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伯特钢琴奏鸣曲D567创作与演奏分析
2021-11-26杜宗栋
杜宗栋
一、舒伯特钢琴奏鸣曲(D567)创作背景
舒伯特在早期创作的作品数量是相当多的,早期之所以大量的出产音乐作品,是因为舒伯特的恩师安东尼奥·萨里列,在这期间舒伯特一直跟随他的恩师安东尼奥·萨里列学习作曲和音乐理论,萨里列是教他时间最长也是对他影响最深的一位导师,萨里列的音乐将Biedermeier风格融入到了维也纳教堂音乐的作曲家,所以舒伯特早期的作品也带有一定的教堂音乐色彩,就在这种社会生活条件下舒伯特创作了这首《将D大调钢琴奏鸣曲》这首作品规模宏大共有三个乐章,旋律起伏较大,时而抒情时而激烈也表达了舒伯特在当时的年代情绪不是稳定,并且借此来抒发个人的感情。《降D大调钢琴奏鸣曲》跟之前几首钢琴作品相比已经趋于成熟,形成了自己的音乐风格和音乐特征。总体上来说这首钢琴作品是舒伯特早期较为完整的一首作品。
二、舒伯特奏鸣曲钢琴奏鸣曲(D567)创作分析
降D大调奏鸣曲D567第一乐章在开始的时候舒伯特运用了八度上行进入了特色主题,在舒伯特的作品中八度的出现是非常常见的,这也是舒伯特创作音乐作品是的特色,开头的一段主题像是在模仿大提琴的音色,连贯且流畅,后来又以高八度模仿了一遍主题,然而这两次主题在情感的表达上是不一样的,第二次的主题表达舒伯特情感更加的坚定,舒伯特在降D大调第一乐章中的旋律起伏、力度变化,是非常明显的,时而激烈时而抒情,这表明了舒伯特在音乐创作时有感而发,音乐对比的更加的明显,舒伯特这首降D大调钢琴奏鸣曲不仅让人想起贝多芬的音乐作品,贝多芬的作品中都善于运用力度的对比来理解这首音乐作品。降D大调钢琴奏鸣曲总体上来讲是旋律是非常突出的,再左手和右手上都存在这旋律声部,这也说明舒伯特在音乐创作方面趋于成熟。
(一)曲式结构
《降D大钢琴调奏鸣曲》第一乐章,该乐曲的曲式为奏鸣曲式,奏鸣曲采用3/4拍,速度为Allegro moderato①中等的快板。全曲一共238个小节,该曲的调式主要采用降D大调。该曲曲式结构分为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三个部分。
呈示部(1-11),呈示部在反复记号之前,共分为主部、连接部、副部、结束部四个部分。主部(1-27),主部开始时的前八个小节一共可以划分为两个乐段,这两个乐段是平行的乐段其结构为A+A’,第一个乐段最后的音落在了降D大调的属和弦上形成半终止(IV46-VV/VII7-V),其中第六小节上有一个还原记号,表示向下属方向离调。第二个平行乐段是高八度的重复第一个乐段,最后的音落在了三音位置的主和弦上,构成了不完满的终止,形成属主呼应的关系。最后是6+6的两个乐段,旋律以下行为主,以二度的旋律音阶下行,后6个小节是低八度的进行重复前6个小节,最后在连接部的第1小节处结束在同主音小调降d小调的主和弦上,为更好的转入连接部提供了准备。
连接部(28-40),右手的旋律以八度的上行为主,把曲子紧张程度一步步的推上去,这也是舒伯特在音乐作品中曲式结构上面常常运用到的,该句左手的伴奏织体以分解和弦为主,在连接部的部分调性比较复杂,由连接部开始时的降d小调到32小节处的降F大调,到35小节处一个降A大调的音阶过渡到了降A大调。在35-40小节加入了降A大调的主持续音,以巩固调式调性。
副部(41-87),在这首降D大调钢琴奏鸣曲中,副部由两个部分组成,分为副部I(41-55)和副部II(63-87)。当中有一个过渡的小连接(56-62),I副部一开始时的旋律音符以八分音符为主,节奏比较规整,和声材料比较丰富,左手是带有跳音的伴奏织体,左手伴奏织体每一组都带有一个流动低音,在结构上是两个各8小节的平行的乐段(41-48;49-56)b+b’在副部的谱例当中多次出现了还原IV级音可以判断出该乐段的调式为降A大调,主要运用了模进的手法发展而成,从第一句的不完满终止到第二句的完满终止,最后落在了降A大调的主和弦上,45、46、53小节的和声有向下属方向离调的趋势。小连接(56-62),小连接部分开始时以降A大调的音阶下行过渡到了f小调,随后紧接着过渡到了降A大调上,他的和声布局是(IV46-V7-I)最后落在了主和弦上构成完满的终止式,小连接部分节比较简单以八分音符为主,但是和声材料非常丰富。II副部(63-87),该部分的音符比较密集,左手和右手分别运用到了双音的十六分音符,在这里可以明显的感受到曲子的紧张感进一步加深,该段和声材料比较丰富,旋律声部走向比较复杂,63小节处左手引用了旋律声部,71小节的旋律声部在右手,这也是舒伯特为了求音乐的完美音乐创作上的一个特点。在78小节1小节的右手长颤音之后,把曲子推向高潮。83小节之后该部分的旋律整体呈下行的趋势,再曲子最后结束的地方运用了降A大调的大和弦上结束。该部分的调式以降C大调为主,在68小节处转入b小调,在77小节处转入到了降A大调,分别构成了完满的终止(IV46-V7-I)。
结束部(88-111),从整体来说本部分的音符排列非常的密集,伴奏织体多运用十六分音符,伴奏织体的第一个音都加入了保持音在左手伴奏织体中也有隐藏的旋律在其中,在88-93小节处旋律声部一开始运用了八度的二度上行模进,在94小节处旋律转移到了左手的低音声部,但是舒伯特在创作低声部旋律时并没有选取新的材料,而是模仿了刚才右手高音声部的旋律,此时旋律虽然在左手的低音声部,但是在右手的高音声部的伴奏织体上也隐藏着旋律音。结束部的主要调性为降A大调继续沿用了副部的调性,在结束部结束的地方落在了降A大调的主和弦上。
引入部(112-117),引入部是在一个强有力的和弦开始于d小调的主和弦上,引入部分的调性为d小调,从左右手的旋律来看,该部分的材料来源于结束部。
展开部(118-139)这个部分的调式调性较为复杂,旋律声部在左手的低音声部上,但是右手的力度也是以f开始的,所以说这里的左右手交相呼应,各自都有各自的特点,在旋律上都很重要,这里的旋律也是给人一种紧张感,说明舒伯特在创作此段是内心的心情也是非常复杂的。在123小节之后旋律走向了右手,旋律的声音较为明亮,在高音区较多,声音比较干净透亮,在这表明舒伯特的创作继承了古典主义时期莫扎特的创作风格。最后旋律声部转移到了左手以一个大和弦结束在主调上。再现部(140-238)再现部一共由主部、副部、结束部三部分组成。主部是140小节到166小节,副部是167小节到213小节,结束部是214到238小节,再现部唯一和呈示部的区别就是少了一个连接部,这是由于副部调性服从回归到了主调,无需调性过渡,省略了连接部,副部的调性回到了降D大调上,这样正好和呈示部的调性统一,回到了主调上,带有奏鸣曲的极大的特点。
(二)和声特点
通过对整首作品的细致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该首作品在和声上具有如下特点:和声材料丰富。该曲在主干正三和弦材料的基础上,使用了大量的离调和弦,以副属和弦、副下属和弦居多,另外在多处地方也使用了属九和弦,所有这些,使得音乐性格呈现出较强的色彩性,和声语汇丰富。②该曲大量使用了复试语汇,和声语汇完整性强,同时也使用了大量的离调进行,离调进行多以功能性进行为主。和声终止式明确。该曲在和声上大量呈现了K46-D的和声半终止或开放终止的格式,也大量呈现了典型的K46-D7-T的完全终止式。调性布局具有古典主义音乐风格的规范格式。该音乐织体各声部都有较强的独立性,部分小节具有明显的复调模仿化写作的特点,使得音乐复调化内涵丰富,体现了作品丰富的艺术性。
三、舒伯特钢琴奏鸣曲D567演奏分析
(一)抒情性旋律的演奏
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在他的创作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他所创作的奏鸣曲等钢琴作品也深受其艺术歌曲的影响,这首先表现在作品的旋律性上。对有着浪漫主义憧憬并享有“艺术歌曲之王”称号的舒伯特来说,创作中的重点在于既要掌握好古典奏鸣曲的传统,又要寻找新的创作情感和审美观。由于艺术歌曲对舒伯特钢琴作品创作的影响,在钢琴奏鸣曲创作中同样重视旋律性,注重在如歌般的旋律中抒发个人情感、刻画生动鲜明的音乐形象。无论是在艺术歌曲还是奏鸣曲中,舒伯特都将主题紧密地与其他音乐要素联系在一起,互相依赖和影响,如节拍、节奏、调式等。就奏鸣曲而言,无论是哪个阶段的作品,舒伯特的创作都将旋律性发挥得淋漓尽致。演奏者在演奏前,要对作品中的抒情特点,在创作音乐的时候,不同旋律所表现出来的情感特征,有充分的了解,使作品在弹奏中,充分的表现出旋律的抒情特点,使音乐中的意境之美,得到更完美的展现。在音乐的情感表现上,以优美旋律的形式,将个人的情感和思想,融入到作品的旋律中,使作品的意境得到完美的展现,表现作品中浪漫主义音乐的特点,因此作品在弹奏的过程中,要充分的掌握好音乐中不同旋律中的情感表现。
(二)八度的演奏与触键力度
舒伯特奏鸣曲D567,在作品的结构上,尝试着对传统奏鸣曲曲式的改变,表现出一种新的音乐曲式结构特点,在音乐的作品中,为表现作品中的抒情色彩,并在音乐的旋律中,运用了各种不同的音乐元素,如在八度音的运用中。舒伯特奏鸣曲在D567中,以八度音程,以两个相邻的音组,使音乐中的情感得到更好的展现。在作品中八度音的弹奏,要注意手指的力量是由手腕,肘部,大臂送出。在弹奏时,要注意手掌和手指的关节的放松,注意保持自然的状态,以表现音乐中轻松的色彩,充分的展现音乐中的抒情特点。
舒伯特奏鸣曲D567,以不断变化的音乐旋律,表现着音乐的浪漫主义色彩,在演奏中,要将音乐中的抒情旋律加以表现,就要注意音乐中,每一个音符的弹奏,触键的方法和力度,在八度弹奏,在和弦的弹奏中,掌握好不同音符弹奏中弹奏的力度,从弹奏的力度中,表现出音乐作品中的情感。如在八度音程的弹奏过程中,在弹奏时,要注意手指形态,弹奏时要控制好手指,使手指的第一关节支撑,并掌握手腕下落的幅度,让手指的第一关节灵活的触键,调节小臂的力量,并将手指的力度与小臂力量相互配合,力度相互统一。在弹奏的过程中,注意手指力度的稳定,将手指的力度送到指尖,使音乐的旋律表现出强烈的情感。使弹奏出来的声音优美动听,并有着声音饱满的特点,从而使音乐连贯而优美。
(三)踏板的运用
钢琴中的踏板,左边为弱音踏板,右边为延音踏板,在演奏者演奏时,常用右边的踏板。右边的踏板,在演奏时,可以使声音响亮,演奏时,如何运用好踏板,是演奏技巧中重要的一种技巧。舒伯特奏鸣曲D567在音乐演奏中,为充分的展现作品中浪漫的色彩和抒情的特点,踏板在演奏过程中不要踩的太深,如果踩的太深会影响曲子的整体的效果,踏板运用很关键,踏板是整首曲子表达情感的灵魂,在不同节奏不同织体,踏板运用也是不一样的,在演奏时,踏板的掌握,对音乐中情感的展现,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在曲子弹奏中,音乐在这里是低音,又有着分解和弦的特点,在踏板的运用中,以演奏时同步踏板,以加强音乐的表现。如这里是一个大和弦,表达恢弘气魄的情感时就应该使用音后踏板,音乐中以饱满而浪漫的情感,反映着作品中艺术的特点,也使强烈的情感抒发成为这部作品创作的风格,这使得音乐在演奏中,踏板的运用很多,因此,要充分的利用踏板在演奏中,对音乐强弱的表现。
结 语
舒伯特钢琴奏鸣曲D567是舒伯特21首钢琴奏鸣曲中的第7首。这首奏鸣曲创作于浪漫主义早期,早期舒伯特生活上比较的压抑,因此在作品中充满了复杂而纠结的情绪。舒伯特奏鸣曲D567在演奏的过程中,充分的运用了音乐中各种音乐的元素,使音乐在演奏的过程中,充分的运用了八度音、弹奏力度、触键、等各种弹奏技巧。演奏学习者,在学习弹奏这首音乐的时候,需要充分的意识到音乐中的情感,注意弹奏技巧在钢琴演奏中的重要性,要有针对性的训练,不断提高钢琴演奏的水平,真正领悟作品中的情感,并在钢琴的演奏中,用心体会作品中的艺术魅力,理解作品中的浪漫主义思想,使作品在弹奏中,表现出作品中音乐艺术浪漫形式的追求。■
注释:
① 陈平.外国音乐表演用语词典[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4,3:12.
② 夏凌怡.舒伯特《c小调钢琴奏鸣曲》(D985研究)[J].哈尔滨师范大学报,20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