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资助计划及其实施
2021-11-25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康乐及文化事务署非物质文化遗产办事处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康乐及文化事务署非物质文化遗产办事处
引言
首份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中包括480 个非遗项目;首份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涵盖20 个具有高文化价值的项目,其中包括港式奶茶制作技艺、粤剧、长洲太平清醮、扎作技艺、黄大仙信俗等,成为特区政府在分配资源和采取非遗保护措施时,订立缓急先后次序的重要参考。
除此以外,为进一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特区政府于2018 年年底批准3 亿港元拨款推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助计划”,以推动社区参与和加强对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工作。计划由康乐及文化事务署(以下简称“康文署”)辖下的非遗办事处负责推行及管理,并经咨询非物质文化遗产咨询委员会的意见后,制订资助范畴及内容。计划包括“社区主导项目”及“伙伴合作项目”,非遗办事处每年都会推出一次,为不同对象提供资助,期望利用社区力量,推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资助计划的内容
非物质文化遗产资助计划包含“社区主导项目”和“伙伴合作项目”两个主项,市民可申请经费进行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工作,以期达到以下目 的:
·加强保护、研究、教育、推广、传承本地非遗项 目;
·支持本地非遗传承人及传承团体的传承工 作;
·推动社区参与保护非遗的工 作;
·提升公众对非遗的认识、了解及重视。
在焊接温度530 ℃和焊接压力3.5 MPa的条件下,保温时间对铝合金扩散焊接头抗拉强度的影响如图3所示.从图3可知,当保温时间为3 h时,焊接接头的抗拉强度为56.7 MPa.随着保温时间延长,焊接接头的抗拉强度先增加后减小.在保温时间为7 h时,接头抗拉强度达到最大值137.3 MPa.在扩散焊接的过程中,延长保温时间可使界面元素充分地扩散, 有利于焊接接头组织与成分的均匀化.保温时间较短时,界面原子间扩散不充分,不能形成广泛的原子间结合,因此接头的剪切强度较低.但保温时间过长会导致晶粒长大,使接头的抗拉强度降低.
1.社区主导项目
非遗办事处于2019 年3 月25 日推出“2019 年社区主导项目”,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助计划”首个资助项目。“社区主导项目”的运作模式是由社区人士或团体构思计划,再向非遗办事处提交资助申请。项目的资助范围涵盖所有与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及清单项目有关的计划,根据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发展情况及资源上的考虑,项目会优先考虑支持包括特定元素的申请计划,例如有传承团体或传承人参与的计划等;而项目的资助对象主要为能够传承或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人士或非营利团体。由于项目在资助范围方面给申请者提供了很大的空间,所以社区对项目的反应非常热烈,在短短六周的申请期限内,非遗办事处共收到91 份申请。申请经非物质文化遗产咨询委员会辖下的评审小组评审后,康文署最后决定为23 个申请计划提供资助。“2020 年社区主导项目”亦已于2020 年1 月8 日推出。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影响下,项目在申请期限内仍然收到73 份有效申请,并批准了24 个计划予以资助,反响热烈。
获资助计划涉及多个不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十分多元化。部分计划以社区推广的教育活动为主,获资助者通过自身的人际网络,向特定的对象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例如有获资助者便运用本身在学校开展教育活动的契机,配合传承人的参与,向学生介绍与祭祖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部分计划为培训课程,内容为通过传承人口传心授的训练,提升参与者对特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的造诣,传承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也有部分计划与传统节庆的筹办相关,这些传统节庆大多是依靠社区的经济资助才得以延续举办。不少项目正面临传承困难,“社区主导项目”的资助舒缓了筹办有关节庆的人士和团体的财政压力,令这些日渐式微的传统节庆得以继续传承。
获资助计划除了性质多元化外,部分也极具创意及深度。其中一个计划的负责人多年来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工作,发现很多香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并不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和传承的意义,令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日渐式微。于是该计划的负责人提出了一个培训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构思,希望通过一系列的培训,让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重新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从而引导他们参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有关计划正在进行中,最终成果虽然尚未充分展现,但计划的构思极具前瞻性,这些都是特区政府在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助计划”时所乐见的。
“社区主导项目”获资助计划的成效仍有待观察,但从收到的申请计划来看,项目在推动社区参与方面是颇有成效的。项目能够运用社区和团体的动员力量以及民间智慧,推动一些特区政府未能兼顾的工作,从而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更为全面。
2.伙伴合作项目
非遗办事处先后于2019 年11 月8 日和2020 年7 月15 日推出“2019 年伙伴合作项目”和“2020 年伙伴合作项目”。“伙伴合作项目”的运作模式是由非遗办事处咨询非物质文化遗产咨询委员会的意见后,制订特定的题目,并邀请符合资格的人士及团体作为合作伙伴,就有关题目递交申请计划。
“2019 年伙伴合作项目”共推出了3 个题目,分别为“‘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研究及专刊”“增补‘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项目调查及研究”以及“非遗专车”。非遗办事处在申请期限内共收到24 份申请,经评审,康文署最后决定为12 个申请计划提供资助。
在“2020 年伙伴合作项目”中,非遗办事处更进一步加强出版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书籍的工作,除了再次推出“‘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研究及专刊”外,还推出“香港非遗系列”,以“岭南风物与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进行研究及出版专刊;“增补‘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项目调查及研究”也再次推出,继续就未列入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的项目进行调查及研究。项目亦专门向年轻人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创意馆”计划邀请经验丰富的策展单位,负责策划、演绎、设计及布置一个以年轻人为主要受众的展馆,作为吸引年轻人参与推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地;“非遗大本营”则是配合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的展览更新计划,加强教师及学生服务,推出多元化活动,提升他们对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并鼓励他们参观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及参与有关活动。该轮“伙伴合作项目”共收到58 个申请,其中15 个申请计划获得资助。
有别于“社区主导项目”,“伙伴合作项目”的资助范围较小,申请门槛亦较高,其价值在于能够针对性地推进当下较迫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研究及专刊”正是鉴于香港缺乏介绍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专书而推出的题目;“增补‘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项目调查及研究”则是针对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的增补而推出的题目。
虽然“伙伴合作项目”资助范围较“社区主导项目”小,申请门槛亦较高,但不代表“伙伴合作项目”能够做到的工作不如“社区主导项目”。反之,“伙伴合作项目”能够针对“社区主导项目”未能覆盖的层面推出相应的题目,达到相辅相成的效果。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助计划的实施
非遗办事处加强与社区和伙伴合作,扩大了香港非遗保护的工作面,包括社区推广、学校推广、传承培训、大型活动、研究和出版及保护非遗这几个层面。
1.社区推广
非遗办事处加强了社区层面的非遗推广,提升公众对非遗的认识。在2019 年和2020 年的“社区主导项目”中,有不少社区推出的项目得到资助,例如“非遗寻源·香港祭祖文化推广计划”“港非遗·港传承——18 区非遗教育及推广计划”“说唱教传‘地水南音’计划”“广东手托木偶制作及传承计划”等。而在2020 年“伙伴合作项目”中,非遗办事处推出“非遗创意馆”和“无障碍赏非遗”两个项目,目的亦在于将非遗带入社区以及不同的群体(例如伤健人士),同时唤起社会各阶层对非遗的关注。
2.学校推广
我们期望非遗成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所以在过去的“社区主导项目”和“伙伴合作项目”里,非遗办事处通过非遗资助计划,与有学校教育活动经验的团体、组织和专家合作,将非遗带进校园,让年轻人从小就能认识非遗。由“社区主导项目”推出的学校推广项目有“纸的艺术:扎作艺术的前世今生”“体验剧场《总有一个喺左近:香港非遗“睇”验之旅》”;由“伙伴合作项目”推出的学校推广项目有“非遗专车”(在两个学年里到访香港中小学,以互动节目推广非遗)、“非遗绘本”(出版10 本以小学生为对象的绘本)、“非遗大本营”(加强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的教育功能,提供教师及学生活 动)。
3.传承培训
我们意识到,非遗需要后继有人才能传承下去,所以在非遗资助计划的框架里,非遗办事处尝试加强社区组织、高等院校和非遗传承人在传承非遗中的作用。例如在“社区主导项目”中推出训练非遗传承人的项目,由这些组织和人士推出传承培训课程,引起公众对学习非遗的兴趣。
4.大型活动
非遗资助计划亦支持一些以大型嘉年华形式向公众介绍非遗的计划,例如“第四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市集”“2021 盂兰文化节”“客家文化节”“鸭脷洲洪圣传统文化节”等,让非遗成为社会同享的资源,公众可在游乐的过程中学习非遗的知识。
5.研究和出版
这是非遗办事处的重点工作之一。非遗资助计划是一个公开的平台,通过与社区和学界联结,提升社区和非遗办事处研究、记录和出版非遗项目的能力。过去获“社区主导项目”支持的出版/记录项目有“三个潮籍盂兰胜会——研究、传承与推广”“大坑舞火龙的历史与社会脉络——口述历史资料记录与出版计划”等。而“伙伴合作项目”也支持了18 项“香港非遗代表作名录”项目的研究及出版专刊计划、以宏观角度研究香港非遗及出版专刊的“香港非遗系列”计划、增补“香港非遗清单”项目调查及研究计划、香港不同族群非遗项目的全面普查等。
6.保护非遗
非遗资助计划会在财政上直接支持非遗项目的运作,例如通过“社区主导项目”支持地方传统节庆的举办,如盂兰胜会、天后诞、薄扶林中秋舞火龙、香港汾阳郭氏(九龙城)祭祖(七十周年庆典)等,让这些项目得到最直接的支持。
此外,非遗办事处鼓励将非遗资助计划成果在网上发布,包括在线教学、电子书及影像分享,以配合年轻人吸收和分享信息。同时,不断丰富非遗办事处网上数据库内容,将更多非遗项目的录像用于线上分享,让公众不受时地所限,便捷地接触到非遗项目。
结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和推广工作任重道远,非遗办事处的成立,正展现特区政府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和决心。而深化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和记录工作,增补香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和代表作名录,将是非遗办事处未来的重点任务。
“非物质文化遗产资助计划”加快了香港保护非遗的步伐,为香港非遗保护提供了合作平台,加强了社区在非遗保护和推广方面的参与。同时,通过与院校和专家的合作,加强对非遗项目的记录、研究和出版,为保护和推广非遗提供扎实的基础。此计划的最终目的是为社区和合作伙伴提供一个契机,以带动多元化的非遗推广项目,提升全社会对非遗的认识,共同保护非遗。
“非物质文化遗产资助计划”推出至今已运作了两年,为使计划顺利地推进,我们将进一步深化计划内容和推进策略,继续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提供激励政策,让计划持续带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香港的传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