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验教学:构建高效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策略

2021-11-25万倩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年17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方法

万倩

摘 要:体验教学,是通过教师的情境设置、学生小组合作、个人体验等形式,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对文本知识的理解能力,对德法课堂的认同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教学方式。本文结合教学实际,对初中道德与法治体验教学的开展进行了思考和研究。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参与教学 方法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17.047

道德与法治新《课标》指出:“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以初中生生活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道德与法治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通过体验教学,我们能引导学生在自主体验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培养认同,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能效。

一、树立“学生主体”的道德与法治体验教学观

道德与法治学科体验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设置环境,让学生亲身体验,充分参与,获得新的知识与技能,培养正确的价值认同。

(一)体验教学是“生本”课堂的需要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不能脱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要将课本知识与学生的真实生活环境融合,让课堂教学接地气。

(二)体验教学是引导学生自主“生成”的需要

在道德与法治的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在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上,对教学素材进行拓展和研究,启迪学生自主生成,而不是被动接受。

(三)体验教学是开放性的

开放性的体验教学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教学目标的开放。在教学目标上追求三维目标的整合,在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的基础上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认同;

二是教学内容的开放。教学内容不仅仅是教材所阐述的知识,更应该扩展延伸到学生的生活,对教材内容进行再次开发;

三是教学形式的开放。要综合运用各种教学组织形式,有个体教学、小组合作教学,有课内体验、课外探索,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

四是教学评价的开放。对于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评价,既要看结果,更要重视全过程的体验和感悟。评价方式应该是动态的、开放的。

二、道德与法治课中体验教学的方法

(一)情境体验法

一般采用实物演示、影像视频、图文故事等形式,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教学情境中,以唤起学生的学习需要和情感需要,这就要求教师要有目的地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的仿真情境,让学生乐于参与。其形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影像视频媒体呈现

这是道德与法治课程中采用得比较多的一种形式,利用影像视频的形式,能让学生获得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真实感受。

【案例】七年级第7课《亲情之爱》

在教授这一课的时候,教师们普遍感受到学生对家长的理解和感触并不是太深,所以在导入的过程中,我自己制作了一个视频文件,收集了在学校门口接送孩子的父母的各种状态,背景音乐选择了筷子兄弟的《父亲》,在播放这个自制视频的时候,我发现好多同学眼睛都湿了,因为很多学生很少察觉到父母对自己的关心,这个视频让学生触动很深。

2.角色扮演

在我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上体现最多的就是根据教材内容,编制小品,可采用正面或者反面的剧本,进行表演。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领会所扮演的角色的责任或者态度。

【案例】八年级第三课《公民的基本权利》

在讲“姓名权”时,为了让学生体验姓名是每个人的基本标志,我设计了正反两个小品剧本。

(反面剧本)

甲:喂,帮我捡一下那本书!

乙:?

甲:喂,就是叫你呀,还愣在那干嘛?

乙:对不起,我不叫 “喂”,我叫xxx。

(正面剧本)

甲:对不起,xxx,请帮我捡一下那本书好吗?

乙:好的,给你!

甲:谢谢你!

乙:不客气!

请前后两个同学进行小品表演。因为这个剧本写的是同学们身边的事情,学生很容易进入角色,通过正反剧本的演绎,学生也很容易总结出两个学生的不同遭遇,源自对他人姓名的尊重。

3.朗读体验

在课堂教学中,借助文本朗读,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感情,变成课堂所需要的真实体验。

【案例】七年级第1课第二框《少年有梦》

在本课我以《少年中国说》这一经典诵读段落作为人生寄语结束的,如果仅由教师来朗读这一部分,效果并不明显。所以我让学生齐声朗读。

这段精彩凝练的人生寄语,慷慨激昂,激励学生要把“我的梦”和国家的发展结合起来,更加坚定他们的信仰与追求。

4.对话体验

通过辩论,对课堂教学中产生的问题,进行头脑风暴,培养学生全面客观看待问题的习惯,同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案例】八年级上册第5课《做守法公民》

这节课选用的是海因茨“两难”故事。关于该不该偷药以及各自的理由,我让学生展开辩论。

正方:偷药

反方:不偷药

通过正反两方的轮番辩论,引导学生认识这样的道理,人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群体中,会做出各种各样的行为,而每个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后果。

(二)行为体验法

行为体验法,是通过让学生亲自操作,在各种活动中试一试、做一做、画一画,获得真切的现场体验,领悟相关知识和道理。行为体验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资料收集

资料的收集在道德与法治的课程中利用较多。通过学生自己去收集、整理资料,这本身就是一种体验,在此基础上,可以让学生将收集的资料进行成果展示,比如做成小报或者PPT,分享各自成果,学生的成功体验感也很强。而且部分资料也能让学生给学校的建设提供建议,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2.操作体验

借鉴理科学习的方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

【案例】八年级上册第8课第二框《敬畏生命》

为了让学生体会到生命是我们不能承受之重,不能只看到自己的生命重要,还要看到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我设置了一项操作体验:穿消防服,在45秒内完成穿戴并跑到教室后面,体会消防员在接到警情后的45秒。学生亲身体验消防服的厚重,体会45秒倒数计时的紧迫感,我顺势对学生进行教育:每一秒都可能都是一个生命的流逝,为什么他们愿意逆行?因为生命就是沉甸甸的。学生的感受特别深刻。

(三)社会实践法

这两年,我尝试了很多社会实践,结合党史国情设置了“寻访新中国伟大足迹”“寻访小康路,争做小先锋”“谁是最可爱的人——寻访志愿军老战士”等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体验感十足。

三、道德与法治体验教学的反思

(一)在育人目标上,要与课程保持一致

体验教学的设计不能超脱育人目标,要与学科目标一致。

(二)在内容上,要与课程紧密联系

在体验活动的设计上,要紧密联系教学内容,在知识、技能、情感、意志的发展上進行全方位设计,补充学科知识体系上的不足。

(三)在素材和方法选择上,要重视整体性和差异性

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学生出现不同的体验、不同的感受,尊重差异,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多角度表达自己的观点。

(四)正确处理好体验目的和过程的关系

体验教学需要教师能够激发学生体验的情景或教学活动,需要学生积极参与,需要活跃课堂气氛,但是不能仅仅追求表面的“热闹”,而应该将这种感性的体验过程,上升到理性的思维空间,这样体验才能内化。体验教育应该是提升学生的认知,形成核心价值观,而非体验本身。

(五)在活动的时间和评价上,既要吸收学科课程的规范化设计,又要体现灵活性

体验教学作为一种比较新颖的学习手段,是在新《课标》下对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一种探索。对教师、对学生的要求都比较高,作为一名政治教师,我将会继续努力,大胆实践,让道德与法治学科真正成为提高学生道德素质的主导学科,发挥其德育主阵地的功能。

参考文献:

[1] 童庆炳《现代心理美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

[2] 冯契《哲学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

[3] 杨四耕《体验教学》,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年。

[4] 朱小曼《情感教育论纲》,南京出版社1993年。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方法
学习方法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研读思考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策略探微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几点反思
可能是方法不对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