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退役军人高校大学生展开思政教育的办法

2021-11-26李华伟

魅力中国 2021年36期
关键词:团组织士兵价值观

李华伟

(石家庄市军队离休退休干部第八休养所,河北 石家庄 050000)

大学生有着较多的入伍人数,退役军人也成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数的不断增多,加强退役士兵学生思想政治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如何加强退役士兵学生的思政教育提出了相应的方法与对策,以期能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高校退役士兵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促进退役士兵学生的道德修养

强化退役士兵的思政教育是能够实现高校的育人目标,同时也是退役士兵的成长需要,在高校士兵教育中,退役士兵学生所接受的培养方法是以能力为教育中心,主要是培养退役士兵的实践能力,因此训练方法为军事体育、忍耐劳动等,突出的是退役士兵学生的适应性与实践性[1]。退役士兵学生的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社会发展,所以在高校教育中不仅要培训退役士兵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同时还需要加强退役士兵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从而提高退役士兵学生的思想认识,对退役士兵的道德修养的提升有着积极作用。

(二)有助于促进退役士兵学生的社会责任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活动有着较高的能动性与自主性,从退役士兵学生的自身发展来看,加强退役士兵学生的思政教育能够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对退役士兵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树立有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在新时代背景下,退役士兵学生的自主意识以及创新观念有所提高,但如果社会责任感不强,会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而思政教育不仅能够提高退役士兵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还能够促进退役士兵学生的和谐发展。

(三)有助于加强退役士兵学生的正确三观

在大学生中,退役士兵学生属于重要组成部分,而退役士兵学生的思政素养直接关系到我国战略目标与面貌,因此强化退役士兵学生的思政教育,并加强其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同时还能够提高退役士兵学生改造世界、认识世界的能力。

二、影响退役士兵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因素

(一)高校退役士兵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转轨落差

在高校思政理念中,主要包括两个层次,即微观层次与宏观层次。在微观层次中,思政教育主要是让学生在自身的学习中形成良好的生活观念,在宏观层次中,主要是通过思政教育指导思想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主观意识。我国思想教育在不断深入,思政教育愈发被重视,但在实践工作中,有的高校思政教育仍存在误差,首先是学生的思政学习过于被动,教学形式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并且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其内容过于随意;其次在思政教育过程中,教师对抽象理论教育过于重视,而缺少更深层次的理论教育,这样的教学方法只能够满足应试教育的需求,但会限制学生主动探索的能力。

(二)社会多元价值观会影响退役士兵学生

多元价值是能够将社会个体意愿有效反映出来,不仅认可了社会个体需求,同时还具有一定的人文关怀,能够极大地满足社会个体的自身需要。退役士兵学生属于充满活力的新一代,但就目前而言,退役士兵学生有着较快的变化,而且在接触社会各种变化时,其敏感性较高[2]。在这种情况下,退役士兵学生的自身需求、思想观念以及言谈举止都会受到时代价值观的影响,而多元化价值观也影响到退役士兵学生的性格,比如坚持以自我为中心、对自己的得失过于重视以及有着张扬的个性等。所以这种多元化价值观会对退役士兵学生的事情处理方式产生影响,容易使退役士兵学生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模式,在遭遇挫折时无法对自身的情绪进行调节,同时对事物丧失最基本的判断力,进而事倍功半。

(三)网络负面内容会影响退役士兵学生的辨别能力

在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下,网络普及程度在不断深化,而网络属于双刃剑,不仅能够传播真实有效的信息,同时还滋生了许多虚假的不良信息。大学生是网络中较大的使用群体,其中就包括退役士兵学生,虽然高校大学生有着较长的受教育实践,并且生活阅历较为丰富,知识水平较高,但学生的行为能力以及思想意识并未完全成熟,所以难以辨别网络中形形色色的信息。退役士兵学生在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是能够实现自我完善与自我调节,同时还能够增强退役士兵学生的交际能力,但一些不良信息会对退役士兵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消极影响。在这种情况下,高校退役士兵学生需要将自身的判断能力进行提升,同时学会批评思维来对网络信息进行接受与分析。

(四)有些退役士兵学生存在价值观上的偏差

大学生的价值观从整体上看有着积极向上的发展趋势,并呈现求真务实的态度,但许多大学生在形成价值观的过程中,难以树立起正确向上的价值观,反而形成只重视个人利益的价值观,使得学生无法有效地形成以社会价值观为核心的良好思想[3]。这种价值观上的偏差,会导致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无法将行为、自我以及思想统一,比如艰苦奋斗与贪图享乐思想出现分化、追求理想价值的判断产生分歧、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产生差异等。有些退役士兵学生没有真正认识到正确价值观的树立与自我价值实现的内在联系,从而导致其过度地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这种没有明确目的的自我价值追求无法将社会价值有效地反映处理,从而导致退役士兵学生的行为、思想偏离了社会的实际需求。

三、拓展高校退役士兵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一)以课堂教学作为切入点对退役士兵学生思政教育进行强化

在思政教育课堂上,教育工作者除了要给予退役士兵学生思政理论教育知识,同时还需要不断开展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工作。高校在组织各种活动时,还需要对退役士兵学生的生活习惯、创新精神进行有意识地培养,从而帮助退役士兵学生逐步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使得退役士兵学生在接受思政教育时能够建设自身良好的思想道德,并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觉悟[4]。除此之外,在思政教育过程中,高校还需要对一些重要思想和理论、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进行强化,并重视思想文化建设,通过主流思想来解决退役士兵学生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的问题。

(二)充分发挥高校团组织、党组织以及武装部的带头作用

高校在开展思政教育时,高校团组织、党组织以及武装部属于重要组成部分,是其基础所在,这也给高校思政教育带来了更高的要求。团组织是组织管理学生活动,并负责学生工作,党组织是对国家以及党的政策、方针进行宣传,并确保各项决策能够落实到位,而武装部负责征兵等事务,高校团组织、党组织以及武装部相互配合,是能够将思政教育有效地落实。首先需要将武装部人员的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出来,比如模范带头作用与内外联动功能,同时需要对高校各级武装部团组织的思想政治建设提供一定的指导,并加强各级武装部党员以及团员的思想道德教育。除此之外,武装部党组织需要指导团组织积极开展以思想道德建设为主题的相关活动,指导团组织坚定不移地走共产主义道路,并尽可能地带动武装部党员以及团员做共产主义先锋战士。除此之外,高校还需要建立具有创新的武装部党组织与团组织,不断加强退役士兵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并强化退役士兵学生对党理论、党方针的学习与认知,所以高校党组织与团组织的共同发展有助于更好的弘扬优秀的中华民族精神,对退役士兵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的提升有着积极作用。

(三)健全高校心理咨询与辅导体系

退役士兵学生的健康心理是增强退役士兵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因此高校需要对心理咨询、心理辅导体系进行不断完善与改进,从而帮助退役士兵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有助于退役士兵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使其能够成为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高校思政教育是促进退役士兵学生成长,并促使退役士兵学生走向社会的基础,同时也是退役士兵学生形成多元化取向的重要内容。但在实际教育中,有的退役士兵学生并没有因为思政教育而形成健康的心理,反而因为学业压力、就业压力以及情感因素而形成消极心理,从而导致其强烈地想要寻求解决问题的源头,在问题没有解决时,便极容易陷入消极心理的“牢笼”。所以高校一旦发现退役士兵学生出现负面情绪,则需要及时地对其进行疏导,在根本上对其错误思想进行纠正,使其树立起正确的思想理念。

(四)建立退役士兵学生感兴趣的思政教育平台

占领网络阵地对思政教育有着重要作用,所以高校在加强思政教育时,还需要重视网络发展,将思政教育与网络有效结合起来,以此为基础来打造具有吸引力的思政教育平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在对思政网络教育平台进行构建时,需要正确把握网络政治教育的发展特点,用信息技术为特点来扩大退役士兵学生的认知范围,并对教育方式进行创新,使其成为党理论宣传的全新阵地。

四、结束语

简而言之,社会多元价值观、思政教育转轨落差、网络负面内容以及价值观的偏差等情况均会影响退役士兵学生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因此高校需要通过各种策略来消除不良影响,从而不断提高退役士兵学生的政治思想觉悟,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有着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团组织士兵价值观
新时代基层团组织工作的思考
我的价值观
探究通过基层团组织提升青工工作状态的方法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士兵的高度
湘西北第一个团组织:社会主义青年团常德地方执行委员会
门牙士兵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士兵与海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