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民歌《曲蔓地》艺术特征与演唱分析
2021-11-26宋雨虹
宋雨虹
引 言
歌曲《曲蔓地》是一首由新疆民歌填词改编的歌曲,对演唱者新疆风格的音乐作品的艺术特征和演唱风格的掌握具有代表意义,因此本文将着重在这两方面展开论述。
一、歌曲《曲蔓地》的艺术特征分析
(一)歌曲创作背景
歌曲《曲蔓地》是词作家西彤在新疆民歌的基础上填词创作,由1964年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的《声乐教学选曲(中国民歌第一集)》中刊登,辛上德为其编配伴奏。是一首极具抒情风格的歌曲。
(二)歌曲曲式结构
本首歌曲为单一部曲式,曲调结构上采用了多乐句的乐段形式。歌曲共四个乐句,起承转合式表现歌曲意境。
歌曲用音乐节奏的不同进行对比。在音乐开始部分采用了弱起和长音组成的规整节奏反复,使曲调显得舒展、柔和。后在节奏上发生变化,节奏由弱起和长音组成的规范节奏转化为音型密集的切分节奏。具有典型的新疆风格节奏型。
(三)歌曲钢琴伴奏简析
歌曲钢琴伴奏主要以大量柱式和弦琶音和分解和弦演奏,琶音表现出波浪式轻柔舒缓,为歌曲带来轻松的意境。同时配以切分和附点节奏,充分展现新疆异域风格的音乐特点。
例如,歌曲的前奏中,前两小节以柱式和弦琶音的形式演奏,六组柱式和弦以“T-D7-T-D7-T-D”的和弦连接方式,形成波浪式轻柔舒缓的情境。后两小节柱式和弦弹奏,使歌曲在充满乐感和律动的情景中引出歌曲第一乐句。
因此,钢琴伴奏在表现音乐风格,助力歌曲演唱上具有重要作用。
二、歌曲演唱分析
(一)歌曲歌词解析
歌词分为两段,第一段写实,描绘了曲蔓地这种花的生长环境,“玫瑰花花丛里,有一枝曲蔓地”;以及花开的香甜美丽,“曲蔓地花开甜又香,芬芳又美丽”。通过两句简介生动的歌词,让人了解了这种花的生长环境和生长形态,在之后,表达了自己对这种花的赞美之情,歌词为“我的言语不能够表达我心意”。第二段表意,抒发作者情感,微风轻拂花丛,仿佛歌声响起“微风啊轻轻吹,歌声啊快飞去”;不仅心生美好暖意,向往着美好的生活“请你带着我的心,飞到那花园里”;带着阳光的心态、对生活劳动的热爱和对爱情的向往,结束全曲。
(二)歌曲情绪情感简析
歌词内容:“曲蔓地”是人名,在歌曲中代表了一种花的名字,借以描述曲蔓地生长环境,歌歌词分为二段,前一段以对曲蔓地花的赞美开始,引伸到对心上人的赞美。第二段通过对爱情的向往过渡到对劳动生活的热爱,表达了劳动者渴望通过辛勤的劳动,安居乐业、享受爱情之乐的美好愿望。整个歌词洋溢着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和炽热的相思情感,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全曲歌词虽然简短,但非常精确且具有意境,以寥寥几句将歌曲内容表达完整和意境悠远。
在演唱时,要充分感受歌曲情绪变化,演唱随歌曲内容抒发情感。例如,第二乐句上半句以“啊”抒发情感,一字对应旋律跨越两小节,在演唱时,用感叹的语气,以舒展连贯的大线条旋律演唱,尽量不进行换气,一气呵成,连贯演唱。抒发对美丽花朵的赞美之情。
(三)歌曲中咬字吐字在演唱中的运用
中文歌曲的演唱,咬字发音是非常重要的,讲究“字正腔圆”,演唱时每一个字都要归韵,分别归入元音为“A、E、I、O、U”,下文将通过对歌曲的逐句分析,完整清晰的准确唱准歌曲中的每一个字。
第一乐句的上半句第一旋律片段“玫瑰花,花丛里”分别归韵到“[ei]、[ei]、[a:],[a:]、[əu]、[i:]”尤其在唱“花”和“里”这两个字时,要注意演唱开口音时,口腔空间要与音符高低相适配,气息可直接呼吸,演唱闭口音时要适当控制气息和力量,使演唱效果与开口音大致相同。第二旋律片段“有一枝曲蔓地”归韵为“[əu]、[i:]、[(j)u:]”在这一句中,因无需换气,所以在演唱时,归韵不可失去连贯性,让每个元音唱在一条有弧度的旋律线上,在演唱时可借助手划弧线的方式,辅助唱出连贯的感觉。
第二乐句上半句第一旋律片段进入大旋律线条抒发情感,“啊”字是元音汉字,归韵于“[a:]”。第二旋律片段演唱字增多,“芬芳又美丽”为一个气息句,韵脚为“[a:]、[i:]”开口音和闭口音结合,在咬字上“曲蔓地”对应切分节奏,要注意与之前写到的旋律强弱节拍规律咬字,注意歌词的逻辑重音,“香”为开口音,但不可因其是开口音而拖拍子,要准确唱准其时值,甚至可以因其的律动感,适当短一些,短促的换气,以充分准备后半句的演唱。在下半句的第二旋律乐句中,“芬芳”同样对应了切分节奏,“芳”对应了两个音,要注意后面的音不可加强力度,要唱的轻松有韵味,链接其后的“又美丽”是一个附点节奏,演唱要充满新疆歌曲的独特民族韵味。“丽”的韵脚为“[i:]”,两拍的音要唱准时值,与钢琴伴奏配合,彼此互为强弱关系。
第三乐句的上半句以附点节奏进行,对应的歌词“美丽的,我心爱的”基本为闭口音歌词演唱,配合钢琴伴奏以柱式和弦和柱式和弦的琶音为主,演唱时要注意流动感和连贯性,“美”以“[ei]”为元音归韵,是本句的第一个字,也是本句的逻辑重音,与“丽”字的“[i:]”相连接,咬字要快速由辅音归到元音,同时要唱准强弱力度。第二小节同样如此。上半句的第二旋律片段与前面不同的是出现一字对应的音另加了装饰音,“不”字音高要从装饰音的音高上开始唱,这一句的歌词密度较前面的歌词要密集一些,因此在演唱时归韵要迅速,同时有律动的进行上下行的旋律的演唱。
第四乐句,进入本首歌的结尾,上半句用两个开口音“啊”引出歌曲最后一句,同样的字对应上下行不同的演唱要用不同的语气来演唱,上行用近似问句式的方式演唱,下行用应答式的方式演唱,形成呼应关系,演唱时要注意装饰音的韵味,因其在句中的处于次强拍位置,在演唱时要注意力度,对于不同的音对应一个字,要元音连续演唱,不可唱出一个音一个音的效果。歌曲下半句进入结尾,与第三乐句的下半句结构相同,故演唱注意也基本相同。在rit处的渐慢对应的“永”同时是切分节奏的强拍位置,因此在演唱时要把握好气息稳定的放在适当位置进行发音,最后的“起”归韵于“[i:]”,并且是一个六拍的长音,配以钢琴伴奏,长音演唱要渐弱,最后要做到声音具有悠远的延展性,气息支撑音符到时值完满。
通过对歌曲中歌词的咬字发音与演唱技巧的分析,对歌曲的咬字吐字有了具体的认知。
(四)歌曲中气息的运用
在本首歌中,歌曲抒缓柔美与灵动活跃相结合,在气息运用上要充分感受抒情部分的长气息和律动性部分的弹性气息,在切分节奏处做到跳跃的声断气不断,连音处气息稳定,在大跳音程时调整气息等。
例如,第一乐句中的五度大跳,声音的运用需要掌握气息和横膈膜力量的配合,在低音低位置稳固下,扩大口腔空间,气息承柱式随声带拉长,使得高低音力度和气息连贯匀称,位置保持上下稳固和谐。
第二乐句中的切分节奏具有律动性特点,但在演唱时,不可按照跳音的形式演唱,要做到在连贯中具有律动感,运用横膈膜配合气息与口腔头腔空间,使得声音在气息支持下,舒展且具有不断向前的律动感。
第四乐句是歌曲结尾,舞蹈性节奏,在带休止符的切分节奏中,因休止符的出现使得音乐减少了原有的跳跃性,大大增加了连贯性和歌唱性,所以在演唱时要让声音充分连贯,而不是单纯的跳跃。在唱到“我们劳动”和“又唱歌”之间的休止符时,不可在此换气,要唱的声断气不断,做到“藕断丝连”,一气呵成。在乐句最后,出现rit.减慢,在歌曲结尾处用减慢的速度舒缓稳健的结束全曲的演唱。
根据以上对气息的分析,可见气息在演唱中正确运用配合歌词和旋律,可以更加生动的表现新疆民歌的音乐特点。
(五)歌曲中演唱力度的运用
在演唱中,力量的主要来源是横膈膜,人体歌唱的动力起源,因此,在本首歌中,既有需要横膈膜持续发力的长音,也有半跳跃式的律动节奏,因此在演唱时,根据歌曲中音乐要素的不同,进行不同的演唱技巧练习。
例如,在第一乐句中,以前三个字对应音上行,后三个字对应音下行方式演唱,在与第一乐节最后一个字“里”和第二乐节第一个字“有”,再次出现五度大跳,此时为下行大跳,注意弱收横膈膜有足够的控制力,弱比强更需要横膈膜强大的控制力。在唱到“蔓地”两字时,其对应音相同,力度保持大致相同的力度演唱。整个乐句的演唱要保持力度均匀,连贯舒展,音与音之间不可忽大忽小,忽强忽弱。随歌曲伴奏织体改为舞蹈性较强的跳跃性节奏,音乐呈现出新疆舞蹈节奏特点,异域风情展现。演唱时与上半句连贯舒展的声音有所不同,用跳跃律动的气息,横膈膜有弹性的运动,带动具有弹性的声音诠释歌词表达的意义。在演唱下半句时,应采用活泼有弹性的声音演唱,与上半句的连贯形成鲜明的对比。
在演唱歌曲第二段歌词时,整体可比第一段整体弱一些,例如第一段演唱时用了P的力度,则第二段可以采用PP的力度来演唱,用以区分两段在情感表达上的区别。
在演唱第三乐句时,附点节奏的出现使音乐不断向后推进,形成一个大线条的旋律乐句,在此处,音新疆风格原因,歌词中所有的“的”都不可唱成逻辑重音,而要唱为弱收,以此形成向后推进的旋律美感;同时音其节奏型具有很强的推动力,故演唱时声音也要具有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撑,使声音具有推动力。下半句,再次回到舞蹈性节奏,具有弹性的声音和前面大线条的演唱声音形成鲜明对比。
因此不同音乐要素的表达要匹配不同的演唱力度,合适的力度才能正确展现音乐的魅力。
(六)歌曲的舞台表现分析
一首完整的歌曲在舞台上的演唱,需充分表现“声、台、形、表”四个方面,不仅在声音技巧上要唱好,形体、表演也极其重要,符合歌曲情感的表演结合演唱,可以为歌曲的表现加分。本首歌是一首新疆民歌,极具少数民族特色,新疆音乐独有的切分节奏和附点节奏,以及歌曲中钢琴伴奏大量的柱式和弦为演唱者提供了大量的表演空间。以下将通过对歌曲的舞台表演与音乐的关系进行详细分析。
在本首歌中,前奏处四小节的柱式和弦琶音和柱式和弦的正式感演奏,为整首歌的柔美灵动气氛奠定基础,演唱者可在前两小节琶音时加入适当的简单新疆舞标志性动作,在第三四小节柱式和弦处要进入演唱准备状态,因第一乐句为柔和抒情的,所以在前奏中的三四小节为演唱做准备时,眼神要有延伸感,深情而坚定。在歌曲中的第一乐句几乎没有较长的空拍,故在这里专注于演唱,可不加入肢体语言。以避免影响气息和力量的运用。第三乐句出现了抒情性的“啊”对应较长的乐句,此刻可以边唱边运用台步和手势,在进入切分节奏前站定,快速律动的节奏配合断点式的手势和灵动的眼神,眼神所到之处要定点,不可飘忽不定。第三乐句的节奏变换为附点节奏,也是典型的新疆音乐风格,但本乐句歌词和旋律音密度较大,故不太适合加入频繁的肢体动作和舞台上的位置移动。进入第四乐句,抒情性和总结性的演唱来临,在较第二乐句长的抒情,本句中简短的两个“啊”演唱是最后的长乐句抒情,与最后欢快律动的结尾选择其一加入最后的手势动作,并在最后结尾处眼神由坚定灵动,随减弱逐渐看向远方,配合钢琴伴奏结束后再停止手势和眼神,钢琴伴奏结束前,演唱者仍要处于歌曲的演唱意境之中。
歌曲的表演不仅要根据歌词的表述内容和情境进行形体演绎,更要符合音乐旋律的走向、律动、强弱和空拍,在歌词密集处可减少甚至不加入肢体表现,在长音时,可根据渐强或减弱的不同,变换手势的高低,离身体的远近,手势和舞台步子都需要在平时对镜子加以练习,符合歌曲音乐性的舞台表演需要反复斟酌和练习,使得表演恰如其分。钢琴伴奏突出时,通常是演唱较弱时,此时可加入观感强烈的舞台表演动作。故使得“演”为“唱”增加戏剧性和舞台感染力。
唱与舞台表现的配合是很重要的,恰当的舞台表现力可以为唱增加色彩,也可以调动演唱者的情绪情感抒发,为歌曲展示的完整度加分,但不可过度表演而忽视唱的主体地位。
我国以幅员辽阔造就了不同的地域民族音乐文化,不同地区的人民因成长环境和习俗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优秀音乐文化。本首极具异域风情的新疆民歌,通过对艺术特征和演唱的等方面的细致分析,对演唱者能更加完整的演绎此歌曲进行了阐述,从而提高了笔者对本首歌的整体演唱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