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研究

2021-11-25贾垣丰

现代交际 2021年15期
关键词:邪气中医学受教育者

贾垣丰

(长春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吉林 长春 130117)

中医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和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医文化蕴含的丰富的哲学思想与独特的思维方式,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与指导意义。中医文化的思维、观念与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一定的关联。将中医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分挖掘中医文化所蕴含的宝贵思想财富,能够将具有魅力、韵味的中医思想变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和手段,对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构建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医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

1.治未病

中医学中,“治未病”分为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两个部分。“治未病”思想简要来说,就是通过某些手段、措施,在疾病还没有发生的时候,防止疾病发生,在疾病发生后要阻止其发展。中医特别强调预防保健和养生之道,认为疾病发生前,采取有效的预防保健措施,促进身体和机能健康,远比疾病发生后治疗更有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工作就是及时遏制错误和消极、不良的思想,将其扼杀在摇篮之中,不断对受教育者进行正确的思想灌输和洗礼。因此,合理的借鉴、运用中医文化中“治未病”的思想,“在思想问题发生之前就增强人们的思想‘免疫力’,使思想问题无法产生或被消灭在萌芽状态”[1]。凭借敏锐的观察力与洞察力,密切关注,并且及时对受教育者的思想变化倾向进行及时预见,才能防止其错误思想不断加深,乃至根深蒂固到不可剔除,久治不愈之境。中医“治未病”思想的核心是预防,通过保健、养生的方式,让自己不生病或少生病;而生病时候及时治疗,是为了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传至身体其他的器官;治愈疾病之后进行调理,则是为了强壮身体,防止疾病复发,身体机能素质下降。由此可见,“治未病”的思想和理念在过程上与思想政治教育是相一致的。疾病的发生通常是由于身体感受外界邪气,而人们的思想认识错误,通常也是接受了错误的观念。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帮助受教育者,使其思想道德素质、水平与修养得到提高,更重要的是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动力和前进方向。

只有密切关注受教育者思想状态,才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不能等到受教育者的思想认知出现了错误与偏差,发生行为失当的时候再对其开展工作。只有提前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避免其出现错误的思想倾向,做出错误的举动,才能达到“治未病”的目的。与中医学“治未病”的思想相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外来思想不断传入中国,大学生无法对其做出准确的价值判断,就易受到其影响,从而在面对一些重大问题的时候,出现价值选择、取向错误,是非观念模糊的现象。因此,我们必须全面开展学生工作,防微杜渐,提高警惕,提高其政治鉴别力、敏锐力,自觉抵制西方意识形态领域渗透。

第二,在学生出现思想和行为异常时,要及时干预,绝不能放任不管,将错误思想和行为扼杀在萌芽阶段。大学生思想和行为发生异常变化的过程,从根本上来讲,是量变的过程。疾病在刚刚出现时,就会有某些征兆、迹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我们也应当及时了解和留意学生,在其思想、行为出现异常变化时,及时沟通、交流,疏导,排解,以防止其思想进一步恶化,造成不可挽回的结果。

第三,学生出现思想偏差和行为失当的时候,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我们一定要认真、细心和负责任地及时帮助其消除。大学生思想独立、自主,有时偏激,做事不考虑后果。因此,一旦被错误的思想所误导,想要纠正过来,必须下大功夫、大力气。教育者只有走进其内心,深入内心,才能在平等的前提和基础下帮助其纠正、解决问题。

第四,我们采取了有效的措施,将学生从错误的思想中解救出来之后,一定要继续关注、引导,以防他们再次被误导。要不断强化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使其思想成熟,健康成长。

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坚持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原则,提前做好工作,对产生错误思想倾向的受教育者及时介入,避免出现坐视不管、任其自甘堕落的现象,才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2.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也叫辨证施治,在中医学中,可以分为辩证、论治两个部分。辨证论治就是通过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搜集疾病有关资料,对病人症状、体征加以分析和综合,以此辨别清楚疾病所产生的原因、性质,病灶的部位及疾病的正邪关系;并基于此,加以概括为某种性质和类别的证。而论治,就是依据辩证结果,确定与之相对应的治疗方法和手段。在中医学中,辨证论治的应用可谓相当广。面对不同的证型,在进行临床治疗时,只有合理运用中医学中的辨证论治原则,辨别清楚患者所患疾病属于何种证型,才能够选择相应的正确治疗原则,给予合适的治疗手段、方法。由此可见,中医学中的辨证论治是通过辩证来找出致病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治疗疾病。

辨证论治的思想从哲学的视域来看,属于唯物辩证法五大范畴中的现象与本质。所表现的哲学思想,是透过现象看本质。虽然疾病的外在表现,我们可以用肉眼看到,但是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对症治疗,这就要求我们全面、综合地进行分析和把握。辨证论治很重要的手段就是中医四诊,即在与患者沟通、交流中,察言观色,从而根据经验确定证候,采取与疾病相适应的方法进行治疗。

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发展,网络新媒体更加深刻地已嵌入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很容易出现思想错误和行为异常的现象。但如果我们只关注表面现象,采用机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解决问题,效果往往会不尽如人意,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我们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问题分析。

校园类似于一个开放的小社会,大学生年轻、有朝气,个性化较为明显。开放的社会环境里大学生必然会接触到一些错误的思想和信息,导致思想和行为出现偏差。例如,中医辨证论治中的问诊就是采取与患者对话、聊天的方式,询问病人或病人家属病情,了解疾病的症状、发生、发展变化及治疗的过程,从而进行诊断的方法。而思想政治教育中,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沟通、互动,对我们而言也至关重要。只有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进行良好的沟通,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同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我们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本领,深入学生内心,将每一名大学生都视为一个单独的个体,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性格特点、所出现的不同问题,采取有针对性、个性化的教育,才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3.扶正祛邪

扶正祛邪是中医学的治疗原则。扶正是指提高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免疫力和对机体内外环境的适应能力;驱邪就是祛除致病因素。在正气与邪气抗争中,如果正气处于上风,疾病就会逐步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最终被治愈。

高校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与中医院的功能大同小异。高校中正气与邪气共存,而导致学生产生错误思想和错误行为的根本原因就是邪气占了上风,侵袭了学生的思想。中医学的正气、邪气有相对专业的解释,而高校中的正气、邪气则可以有较为宽泛的解释。凡是有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引导大学生思想境界提升和行为改善的皆是正气,是科学的;反之皆为邪气,是不科学的。[2]

在网络等新媒体出现前,大学生所了解、接触信息的方式极为有限,近些年来,各种网络新媒体悄然而生,信息的传播速度飞快,大学生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了解各种信息。但网络新媒体中有很多负面的信息,这些信息就容易腐蚀人的思想和精神。大学生刚刚经历过高考进入校园,思想、心理等方面还不够成熟,对网络新媒体上的信息不能够有效甄别,容易受到错误思想的侵蚀,从而不辨是非,思想、行为发生错误或出偏差。一些发达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各种媒介、手段宣传其自由、平等、民主思想,试图诱导我国青年一代西化。这些外来文化往往具有极强的吸引力、诱惑力,大学生的认知能力还不足,不能看清这些外来文化背后的问题,从而被这些思想蒙蔽,迷失了自我。

因此,我们不仅要祛除当前环境中存在的邪气,还要扶助正气、宣扬正能量。我们宣扬的思想应当是以马克思理论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思想。马克思主义是经过实验检验的科学真理,是根据中国具体的实际国情不断完善的理论体系,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指引我们前行。“扶正”,就是要引导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有全面、科学、深度、具体的了解;“祛邪”就是让大学生自觉抵制、远离错误的思想文化。做到扶正,只依靠大学生自身的力量远远不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还要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积极引导当代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当代大学生坚定社会主义思想、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我们只有弘扬主旋律,积极宣传科学的思想和文化,剔除网上消极、错误的舆论和思想,弘扬正气、正能量,揭露蒙蔽大学生的错误思想观念的本质,祛除邪气,将弘扬正气与祛除邪气相结合,才能够构建一个利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良环境,为其未来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总而言之,“扶正祛邪”是中医学治疗疾病的指导原则之一,但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起到导向作用,值得我们思考,并合理运用。受教育者所处的环境至关重要,只有将“扶正祛邪”的思想合理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廓清错误的思想观念,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建功新时代;才能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弘扬正气、教化育人的良好功能、效果和作用。只有扶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能量,祛除易误导和腐蚀受教育者的思想;才能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努力构建和开创一个政治清明的大环境。

二、中医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探析

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医治病从总体上来看,是一致的。治病救人是中(西)医的主要目的,治疗人们思想上的“疾病”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的。“治未病”、辨证论治、扶正祛邪思想,是中医学的治疗原则,也可以借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域。而中医学中崇尚的高尚医德、仁心仁术与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崇尚的高尚的师德师风思想也不谋而合。

将中医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研究,一方面,可以为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辟新的途径,创造新的方法,提供新的思路,创造新的理念,从而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感染力;另一方面,可以不断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造条件,提供动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三、结语

中医文化是历史悠久不断发展变化,留给后人不可多得的宝贵精神财富。中医文化中所蕴含的丰富哲学思想,与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某些元素不谋而合。新时代背景下,将中医文化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融合研究,既可以发挥中医文化的独特优势,将中医文化中的精华部分与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育人途径相结合;更能推动、促进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辅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地开展,从而营造思想政治教育良好的氛围,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猜你喜欢

邪气中医学受教育者
浅论党风廉政教育实践中的隐性教育
《神农本草经》对“邪气”的认识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常用的导入活动及其有效性分析
幸福来自感动
乡村医学专业中医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别轻易拔罐刮痧
“生活教育”
浅析充分发挥受教育者主体性的重要性与途径
分泌性中耳炎的研究进展
中医学中的“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