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上海市“篆刻艺术进校园”项目试点学校的调研报告

2021-11-25上海市艺术教育委员会篆刻专业组

非遗传承研究 2021年1期
关键词:进校园篆刻上海市

上海市艺术教育委员会篆刻专业组

一、上海市“篆刻艺术进校园”试点学校调研的背景与目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有力地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自信心、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

篆刻,以中国古文字为基石,同时兼具艺术性和实用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2006 年《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中大力提倡在中小学生中发扬和继承中华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2018年,上海市艺术教育委员会(以下简称“市艺教委”)专门成立了篆刻专业组,以“篆文化之灵秀,刻民族之魂魄”为主旨,大力推进上海市“篆刻艺术进校园”工作,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培养师生民族和文化自信、审美和人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2019 年,通过校、区两级自主申报,经市教委审核,按照每区3 所小学、2 所初中、1 所高中的标准,确定了103 所中小学、6 所高校共计109所“篆刻艺术进校园”试点学校。市艺教委对此项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和全面指导,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全面加大投入力度,确定了嘉定区方泰小学和虹口区第二中心小学两所重点发展的学校,投入资金支持和软硬件设备支持。

两年来,市艺教委组建团队、组织活动、培训师资、走访调研、教学研讨、举办巡展,有序推进上海市“篆刻艺术进校园”工作,把相关活动办得有声有色,广受好评。

为更全面地了解近年来109 所试点学校特别是103 所中小学试点校的师资情况、学生人数、课程设置、上课时间、硬件设施、薪酬待遇等现状,以及试点学校教师对各类活动和师资培训的意见和建议,市艺教委篆刻专业组于2020 年7 月组建调研组开展调研,并于10 月形成调研报告。

本次调查问卷向上海市103 所“篆刻进校园”中小学试点学校发放,共收到111 份有效答卷。问卷主要采用单选、多选、填空的形式,内容涵盖教师、教学、课程、硬件设备、津贴、教材、建议等方面。通过问卷反馈,可以清晰地看出上海市“篆刻艺术进校园”工作在试点校已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改进。

二、本次调研反映出的现状和问题

1.项目开展时间短,总体成效显著

总体来讲,“篆刻艺术进校园”工作启动至今只有不到两年时间,但是取得的效果较为显著。市艺教委于2019 年4 月28 日正式启动上海市“篆刻艺术进校园”工作,以韩天衡美术馆为培训基地,特邀篆刻大师韩天衡为顾问,建立张炜羽、吴天祥、朱晓东、徐庆华、孙慰祖等书法篆刻家组成的专家指导团队,成立上海市艺教委篆刻专业组,搭建交流平台,开展系列活动;遵照《上海市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试行稿)》《上海市中小学拓展型课程指导纲要(征求意见稿)》以及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等文件精神,集众多篆刻名家、课程专家、一线教育工作者之智慧,开发编写了一套适合上海市中小学生使用的课程教材《篆刻》。仅一年时间就把上海市各区各篆刻学校从原来的各自为教,发展形成各大中(含职校)小学全面、整体、协同推进篆刻教学的局面。

2.试点学校涵盖面广,推广空间依然存在

每区3 所小学、2 所初中、1 所高中,加上若干职校和高校,试点校覆盖面广,初步形成篆刻教学“一条龙”衔接链。大部分学校积极组织、主动参与各级教育部门和社会机构组织的篆刻比赛和篆刻活动,教师的篆刻技能和教学水平获得提升,学生也取得一些成绩。大多数学校都参加过市、区组织的比赛、培训、讲座等活动,但仍有一些学校未曾举办或者参加过活动,市艺教委还将继续加大推广的范围和力度。

3.专职篆刻教师数量不足,人才缺口较大

学校篆刻长期缺少系统性教学,仅作为兴趣类活动,学生们对篆刻艺术的历史和发展现状比较陌生,甚至很多从事篆刻教学的教师对篆刻也不甚了解。

例如问卷中“学校篆刻专职教师是否为书法篆刻专业出身”一项,56.76%的答案为“否”。在“教师主修专业”一项中,主修专业为书法篆刻的教师仅占35.14%,51.35%的教师主修专业为美术,9.01%的教师主修中文或历史,2.7%的教师主修体育。“专任学科”一项显示,45.95%的教师是美术教师,12.61%的教师是语文教师,仅有27.93%的教师为专业的书法教师。

从年龄来看,篆刻试点校近七成篆刻教师年龄集中在30—50 岁,只有14.41%的教师年龄在20—30 岁,18.02%的教师年龄在50 岁以上。而拥有中级职称的教师占56.76%,高级职称的教师占17.12%,没有特级和正高职称的教师。上述情况都是影响篆刻教师课堂教学专业性、有效性的因素。

4.教师队伍专业发展不均衡,培训需求度高

“社会兼职”一项显示,参与问卷调研的111 位教师中,有1 位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20 位是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25 位是区书法家协会会员,83 位是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会员。“获奖情况”一项显示,29.73%的教师从未获得过任何奖项,39.64%的教师获得过市级奖项。可见,试点校篆刻教师的专业发展不均衡。只有教师达到一定的专业水平,才能更好更有效地进行教学输出,带领学生进行篆刻学习。因此,对试点校教师进行篆刻专业技能的培训有一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市级培训中,您希望得到哪方面的指导”一项显示,有42.34%的教师希望学习篆刻实操技能,32.43%的教师希望参加名师示范研讨。而选择学习“篆刻专业理论”和“篆刻教学理论”的仅占7.21%和9.91%,说明目前大部分教师更需要篆刻实践技能方面的培训。

5.专职教师待遇较低,学校重视程度不一

“开展篆刻教学,学校是否发放课时津贴”一项显示,有31.53%的教师表示学校未发放津贴。“学校发放的篆刻课时津贴相对体育、美术、音乐、劳技等课时津贴标准”一项显示,9.01%的教师选择“相对较低”,34.23%的教师选择“不清楚”。“篆刻课程实施过程中是否有经费投入”一项显示,33.33%的教师回答学校从未投入经费。“一年的篆刻教育经费投入大概多少”一项显示,45.95%的教师回答1000 元以内。学校的课时津贴和经费支持也是影响教师教学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由于篆刻教学的特殊性,需要一些专业的设备和材料,学校经费的支持直接影响了教学能否得到有效实施。

6.课程支持不足,活动宣传力度仍需加强

由于受各个学校的教师、设备、校方的重视程度等因素的影响,每个学校呈现出不同的问题。例如“自挂牌以来,学校组织过哪些与篆刻有关的活动”一项显示,有23 位教师反映还未举行过任何活动,1 所学校还未挂牌,其他学校参与或者举办过校级、区级、市级的比赛或活动。“学校参加过哪些市区组织的篆刻活动”一项显示,有20 名教师反映从未参加过篆刻活动,其他教师参加的篆刻活动有教师培训,参加展览讲座,或区级、市级、长三角地区、国家级青少年比赛等活动。

三、后续工作建议和实施策略

通过对调研结果的分析,并结合“篆刻艺术进校园”的工作实际,建议后续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深化文化内涵引领,完善长效发展规划

应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视角来看待篆刻教学。汉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中国的古文字是现代汉字的源头,篆刻则是古文字的重要载体之一,篆刻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美的认识。中国篆刻的发展也伴随了中国历史的发展。通过开展与篆刻相关的综合实践活动,能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对传统文化和中国历史的认同和理解,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了解历史,学史明志。

由于篆刻的学习提高过程比较艰苦,而中小学生的注意力易分散,对篆刻的学习不能仅仅停留于传授技法,还应让学生了解篆刻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建议在相对单调的技法训练课程中,加入艺术欣赏、文化普及和创意设计等内容,提升篆刻课堂的魅力和活力,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传统的中国篆刻之外,结合生活产生新的创意。也可以把篆刻融入校内各个节日的主题活动中,既可以在校园环境中渗透篆刻文化,也能激发学生学习和创作的兴趣,这无疑是对篆刻学习最好的辅助。

要建立和完善“篆刻艺术进校园”工作的长效机制。加强四个片区和篆刻专业组的建设,确立全市篆刻工作的组织架构,加强片区间、各区间的交流与研讨。加强与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上海市教委教研室、校外书画教研组等的协调与沟通,协同推进“篆刻进校园”工作。建立属于上海市大中小师生的印社,为师生提供切磋、交流和创作的平台。要完善试点校的增选、评优机制,让更多在篆刻教育教学方面有特色、有亮点、有成效的中小学加入试点校行列,在试点校中,依据其篆刻教学的实际成效、声誉口碑、办学特色等,定期评选篆刻示范校,带动更多的学校发展篆刻特色教学。

2.通过市级专业组引领,平衡区域试点校结构

篆刻专业组应当加强自身队伍的培养和建设,促进各区之间合作与交流,充分发挥专业组的功能和作用,充分发挥四个篆刻片区的互帮互助功能,片组长组织日常的篆刻研修活动,安排篆刻特色学校帮助后起学校,可采用送教上门、组织联盟活动和片区教研活动等形式,借助组长的专业引领和团队合力,带动区域内篆刻教师的成长。

在分区块管理、协调与合作的同时,加强教师篆刻专业培训。培训形式集中与分散相结合,集中培训可以请市级名家办讲座,做短期指导,分散培训可以结合各区自身条件,聘请专业人士授课,教师同行互相交流学习。

3.推进专业人才培养,完善师资队伍结构

调研问卷反映出需要不断充实专业师资力量,大力推进专业人才培养。自2014 年华东师范大学接收第一批书法篆刻研究生以来,已经有许多硕士毕业生进入上海市校内外教育系统,包括各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和大中小学,成为专业的书法篆刻教师,为上海书法篆刻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新生力量。但是,高校篆刻专业发展较不平衡,目前上海高校在本科阶段开设书法篆刻专业的只有上海师范大学。自1999 年开始,该专业每2—3 年招生一次,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北京有10 所,河北有5 所。上海市高校的书法篆刻专业建设工作亟待政策扶持,以便进一步形成大(职)中小“一条龙”衔接的格局,既能使学习篆刻的学生得到专业培养,又能使高校每年有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充实教师队伍,为篆刻文化、技艺的传承储备师资力量。另外,在倡导发扬奉献精神的同时,也需切实关注篆刻教师的薪酬待遇及其专业技术职称的晋升。

在推进专业人才培养的同时,也提倡教师“一专多能”,可以鼓励更多非书法篆刻专业的教师加入篆刻教学队伍。

4.开展多样的比赛展示,提升师生参与积极性

篆刻是实践性很强的一个艺术门类,需要不断的创作与练习才能提升技艺。教学相长,教师的专业水平会大大带动学生的创作水平,而学生学习能力的不断提升也会倒逼教师不断学习,提升专业水平。对于艺术学习来说,比赛与展示的平台和机会尤为重要。

以展促创,以创促教,以活动促提升。篆刻创作永无止境,没有最高水平,不能等到“够专业”才创作,初学也能创作。市、区要开展多样性、多元化的活动,为各类师生提供篆刻作品评选和展示的机会,如每年举行主题不一的优秀篆刻作品评选展示活动。还可以与其他省市加强合作,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和平台的创设可以激发师生创作的兴趣和参与积极性,推动师生创作水平的提升。

5.统一市级教学标准,推进系列课程研发

在篆刻基础训练阶段统一教学标准。目前,中小学书法已经有了统一的教学标准、教材和课程,而篆刻还处于“各自为政”、无教材、无课程标准的松散状态。为此,上海市艺术教育委员会篆刻专业组聘请市篆刻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一线篆刻教师,组成研发团队,编撰《上海市中小学篆刻课程——初级、中级学生版》(即将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在全市范围内遴选了5 所课程试点校进行新课程的试点教学,在此基础上,向全市各试点校有序推进。下一步,将组织专家在试点基础上,制订统一的课程标准。

除了编写统一的教材,制订统一的课程和课程标准,还可以编写统一的配套教辅书、教师教学用书、练习册,制作课件微视频和具有上海特色的课程资源包,方便专业能力薄弱的师生入门学习。同时,应该尽快有序推进新编写的《篆刻》读本进校园,让教师在篆刻基础训练阶段可以使用统一的教材。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编写校本教材。

6.树立学生规则意识,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篆刻艺术有较严格的法则,篆刻课不应仅仅是技能训练课,还应是脑力训练课,要以练习篆刻为契机,在篆刻技巧的传习、领悟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在书写法则、篆刻技艺的消化吸收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分析力和创造力,在作品的构思创造中增强规则意识,以便更好地理解社会和生活。

归根结底,篆刻教学是美育教学。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规则意识的同时,不能让规则抹杀孩子创造和爱美的天性。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学习书写和篆刻的方法,如何引导学生静心临习笔画、临刻字形,如何引导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美,如何引导学生创新运用篆刻的知识,结合自身的积累,创作出富有创意的作品,这些都是书法篆刻教师在教授技法和知识的同时需要思考、深挖和设计的。

猜你喜欢

进校园篆刻上海市
上海市能源经济相关信息
——2022年1-6月
上海市能源经济相关信息
——2022年1-5月
上海市房地产学校
经典彩调进校园
舞龙舞狮进校园
篆刻
优秀剧目进校园
对联文化进校园
养生八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