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心理健康》教材是一匹成长中的 “小马驹”

2021-11-25俞国良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1年32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

摘要:中职德育(思想政治)选修课《心理健康》教材,自2009年6月第1次出版以来,历经12年已修订5版,受到了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广大师生的热忱欢迎和真诚关爱,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该教材设计思路明确,内容编排合理;特色明显,勇于创新;强调实践应用,重视推广效果,目前已成为最受欢迎的中职德育教材之一。编者将继续努力,不辱使命,真正“提供适合中职学生发展需要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中职心理健康教育更上一层楼添砖加瓦。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中职职业学校;德育教材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1)32-0019-03

中職德育(思想政治)选修课《心理健康》教材获首届国家教材建设奖,纯属误打误撞。

先说申报。要不是高等教育出版社、该书责任编辑邢燕波副编审使出“女强人”的浑身解数,苦口婆心劝说、软硬兼施忠告、踏踏实实行动,令我无力招架,作为教材主编,我深感自己江郎才尽,在单位也是人微言轻,实在不敢斗胆申请“大奖”,可谓无可奈何的“赶鸭子上架”。

再说出版。要不是高等教育出版社中职教育事业部原主任、现副总编贾瑞武在2009年某天亲率手下“干将”反复游说,以出版人的责任感、山东汉子的执拗情,通过三顾茅庐邀请、利弊得失分析、实实在在帮助,把一个1999年聘任的心理学专业教授、博导,硬是拖到了中职《心理健康》教材编写的轨道上,而且这还是一门选修课程,可谓无心插柳“柳成荫”。

但偶然中有必然,误打误撞中收获了许多“意外”。选修课《心理健康》教材自2009年6月第1次出版以来,历经12年已修订5版,到目前销售册数之高属意料之外;并且覆盖全国大多数省、市、自治区,受到了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广大师生的热烈欢迎和真诚厚爱,目前已成为最受欢迎的德育教材之一,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又属意料之外。但回过头来仔细一想,也在情理之中。其主要理由有三。

一、教材设计思路明确,内容编排合理

在设计思路上,该教材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新精神、新要求,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心理健康教学大纲》等设计。设计的逻辑思路为:“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参加心理健康活动—掌握保持心理健康方法”三个相互联系、逐步递进的学习模块,构建了完整、科学的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学内容,设置了知识篇(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成长篇(悦纳自我、健康成长)、生活篇(和谐关系、快乐生活)、学习篇(学会学习、有效学习)和职业篇(提升职业心理素质)五个教育专题,并在各专题下结合中职学生的实际设计了不同的主题模块,形成了一个完整、有机,层次性和逻辑性强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体系。

在内容编排上,该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心理健康基本知识和成长、生活、学习及职业心理素质等方面。即引导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和标准,关注自己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主动进行心理调适,做积极、乐观,善于面对现实的人;学会欣赏自我,积极接纳自我,敢于接受生活的挑战,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直面成长中的心理行为问题;正确认识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障碍的成因,理解和谐人际关系、快乐生活的意义,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了解激发学习兴趣和动机的方法,理解终身学习概念的新内涵,坚定学习自信心,体验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感受,树立终身学习和在实践中学习的理念。特别是引导学生了解职业心理素质的重要性,正确对待求职就业与创业中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勇于面对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认同职业角色规范,不懈追求创业和创新。教材内容面向全体学生,以心理案例为切入点,进行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和心理健康辅导。重点是通过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在活动中进行体验和调适,加深对心理健康的认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并在实践中加以应用。教材共分为5个教育专题(篇),即知识篇、成长篇、生活片、学习篇和职业篇,10个教育主题模块(单元),36个具体的学习课目(课)。每个学习课目包括心灵故事、心海导航、心理体验、成长工作坊、拓展训练等栏目。教材建议教学时数为34课时,可以按教材的编写次序安排教学内容,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把教学内容灵活安排在不同年级中,但应保证修完规定的教学内容和时数。

二、教材特色明显,勇于创新

该教材的特色主要表现为:

(1)充分体现党和国家意志,具有明确的思政(德育)课教材的育人功能。本教材为中职德育课国家规划教材,由教育部统一审定,强调思想性、方向性和育人的针对性、实效性,思政(德育)功效显著,把教育目标定位于提高中职学生心理素质,为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2)彰显鲜明的职教特色,坚持心理素质培养与职业教育目标相结合。教材重视培养中职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知识传授的学习环节、案例教学探究体验的思考环节、成长工作坊和拓展性训练的实践活动环节,使学生逐步具备正确认识和分析解决其学习、生活、成长、求职就业中的心理行为问题的能力。

(3)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促进中职学生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重视学生运用心理健康知识和方法,解决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面临的心理行为问题,帮助他们体验和领悟自己的成长,达到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

(4)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反映课程教学和评价的综合化。教材把相关学科内容进行了整合,建构了新的知识结构体系,体现了课程的综合性;评价体系强调多主体评价,重视学生自我反思、体验、感悟、收获和成长记录等多种评价方式。

(5)易教宜学,配套丰富多元的教学资源。除本教材外,配备了教学参考书、教学设计选、自测与指导、教育案例集等纸质教辅,以及借助Abook、MOOC等平台建设的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视频等数字化资源,支持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其主要创新点表现为:(1)教材内容的创新。突破传统教材重视心理健康知识、轻视调适方法的倾向,按照“促进中职生成长、生活、学习和求职就业”这一主线索,将心理健康知识、心理调适方法与常见心理行为问题有机融为一体,构建了内容新体系。

(2)教材体例上的创新。教材将心理健康知识与心理调适方法灵活地呈现在“心灵故事”“心海导航”“体验大本营”“成长工作坊”以及“拓展性训练”等栏目中;把校内外、课内外、普及和提高、个别咨询和团体辅导等内容有机融合。教材图文并茂,具有较强的可读性,有趣、有用、有效。

(3)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上的创新。本教材重视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性。根据教学内容以及配套的教学資源,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案例教学、角色扮演、情景模拟法等教学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采用讨论、分享、辩论、反思、测试等学习方法。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灵活多样,使教学效果更加明显。

三、教材强调实践应用,重视推广效果

在实践应用方面,该教材做到了以下两方面:(1)依托调查研究和教学实际,融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成果。在教材历次修订和使用过程中,主编和团队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先后30余次召开心理学专家、心理健康教育专家、“职业技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与开发项目”课题组成员、部分省市教育行政和研究部门负责人和中职师生参加的座谈会,广泛征集和吸纳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成果,并将这些内容有机融入教材中。同时,针对中职学校教学实际,使教材充分贴近中职学生的实际状况和实际需求,符合中职学生的认知、情感发展特点。

(2)本教材受到广大中职教师和学生的一致好评。在2020年教育部组织的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教材情况调研、2015年教育部组织的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实施情况调研中,本教材及课程受到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成为最受欢迎的中职思政课、德育课教材之一。2013年4月对河南、陕西、四川、重庆等地12所中职学校的调研表明,96%的教师认为该教材取得了非常好或较好的教学效果,97%的教师认为该教材的课时安排合适,90%的教师认为该教材的栏目与单元设置是合理实用的。在2009年面向全国多个省市自治区215所中等职业学校23923名学生、1863名教师的调查表明,91.36%的学生对采用该教材所开设的心理健康课“有兴趣”,有93.96%觉得这门课对自己“有帮助”,93.29%觉得教材内容“符合”自己的特点和需要。

该教材也取得了一定的推广效果:

(1)经过12年的教学实践应用,本教材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作为中职德育课选修课国家规划教材,本教材覆盖全国大多数省(自治区、直辖市),影响面广,年均销量保持在50万

册以上,到目前已销售册数约600万册。

(2)以课程教材为依托,培养培训了大批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从2009年开始,通过教育部、各省市教育行政和教研部门委托组织的培训活动,以及近10年的全国中职德育课教师说课大赛等活动,对使用本教材的大批中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进行了培训,培养出了一批全国、省市优秀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这些教师在所在地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学中发挥了重要的榜样、骨干作用。

(3)教学效果显著,实现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育人功能,提高了广大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实践证明,通过把教育目标定位于提高全体学生心理素质上,能促进全体学生心理素质的全面提高和身心协调发展,促使他们将个人梦想与“中国梦”紧密结合在一起,将自我发展与社会价值紧密融合在一起。

忝为主编,我深知中职《心理健康》教材目前仍是一匹成长中的“小马驹”,至多因为教材获一等奖,在人们心目中由“小马驹”变成了“小黑马”。但从“小马驹”“小黑马”真正成为一匹驰骋德育课程、教材疆场的“黑马”“千里马”,现在仅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今后的路更难、更苦。我和教材编写团队唯一的选择便是“提供适合中职学生发展需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努力让中职心理健康教育“说起来重要,忙起来次要,做起来不要”的历史一去不复返。虽微不足道,唯此愿足矣。

作者简介:俞国良,中国人民大学心理研究所教授、博导,从事社会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编辑/张国宪 终校/于洪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
心怀阳光,健康成长
运动过度不利于心理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举措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构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