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小组合作

2021-11-25李宝娜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年17期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小组合作语文教学

李宝娜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20世纪70年代产生在美国。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充分结合小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发他们在学习上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们团结互助的品质。对于小组之间来说,小组与小组之间相互竞争与激励的关系,而小组内部成员之间是亲密的合作、互助关系。

关键词:小组合作 小学低年级 语文教学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17.020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儿童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要求组内成员之间进行合作。班级中优秀的学生不仅要搞好自己的学习,同时需要关注本组中后进生的学习,充当他们生活中的小教师,后进生则需要在课余时间多多请教本组中的优秀生。从而确保班级整体学习水平的提高。

经过多年小组合作的经验,我认为目前小学语文低年级小组合作中存在如下问题:

一、小组长成为小组中的“发言人”

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表现的机会,每个学生都可以在小组内进行发言,但是往往容易走向极端,成绩好的学生获得了小组内的话语权,成为小组中的“发言人”,其他组员沦为边缘人物,即使有意见不一致也不会轻易说出,这导致组员对组长产生很大的依赖性。

二、组员的参与度不一致

小组合作这种学习形式我已经实践了四年,经过这四年的实践我发现,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班级的参与度、发言率大大提高,但是组员或者困难学生成了听众,一般没有独立发言的机会,导致困难学生越来越差,组长越来越好。组员对本小组的责任心很差,认为本组有组长发言,我只要知道结果就可以了。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关注的是小组合作的进度,至于每组合作的详细方法或者学习的认真程度,教师无法进行细致观察,这也是导致部分组员在组内讨论时不发言只记答案的原因。

三、教师重视小组,忽略个人

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在进行评价时的评价方式是,优秀的小组是某组、某组,这导致部分组员跟着小组沾光。其实教师应该知道学生在学校学习文化知识是一个方面,但学生的全面发展确是更重要的一部分,而小组合作学习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途径。针对以上的问题,小学低年级语文,我想这样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重视小组的前提下,提高对个体学生的关注。

四、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分组

分组遵循的原则是“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对班级的学生按照家庭、性格、学生情况、能力、身体情况分成4—6个小组,为了更好地进行班级管理,最好的方式是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使用同样的小组。“组内异质”指本组成员之间在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家庭环境、性格特点这些方面都存在差异。“组间同质”指班级中六个小组之间的人员分配、小组之间能力的比较上是均衡的,同时也是有可比性的。

五、明确组内人员的职责

责任心与归属感能够提高学生小组合作的积极性,于是明确每个人在组内的职责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小组中的成员究竟应该如何分配任务呢?我认为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其一,巧妙编排学生座位。

学生在班级中的座位关系到他们的听课情况,因为一节课中教师经常会用到“小对子”互查这样的形式,而“小对子”就是依赖于小组合作而存在的。经过四年的小组合作实践,我把我们班的小组分为六个小组,每个组有三组小对子,分组的依据是期末考试及平时月考的成绩,前六名依次是组长,继而是副组长,接下来不是中间的学生,而是班级最后的那六名学生,中间的部分随机分配,因为中间的部分差距不大,影响也不大。然后选取每个小组中成绩优秀、有責任心的同学为组长,经过我对班级中近几年小组合作的研究,我们班级中一号(本组组长)与六号(能力、学习习惯上本组中后进生)为同桌,二号(本组的副组长)与五号(能力、学习习惯上略优于六号),三号与四号为本组中处于中间力量的学生,他俩为一组。

其二,“四个人人”:即“人人都参与,人人有事干,人人能展示,人人有收获”。

小组合作是一种高效的班级管理、学习方式,但是我们教师也应该明白,这种方式最终目的是为学生个体服务的,于是每个学生的参与度对于班级小组合作来说尤为重要,在《高效课堂问题与诊断》一书,《合作交流有效性》这一章节,谈到了组内成员分工明确一事。文中是这样表述的:

大组长,也就是小组的一号同学;这几位是班级中的佼佼者,他们自主写学习能力较强,学习效率最高,速度也最快,他们是组内活动的组织者,要保证本组活动的效率,激励本组成员快速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

二号同学为纪律组长,他负责的是本组成员发言时的声音,一方面指本组成员在小组合作时的声音,纪律组长需要提醒本组成员声音不要太大,以保证小组合作有序进行,做到“合而不乱”,另一方面是本组成员站起来回答问题的声音,纪律组长需要提醒他,回答问题必须保证教室的每一个角落都能听到。

三号同学为卫生组长,负责安排监督本组的值日,包括教室内部也包括卫生区,同时提醒本组成员先上交作业,再打扫相应的卫生范围,不需要值日的学生则需要管理好自己的课桌周围环境。

四、五、六号同学为作业组长,分别负责本组的语文、数学、英语作业。这个负责包括记录本组成员的作业情况,他们要每天下午检查本组六位同学是否把教师布置的作业记录完整。

六、教师要发挥一定的作用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是学习的主导者。”具体讲,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应该起到以下作用:

主导作用:教师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主导者。教师应该观察每一个组员的参与情况、发言情况,不能让小组合作成为“一言堂”,要照顾到本组的每一个成员。例如在《笋芽儿》一课中的第二个环节可以进行合作识字:观看课文视频。听清每个字的读音。检查预习情况。

小组成员对于本课的生字进行“组内轮流读”,当组内成员出错后,其他成员迅速进行纠错,当本组成员都完成时,小组成员手拉手举起手来,教师根据小组完成的速度进行加分,依次为六分、五分、四分、三分、二分、一分。所有小组都完成后随机挑选一或两个小组进行检查,检查内容为读词语的速度、声音、准确性。

鼓励作用:教师的鼓励如同夏日中的一场雨,让学生酣畅淋漓;如同冬日中的一缕阳光,让学生心生溫暖。教师应该多多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尤其是后进生,教师的鼓励能提高他们学习的自信心。教师的鼓励一方面指对学生个体,另一方面指对小组,这个鼓励可以是精神鼓励,例如我会每周评选优秀小组,也可以是物质鼓励,我会每周都给优秀小组买奖品,奖品不在于多昂贵,可能一个小小的橡皮就足以让他们心花怒放。

指导作用:小组合作是学习的途径,学生在进行合作过程中总会有词语分析不透、句子理解不全面的地方,这时教师的指导作用就尤为重要。小组发言时,对于解剖更深层次的问题,教师的作用难能可贵。例如《笋芽儿》第4部分感受笋芽儿的苏醒时,我会做如下指导:

师:雷公公重重地敲起大鼓的时候,笋芽儿又是怎样表现的?请同学们齐读。

笋芽儿扭动着身子,一个劲儿地向上钻。为什么要扭动身子?为什么要一个劲地向上钻?一个劲指不停歇、连续不断、使劲。他在钻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师生配乐朗读)并出示:

,笋芽儿扭动着身子,一个劲儿地向上钻;

,笋芽儿扭动着身子,一个劲儿地向上钻;

,笋芽仍然扭动着身子,一个劲儿地向上钻;

师: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词语划线:扭动一个劲儿向上钻)

根据以上点拨,学生顺理成章地体会到了笋芽儿向上钻的困难。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已经在世界许多国家实施,它实现了班级学习的高效性,提高了全体学生的参与度,尤其是对后进生的照顾,让他们拥有了自己的“小教师”,这种学习形式也早已经在我国遍地开花。但是花开究竟如何?我相信这需要不断改进。

参考文献:

[1] 王芳《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问题分析与对策探讨》,《学周刊》2020年第17期。

[2] 李虹润《浅谈小学语文朗读训练策略》,《学周刊》2020年第17期。

猜你喜欢

小学低年级小组合作语文教学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应如何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朗读教学策略探析
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导入环节的探索
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师生互动模式的探讨
作文评改“五步曲”
论构建英语高效互动课堂的策略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