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障和改善民生思想的现实意义研究

2021-11-26张娜

魅力中国 2021年43期
关键词:民生问题小康社会幸福感

张娜

(永川区委党校,重庆 永川 402106)

民生问题一直是党和国家关注的重点,解决民生问题,不仅是提升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也是社会经济稳定、有序发展的保障。民生问题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民生问题涉及到的方面较多,需要在政策引导下,做好相关保障工作。时代发展背景下,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将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重要指导思想作为工作开展原则,可以真正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从而使经济社会发展更加规范有序。

一、保障和改善民生思想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

(一)社会矛盾转变的需要

任何时期,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当前经济发展形势下,民生改善工作的外在环境和内在条件都更加复杂,已有最基本的生活、住房需求转变为更高的物质生活追求,尤其是在吃、穿、住等方面,更加注重“吃得好、穿得好、住得好”,从社会发展层面来讲,这也是社会矛盾转变的一种表现,人民群众物质精神方面的追求和经济发展之间的不均衡性成为最主要矛盾,经济发展需要关注人民群众物质和精神需求的满足,还需要对现有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创新完善。此外,从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方面来看,现阶段人们生活条件不断丰富,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和个性化,文化生活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失的因素,具体来讲就是当前人们的文化娱乐项目更加多样化,从室内转向室外,公园散步、广场舞等都是新形势下的文化娱乐项目,不再只是局限于电视、报刊等方面。

(二)社会发展的高质量要求

社会发展的快速性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种内在特点,要实现向高质量方面转变,就需要保证社会生产供需的平衡性,更好地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服务,满足人们对美好新生活的向往。现阶段我国国民收入结构中,中等收入水平占主要部分,城市化进程加快,国内消费市场更加广阔,但是实际的就业率并不高,而且就业质量也参差不齐,社会公共供给严重不足,特别是在基层地区,人们的医疗、教育资源分配极不平衡,导致城乡发展差距越来越明显,而这也是当前民生最为直接的问题,需要从根本上进行解决,实现供给端升级[1]。此外,社会发展的高质量必须要着手解决供需矛盾,缓解供给与需求的不平衡,在党和国家对民生问题的持续关注下,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要满足更高层次的供给需求,就需要将民生改善作为重点来抓,不断满足人们对高质量生活的要求。

二、保障和改善民生思想是小康社会建设的需求

(一)民生改善可以加快小康社会建设进程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将民生问题解决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通过经济发展来完善民生基础保障,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对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也要尽可能地满足,包括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等方面,为人民群众基本生活质量提供物质保障。此外,也要在实际工作中坚持问题导向,真实了解人民群众最关心、最本质的利益问题,针对问题进行创新改革,尽可能地做到在各方面条件允许的基础上满足群众需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障和改善民生思想不可放松,要将各项工作的重点放在人民群众关系的地方,尽可能地从物质和精神双层面来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对于生活中的困难也要进行针对性解决,保证人民群众生活的稳定、有序,提升生活幸福感。

(二)经济发展中持续推进民生改善工作

按照我国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现阶段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认清和缓解当前社会发展主要矛盾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做到在发展中“补短板、强弱项”。当前民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较多,不及时解决会影响到小康社会建设进程,例如当前地区脱贫任务、城乡收入差距、基础医疗、教育、养老等方面的难题,这些都是和基层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只有解决好这些现实问题才可以增强人民群众的生活满足感,对未来生活充满向往。此外,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脱贫,必须要按照党和国家对脱贫工作的总体要求,对贫困地区的人民群众生活质量进行改善,牢筑民生保障网络体系,突出小康社会实现的本质意义,缩短居民收入差距。

三、保障和改善民生思想是社会稳定发展的需要

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础是民生,重视和解决民生现实问题是社会长远稳定发展的内在要求。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经济建设成绩显著,潜在的社会矛盾也逐渐凸显,尤其是民生领域的矛盾更好突出,人民群众收入差距逐渐拉大,利益分配不合理,城乡医疗水平、教育资源、社会保障等差距明显,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和谐生活,这些差距点也是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直接相关的,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社会发展的稳定性[2]。当前时代背景下,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进程加快,国家对基层群众的生活保障工作投入力度持续加大,出台了各项相关制度来保障基础利益,创建更为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尽可能地让经济发展成果惠及到所有群众,对于涉及到人民群众切身了利益的问题,协调各方力量,尽可能地将发展差距缩小,从而让人民群众获得更直接的幸福感,只有民生问题得到切实解决,才可以保证经济发展有序进行,社会长远稳定。

四、民生保障和改善是人全面发展的要求

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人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可以使社会各项发展措施落实到位,确保发展的协调性和有序性。人的全面发展不可缺失劳动力发展,劳动力发展又需要将德、智、体三者作为重点,实现三者的同步发展,具体来讲就是人的潜能进行开发,促进才能、志趣、品行的同步发展。从社会发展角度来讲,要保证社会发展的全面性,就必须要对现有社会制度进行完善,社会制度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一旦制度缺失,就很难保证人的德、智、体三者协调。现阶段我国社会发展总体处于较好的发展时期,社会稳定、政治平稳、经济繁荣,这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利环境,而且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政策也是以民生保障和改善为目标,人们的基础生活保障体系更加健全[3]。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国民整体收入有大幅度增加,人们生活质量有显著改善,保障和改善民生思想的各项措施也得到了贯彻落实。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始终是关键所在,对于社会利益要进行合理整合,尽可能地满足人民群众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各种需求,通过民生问题解决来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幸福感。此外,人的全面发展又离不开民生保障和改善,良好的物质条件、稳定的社会环境是人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而保障和改善民生又是这一必要条件的基础保障,因此,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必须要做好民生保障和改善工作。

五、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民族复兴的根本力量

民族复兴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党和国家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全面助力民族复兴。民生是民族复兴的重要基础,民生问题得到解决和完善,社会发展的基础才会更加稳固,人民群众的生活幸福感不断提升,民族自信心增强,会全心协力投入到民族复兴这一伟大且艰巨的任务中。现阶段我国基层地区民生领域还存在有较多问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社会发展进程,只有出台和实施各项政策,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才可以为广大基层群众提供稳定、美好的生活环境,满足人民群众的生存和发展需要,进而促进社会进步,从思想层面来讲,要在民族复兴号召下,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就需要全国人民凝聚在一起,共同奋斗,如果忽视了民生的保障和改善,就会导致基层群众生活需求得不到满足,进一步加剧社会发展矛盾,人们的生活幸福感降低,社会发展的基础得不到稳固,增加民族复兴这一目标的实现难度[4]。

新的时代发展背景下,党和国家对社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更为明确。在新发展理论指引下,保障和改善民生绝不可懈怠,必须要将其作为长期执行的重要策略,坚持民族复兴的伟大战略,实现社会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相统一,促进民生的可持续发展,而这也是民族复兴的根本所在,同时这也是“中国梦”的基石。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护和促进人权,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增强民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进一步突出了民生保障和改善的重要性,也表明了民生保障和改善在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更是民族复兴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治国之道、富民为始”,保障和改善民生思想是我国社会现代化发展的集中体现,民生问题得到解决才可以稳固社会发展基础,各项经济建设活动才可以顺利进行,从而持续推进民族复兴步伐。

六、结语

民生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点,也是民族复兴的基础所在,只有民生工作落实到位,民生问题得到切实解决,社会发展才会更加稳定有序,各项建设活动稳步推进。保障和改善民生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民生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推进小康社会建设步伐,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幸福感和满足感,从而缓解社会发展矛盾,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猜你喜欢

民生问题小康社会幸福感
河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群众文艺云上展演
汇聚打赢疫情阻击战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巾帼力量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三秦百姓的“幸福感”怎么样
让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
凝聚三秦巾帼力量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奋进“十三五” 实现“小康梦”——小康社会在江苏大地的现实写照系列报道
浅析医院党建工作中的人本管理
国外医疗保障模式对我国医疗保障的启示
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