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河北辛集农民画的探究与思考

2021-11-26张亚军

关键词:农民画农民

谭 陶,刘 思,张亚军,权 琰

(安徽财经大学 艺术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一、辛集农民画的概述

早期辛集市又称束鹿县,辛集农民画也被称为束鹿画。辛集农民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以壁画为主要形式流行起来,前期的农民画因政治性活动更偏向于宣传画,题材内容一般与当时“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活动相关,随着改革开放人民思想观念发生变化,辛集农民画的绘画内容也随之变得丰富多彩[1]。将当地人民的生活起居、耕作方式、节日习俗等一系列题材融入画作中,真实地反映出河北辛集农民的日常生活,成为辛集农村生活的剪影,充实了当地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改革开放以来涌现出许多优秀的农民画艺术家,耿占雄、王小俊、赵新妞等画家作为其中代表。辛集农民画曾在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河北束鹿县壁画选》和《诗洋画海金束鹿》两本画册,1987年,首次参加中国美术展出,又相继参加德国、意大利、美国、奥地利等数十次国外画展,受到国内外人士的赞赏。1988年辛集市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2006年河北辛集农民画成功列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当代年轻人审美发生变化,传统形式农民画不再被新一代年轻人所接受,农民画几乎没有了市场,曾声名远扬的辛集农民画也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淡出大众视野,许多农民艺术家也转向其他行业。近年来辛集农民画也在传统上寻求创新,但在传承与创新中仍然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困难。

二、辛集农民画的艺术特征

辛集农民画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吸收了剪纸、刺绣、年画、民间印染等民间艺术技艺,借鉴了现代绘画表现手法,展现出浓厚的乡村生活气息。辛集农民画的绘画题材广泛,农耕生活,传统节日,神话故事等都是农民画家进行创作的绘画题材;画家在画法上不拘小节,大胆用色,线条饱满,夸张人物形象;在创作中风格迥异,弱化透视,但又表现出细腻朴实的特点。使得辛集农民画装饰性强,具有极大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形成了“拙中见巧,俗中见雅”的艺术风格。为今后学术工作者研究当地农民农耕生产及生活习俗等提供了强大的资料参考。

(一)题材选择

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辛集农民生活水平得以提高,农民画家有了充足的时间进行创作去丰富精神生活,因此农民画的题材也变得更加宽泛,当地农民的衣食住行以及风俗习惯都成为绘画取材的重要来源。

1.农耕类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早期农耕文化中体现出顺天应命,守望田园,辛勤劳作,吃苦耐劳等特点。在耕作中农民需要掌握丰厚的耕种技术,企盼风调雨顺,秋后庄稼有好收成。各种形式的农业生产活动在农民生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也反映出我国传统的农业习俗。一切农耕活动都与季节有关,要按季节顺序安排耕种,要因地制宜,不违农时。农民根据不同季节,从事不同生产活动,辛集农民画中出现许多关于农民在田间劳作的场面。作品《春耕》体现出这一题材特征,画作中一位农民一手持鞭子,一手扶工具,两头牛在田间耕作的场面。作品中大量运用红色和黄色,夸张人物表情形象,而动物的刻画则运用装饰手法,让整幅作品具有很强的装饰性。作家王小俊是辛集市的一位普通农民,她用简单的线条表现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憧憬,她曾说“因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我要用画笔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让后人了解我们现在的生活。”[2]在王小俊的画作《鸭梨丰收了》中,农民们兴高采烈忙着采摘鸭梨,在春天辛苦劳作后终于迎来秋天的大丰收,通过这幅画作感受到农民丰收的喜悦之情。在农耕类绘画题材中将农民的勤劳勇敢,艰苦朴素,展现的淋漓尽致,散发出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域风情。

2.节日类

节日是一种民俗文化,各个民族和地区都有特定的节日和表达形式。辛集农民画中有许多以节日为题材的创作,在庆祝节日时与其他地区表达有所不同,但都表现出对美好生活的寄托和向往。农民画家以丰富的想象力,夸张的画法,鲜艳的色彩,衬托出辛集人民欢乐的民俗活动。[3]以画家胡双月《庙会系列》作品为例,画作中描绘热闹的庙会场景,唱戏、放风筝、耍杂技等各种民间活动,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作者用蓝色和深红色作为背景颜色,而人物表达则以鲜艳亮丽颜色为主,给人一种欢乐的节日氛围和浓郁的地方特色。还有作品《正月里》、《观花灯》、《杂技》等画作也表现出热闹愉快的节日氛围和当地的民俗事象。

3.生活类

生活的题材以反映农民普通的生活为主,体现出农村邻里的和睦和人民悠然自得的生活。到改革开放后,农民生活质量提高,住房发生变化,出现平房、瓦房,交通方式也出现自行车、汽车,新生活也成为农民画家绘画主题之一。在作品《集市》中,描绘出人来人往的赶集场景,卖货郎和顾客每个人物脸上都露出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与热爱。在耿占雄作品《姥姥门前唱大戏》中:踩着凳子观戏的孩子,卖糖葫芦的老人,喝茶的过客,抱孩子的妇女,挑担子的农民,闲聊的邻居等人物刻画,各种人物千姿百态,生动形象,单拿出一组人物又可以组成一个新的画面,但每幅画面之间又会呈现出紧密的联系。

4.神话类

我国自古以来流传着许多脍炙人口的民间传说及神话故事,两者已成为我国各地区农民画的绘画题材之一。[4]神话故事作为一种民间文学形式,其内容丰富多彩在民间广为流传,如牛郎织女、夸父逐日、女娲补天、梁山伯与祝英台等是大家耳闻能详的故事。辛集农民画以绘画方式传达神话故事内容和蕴含的道理受到人民大众的喜爱。刘国英的《后羿射日》作品中色彩鲜艳,描绘出人物勇敢刚强的特点,其动作夸张,仿佛被赋予神奇的力量,其动感对比强烈,表现出人类敢于同自然斗争和改造自然,也反映出对精神生活的寄托和对理想的追求。

而位于江南地区的上海金山农民画与辛集农民画的绘画内容有所不同。金山农民画源自古老的江南水乡,受地理环境和节日风俗的影响,当地的日常生活和风俗习惯与辛集地区有所差异,但在创作时也将剪纸、刺绣、灶头壁画、蓝印花布等民间艺术表现形式融入画作中,展现出独特的江南水乡意境。[5]龚彩娟的作品《五月农家插秧忙》,描绘了辛勤的农民在田间忙碌的插秧景象,旁边的水车在不停的运转,农民们忙着插秧、施肥、引水入田,作者抓住了人物的动态,展现出农民们辛勤劳动、安静和谐的画面。由此看来两地农民画的绘画内容既有田间耕作的共性又独具当地的生活特色,让我们感受到不同地区的乡村生活方式以及各自具备的独特魅力。

(二)色彩应用

色彩是人们情感表达的一种方式,是对民间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反映出民间艺术的传统习俗及审美观念。[6]辛集农民画多采用平涂手法填涂画面底色,使画面更加饱和丰满。色彩上超越了现实物象的客观性,打破固有的颜色束缚,通常以大面积原色为基调,追求鲜艳亮丽的画面效果,但也受到民间传统用色的影响,民间美术在用色上讲究色彩明度、冷暖的对比和色相的使用搭配。农民画中运用互补色、高纯度的色相对比原则,在特有的张力和鲜艳夺目的效果同时,也非常注重色彩的和谐统一。[7]辛集农民画中多以红黄蓝紫等鲜艳的颜色表现,赵新娅的作品《黄玉米》曾获得(中国美术家协会全国农民画展银奖),这幅作品用各种黄色作为底色,以此来衬托画面中红色上衣蓝色裤子的妇女和身穿绿色短裤、背后竹篓里放着碧绿西瓜的大汉,以及那头惹人注目的黑色毛驴。她的作品还有《我也要给妈妈梳梳头》、《春播》、《纺线线》等,每一幅作品都将作者对色彩的高度感知表现出来。

人们心中喜爱丰富、绚丽、热闹的颜色,会运用大量的高饱和度颜色,使农民画产生强烈的视觉艺术效果[8],但最根本的是,色彩所要表达的“吉利”、“祥瑞”、“如意”等寓意。“图个吉利”是民间美术表现出来的审美观念,许多农民画中运用大量的红色绿色,这既是一种视觉的冲击也是对吉祥、喜庆的象征。由于辛集农民画具有较强的主观性,作者会把自然物像本身的颜色以自己的主观意愿加以改变,充分展现出其象征性和寓意性,从而创造出一种农民画特有的意境美,耿占雄的作品《摘枸杞》以红色黄色为主体,四周用黑色绿色作为点缀,用色彩来表现出画面的动感效果,大量的辛集农民画中都反映出这种红火热闹的色彩气氛和心理意愿。

同样,金山农民画的画家也不会依据物体本身的固有颜色进行创作,而是借自己的想法使用颜色。金山农民画的创作者大部分从事传统手工艺,所以,在用色方面受其影响,在色彩选择上也强调主观情感的表达,[9]作品中用色大胆、夸张,使用纯度较高的颜色,很少出现混合颜色。在阮四娣的作品《孵蛋》中,作者色彩运用极其夸张,一只鸡的身上出现了十几种颜色,鸡蛋也变成了红色和黄色,旁边的植物也是五颜六色,让人过目难忘,这种用色方法使金山农民画有很强装饰效果,这与辛集农民画用色拥有一致性。金山农民画的色彩,和金山的地理位置、气候环境有一定的关系,虽然在创作中也会运用大量鲜艳的色彩表现农村的生机盎然与繁华的景象,但不会出现太过强烈的颜色,陈慧芳在她的作品《江南小村》中将乡村生活的景象进行创作,运用大面积蓝色和紫色表达小桥流水人家以及错落有序的房屋,使得整幅作品风格更为柔和,表现出江南水乡的美景和生活,这与辛集农民画相比会有明显的不同,但无论哪种色彩形式的表达都充满着当地的风土人情。

(三)创作方法

辛集农民画绘画用材丰富不拘材质和形式,有独特的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10]但最基础的技法是以水粉画为主,农民画在创作中首先要绘制底稿,底稿分为初稿制作和终稿制作。初稿制作时作者一般采用外出写生的方法来寻找创作灵感,外出写生一般较为粗糙,初稿会在此基础上进行提炼、整合,而终稿绘制是在初稿的基础上平铺所用的宣纸,与初稿对齐,耐心谨慎的临摹初稿的线条,要注意线条的准确性,比例也要准确均衡,这样底稿才算最终完成。接下来是在底稿上填涂颜色,一般使用毛笔、广告颜料或水粉颜料等工具进行平涂填色。在填涂颜色时笔要控制好湿度,落笔要有连续性,用力要均匀。最后是调整和丰富整个画面,以深入刻画主体为主,勾线要求把握好用力与准确度,作品完成时将画面的疏密、虚实进行最后的调整。

农民画家缺乏绘画技法的训练,没形成写实的风格,出现了画风纯朴,构思奇特等特点。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劳动人民追求圆满、完美之意,画面要饱满不留空白,将所有重要元素融入画面,成双成对才能表达圆满之意,正因如此辛集农民画才会呈现出充实性和装饰性强的画面效果。辛集农民画在内容中多以美好、喜庆为主,很少出现悲伤的内容,这也体现出辛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追求。辛集农民画在造型上有很强的主观性,最为常见的是将主体进行夸张、抽象的表达,例如人物的神态、动作以及表情进行夸张化、抽象化,同样的也会将画面中的其他事物进行概括和简化处理,表现出质朴、粗犷画面的效果[11]。在构图上弱化透视和比例,但也会遵循一定的规律,要主次分明,突出主题,让整幅画面达到均衡稳定的效果,符合人类的审美的原则。耿占雄的作品都讲求构图的精妙,例如《田野上的杂技》中,几十个农民在宽阔的空地上围成几个同心圆,每个人表演着各自的绝活,如倒蹬车轮、顶纺车、驴上倒立等活动,给观赏者一种强烈的动感,在作品左上方有一轮火红的太阳,让整个画面产生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视觉效果,给人无限的遐想。

金山农民画在造型和构图中同辛集农民画有异曲同工之处,金山农民画创作也有很强的主观性和自由性,不会根据事物本身的客观性来描绘,常常是主观情感和客观形象融为一体,有时同一幅作品中会出现不同的视觉角度,这体现出金山农民画与辛集农民画的构图形式有一定的相似之处。金山农民画重视画面的美感,作者会合理的安排画面中的疏密关系,构图要求饱满,突出内容和主题,增强整体的艺术感染力。曹金英的《鱼塘》中密密麻麻的景物,呈现出各种形态的鱼,仿佛整个鱼塘尽收眼底,让整个画面达到充实饱满的视觉效果。两地农民画的作品在创作中都传递着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满满的乡土情怀。

三、新时代辛集农民画的传承与创新

辛集农民画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创作中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和研究价值。它传承了我国悠久的民间艺术,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时代特征,让我们感受到当地农村生活的淳朴与美好。但如今的辛集农民画正面临着后继无人传承,发展形式单一,宣传力度不足,不符合时代潮流等问题,寻找新的方式继承发展辛集农民画是一项重要且艰巨的任务,让辛集农民画得到传承与创新,能更好地融入当今时代发展,丰富当地地域文化。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一些民间艺术已渐渐消失在大众视野中,逐渐的被抛弃。辛集农民画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其发展受到自然环境、传统文化、生活方式、经济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在发展中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如何将其传承与创新值得去反思和思考。

(一)政府的保护及优秀传承人的培养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对国家民族的文化传承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树立保护优秀传统文化的理念,是实现辛集农民画传承与创新的前提。为使辛集农民画得到更好的继承与发展,辛集市政府要加强对辛集农民画的监管和引导作用,制定和完善保护农民画的方案与制度,各乡镇也应积极配合辛集市政府的管理,结合自身实际制订辛集农民画项目保护规划,并对辛集农民画各个项目分别加以落实。政府要保证经费的投入,并成立农民画保护管理机构,定期进行研讨保护工作。加大对农民画的保护、开发以及教育宣传工作,免费开展一些农民画兴趣班,让有兴趣的各界人士进行学习。多举办关于辛集农民画的活动,例如建设辛集农民画基地,设立技能培训室,工作坊,农民画展示厅,建立辛集农民画旅游景点,相关产品展示厅等,增强当地人民的保护意识,调动企业和个人的保护积极性,为辛集农民画的传承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各级政府加大对非物质遗产保护力度,担负好文化保护与建设的职责,形成科学的保护工作机制,为辛集农民画传承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为弘扬发展辛集农民画艺术,培养优秀的继承人成为推进辛集农民画发展的根本所在。在对辛集农民画进行开发与保护的过程中就需要培养专业绘画技巧和绘画理论的人才。建设专业画班,组织热爱民间艺术的年轻人定期学习,并聘请水平较高的画家老师对其进行辅导,激发年轻人学习的积极性,让更多热爱艺术的年轻人加入其中。培养专业绘画人才,形成规模化,重视年轻人的培养为辛集农民画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农民画传承人需具备创新能力、创作精神,能够在艺术形式上大胆创新,使辛集农民画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传承与发展。在教育传承中融入现代人审美内涵,彰显出辛集农民画地域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新一代传承人要树立良好传承价值观,要传承、保护和发展三者相结合,使辛集农民画得到切实有效的传承与保护。

(二)开发辛集农民画衍生品

文创产业的迅速发展与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辛集农民画的发展既是一次机遇也是一次挑战。在文化自信的倡导下,辛集农民画要发挥好地域、生态等优势条件,鼓励农民画创新发展,形成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要不断推陈出新,为传统产业的发展壮大注入新的生机。将辛集农民画进行再创作以新形式展现在大家的视野中,而不仅仅是停留在传统绘画方式上,应与时俱进,以农民画为元素基础,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不同的消费方式,创造出符合现代人所需要的文创产品,最大限度的实现辛集农民画价值,为其传承与创新提供新发展方式。

辛集市皮革产业历史悠久,始于明朝,兴盛于清朝,素有“辛集皮毛名天下”的美称。辛集皮革产业在设计产品中可以把农民画中提取出艺术元素与皮革产品相结合,开发出具有农民画创意设计的皮革产品,达到产业与文化齐头并进的发展效果。例如,将辛集农民画的图案和颜色进行整理和创新后运用到皮包、衣服、鞋子等设计中,侧重化繁为简、逐新趣异的原则。将传统文化与现代产业有效结合,使文化创意产品既有传统美又有现代感,激发消费者的购买兴趣,扩宽皮革产业的产品销售市场,促进农民画的创新发展。

束鹿酥糖作为河北辛集百年传统小吃,享有“中华第一酥”的美誉,如果将酥糖包装设计融入辛集农民画的元素,不仅可以提高农民画的宣传力度,也会为自身的发展增加创新性,在设计时不能简单地粘贴复制农民画当中的元素,要在保留辛集农民画的本质基础上,融合束鹿酥糖的特点以及现代设计理念再创造。通过个性设计和创意设计,针对现代人的审美需求,融入现代文化元素,通过形象、色彩、材料等方面将其产品进行文化创意设计,创造出符合当代人审美的实用性创意包装设计,打造农民画与酥糖的特有文化。为使农民画和当地其它产业得到可持续发展,辛集农民画可与装饰品、玩具、礼品、家具及其他等各个领域相结合,摆脱农民画传统单一的发展形式,创作出风格迥异,形式多样化的农民画文创产品。以此来带动辛集农民画的传播与发展。

(三)拓宽农民画及其衍生品市场

现如今各种电子设备的普及,改变了人民生活的内容和形式,丰富了大众群体的文化生活,也充斥着传统文化的发展,具有民间特色的传统文化正在被人们所遗忘。如今互联网技术的创新发展,各种信息传播速度不断加快。[12]近年来文化消费快速增长,网上购物已成为一种趋势,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广辛集农民画及衍生品,同时也为农民画的宣传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让民间艺术文化走出家门,更多优秀的辛集农民画及其衍生品进入国内市场,推动辛集农民画的发展。在推广过程中,要重视国内市场关于农民画的调研,针对国内市场对农民画的喜爱和要求,创作出具有辛集特色的民间艺术作品。运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推广宣传农民画及衍生品,拓宽农民画及衍生品的销售渠道,增加其知名度,以此加快辛集农民画的传播速度。但同时也要对实体店进行发展经营,两者相结合打造出辛集农民画自主文化创意品牌,提高辛集农民画在国内的影响力,让辛集农民画赢得更广阔的天地,焕发无限生命力。

四、结束语

辛集农民画是非物质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带有浓厚的乡土文化气息。而现在发展停滞不前面临着新时代的机遇与挑战,以新方式新思维发展和传承辛集农民画,把握好时代赋予的这个契机,不断突破原有的表现形式,才能让辛集农民画保持新鲜活力,经久不衰。辛集农民画是当地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通过传承与创新的方法,让更多人了解辛集地区农民的美好生活与传统文化,将传统绘画元素应用到现代产品中,不会显得陈旧过时,反而会大放光彩,这对弘扬和发展辛集农民画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农民画农民
对比示范,才是打开农民心结的“金钥匙”
小酸枣打开农民就业增收路
耕牛和农民
农民画火遍世界
垛田农民画 画苑一“奇葩”
南京六合:农民画绘出“国际范儿”
金山农民画
“脱贫了”不是目标 “农民富”才是追求
农民
当农民画“恋”上漆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