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专题片摄像中画面氛围的营造
2021-11-26朱颖杨俊
朱 颖 杨 俊
一、电视专题片画面氛围营造的重要性
电视专题片更多追求历史、文化和社会价值,注重对事实和对真实自然的人、人性的高度尊重与揭示。因此在制作过程中,对画面氛围的营造意义和方式有其特殊性。首先,画面氛围的营造要服务于主题;其次,画面氛围的营造决定了一部作品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再次,画面气氛的营造重点在于对视觉艺术性的排列组合。
二、影响画面氛围营造的因素
专题片拍摄中场面氛围的营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影响因素有很多,光线、色彩、影调、线条、形状等都是构成视觉形象的“原材料”,需要通过对这些造型元素的综合运用以完成构思的实现、立意的表达和情感的抒发,而作为影视艺术,在创作中这些因素是相互交融、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
第一,摄像师的专业素养至关重要。电视专题片的拍摄,考验着摄像师的实际操作水平、艺术想象力、对素材的艺术再创造等能力。
第二,灵活运用电视画面语言的各种元素。其中光与影的表现手段、明暗喻意义的诗化物、凸显主题性的标志物(人)也是场面气氛营造的关键,要把各种元素艺术地组合起来进行再创作。
第三,恰当的被摄对象调度。合理的摄像调度是画面气氛营造的重要手段。这包括被摄对象的定位和移动以及镜头中的对象形成的构图。
三、画面氛围营造的艺术性技巧
(一)摄像师镜头的运用
摄像作为电视专题片创作的重要环节之一,其实现途径就是手中的镜头,掌握镜头的运用是电视专题片成功的关键一步,对整部作品画面氛围的营造非常重要。
1.镜头的调度
镜头的调度可以分为对单个镜头的调度和镜头与镜头之间的协同调度,这里从单个镜头的调度来分析。第一,要确定拍摄机位。机位的选择包括拍摄的角度、景别、焦点等,拍摄机位需要与作品中人和物的运动轨迹(拍摄主体的物理运动轨迹、前后命运轨迹)相契合,寻求最佳的能够表现人物行为、情绪以及环境氛围、空间特征的拍摄方位。由宿迁市广播电视台创作的作品《我从天山来》,入选江苏省第十一届“五个一”工程奖,2018年获评江苏省广播电视彩虹奖一等奖等奖项。在其出片名的画面中,新疆女孩所处的稍暗的环境、视线角度以及窗外较亮环境中火车带来的“和谐”二字等元素的镜头调度组合,较好地契合了整部作品所反映的民族交流、融合的主题。第二,要选择合适焦距。广角、长焦、微距的表现力不同,广角适合表现大环境大场景,介绍空间关系;长焦可借助它在景深上的特点突出主体或者强化被摄物之间的距离关系;微距则可以把普通的场景拍成戏剧性的场面,特别擅长对细节的展示。由宿迁市广播电视台创作的《杀船》,在开头部分的画面中,运用航拍上升的全景画面,把近处已被分拆成一块块的钢板与中间部分被拆解的船体,还有远处正在航行的船舶形成对比,来反映“杀船”(宿迁方言,即拆船之意)的主题。第三,要注重镜头运动。通过变焦实现镜头画面运动,推镜头主要作用在于描写细节、突出主体、刻画人物、制造悬念等。拉镜头使人产生宽广舒展的感觉。跟镜头有利于展示人物在动态中的精神面貌。摇镜头常用于介绍环境或突出人物行动的意义和目的。移镜头可以把行动着的人物和景位交织在一起,可以产生强烈的动态感和节奏感。升降镜头多用于拍摄大场面的场景,能够改变镜头和画面的空间,有助于加强戏剧效果。
2.摄像机的运动
摄像机在运动中拍摄的镜头,叫运动镜头。它既可以使画面显得真实,也能使观众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运动镜头注重运动的速度、节奏,根据作品主题、内容的需要,运用好运动镜头可以影响整部影片的画面气氛,表达出创作者需要的主观情绪。由宿迁市广播电视台创作的《活着》,在反映抗癌老人陈建华与收养的孙女一起生活,但仍一直帮助、关爱他人的讲述中,一小段的跟拍,让观众的心自然而然地和主人公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该片的运动镜头表现使其获得了江苏省电视金凤凰奖一等奖和四川电视节金熊猫国际纪录片奖。
(二)视觉元素的表达
视觉元素大致可分为抽象的视觉元素、具象的视觉元素以及关系要素,还可以分为基本视觉元素(色彩、形状、空间、色值、纹理等)、声画语言元素(景别、角度、景深、虚实、构图、透视、轴线、运动、静止、节奏、组接、影调、亮度等)。
如何运用各视觉元素并从整体关系、平衡关系、比例关系入手进行排列组合,有效解决影片视觉氛围的表达,直接关系着电视专题片的风格以及叙述节奏,是摄像创作的核心。由于元素多,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这里仅从光与影、明暗喻诗化物、主题标志物(人)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1.光与影在电视画面中的表达
在电视专题片拍摄中,光与影在再现被摄主体本质特征的同时还能传达出作者真实的思想情感,体现电视创作者的主观感情和内心告白。光影决定了电视画面的自然属性,即:白天还是黑夜,阴天抑或是晴天等。光影决定了电视画面的环境属性,即内景、外景还是内外景结合。光影影响了电视画面的情绪属性,明快与阴暗,压抑与热烈,奔放与舒缓等。
在《杀船》这部作品中,讲述造船业逐渐没落,画面随着镜头焦距的变化,反射的阳光从斑驳船体上逐渐转移到草绳,曾经昂贵的千吨大船变成废铁。
无论是强光与柔光,高低调与中间调,还是高反差与小光比,创作中,既要充分考虑各个场景、段落,也要考虑场景与场景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场景与段落之间的关系。当然,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光影更是如此,对每一个人、物,每一段场景而言,光线的位置、角度、强弱或距离等的不同,营造出画面的效果和整部影片的风格也千差万别,因此对于这一重要手段,我们在电视专题片拍摄中应不断挖掘和总结。
2.明暗喻诗化物的表达
在电视专题片中,明喻是借助两个画面的相似点来表现的,如一个奋发向上的青年和茁壮成长的大树,比较容易看明白。而暗喻则是把抽象的思想感情,用视觉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或者将只能意会难以言传的情愫,化为真实可见的画面,使观众获得深刻的印象和艺术感受。
诗化物的运用其实就是蒙太奇手法,特别是在爱森斯坦的蒙太奇观念中,不仅是产生效果的手段,也是阐明思想的手段,即通过某种电影语言及其表现形式阐明思想。
在《我从天山来》中,女孩视线的延伸所对的,不仅是更为明亮的外部环境,更有驶过的列车以及“和谐”。正是通过这种镜头和场景的对比,强化了主题,情感上有象征的作用,使观众在视觉上有回味,含蓄而形象地传达了民族团结融合,新疆的未来在一代代年轻人手中更为繁荣的主题,从而产生巨大的概括力、简洁的表现力和强大的感染力。
3.主题标志物(人)的表达
主题标志物(人),是与作品主题物化载体,或与主题密切关联的物(人),这些人和物更多以作品的主线来呈现。如《我从天山来》中新疆班孩子和老师,《杀船》中被拆、正被拆、还在行驶中的船。
对主题标志化物(人)的表达是整部电视专题片创作全过程的核心,在拍摄环节,制作团队要对其十分熟悉,在《我从天山来》创作过程中,主创者与被拍者通过几年的接触拍摄,成功模糊两者的身份界限,从而还原出更多真实的生活状态。拍摄过程既要保持完整又要善抓细节,确保不漏拍重要的“矛盾冲突点”和保证主线的完整。要适宜使用画面语言,长镜头善纪实,特写更动人,画面的快速切换反映激烈的矛盾冲突。
(三)恰当的被摄对象调度
场面调度指的是摄像机及其布置前的一切事物,也包括前文中的几个方面,这里单独就被摄对象的调度进行阐述。电视专题片的拍摄离不开好的场面调度,通过场面调度产生的时空感和画面情绪,来影响作品的画面氛围。
1.主要人物的调度
被摄对象的调度应具有一定意义表达,主要人物的初次出场更是建立被摄对象和观众关系的关键一步。人物性格的刻画,人物思想感情的体现,人物角色的定位都可以通过这种调度表现出来,同时还可以起到表现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渲染场面气氛,交代时间间隔和空间距离的作用。
在《活着》这部作品中,陈建华老人的首次出场是在医院看望并帮助一位癌症患者,从这一场景中,观众不难得出陈建华老人是一位爱心人士,紧接着话锋一转,原来这位有爱心的老人自己还患有四种癌症。通过这一调度和一个小小的悬念,让观众对本片的主人公的人物特点有所了解。
2.多个人物的主次、相互关系的调度
电视专题片作品中,多个人物出现时需要做更精心的调度设计,使主次分明又能恰当体现人物关系。这种情况涉及多个人物行动路线的处理、人物位置关系的处理:人物面对面、人物前后排列、人物并排、人物直角排列等。不同的人物调度产生的构图方式,能够起到暗示不同人物关系的重要作用。当然在处理这种关系时需要注意一个重要的东西——轴线,稍不注意就有可能产生混乱的逻辑关系。
3.人物的行动空间及路线的调度
人物从哪里进入画面,中途在何处停,有什么行为动作,最后怎么离开画面,这些在进行调度时都要做出特别安排,因为对各环节的调度能直接表现人物的动作行为、性格特征、思想情感等。就是说这种调度是有特定意义的,有其内在的逻辑性、目的性的。还可以通过不同的景别和机位进行组接,或者运用长镜头的方式来渲染不同的画面氛围。
四、系统化营造画面气氛的效果
电视专题片摄像中画面气氛的营造是一个多方协同、相对独立又系统化的工作。在拍摄中要从每一个画面、片段、情节中的各个人、物、事等细节入手,从宏观的整部作品角度来进行掌控,以达到契合主题、反映创作者思想、适应各个片段的情感需要的效果。
一是要准确传达主创者的创作意图和表达作品的思想情感。这是一部作品的灵魂,场面的调度是否能突出每个场次、场次之间的重点,各人物的“出演”能否有利于故事情节的展开,画面和音乐的叙事节奏是否张弛有度等,画面气氛营造手段都要围绕思想情感的表达展开运用。
二是要准确表达人物、事件的时空关系和情感联系。在实际拍摄中,可以通过人物的调度和镜头的调度,并使二者相结合来实现。人物的调度是核心、支柱,通过调度人物的语言、动作,包括各种微表情、行进路线、动作路线等来表达人物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而摄像机是代表主创者的创作视线以及受众的观察视线,这二者的调度确定了影片在大众传播中的视觉角度,影响受众的观看情感和思考。
三是要合理渲染各场景的气氛。各个场景都有其特定的氛围:温暖、阴冷、悲观、高昂……氛围的营造不仅要符合当前场景的需要,也要注重前后的和谐协调:循序渐进的缓慢叙述,急转直下的前后冲突,高昂激进的雄健气势。
五、结语
气氛的营造在电视专题片创作中尤为重要,在拍摄中将不同的视觉元素进行不同的排列组合,表现出不同的画面氛围,而这种画面氛围也将形成电视专题片的不同风格。如何能够准确地定位,更多的要靠摄像师的技术、艺术的修养和实践相结合,牢固地把握这种能力,精确地完成对于影片画面气氛营造的设想,才能在创作过程中深思精铸,充分调动各个元素,将画面氛围的营造做到尽善尽美,形成一定的风格,使画面氛围的营造既满足艺术感又与技术水平保持一致。总之,一部优秀的电视专题片,要重点研究各种视觉元素特点的综合运用,将画面氛围的营造做足,才能带给观众高水准的艺术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