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线一网格”模式下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

2021-11-25章小纯雷秋红

现代交际 2021年15期
关键词:群众监督学生党员网格

王 迪 章小纯 雷秋红

(湖南中医药大学 湖南 长沙 410208)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中之重,对增强学生党员党性思维、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是促进党建带团建的重要部分。通过学生党员自我学习教育、党建带动团建、群众日常监督,以行政班级为网格,对基层学生党建工作进行优化是宣传和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题中之义。高校学生党支部应结合各院系学生党员的实际情况,大胆创新,创建不同的党支部模式。[1]

一、“三线一网格”模式的概念解析

“三线”管理包括党员自我学习与自我管理线、党建带动团建线、群众日常监督线;“一网格”即将行政班级设为学生基层党建的基础网格。具体来说,学生党员自我学习与自我管理线,即在党委的统一指导下,从学生党员和学生党支部自身出发,通过学生党支部制度建设、基层学生党建队伍建设、学生党员活动室建设等方式,实现学生党员素质的提升和学生党支部的有效管理。党建带动团建线,即进行“以党带团”队伍建设,形成党建带团建良好风气,通过学生党员进小组、进团支部的方式,将学生党员与团学干部两支关键队伍紧密相连,真正发挥学生党员在引领团组织开展工作和活动的作用。群众监督线,即通过制度来保障大学生群众对学生党员的有效监督;利用新媒体拓展群众监督途径,使每个学生党员都在群众的视野中,随时受到群众的监督,从而及时发现学生党员个体和大学生基层党建存在的问题,改进大学生基层党建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

组建“一网格”即以行政班级为一网格,并将网格分为各个小组,由学生党员牵头并负责各小组工作,将团干部、不积极参加活动的“局外人”、成绩优秀者、学困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融入各小组,采用“一带一”“一帮一”的方式,从相应的各个方面发力,有效帮扶学业、生活、心理等方面存在问题和困难的学生,使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服务群众的品质在日常学习、生活和帮扶活动中得以体现;通过精细化的网格管理,真正实现党建带团建责任到人、落实到位。

二、“三线一网格”模式的建设目标

在“三线一网格”概念明晰的基础上,需要有明确的目标指引“三线一网格”建设具体方向,并在建设目标的基础上,适时调整和创新工作方法。“三线一网格”模式的建设目标为:

(一)制度建设目标

为了有力推动“三线一网格”模式优化高校基层学生党建工作,必须进行制度建设,形成大学生基层党建相关制度,使高校基层学生党建工作有章可循,并且更具针对性。在总体制度方面,需体现制度的严谨性、前瞻性、宏观性,在分类分阶段制度制定方面,应当更注重制度的可行性,制定制度实施细则,从而提高制度执行力和相应效果。

(二)队伍建设目标

以大学生党员为主的队伍建设,首先要提高大学生党员本身的政治素养、政治理论水平,使大学生党员本身成为高校学生基层党建工作的主力军,并在保证大学生党员队伍质量的基础上,动员党员教师、党政领导、校外专家及校友党员的力量,形成全员化的党员辅导团队。一方面,通过党员教师、党政领导、校外专家及校友党员的力量对大学生党员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思想提升和素质培养;另一方面,使全员化的党员辅导团队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学习和生活中对其他同学进行正确引导和帮扶,从而使大学生党员健康成长,作用得以凸显。

(三)监督管理目标

高校学生党支部作为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重要的有机体,不是高高在上的指挥机构,或是与众隔绝的孤岛,它的政治生命力辐射力、凝聚力只有通过群众路线才能凸显。[2]调动团员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形成有力的党团活动助力团和有效的监督系统。通过调动团员干部的积极性,结合学生特点,开展更加喜闻乐见的党团活动,提升党团在大学生中的引领力和影响力。同时,调动群众的监督力量,提升大学生党员服务群众效果,使大学生基层党建更加贴近群众,并具有规范性和示范效应。行政班级这一网格化管理,使大学生党员与学生党支部与各行政班级联系更加紧密,使大学生党员带动班级建设更富实效性,也扩大了党员与党支部的影响力。

三、构建“三线一网格”管理模式,推动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

(一)党员自我学习与支部管理线

1.学生党支部制度建设

学生党支部作为党员成长的学校,肩负着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的任务及对普通党员进行教育的使命。[3]高校应在党委领导下,构建由党支部书记、辅导员、班主任、专业教师党员指导,学生党员参与、分团委学生干部跟进、助力群众监督的年龄结构合理的学生党支部管理模式。各学院党委、党支部书记、教师党员定期为学生上党课,并组织专题学习;实行教师党员轮班制,与学生党员、积极分子及存在思想困惑等方面的学生近距离沟通,将“面对面”服务常态化。通过制度的建立,明确教师党员的工作职责,对大学生党员、重点发展对象、积极分子思想动态及时跟踪,明确“以党带团”各项活动,规范学生党支部日常运行,并以建设的制度为标准,发动群众对大学生党员进行监督,为大学生基层党建提供制度保障。

2.基层学生党建队伍建设

成立“三线一网格”工作委员会,由各学院党委负责统筹协调工作;充分调动教职工党员的积极性,组建专业课教师党员和辅导员团队联盟,聘请学校党政干部、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任教师和杰出党员校友为大学生党员、发展对象、积极分子开展思想提升辅导;聘请专业人员对大学生党员团体进行辅导;邀请部分优秀校友党员为大学生党员讲授如何在工作岗位上奉献自我,为学生党员答疑解惑,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引导大学生党员树立远大崇高理想。学生党支部书记定期组织开展党课学习,提升大学生党员党的基本理论素养,并根据时政要闻和社会热点问题,组织大学生党员开展热烈讨论,使学生党员真正发扬主人翁精神。

3.党员活动室建设

建立学生党员成长辅导活动场地,场地划分为思想提升辅导室、红色经典书籍读书交流角、时政热点更新栏、优秀学生党员事迹展示区、党团一家成果展示带,形成“一室一角一栏一区一带”的五个“一”学生党员活动场地。这些都有利于学生党员及时净化思想、不断用党的理论武装自己;关注大政方针,跟上党和国家发展的步伐,在此过程中积极向身边的优秀党员看齐。在党团工作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激发学生党员、团员凝心聚力,共同谋划、共同参与积极向上的党团活动,为党团建设注入新的思路。

(二)党建带动团建线

1.“以党带团”队伍建设

党建带团建,基础在“建”,关键是“带”,需要加强党团组织的队伍建设,建立以学生党员、团委学生会成员为主,新生同伴辅导员、各班班委为辅的学生干部队伍。采用“学生党员带小组”的方式,即一名大学生党员负责一个学生干部小组,定期进行正确价值观的培养,帮助学生干部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以党的优良传统、先进发展理念及高尚的精神品质武装学生干部,使大学生党员在引领学生干部的同时实现自我提升,形成党建带动团建,团建促进党建的良好氛围。

2.“三带两反馈”工作理念

在党建带团建工作中,既需要加强党对共青团的引领,又要发挥共青团对党的跟进作用,在党的思想指导下,推出更多富有创新性、多样化、受欢迎的党团活动,从而使更多大学生能够从多层面、多角度认识党、了解党、热爱党。党建带团建具体而言就是一带思想建设,学院学生党支部要加强对学院团组织的思想政治引领,帮助广大团员青年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二是带组织建设。学生党支部要帮助学院团委改进组织架构,推动团组织的创新与发展。三是带团组织工作的发展。鼓励团员积极发挥自身应有的作用,将党的先进思想内化为团员的自觉行为。

“两反馈”是各学院党委统一指导下和学生党支部的帮助下,一使学院团委自身建设应有所改进,二使学院团委为学院学生基层党建工作助力,使学院学生基层党建工作更具活力和创造力。

(三)群众监督线

1.大学生群众监督制度建设

大学生群体中群众对大学生党员的监督,是群众借以维护和保障自身根本利益的重要载体,也是遏制高校学生党支部不正之风的有力法宝,严明党支部纪律的有力保障。学院制定《大学生群众监督细则》《大学生党员问题整改记录》《群众谈话记录》《学生党支部信息公开制度》等一系列大学生群众相关制度,以制度来保障群众监督的可行性。

2.大学生群众监督意识培养

在大学阶段,就必须培养学生的群众监督意识,激发学生政治热情,培养其良好的民主素养和监督技能。开展大学生群众监督主题班会,通过班会的形式,讲授大学生群众监督的重要性,来促使大学生摒弃“观望者”心态,重视群众监督。定期举行群众监督专题讨论会,各班组成兴趣小组,进行社会主义群众监督理论学习,使群众监督更加科学化、合理化,并保证群众监督的实效性。

3.拓展群众监督途径

针对大学生这一群体的追求简便、快速的特点,在拓展群众监督途径时,首先就是利用新媒体开展群众监督,如学生党支部建立公众微信平台,实时推送党支部建设近况,及“三会一课”开展情况,使群众能够及时有效监督。开展网上民主评议,使党建工作更加民主、公平、科学、合理。每班推选一名支部联络员,定期征集群众意见,并在党员大会、党支部会议或党小组会议上进行群众意见的讨论,并及时整改。

(四)行政班级为网格

行政班级作为大学的基本单元,是大学教育的细胞。网格化的精细化、系统化的管理是党建带动各行政班级建设的重要模式。大学生基层党建的网格化管理首先应做到的就是精细化。通过支部联络员兼任民意调查员、生活委员兼任矛盾纠纷化解员、宣传委员兼任政策法规宣传员、权益委员兼任民主制度监督员等班干部“双肩挑”的管理方式,使班干部将班级内部事务与大学生基层党建工作紧密结合,并将工作精力集中于自身职责范围内,关注细节,实现责任到人的精细化管理,建立科学合理、公开透明的考核评价体系。[4]

在行政班级内部建立党建带团建小组,小组由班级内部的学生党员或预备党员担任,在尚未发展党员的低年级,党建带团建小组组长由个人申请,群众投票,组织决定选出。各小组其他成员由党团干部、不积极参加活动的“局外人”、成绩优秀者、后进生等组成。在小组日常运行中,党团干部带动“局外人”参加课内外活动,提升此类人群的归属感和集体责任感。小组组长动员成绩优秀者带动后进生,实行“一对一”帮扶,通过“以心交心、以情传情、以力接力”的方式,实现学生党员与问题学生的“零距离”接触,“心暖心”服务[5],从根本上提高基层学生党员质量,推动学生党支部建设,提升基层党建的整体影响力。

四、结语

将教师党员与学生党员紧密结合,并借助校友资源,拓宽了大学生基层党建工作的空间,也为大学生党员提供了更加全面、多维的教育和服务。党团联合,既为团学活动开展指明方向,另一方又使党员活动更具活力和创新性。重视群众监督,加强了大学生基层党建的实效性,也夯实了党的群众基础。以行政班级为大学生基层党建的基本网格,使学生党员真正做到服务群众,实现先进带动后进,实现各班级的整体发展。

猜你喜欢

群众监督学生党员网格
网格架起连心桥 海外侨胞感温馨
新形式下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路径探析
追逐
全面从严治党视角下的高校学生党员管理路径刍议
论高校学生党员模范作用发挥
论民办高校学生党员的培养理念及其价值研究
在国有企业中实施民主管理的难点及对策
开门整党: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