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互联网+教育”的智慧型课堂研究

2021-11-25张兆钰

现代交际 2021年15期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智慧信息化

张兆钰

(鲁东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山东 烟台 264025)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推动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不断在更深层次结合,课堂师生互动和课后的个性化辅导、评价数据的收集与分析等教学活动的现代性和智能性逐步提升,“智慧课堂”为课堂教学的升级与优化提供了依据和参考。越来越多的学者和一线教育工作者重视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问题,“互联网+教育”领域的理念研究在逐渐深化,人们开始探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设计模式及实施策略,为学校开展智慧化教学实践提供了新思路。

一、“互联网+教育”智慧课堂的内涵

1.“互联网+教育”相关概念解析

“互联网+”是在信息社会、知识时代的创新形态下催生的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也是在知识时代创新2.0背景下由互联网形态进化、升级的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1]“互联网+教育”其实就等同于智慧教育,是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互联网科技与教育相结合产生的一种新的教育形式。简单来说,就是“互联网+教育行业”。随着网络信息化技术的不断优化,借助于互联网平台,加快了互联网与教育的整合、集成。结合“互联网+”自身优势,教育行业在优化、演变、转型,能够适应信息化社会的新发展,从而创造出更多优质的机会。践行“互联网+教育”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推动我国中小学智慧教育的进程,最终促进社会加速向前发展。

2.智慧课堂相关概念解析

智慧课堂主要指的是课堂教学借助各种新媒体、新技术及科学且规范的制度整合,集成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科研、管理等教学日常相关的资源,从而形成信息化学习方式,有效提高课堂效率的信息化教学形态。借助智慧教学平台,应用智能手机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设富有智慧的、能够增强协作探究和意义建构的课堂环境,优化教学过程中的互动交流、数据透析、学情反馈和资源推送功能,在新型的智慧化教与学的模式下,帮助学生按照符合个性化的成长规律智慧发展。从“智慧课堂”的角度理解,“智慧”一方面指先进信息技术教学工具的智能化,另一方面是指学生的启智增能过程。因此,仅有智能化的课堂教学设备远远不够,实现学生的以“智慧”为核心的综合发展才是最终目标。智慧课堂除了基于物联网和多媒体教学设备等智能终端系统技术,更应当以学生为中心,侧重对学生“智慧”的开发与培养,引导学生学习向智能化、自主化等方向发展,将智慧课堂教学技术贯穿于课前、课上、课后,为师生提供一种高效“教”与“学”的模式,进而促进学生的综合性发展,实现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最终目标。

二、“互联网+教育”智慧课堂的特征

1.教学活动智能化

传统化教学模式就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互动形式、覆盖范围单一,对同学的评价判断主观性强,此外,部分学生因较为严重的心理紧张而影响答题效果。智慧课堂中的教学包括多样化的互动,不只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还拓展为硬件与软件、教师与硬件、教师与资源、教师与软件、学生与硬件、学生与软件、学生与资源等各种维度的互动,每个互动都自然而然地体现在教学各个层面,双向的互动,真正实现了彼此间的联系。

智慧课堂优势包括:

第一,课前预习环节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创建学习情景,提高学生能动性,老师可以根据学生课前预习的效果反馈对课堂内容有所偏重,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的能力水平。

第二,在发布学习内容环节,教师可以借助班级优化大师、雨课堂等教学工具统一发送到学生端,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同时教师可以实时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未及时完成任务的学生及时提醒,实现精准化教学。一些线上奖励制度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对其思维活跃度、学习思维架构有很好的提升,也有效地缓解了部分同学由于眼睛近视带来的学习苦恼。

2.评价即时化、数据化

智慧课堂以学校建构的信息化教学平台为支撑,进行数据资源的收集与挖掘,并应用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之中。[2]以往的中小学教学都是以教师的经验或者纸质试卷分数来评测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学习效果;而智慧课堂是以平台记录的学习数据来进行评测,评测结果更精准、更可靠,教师以此为依据,不断改进教学策略,达成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水平。

智慧课堂中的教学评估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是一种动态伴随式学习评价。[3]相比于传统课堂,测试和结果反馈往往相差一两周的时间,学生经过几次专业课的学习,对结果反馈的感知度很低甚至没有,这样,提升程度就会低,对学习效果基本无用。教师可以通过平台进行测验,节省时间,提高效率,评测结果也可以第一时间反馈到教师端和学生端,教师可以快速判断学生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学生可以根据反馈结果调整学习进度和方向。智慧课堂的多维度数据化、方法即时化,实现了即时、动态的诊断分析及评价信息反馈,重构了形成性教学评价体系。

3.教学资源多样化

教师将制作好的预习资源通过班级微信群、云平台、作业帮等智慧教学平台传送给学生,传送的学习资源形式多样,包括习题、微视频、链接、课件、网络在线课程、听力音频等;与以前课本习题、纸质资料相比,更能调动学生完成任务的积极性,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

三、智慧课堂的构建

1.建设信息化硬件设备支撑

智慧课堂作为信息化社会的产物,其发展离不开信息化硬件设备的支撑。智慧课堂中的信息化教学设备主要有电子白板、电脑、平板、摄像头、投影仪、手机等工具及录播教室、智慧教室等空间支撑。智慧课堂不再依靠教师经验来完成整个教学过程,而是利用各种信息化教学工具来收集、分析数据,更高质量地达成教学目标,实现科学的教学预估、教学实践和教学评价。将信息化教学工具贯穿于课前、课中和课后,课前目标的制定、学生课前预习、课上师生互动、课后成果测评等,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此外,稳定的网络环境是智慧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基础,学校可以做好基本的智慧课堂网络保障工作,与企业合作完成网络服务器的升级,如腾讯微云等,从而使教学工作顺利进行。

2.教学资源优化数字化

智慧课堂的开展也离不开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教师可以自主寻找资源平台下载资料,如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学校也可以与学术机构合作,为教师提供更多获取教学资源的渠道,如知网等,还可以建设校本课程资源库,展示本土个性化资源。[4]112

3.培养智慧课堂教育理念

智慧课堂与传统教学在目标实现方式、主体角色、教学过程等方面均不同;只有重构智慧课堂教育理念,才能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为了适应技术与教学的融合、创新,教师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良好的信息素养;更需要具备解决教学复杂问题的设计思能力。这种设计思维是指教师通过创造、开发和采纳新的知识框架来解决教学中的问题。[4]110

一部分智慧课堂教师面对新型教学模式设计无从下手,解决这一问题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学校组织一些智慧课堂教学设计技能大赛,完善创新机制,以评促优,从而调动教师优化自身智慧教学理念和提升信息教学能力的积极性;分批选派优秀教师参加智慧课堂教学培训,不断提升教师智慧教学意识;根据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和创新意识将教师分为种子型和专家型教师,利用“老带新”的模式,通过评价和反思来培养新手教师的教学理念和能力。

4.重构智慧课堂教学设计

智慧课堂要实现技术与学科的融合,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学科素养需要得到发展,实践能力和高阶思维能力需要得到提高,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思维,重构与智慧课堂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在智慧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要把学生的学科素养和信息素养作为重点,关注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以学生为主体,尤其要重视导学案、微课、自主学习等形式,让学生进行前置学习活动[5],通过知识探究、应用和问题解决,生成学生自己的经验,从而实现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的整合,真正培养学生的智慧,提高学生的素养,实现课程学习活动由学科本位到育人本位。

四、设计及实施策略

1.课前学情分析

与传统实体课堂相比,“互联网+教育”利用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采用网络课堂的教学形式,给各种学习资源赋能,帮助学生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更加适配化地进行课前预习。教师设定教学目标时,依据智慧平台挖掘提取学情信息,然后根据学情分析行为数据,定位学生的学习难点位置,实现精准定位,制定合理的课堂教学目标。大数据、SPSS等分析软件的出现,可以帮助教师借助教学平台更准确地掌握学生的预习程度,从而有针对性地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更新教案设计内容,或制定科学的个性化教学方案,根据学生预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准备教学资料和提问的问题,帮助学生攻克学习难点,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使教学方案更加有效,使师生间的教与学活动更加个性化、智能化。

2.课上互动设计

互动教学是智慧课堂教学实施的关键,在课堂互动环节,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则是引导者、指挥者和促进者。与传统的互动教学有所不同,智慧课堂的互动不只是师生间、生生间的言语讨论,而是以智能化的移动学习工具和软件为支撑平台。例如,通过班级优化大师,教师端可以将习题、科学实验演示、MOOC视频推送给学生,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实时答题、窗口交流、组建小组。此外,还能以光荣榜、积分、奖章图片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奖励,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加强师生交流,并且及时反馈学生知识吸收情况,实现教师与学生的立体、高效、持续互动,在互动过程中实现协作、探究和意义建构,促进学生的智慧生成与发展。通过“互联网+”与课堂教学的智慧融合,形成新的师生互动、知识教授传播的途径。

3.课后个性化辅导

基于智慧教育平台对学生进行课后个性化辅导,教师不用统一布置任务,学生也不用等到下节课才能收到老师的反馈。首先,教师可以在信息化技术平台根据每个学生学情布置任务、推送复习资料;其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进度提交作业,平台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对客观题目给予反馈,主观题目等教师批改后以录制微视频的形式直观快捷地发送给学生,在减轻教师负担的同时,提高了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再次,学生对解析有疑惑的地方可以即时通过班级群或电话与老师、同学交流讨论,拉近师生、同学关系,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五、结语

智慧课堂中的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仍然是当前教育领域值得关注研究的课题。通过实际教学经验我们得知,在一些执行现代教育信息化的课堂上,教学设计与应用策略方面依然存在很多现实问题:学生的注意力并不在PPT演示上,更不在教师身上,而是在智能设备上,且大部分学生更关注与学习无关的内容。因此,突破转变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内容与方法,创设具有智慧的现代化教学体系尤为关键。充分借助智慧教学平台将“互联网+”时代的新兴技术贯穿于课前学情分析、课上师生互动、课后个性化辅导的全过程,从而真正实现个性化教学、智慧学习。

猜你喜欢

互联网+教育智慧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在偏远农村实现“互联网+教育”的新型教育模式的设想
基于SCP范式的“互联网+教育”产业组织分析
“互联网+教育”视阈下的教育共享初探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