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时代湘西州土家族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2021-11-24李子怡

今古文创 2021年45期
关键词:创造性转化

【摘要】湖南省湘西州是土家族传统文化最重要的保留地区,土家族人口占湘西州人口数量最多。随着新时代的发展,湘西州的土家族传统文化面临发展断裂。

【关键词】湘西州;土家族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45-0073-02

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提出

十九大会议报告指出,我们正迈步向前,走向新时代。而新时代是强起来的时代,强起来离不开两种力量的强,一种是物质力量的强,一种是精神力量的强。文化就是一种最深层次的无形的精神力量,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精神力量无时无刻不影响着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准确来说,精神力量是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基础的力量,是国家和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和魂魄。2013年12月30日,我国领导人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首次提出创造性转化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强调了“要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由此可知,创造性转化主要是指文化要经过改造后更加适应、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能更加契合地为现代化建设而服务的文化。创造性转化既不是全盘继承从前的文化,也不是全部抛弃从前的文化,而是推陈出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当前我国传统文化急需进行的这样一种转化。

二、湘西州的土家族传统文化

湖南省湘西州的土家族传统文化资源极其丰富,包含了结婚嫁娶、节日庆典、文学艺术、宗教信仰、手工技艺等方面。

(一)婚丧嫁娶方面。哭嫁:当女方接到婚期喜讯后,于婚前必须哭,称之为哭嫁,哭嫁时间,一般是在7-20天之间,最长可以达到1个月。不论男方是否满意都必须要哭,并且要哭得口干舌燥嗓子沙哑,如痴如醉,才算聪明能干,否则便会被人讥笑,认为女方愚昧无知。

丧葬:丧葬仪式一般与汉族相同,子女须披麻戴孝,请道士开路,富有之家还要替死者做道场。至于猖死者,即在外被杀害、跌死、淹死、烧死等,须在室外用晒谷子的垫子搭上一棚房,由道士超度,富有的还有做翻解道场,否则猖死者就会成为野鬼,流浪篱垣之下,抢稀饭过活。

(二)节日庆典方面。土家族平常比较大的节日,有正月十四日、清明、四月十八日(小端午)、六月六、七月半、九月九重阳等。每个节日都要敬神,如正月十四或十五日,敬仕官神,二月逢社敬社菩萨五月十五日(即大端午)划龙船,据说谁划得快、划在前头,谁的年成就好。七月七日吃新,把苞谷豆子等放在神龛上敬祖宗。七月半敬祖宗,十月秋收后跳仙,请土老师,把谷种埋在地下,到来年立春后挖出,看哪样种子好,就多种哪样,以便丰收。

(三)宗教信仰方面。土家族人民信奉神明,最突出的敬奉土王,每个村落都设有土王庙,庙内供奉的有三位神像,即彭公爵主、向大官人和田好汉,这三位这些都是土家族流传的圣人仙人。每逢过年过节和婚嫁,都须去土王庙敬奠,最隆重的要算正月的摆手仪式,以表对土王的纪念,祈求来年清吉顺利,平常遇有灾难,亦有去土王庙杀牲许愿的,祈求免灾降雨。

此外,土家族人民还信奉佛教、道教。三月十九,六月十六,九月十九(农历)是观世音菩萨生日,均需敬之。

(四)文艺方面。土家族的文艺活动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一般都是为了生产、为了劳动而创造的,有很多还在传承,但也有些已经失传了。

狮子:二人披被装狮子,一人戴猴面装狮王配合舞蹈,可以跳桌子翻板凳,深刻地表现了狮猴欢乐的动作,并且有锣鼓伴奏,土家族过年过节或庆祝大会时都喜欢玩狮子。

龙灯:有布龙、篾龙、曹龙三种。前两种多是春节时候民间的文艺活动形式,后一种是干旱年景农民求雨用的,其他与汉族相同。

摆手舞:社日祭祀社神菩萨(五谷大神)的一种文艺活动。人们看到的是五人演奏唱和的一种,即一人打锣鼓,一人唱舞词,一人和词,二人绕此三人跳摆手舞。

唱山歌:原来都是单独的歌颂和抒发男女爱情的一种文艺形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便渐渐发展到歌颂劳动生产和国家大事等。

(五)手工技艺方面。过去由于土家族聚居地区经济不发达,一切生活用品大都是靠自给,故土家族妇女在针织方面都有很好的技术和习惯,一般土家妇女不仅在生产上是能手,而且还会纺纱织布,刺绣花朵整办衣着等针织手艺。土家族刺绣非常精致、耐久,有的一床土花被面要绣一年的功夫,非常好看和耐用,一般能用几十年还是焕然一新。土家族妇女的衣着上也有刺绣的花边,如托肩衣领滚边,围裙、裤脚和鞋子上过去都有刺绣的花朵。

三、社会变迁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新时代的社会变迁也呈现出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的态势,电脑、手机、高铁、飞机进入了湘西州这个少数民族地区,让湘西州感受到了时代发展带来的红利,当然也使得土家族民族文化的传承受到了一些冲击。

(一)传统文化逐渐失去其传承和发展的场景。土家族的传统文化是土家族人在千百来年间的生活中不断形成的,文化包含了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但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土家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特别是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乡村人口不断地向城镇聚集,在湘西地区很明显的现象就是很多农村只剩下了老弱病残人士。这样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也使得一些传统文化失去了其传承和发展的场景。比如摊堂舞,表现的是土家族人农耕活动的舞蹈,随着城镇化的发展,生活在农村的土家族人的生存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耕活动的减少,使得摊堂舞失去了它传承和发展的场景。

(二)传统文化的继续流传受到影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交往日益频繁,距离缩短了,文化生活丰富了,人际交往便利了,但对于传统文化传统节庆而言,就失去了它存在和必要的價值。譬如土家族人过“赶年”的传统,已经改为慢慢改为大流的“年三十”。过赶年的民族传统,如果没有得到很好的民族文化教育和耳濡目染的影响,随着老一辈人的离去,很有可能在下一代断裂。

(三)传统文化不再适应当代主流的消费需求。众所周知,土家族人的手工织锦是做得非常好的,其中最出名的是“西南卡普”。在土家族文化中,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但工业文化的冲击,使得传统技艺的学习既枯燥、又缺乏时效性,不再符合现代社会的消费生产需求。土家族的年轻人纷纷转行,或者进行其他行业,或使用机器,不再愿意耐心地学习传统工艺。土家族的传统工艺传承面临着巨大的困难。

四、湘西州土家族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思考

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湘西州土家族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创造性转化的路径探索是一个实践性的课题。

(一)营造有利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浓厚氛围。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知道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不能忘记我们的根,也不能忘记我们民族的文化。所以,要转变继承和发展土家族传统文化的理念,准确地把握新时代人们对文化需求的特点和趋势,对湘西州土家族传统文化进行符合人们要求,符合时代要求的补充、完善、拓展和创新。除此之外,还要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挖掘诚实守信、爱国敬业、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对社会有帮助的价值理念,让这些价值理念营造出一个适合传统文化创造性轉化的氛围。

(二)将湘西州土家族传统文化与市场经济相接轨。湘西土家族传统文化中的很多内容是能够转化为经济效益的。将传统文化与市场经济相接轨,对于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工作具有很大的意义和推动作用。通过经济开发,与市场经济相接轨,通过旅游、展销、商贸交往、电商营销等一系列的形式进行拓展,赋予民族文化以新的活力和动力。湘西州本来就属于贫困的山区,是我国西部大开发政策的范围,土家族群众面朝大山,生活相对闭塞,经济上大多也是过得较为拮据,如果能够将民族文化与市场经济相接轨,既可以让民族文化得到一些传承和发扬,又能够一定程度上改善和解决土家族群众经济上的问题,给湘西州的少数民族群众多一条脱贫致富的路子。

(三)要通过现代教育发扬湘西州土家族传统文化。广大的扶贫干部不断取得经验,扶贫先扶志也要先扶智。现代学校的集中教育方式可以为土家族文化的学习和传承提供更好的师资力量、专业教育,并且可以有规律地安排学习时间,还能进行更为系统的理论和实践授课,与其他知识的传授可以相辅相成的进行。

(四)激发传统文化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近来,国务院还成立了“国家口头语非遗保护中心”,比照国务院的做法,各个省市也先后成立了相关的机构和组织,来推进各地的非遗工作进行。而湘西州也把对民间艺人的保护和奖励落在了实处,从不同方面提高民间艺人的待遇,每年都会授予一些出类拔萃的民间艺人“传承人”等称号,还举办一些民族文化的活动,给予交流的平台。由此来激发有关湘西州土家族传统文化的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最后,对湘西州土家族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其实是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发展的必然过程,也是应对新时代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只有坚持对湘西州土家族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湘西州土家族传统文化才能在今天甚至今后走得更好更加长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着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N].人民日报,2014-1-1.

[2]习近平.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J].党建,2014,(10):1.

[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7.

[4]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 2565 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9-25(002).

[5]张潇文.在现代化进程中推进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J].学海,2015,(05):120-125.

[6]鞠忠美.论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J].理论学刊,2017,(04):101-104.

作者简介:

李子怡,女,湖南保靖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民族理论、民族经济、民族文化。

猜你喜欢

创造性转化
文化转型视野下当代中国文化重建途径探究
节庆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创造性转化研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传统文化需要“创造性转化”
平等价值观念是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典范
社会主义价值观与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刍论
从《小小冠军梦》看传统爱国主义在儿童舞中的创造性转化
传承·扬弃·创新
中华美学精神与传统美学的创造性转化
社会转型期中国传统诚信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