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市华泾镇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的传承与传播

2021-11-25傅晓红

非遗传承研究 2021年1期
关键词:棉纺织手工技艺

傅晓红

2006 年,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8 年,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振兴传统工艺目录。作为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的保护地上海市华泾镇,有一位国家级传承人已去世,现有市级传承人2 人,区级传承人4 人,均年事已高。

近年来,在“非遗在社区”的工作中,华泾镇与黄道婆纪念馆、华泾社区学校、华泾社区文化中心、东湾艺术中心、园南中学、紫阳中学棉纺织技艺传承基地等一些单位形成联动,并采用委托第三方机构专业运营黄道婆体验馆的方式,在兼顾非遗保护与传承、公共文化服务以及市场化拓展的基础上做了探索。除一些固定的场所以外,华泾镇还通过黄道婆文化节、学习节等节庆活动来扩大手工棉纺织技艺的影响力,增强各年龄段群体的参与度。

目前,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在整个华泾镇地区已经得到了一定的推广与传承,主要通过以下一些方式进行。

一、课程培训

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在华泾社区传承推广的一种重要方式是课程培训,主要内容有纺织技艺、印染技艺、布艺拼贴等。课程培训的形式主要有开设手工棉纺织技艺传承班,建立手工棉纺织技艺传承基地,开办“知布织道”学习坊等。这些培训课程主要依托黄道婆体验馆、华泾社区学校、华泾文化中心以及一些相关的居委为主体来实施。

1.华泾镇社区学校手工棉纺织技艺传承班

自2017 年起,华泾镇社区学校开设了棉纺技艺传承班,由全镇范围内的居委文教干部在社区居民内发动宣传,并负责招募志愿者免费进行培训,有居民自主报名和居委推荐两个途径。培训地点为黄道婆纪念馆(一期:展厅面积300 多平方米;二期:棉纺织互动体验馆)。全镇共17个居委,每个居委招收1 名至2 名志愿者参加培训,培训教师为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非遗传承人,学习内容为三锭纺纱技艺。2017—2019 年连续三年开班,每星期开课一次,每班约15—20人,学员年龄都在50 岁以上。传承班内优秀学员可尝试申报区级传承人,大部分学员学成后转为教师志愿者,参与展示三锭纺纱技艺。

2.园南中学、紫阳中学手工棉纺织技艺传承基地

2008 年9 月,徐汇区园南和紫阳两所初级中学建立了棉纺织技艺传承基地,由传承人向中学生展示并教授纺织技术。园南中学传承基地现有约15 平方米的纺纱体验教室,共有16 台三锭纺纱机;15 平方米左右的印染体验教室;约50 平方米的织布、手作体验教室。园南中学有5个棉纺织相关的社团,每个社团成员约40人。

3.“知布织道”学习坊

“上海市民文化传承及科学创新社区学习坊”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指导,上海申创教育发展中心承办,“知布织道”学习坊属于其中的子项目之一,由华泾镇人民政府和东华大学在华泾非遗JIYI 空间(位于社区文化中心四楼,约100 平方米)合作开办。课程内容主要为服饰搭配、面料功能科普以及手工印染、浮水染、蓝晒染、手工织造、面料拼接等。该课程主要由东华大学配送教师,受到广大社区居民尤其是失独老人与残疾人的喜爱。学习坊每周五开展活动,每期20 人左右。课程从2020 年10 月19 日开始至2021 年1 月17 日结束,共授课8次。课程围绕“纺织服装解读”和“纺织品创意设计”两部分展开。目前华泾非遗JIYI 空间正在考虑引入第三方机构来运营和维护,增加该空间的利用率。

4.华泾镇社区学校布艺师资培训班

围绕纺织布艺,华泾镇社区学校先后开设了手工布贴堆绣画课程、玩美布艺DIY、手工编织、创意草木染、刺子绣等5 门非遗系列女红类课程。课程教材包括《玩美布艺DIY》、《黄道婆——被更乌泾名天下》(2007)、《传承之路》(2013)、《创意编织》(2019)。这类课程主要教授与女红、布艺相关的内容,服务对象为社区居民,地点在社区学校。报名途径与非遗传承班相同,也是自主报名和居委推荐两种方式。培训分春秋两期,春季、秋季学期各开一班,每周开展一次课程,每次课程时长2 小时,每班约40 人,学员平均年龄50 岁以上,经过考核后,统一颁发聘书。现已开展了2 期活动(2018 年、2019 年),共培养了57 名志愿者教师。这些志愿者现已成为“体验活动”板块的主要师资力量,并在社区学校的帮助下制作多媒体课件,开设“黄道婆”人文系列课程,拍摄了47 节女红手工制作的微课,方便开展线上学习。

二、参与体验

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在华径镇传承推广的另外一种重要方式是参与体验。近年来,华泾镇手工棉纺技艺的现场体验活动方式变得更加灵活,主要依托黄道婆纪念馆体验点为主体,月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为重要合作机构,开展运营工作。玩美布艺工作室为活动提供相应的材料包和教学师资。企业、学校、工业园区通过体验课邀请、开设学习点的形式,逐渐形成常态化的合作模式。

1.黄道婆纪念馆棉纺织技艺体验点

非遗手工棉纺织技艺的示范点黄道婆纪念馆位于华泾镇徐梅路700 号,占地面积1500多平方米,免费对外开放。该馆由一家民营企业月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负责全面运营,具体工作是馆内讲解、场馆运营与维护、微信公众号的运营与维护、体验课程的设置与开展、公益讲座、体验活动、纪念馆内的科普基地运作(棉花以及印染植物种植)等。参与这些活动的教师多为课程培训板块的志愿者,以微信公众号作为主要的报名渠道和宣传渠道,并由政府承担体验馆的运营和维护费用。目前,该公司已与镇政府签约,每年免费为政府提供24 场公益讲座、24 场对外开放的体验活动。

2.华泾镇东湾艺术中心印染技艺体验点

东湾艺术中心(民办非企业单位)有近200平方米的展览面积,中心内的印染技艺体验点以印染、蜡染、编织成品展览展示为主,也开设部分印染课程。这里原是东湾村办公地,后作为孵化基地引入东湾艺术中心。

3.华泾镇工业园区等手工布艺体验点

2019 年11 月,华泾镇选取了全镇区域内13 家单位作为手工布艺学习点,包括1 个园区、7 个居委和5 个中小幼儿园。该项活动无固定时间安排,主要根据学习点需求进行灵活授课。

4.玩美布艺工作室(原名“葛霏霏布艺工作室”)

华泾镇手工棉纺技艺的课程培训以及体验活动中需要用到的产品材料包都由玩美布艺工作室配送。玩美布艺工作室为当地一家民非机构,于2012 年挂牌成立,主要负责材料包的制作与配送。工作室现有成员10 人,多为60 岁左右本地社区居民。工作室成员从布艺师资培训班中挑选,培训可以免费,但工作室不支付薪酬。工作室成员进学校开设课程,则由学校承担课程经费,一节课补贴150 元。自2012 年至2019 年,该工作室对外开展体验课程活动累计参与体验者达2 万余人次,开发材料包共计20 种。材料包内容包括针、线、铁丝、胶水、布、说明书等,并根据不同的年龄段制作不同的材料包,如面向幼儿园的材料包则不配“针”等危险的材料。

三、演出与竞赛

近年来,华泾镇还通过演出与竞赛等方式在本社区进行棉纺技艺的传承与推广。如经常邀请本辖区内的棉纺技艺传承人、舞蹈队以及园南中学、紫阳中学的小传承人参与大型棉纺织展示活动演出,参加世界文化遗产日活动和镇黄道婆文化节、学习节、艺术节、科技节等活动,宣传黄道婆的事迹和精神。

自2011 年起,本镇社区学校还承办了徐汇区首届“华泾杯”编织作品大赛,这是一年一度的上海市全民终身学习周的特色活动之一。

在培养出一批志愿者师资力量的同时,华泾镇目前还形成了一批有关手工棉纺技艺的优秀课程、学术论文和实验项目。如“钩针编织”(2010)被评为全国特色课程,教学视频资源“黄道婆——被更乌泾名天下”(2012)获得全国社区教育特色课程资源评比一等奖。

近年来,华泾镇还与区文化局、教育局等单位联合召开了“黄道婆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和“黄道婆与中国社区教育”学术研讨会,出版了《被更乌泾名天下》《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黄道婆与中国社区教育》《传承之路》等著作。

上海市示范实验项目“开展社区教育创业培训的实验”“在社区教育中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途径和方法研究”以及案例《黄道婆文化:巧手慧心促社区女性创业》被上海市终身教育案例集《社区教育我们这样做》收录。

华泾镇社区学校开设的手工布贴堆绣画课程(以下简称“布画”),现已培训学员1000 余人。华泾镇政府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下订单购买学员的作品,作为出访和来访交流的礼品,调动学员的积极性。这些作品被送往德国、韩国、美国等国家和中国台湾、澳门等地区。如2015 年,教育部领导出访波兰,特意定制“华泾布画”作为礼品。在丰富居民业余生活的同时,部分布艺工作室的成员还运营网店,将自己的手工作品销往国内外,做起了跨国生意,并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带动就业创业。

虽然华泾镇在棉纺技艺这一非遗项目的社区传承与推广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棉纺技艺的学员招收越来越困难。虽然在传承人队伍建设方面已有了国家级、市级、区级传承人的梯队,但传承人老龄化严重。为了使志愿者队伍年轻化,华泾镇发动一批居委干部加入传承班的培训,年龄以三四十岁为主。该项目负责人还表示,未来会关注恢复纺纱技艺,完善纺纱与织布技艺流程以及传统工艺、花样的采集与保留等。针对此项目标,已通过微信公众号向社会征集老旧物品、花样和技艺人才,但实际收效甚微,这部分技艺的保留和传承工作并不顺利。

此外,该示范点宣传力度较弱,缺乏品牌运作,活动铺设面太广泛,暂未形成独特的品牌项目,周边基础服务设施配套也有待完善。

针对以上问题,建议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相关项目的经营运作,一方面在人员招聘管理上具有灵活性,更加专业,并且能够以项目的形式引入人才,契合不同的项目需求;另一方面则可以减少政府人员管理成本,降低政府聘用人员的成本和难度。另外,可以考虑采用分层分类的方式更好地对该项目进行推广。如节庆、赛事、展演面向广阔的群体;玩美布艺工作室的体验活动面向学校和企业,活动形式较为灵活,群体流动性大;园南中学与紫阳中学社团主要面向学生,活动时间等较为固定,是常态化的定向传播;社区学校面向社区居民,这部分活动不仅仅是体验,更肩负志愿者团队培养的任务。可见,从社区学校到节庆赛事,活动覆盖的人群越来越广,不仅包括社区内老人,也通过这些活动将儿童、青少年、上班族一同纳入“非遗在社区”的对象,初步形成“非遗在社区”参与主体的多元化、多层次结构。

猜你喜欢

棉纺织手工技艺
金属抬凿和錾刻技艺绽放苏州
琉璃灯工技艺的魅力与传承
黄道婆
郑庆章 把“弄虎”技艺传回大陆
中棉行协发布主营业务收入百强榜
“卓郎”2018年棉纺织行业主营业务收入排名发布
2017年中国棉纺织行业主营业务收入百强榜发布
淳度:泉州卤煮的“匠”技艺
手工剪纸
手工DI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