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四平街道元宵行街会民俗文化活动
2021-11-25董莹
董 莹
元宵节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元宵行街是某些区域内独特的元宵民俗活动。四平街道地处上海市杨浦区西北角,占地2.75 平方千米,有10万人口,共有居委会22 个,包括同济大学在内的大中小学校17 所,文化底蕴深厚。为了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丰富元宵节文化内涵,21 世纪初,四平街道在区文化局和区文化馆的大力支持下,倾力推进闹元宵民俗文化系列活动,打造了“元宵民俗风情节”系列文化品牌。
从2005 年起,杨浦区四平街道元宵行街会这一民间习俗于每年正月十五前后固定在苏家屯路和抚顺路举行,至今已经举办了15 届(2020 年因防疫未举办)。苏家屯路主要举办行街会展示活动,抚顺路主要举办非遗文化互动展示活动。活动发展至今,在最初单一的行街展示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并融入了非遗集市、美食一条街、传统文化演出、元宵赏灯会等项目,向市民呈现出一幅立体、动态的闹元宵民俗文化画卷。如今,元宵行街会不仅已经成为杨浦地区一项传承多年的民俗活动,也成为了一个颇具特色的文化品牌项目。
四平街道的元宵灯会主要以居民自发参与,政府协调组织的方式进行。这种方式不仅成为元宵行街会项目规模日益兴盛的有力保障,更是证明了民俗活动的生命力就在民间。具体而言,该项活动内容主要包括动态的行街与静态的展示两个部分。动态活动的内容有各种行街表演,行街队伍包括舞龙舞狮、踩高跷、行旱船、江南丝竹等,近年来又逐年新增了如抖空竹、打莲湘、棉拳、花篮灯舞等非遗类行街展演。静态展示的内容主要是邀请非遗类手工艺人以及街头艺人现场制作工艺作品,与社区居民现场互动,增加其非遗体验。展出的主要民间工艺品有布艺画、微雕、麦秆画、江湾面花、杨树浦大龙灯、蛋雕、香囊、竹笔逆锋倒书、瓶中船模、花样经、手工串珠、老年大学国画、手工饰品、猜灯谜、琉璃饰品、民俗花灯等。
四平街道元宵行街会的组织方式鲜明地体现了民众自发参与、政府协调组织的特点。参与元宵行街会的人员,80%—90%是四平街道及附近地区的百姓,下至学龄前儿童,上至八十高龄的老者,其身份既有社区居民、在校师生,也有企业白领、外国友人。节目的形式与内容也都是由社区及周边居民自己策划设计,居民们根据当届元宵节的主题提前1—2 个月进行节目的简单队形和动作编排,然后以现场表演、图片视频的方式向工作委员会进行申请。工作委员会根据设定的指标和征询居民意见来确定该节目是否可以参加行街会活动,申请成功的节目,队员自己寻找场地排练,最后在演出当天直接到现场表演节目。居民自发组织的节目基本以舞蹈为主,包括民族舞、健身舞、秧歌舞等。另外还有花车巡游队伍,各部花车形式不一,主要由每个居委会根据自己当年的工作特色进行设计。每届行街会,当地居民的自发参与意识和激情都十分高涨。
四平街道元宵行街会的骨干力量是一些经过一定训练的文化团队,如社区民族舞队、社区健身舞队、社区秧歌队、社区腰鼓队等,这些团队基本年年都参加元宵行街活动。除此以外,举行元宵行街会时,四平街道也经常会邀请一些专业的艺术团队和长三角其他省市的非遗团队来参加行街活动。近年来,来自全市各区及长三角地区的优秀非遗团队逐渐加入到行街演出的队伍中来。比如2019 年的行街会举行时,就有来自江苏、浙江、安徽的非遗团队共襄盛会。
为了确保元宵行街会各项筹备工作的顺利推进,使行街会成为“安全、精彩、圆满”的文化盛会,四平街道在每届行街会举办时都要建立一个元宵行街会组织筹备工作委员会,主要参与单位有区创全办、区文明办、区文化局、四平街道等。组委会下设6 个工作小组:一是活动策划组,主要负责节目策划、编排、对接联系,以及环境布置,活动所需设施设备,撰写活动相关文字材料。二是活动宣传组,主要负责邀请市、区级媒体,做好宣传报道及媒体接待工作。三是联络秘书组,主要负责确定区领导和嘉宾的邀请名单、请柬发放,做好活动当天主要领导和嘉宾的接待和服务工作。四是安全保障组,主要负责报批重大活动手续,以及现场安全保卫、消防和交通疏导工作,保障活动周边的交通组织和疏导,处置活动期间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五是环境卫生组,主要负责现场设备电路安装的指导,苏家屯路、抚顺路周边环境综合整治,负责活动期间沿线道路环境卫生保障,落实医院做好人员医疗应急救护保障,落实工作人员、观众用厕,负责活动结束后场地的卫生保洁和整理工作等。六是居委协调组,主要负责联系和协调居委会工作人员,落实周边居委做好活动期间与居民群众沟通等相关工作。元宵行街会的所有活动,均由该组委会向非遗类手工艺人以及街头艺人发出邀请,并由对方自愿报名参与。
经过多年的传承与推广,如今元宵行街会民俗活动已经成为四平地区一张闪亮的文化名片,很好地促进了当地文化的发展。行街会参与团队由最初的本社区团队,发展到上海市各区以及长三角地区兄弟省市的优秀非遗演出团队,不断丰富了非遗元素,打造了杨浦区乃至周边地区有影响力的都市民俗节庆活动,为杨浦区社区民俗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提供了展示的大舞台。2013 年,四平街道因此项活动的连续顺利举办,被上海市文广局推荐申报全国“春节文化特色地区”。2015 年,元宵行街会被评为上海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16 年,元宵行街会被评为上海市民文化节“优秀项目奖”。2017 年“元宵行街会的保护与传承”被评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优秀案例。2018 年四平路街道也因此获得“上海市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018—2020 年度)”称号。2020 年,元宵行街会又被评为“非遗在社区”示范项目。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如今四平街道举办元宵行街会民俗活动已经成为一个具有高度民众认同度与参与度的项目,每年参与此项活动的人数都在万人以上。当地的广大居民不但喜爱此项活动,而且也积极参与此项活动,把参与行街会当成是自己文化生活中一件重要的大事。
当然,此项活动在多年的推进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一是经费短缺。近年来,区政府每年有固定的50 万财政拨款资助此项活动,但是随着四平街道元宵行街会活动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仅仅依靠政府的财政拨款显然难以解决较大的资金缺口。包括非遗集市商品的征集以及来自全市的各个非遗团队所需要的人力及财力等,如今全部都需要由区里负责,这使当地财政感到压力较大。二是平台较小。如今,四平街道元宵节行街活动的辐射面虽然已经扩展至长三角地区,但是基本活动还是局限在本社区及一些周边地区,不利于活动的未来发展。三是专业力量不足。目前四平街道元宵行街会活动基本都是由群众自发组织参加,较多团队并没有专业的老师进行指导,只是由有一定特长的志愿者来担任指导老师,演出水平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四是区域有限。灯会是元宵节中比较传统且热闹的一个民俗项目,但是由于活动进行的主要道路——苏家屯路是上海的一条景观街和主干道,并不能长时间限流,因此举办时间受到一定限制。比如2018 年四平社区灯会,就因考虑到人员拥挤问题而最终取消了。
总之,四平街道元宵行街会作为一项群众参与度较高的传统节庆民俗活动,在上海都市生活中已经逐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越来越受到当地民众的喜爱与欢迎。但是另一方面,这一活动在人力物力条件以及管理等方面依然存在一定的不足,有待改善与提升。对此我们提出的主要建议 是:
1.继续保持四平街道元宵行街会活动百姓自发参与、政府引领组织的独特优势,充分发挥民众自娱自乐、自发参与的特点,使传统的元宵行街会活动更好地融入当地民众的生活,更好地满足当地民众文化需求,吸引更多民众积极参与。
2.进一步提升该项活动的艺术品质,打造新颖独特、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活动内容与形式,使其逐渐成为一个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品牌,以利于后期更好地开展文旅结合活动。
3.进一步扩大该项活动的辐射力与影响力,突破街道本身的局限,更好地和其他单位或者地区进行深度合作。应借助政府的力量进一步搭建民俗活动交流平台,不仅要吸引更多长三角地区的非遗民俗项目进入到四平社区元宵行街活动中来,而且也可以考虑在长三角以外的地区进行该活动的推广,以利于更大范围内的非遗和民俗活动的继承发展。
4.走社会化融资发展道路,与某些社会机构合作,为该项活动的发展与开拓寻求更多的财政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