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优秀文化外宣翻译工作的发展和创新路径研究

2021-11-26李蕾

魅力中国 2021年36期
关键词:韦利译作原著

李蕾

(郑州西亚斯学院 教育学院,河南 新郑 451100)

一、大时代背景下文化外宣面临的机遇

(一)文化的责任感使然

《日知录》中记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面对疫情传播的全球化,中国展现出了大国责任和担当,在完善自身的医疗设备的同时,向他国伸出援手。

(二)文化产业成为国际竞争的软实力

习总书记指出:“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到我国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定位,关系到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全球化是文化产业未来发展的必然方向。

(三)努力讲好中国故事

努力破解文化差异带来的隔阂,向世界展示一个全面、多彩、真实的中国,需要翻译人员树立“讲解员”的文学使命感。

二、大时代背景下文化外宣的面对的困惑和出路

(一)文化外宣进程中的主观能动性

1.困惑之一:变译的幅度和范围

人为翻译将译者的主观能动性扩大化,变译的幅度或范围不明晰,使译作水平参差不齐。

以阿瑟·戴维·韦利变译《西游记》为例。从其译作《Monkey》所统计的章节不难看出,韦利的译本在原作的基础上进行大幅度删减,原作中师徒四人历经的81 难也缩减至61 难[1]。如此删改,还原原著的特色,自是难上加难。且韦利在变译的过程中,夹杂了目的性。韦利的译作《Monkey》出版于1942年,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为迎合时代所需,韦利需要通过文化的传播来激起人们的士气,唤醒反抗意识。译文凸显了具有反抗精神的孙悟空的形象,借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使其更深入人心。且将原作中凸显的“批判封建社会的黑暗腐朽”的观点忽略。韦利的译作,加大了文化对读者意识的引导作用,反而削弱了作者最想传达的主旨。

2.优化策略:以正确理念指导翻译

黑格尔说:“存在即是合理的。”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不可磨灭的,翻译要做到的并不是仅仅语言层面的机械转换。

翻译是在充分理解原文、作者以及写作翻译背景的基础上,以适当的形式,表达作者明确表达、希望表达,甚至是应该表达的意思[2]。《丰乳肥臀》中“上官吕氏用恨铁不成钢的目光盯着儿子,逼得他目光躲躲闪闪,沁满汗珠的小脸低垂下去。”要对“恨铁不成钢”重点关注,它是形容对所期望的人不争气,而感到不满,急切地希望变好。译文将“用恨铁不成钢的目光盯着”译为“with a look that said,‘why can’t you be a man?’”(你可不可以有一点男子汉气概),是一个明显的意译[3]。没有着重从原文的用词和结构下手,而是使用符合汉语习惯的方式来表达意思,从而与原句达到了异曲同工之妙。《丰乳肥臀》热情地讴歌了母亲的伟大和无私,葛浩文作为沟通者,将一个乡下恨其不争的母亲形象刻画地淋漓尽致,根据具体的情况来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变译力求译作忠实于原文。

(二)文化外宣进程中译作的本土化

1.困惑之二:中国特色的文化负载词的使用率

黄友义先生曾提出:“帮助外国受众理解中国,绝不是放弃中国元素,而是需要更加精心地选择和保持中国文化的背景和语言的特色。”外宣翻译的信息中带有中国元素是必然的前提。

诗意即翻译过程中失去的东西。诗歌在翻译的过程中,的确会因为文化的差异和语言的不同消磨了诗歌原有的形式美、节奏美、意象美。而唐诗作为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对于后人研究唐代文化历史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但唐诗的浓缩性也加大了诗歌翻译的难度。在国外受众的眼中,唐诗更显得晦涩。以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为例,“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Ezra Pound 将其译为“The smoke-flowers are blurred over the river.”许渊冲先生将其翻译为“For Yangzhou in spring green with willows and red with flowers.”[4]同样是采取变译的翻译策略,归因于对中华文化的理解能力的差异,许渊冲先生的翻译效果明显与原诗更加贴合。“烟花”最准确的解释是“柳叶嫩黄,鲜花似锦”,将“烟花”译为“the smoke-flower”,是对中国的本土文化不甚了解所致,许渊冲先生的“green with willows and red with flowers”将李白笔下扬州的色彩大幅度展现出来。

2.优化策略:直译、音译和注释三方面相结合

地域文化之间的差异,使文化在对外传播时不得不放弃本土化词语展现给受众。为了缩小本土化词汇对文段的影响,直译、音译和注释三方面相结合,能够增强文化归属感,也使外宣工作具有更强的文化包容性。

不得兼顾“意美”和“形美”的同时,应对更具体的“形美”加以重视[4]。欧阳桢译李清照的词《醉花阴》,将“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译为“when the west wind furls up the curtain,I’m more fragile than the yellow chrysanthemum .”借诗歌中景色的描摹,扩大对诗歌场景的视觉化描写,更好地让受众身临其境,品悟诗歌意象中蕴含的朦胧情感。同样,这种方法也适用其他本土化词汇。“炕”指的是北方一种特殊的床,一般由砖砌成,内含加热装置。“炕”在《汉英词典》第三版中的翻译是“heatable brick bed”,“heatable”是“可以加热的”,“brick”是“砖”,即将“炕”译为“可以进行加热的,由砖堆砌而成的床”,用形象色彩的特征来使词语视觉化。特定的民族历史和文化传统所提供的大量的知识背景,需要翻译具有浓缩蕴含的功能,保留中国本土文化的同时,便于受众接受。

(三)受众读者的接受度

1.困惑之三:为了迎合受众而对原作大加改动

中国文学外宣的意义并不是将中国文学商业化,更有效地走出去才是翻译的终极目标。

变通并不等于过度的去迎合受众。Even King 在翻译《骆驼祥子》时,将题目翻译为“Rickshaw Boy”(骆驼男孩),这样的直译的确能够增添受众群体的阅读兴趣,可Even King 为了迎合读者预期,将原作悲惨结局变译为小福子和祥子幸福地生活。Even King 对《骆驼祥子》的译文,虽在受众群体中取得了一定的积极响应,但大幅度地改编原著,很难说没有扭曲原著[1]。译者为了去迎合受众的期望值,而忽略作者想要对那段黑暗岁月的无情控诉。但不得不说,在积极的受众接受度下,Even King 的确提高了原著的知名度。但文学作品作为时代的缩影,尤其是带有批判性的反思文学,更应该留给读者一定的思考空间,使其感同身受那个黑暗时代带给人民的迫害。对受众来说,这是个喜闻乐见的结局,可是它与那个社会的险恶是相悖的,读者在阅读时可能会对中国历史的认知产生一定的偏差。

2.优化策略:采用中外合译的翻译方式

文化的外宣不可避免地迎合文化差异,兼顾受众语体的文化规范做出相应的折中。为了便于西方的受众更好地接受并理解中华文化,采用中外合译的方式更有效。

以艾米莉·哈恩与邵洵美共同翻译《边城》为例。为更好地对外展示这部独特的作品,艾米莉·哈恩与邵洵美合作,由艾米莉·哈恩对邵洵美的翻译加以润色。“……有一小溪,溪边有做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被译为“ ……beyond which is a little stream .Near the stream is a little white pagoda,and close to that there is a cottage where once lived an old man,a young girl,and a yellow dog .”为了保持原文简洁流畅的行文风格,大多采用直译的翻译方式来展现原文。为了有效保存原著的文化风貌,两位翻译家灵活运用注释。在翻译小孩子要在额头上用雄黄沾酒画“王”字的端午节习俗时,文中直接解释“like this ‘王’,because tigers wear this pattern of wrinkles on the brows,and they thought it would frighten away all the devils who come out for Dragon Boat Feast .”这样灵活变通的翻译方式在有效保存原著的乡土人情的同时,也便于读者沉浸式阅读,提高阅读质量。

猜你喜欢

韦利译作原著
what用法大搜索
关于译介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创新问题的思考
爱心圆
爱心圆
水家乡
琵琶记
绿牡丹(下)
少年十五二十时
标 准
英语中“吃”的表达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