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县级传统媒体从业者如何尽快转换角色适应融媒体

2021-11-26丁鹏

魅力中国 2021年36期
关键词:传统媒体受众思维

丁鹏

(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融媒体中心,山东 淄博 256100)

随着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新媒体迎来了诞生与发展的契机,新旧媒体融合之势已不可逆,对于传统媒体行业而言形成了巨大冲击,其中处在最基层位置的县级传统媒体同样没有幸免,最直观的体现便是社会影响力逐步弱化,受众逐渐流失,所以融媒体发展现已成为我国县级传统媒体的发展必由之路[1]。而在融媒体发展中,县级传统媒体从业者势必要尽快转换角色适应融媒体,响应国家“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发展要求,克服种种困难,提升自身能力素养,实现融媒体从业者角色转换。

一、县级传统媒体从业者转换角色适应融媒体的必要性

(一)突破传统媒体的局限

一般来讲,县级传统媒体的资源十分有限,而且内容生产方面也基本比不过省市级媒体,加之现如今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新媒体平台快速崛起进一步抢占了县级传统媒体的生存空间。受限于技术、区域等因素,县级传统媒体如今只能在县域范围内有一定社会影响,而且如今智能电视盒子走进千家万户,有线电视的传播也进一步受限。此外,从节目内容方面来看,县级传统媒体的节目基本上内容与形式非常单一,甚至全年都会重复播放某一栏目和经典电视剧,慢慢地被受众抛弃[2]。一直以来,县级传统媒体(以电视台为例)的主要经济营收源自广告收入,而随着房地产、医疗、教培等领域广告受到的监管力度逐渐增大以及新媒体平台的快速发展而流失众多受众,导致县级传统媒体的广告收入逐年下降。为了突破目前县级传统媒体面临的局限,则必须要求从业者转换角色,主动适应融媒体。

(二)充分发挥融媒体的优势

统计数据表明,截至2021年6 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11 亿,较2020年12 月增长2175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1.6%,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到9.86 亿,使用移动终端的网民比例高达97.5%。而融媒体与移动互联网之间属于深度融合的关系,能够借助互联网对时间、空间的不受限而实现无限制传播,满足不同地域、不同群体的信息需求。此外,融媒体相较于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形式而言,能够通过网站、手机APP 等渠道为用户带来多样化的内容与呈现形式,在提升用户黏性方面具有先天优势。所以,唯有传统媒体从业者积极转换角色,适应融媒体,才能够充分发挥出融媒体的优势,进而反向推动传统媒体的发展。

(三)顺应融媒体的发展趋势

自2018年国家提出了“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发展要求以来,便有许多地方积极开展了县级融媒体中心的试点工作,比如浙江青田、湖南浏阳、陕西延安、四川达州等地,纷纷建成了县级融媒体中心,足可见融媒体发展趋势的不可逆。对于县级传统媒体而言,融媒体中心建设是目前需要把握的最大机遇,长期处在业界边缘位置的县级媒体有必要顺应融媒体的主流发展趋势,积极推进媒体融合,才能够实现将主流舆论渗透传播至每一个角落的目标。

二、县级传统媒体从业者转换角色适应融媒体的可行路径

要想切实推动新旧媒体的融合发展,一定要重视从业者本身能力素质的提升。对于传统媒体从业者而言,在转换角色适应融媒体的过程中,一定要主动打破固有思维习惯及工作路径,主动接触并了解新媒体理念,唯有走出思维禁锢之地,才能更快更好地适应融媒体,构建现代化传播体系[3]。

(一)基于日常生活导向,树立互联网思维

传统媒体行业有着辉煌的过去,曾经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主要通过读报纸、听广播、看电视来获取信息和娱乐休闲,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人们通过连接互联网便能随时随地获取与传播信息,这一变化并非是媒体平台的转变,而是科技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伴随着互联网与日常生活的界限逐渐模糊,媒体对人们生活的渗透也不断加深,意味着互联网思维并不仅仅体现在技术、平台、市场方面,还应聚焦于系统化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方面。

相较于传统媒体的“单向传播、被动接收”的思维模式而言,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媒体模式更强调平等与互动,而互联网思维几乎无法从传统媒体行业内部孵化,原因在于大部分传统媒体从业者并无创业或互联网行业从业经历,所以基本上不会形成实质性的转变。而互联网思维的树立需要从日常生活做起,尽管日常生活工作平淡重复,但是却是最接地气、最本真的形象化表达。对于传统媒体从业者来讲,需要认识到在“内容为王”的时代,要懂得如何将生活引入媒体、让媒体渗透生活,这才是创新之举[4]。

促进传统媒体从业者思维转型则需要重点关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群体,特别是有着丰富社交媒体经验的“00 后”,充分借鉴该群体在社交平台、网络游戏中的经验,了解他们在互联网世界的推广、运营思路。换而言之,唯有切实了解年轻一代互联网用户的潜在需求,创新工作模式,才能借助传统媒体在资源方面的优势,为受众带来便利,从而促进传统媒体转型发展。

(二)掌握科学前沿技术,拓宽信息传播渠道

融媒体发展基于技术革新的驱动,而且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各种技术也在快速更新迭代中,此刻的新技术必定会被后面更新的技术取代。就目前发展形势来看,大数据分析、物联网、AI、VR 等技术即将进入普及发展期,势必会推动媒体行业的全面变革,意味着融媒体会逐渐向智媒体进化。因此,对于新媒体技术相对薄弱的传统媒体来讲,一定要重视前沿技术的掌握,必定要求从业者拥有自主研发与搭建平台的能力。对于县级传统媒体而言,一方面可以加大投入,重点培养技术从业人员,将技术驱动置于媒体转型的重要地位,通过技术革新推动传统媒体节目生产与传播的转型;另一方面应当格外关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智媒体领域,做好应对媒体技术发展的准备,而非盲从于新媒体平台,要发挥出传统媒体的资源优势,主动迎接挑战。

对于县级传统媒体从业者来讲,还要认识到技术支撑下与用户之间互动联系,融媒体时代的用户黏度会对媒体社会影响力形成直接影响,通过提升用户黏度能够实时了解受众对节目内容的真实反馈,所以传统媒体从业者一定要懂得如何将同一新闻内容同时分发于不同渠道,比如电视、广播、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等。要实现这一点,必须保证传统媒体从业者对新生事物保持敏感,第一时间了解并接触新兴传媒渠道,尽快掌握使用方法,始终与受众走在一起。

(三)提升个人能力素养,适应融媒体转型

对于县级传统媒体从业者而言,要想尽快转换角色适应融媒体,则要重视自身能力素养的提升。具体来讲,主要从如下三个方面重点提升:

其一,鉴别捕捉能力。对于媒体从业者来讲,在新闻传播的过程中一定要清楚地认识到内容报道带来的社会影响,所以在融媒体背景下个人需要树立正确的“三观”,不断丰富思政理论知识,提升自身政治素养及道德品质,在从不同渠道采集新闻信息时,便能保持清醒的头脑,以极高的思维辨别力和新闻敏感度,捕捉到新闻事件中的重点信息。同时,县级传统媒体从业者的新闻报道应当聚焦于民生领域,关注当地民生信息,深入挖掘与民众切身利益相关的新闻信息,全方位呈现于受众面前,保证新闻的客观真实,正确引导社会舆论[5]。

其二,网络媒体运营能力。融媒体的发展主要基于网络技术的革新,同时也为县级传统媒体从业者的工作带来便利,因此传统媒体从业者一定要提升自身网络媒体运营能力,积极探索传统媒体的全新发展路径,并且利用网络媒体运营能力,提升自身工作质量与效率。比如新闻记者应当加强新闻素材的采集、筛选、编排工作;新闻媒体传播运营者则要创新新闻传播方式及路径。唯有从业者对工作内容予以细分,同时在工作领域提高网络媒体运营能力,才能真正适应融媒体。

其三,新闻整合能力。融媒体时代的来临,对传统媒体从业者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标准与要求,尤其是在新闻传播大众化发展趋势下,受众不再是被动接受媒体信息的客体,也成为了主动传播新闻信息的主体,因此有越来越多新闻信息充斥在网络世界。身为传统媒体从业者,则需认识到自身工作意义在于帮助群众从海量信息中找出真实可靠且具有一定价值的新闻素材,通过编排整合形成一份完整的新闻稿件,呈现在受众面前。这项工作对传统媒体从业者的新闻整合能力要求较高,要求其能够基于专业视野对新闻素材深入分析,深挖其中的潜在价值,想办法在传播中引发群众思考。所以,在对新闻信息进行编排整合的工作中,传统媒体从业者一定要站在受众的角度思考,确保新闻信息的真实性与发布时效性,并且能够对群众形成正向引导,促使其透过表现看本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融媒体快速发展的冲击下,县级传统媒体的生存空间一再被挤压,因此有必要顺应时代发展,抓紧县级融媒体的建设与发展。而作为县级传统媒体的从业者,应当尽快转换角色适应融媒体,通过建构互联网思维模式、提升科学技术素养以及强化个人专业能力等路径,促进自身转型,与融媒体无缝接轨。当然,县级传统媒体从业者一定要保持谦逊、耐心的态度,在转型过程中势必会有诸多困难,一定要怀着学习的心态不断进步,才能提升个人媒体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

猜你喜欢

传统媒体受众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网络时代受众心理的分析和引导
传统媒体创新发展方向
以资本运作纾解传统媒体困局
传统媒体商业模式坍塌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