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肿瘤细胞用于监测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免疫综合治疗疗效的临床观察
2021-11-25张瑜蒋林峰
张瑜 蒋林峰
【摘要】目的:观察循环肿瘤细胞用于监测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免疫综合治疗疗效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20年2月-2020年8月收治的62例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免疫综合治疗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应用循环肿瘤细胞监测患者病情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1例:未应用循环肿瘤细胞监测而应用经皮肺穿刺活检监测)与实验组(31例:应用循环肿瘤细胞监测),比较两组患者循环肿瘤细胞检出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循环肿瘤细胞阳性检出率(82.61%)略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不明显(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0.00%)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免疫综合治疗中循环肿瘤细胞用监测与经皮肺穿刺活检监测相比,阳性检出率高且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循环肿瘤细胞监测;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免疫综合治疗
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免疫综合治疗过程中检测其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对调整患者治疗方案十分重要,常规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检测方式为经皮肺穿刺活检,该检测方式对机体造成的损伤较大,易致使患者出现气胸、出血等并发症,循环肿瘤细胞监测方式为新型分子影像检查方法,该检测方法结合了人体解剖学与功能图像,但是循环肿瘤细胞监测与经皮肺穿刺活检对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免疫综合治疗疗效监测对比研究较少。本次研究比较我院2020年2月-2020年8月62例应用经皮肺穿刺活检监测以及应用循环肿瘤细胞监测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免疫综合治疗患者循环肿瘤细胞检出情况。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实验组31例应用循环肿瘤细胞监测的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免疫综合治疗患者中男(n=16)、女(n=15),年龄区间为:45岁~78岁、平均(63.32±1.52)岁,非小细胞肺癌类型:鳞癌、腺癌、大细胞癌以及腺鳞癌分别10例、10例、3例、7例。对照组31例未应用循环肿瘤细胞监测而应用经皮肺穿刺活检监测的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免疫综合治疗患者中男(n=17)、女(n=14),年龄区间为:45岁~77岁、平均(63.31±1.54)岁,非小细胞肺癌类型:鳞癌、腺癌、大细胞癌以及腺鳞癌分别10例、9例、4例、7例。两组患者男女比例、平均年龄以及非小细胞肺癌类型等基础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病例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1)本次研究对象均符合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诊断标准且均自愿接受新辅助免疫综合治疗,未出现明显并发症,预后状况良好。(2)本次研究对象获知本次研究目的且表示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1)排除合并全身性皮肤疾病患者。(2)排除合并全身血管疾病患者。(3)排除合并血液系统疾病患者。(4)排除合并精神、认知异常患者。
1.3方法
1.3.1实验组患者空腹抽取5mL静脉血,而后对采集的血样置入防止抗凝剂的试管瓶中,对试管瓶进行标记,同时置于4-10℃保存,在24小时内检测血液标本,先分离叶酸受体细胞,活化和标记的叶酸受体细胞,将标记的叶酸受体细胞进行洗涤与洗脱,最后应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法检测血液样本中是否存在叶酸受体。
1.3.2对照组患者在CT引导下实施肺部结节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患者取俯卧位侧卧位或仰卧位,在CT引导下,1mm层距常规扫描肺部病灶,在确定肺部穿刺活检最佳层面后在无菌操作的引导下,经皮穿刺进针,将活检采集的标本置于浓度为10.0%的福尔马林中,重复2-3次该操作,获取足够的切皮标本后拔针,进针部位按压5-分钟,最后将标本送入病理科进行检查。
1.4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均接受新辅助免疫综合治疗3个周期后,比较两组患者循环肿瘤细胞阳性检出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5统计学处理
SPSS21.0系统处理结果中相关计量数据,(%)表达形式数据行χ2统计学检验,P值<0.05表示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验组31例患者完成新辅助免疫综合治疗后有19例循环肿瘤细胞为阳性,对照组22例患者完成新辅助免疫综合治疗后有22例循环肿瘤细胞为阳性,实验组患者循环肿瘤细胞检出率82.61%(19/23)略低于对照组95.45%(21/22),χ2=2.651,P>0.05。
2.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见表1,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3讨论
肺癌的发生与遗传因素、营养状态欠佳、长期吸烟等诸多因素有关,在上述因素作用下肺脏细胞恶性增生,致使患者出现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约有百分之八十肺癌患者为非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免疫综合治疗后循环肿瘤细胞可反应临床治疗效果,同時为后续临床治疗方案的拟定提供依据,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免疫综合治疗后循环肿瘤细胞常规检测方式为经皮肺穿刺活检,该检测方式操作风险性较高,同时无法反复操作。血循环肿瘤细胞方式与经皮肺穿刺活检相比,复合阴性富集法、荧光免疫染色体原检测法,从而检测患者外周血液中肿瘤细胞数量。本次研究显示实验组血循环肿瘤细胞检出率与对照组不存在明显差异,此外,实验组完成血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后无患者发生并发症,而采取经皮肺穿刺活检的患者出现出血、气胸等并发症。
综上所述,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免疫综合治疗患者循环肿瘤细胞监测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苟小丽,苑成,柏玉举,等.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及临床意义[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20,40(4):730-733.
[2] 张孝钦,陈玄一,邬盛昌. 循环肿瘤细胞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疗效监测及预后预测中的价值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2):183-188.
[3] 苟小丽,苑成,柏玉举,等. 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数目与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疗效及预后的相关性[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20,40(2):281-284.
[4] 刘秋阁,刘亚楠,王刚,等. 循环肿瘤细胞监测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评价和预后评估中的作用[J].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20,49(9):812-8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