而言,腹腔镜下微创手术其肠管以及其远端切除边缘和肿瘤的距离能够得到延伸,手术操作中条件更加理想,也是减少患者手术中创伤的有效方法[9]。腹腔镜下微创手术可降低手术中患者的出血量,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后研究组病例1例出现并发症,基础组8例出现并发症,基础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分析原因,腹腔镜操作具有微创的特征,可以小切口治疗,减轻手术对患者造成的损伤,避免大切口导致的大量出血,缩短其术后恢复速度,对患者手术后并发症的控制也能够产生积极影响[10]。腹腔镜微创手术下视野能够得到保证,对患者全面予以治疗[11]。手术中清晰对患者病灶进行观察,预防残留组织对患者身体所造成的影响,也能够预防肠管牵拉发生的问题,避免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出现,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快速恢复有益。

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模式下,能够对结直肠癌患者直肠及周围组织结构清晰予以处理,明确其解剖关系,合理分离肠系膜下动静脉血管根部组织,提高淋巴结清扫数量[12]。特别是针对于在肠周边及其侧方淋巴结的清扫处理,腹腔镜微创手术的治疗优势更加突出,能够保证手术治疗的有效率,全面清除病例淋巴结、肿瘤组织。但相较于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操作对执刀医生的要求较高,手术操作相对比较复杂,需要提升临床研究及操作的重视程度,尽可能保证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效果。

综上所述,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疗效较佳,病例手术时长、恢复时间均较短,手术安全性较高。

猜你喜欢

直肠癌微创出血量
持续骨牵引复位在近节指骨干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肺癌的微创介入治疗——专访北京医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主任李晓光
经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量的估测方法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腹腔镜下直肠癌前侧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效果观察
贲门失弛缓症的微创治疗进展
直肠癌术前放疗的研究进展
COXⅠ和COX Ⅲ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GRP及GRPR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