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充市丝纺服装产业中国专利宏观态势分析①

2021-11-24

专利代理 2021年3期
关键词:南充市外观设计实用新型

刘 杰

一、序言

丝纺服装产业,涉及种桑养蚕、缫丝、丝绸产品、纺纱、织造、印染、服装面料等领域。然而,传统的丝纺服装产品对外依存度很高,70%~80%的市场是美国等和中国有贸易摩擦的国家和地区。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及“东桑西移”工程的实施,丝纺服装产业正在重新布局。

四川省由于其天然的地理气候优势,拥有较好的种桑养蚕资源,桑园面积、蚕茧和蚕丝产量均位居全国第2②中国产业信息. 2019年中国茧丝绸行业生产格局分析[EB/OL].[2020-08-24]. http://www.chyxx.com/industry/202008/890659.html.;桑果产量13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60%以上③四川农网. 我省桑果产量13万吨占全国60%以上[EB/OL].[2020-08-24]. http://scnongye.scol.com.cn/web/detail.aspx?id=44633.。

南充是四川中西部地区唯一的“中国绸都”。丝纺服装产业是南充传统优势产业,是南充市“五大千亿产业集群”之一。面对机遇与挑战,南充市希望借助专利导航促进相关产业、产品的升级换代。

二、专利申请趋势

(一)中国

截止统计日,中国在丝纺服装产业公开专利申请311,039件,其中外观设计191,214件,发明申请61,478件,实用新型58,347件。由图1可知,丝纺服装产业作为我国传统支柱产业,其专利发展趋势也是我国专利保护历程的真实写照:

图1 丝纺服装产业中国专利总体发展趋势

1985年4月1日,即中国专利法实施的第一天,丝纺服装领域专利申请21件,可见,丝纺服装产业在国内具有较好的技术储备,且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1985年当年专利申请200件,之后专利申请稳步增长至2000年的910件,其中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申请占比分别为27.03%、50%、22.97%;当年发明申请246件中授权141件,授权率高达57.32%;说明1985-2000年期间,专利申请以实用新型为主,发明专利申请授权率较高;

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国内市场逐渐打开,丝纺服装产业专利申请开始蓄势,并在2005年快速增长,至2012年达到高峰的36,434件;其中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申请占比分别为14.21%、12.21%、73.58%;当年发明申请5,176件,其中授权1,323件,授权率为25.56%;说明2001-2012年期间,专利申请以外观设计为主,发明专利申请授权率在逐渐降低。这说明随着中国丝纺服装产业发展,市场产品出现了较大竞争,各厂家纷纷通过专利申请来保护市场;但另一方面,中国专利申请在此期间整体呈现快速增长(2011年起中国每年专利申请位居世界第一),因此不排除由于政府专利资助政策的激励,导致了专利的大量申请甚至是非正常申请;

2013年后,国家开始逐步严控专利质量,丝纺服装产业专利申请数量逐年下降至2017年的29,930件,其中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申请占比分别为23.95%、25.32%、50.73%;当年发明申请7,167件中授权569件,授权率为7.93%;说明2013年后,专利类型结构开始转变,发明申请和实用新型申请占比提高,外观设计申请降低,但发明专利授权率更低。

2005年后外观设计和专利总量的曲线平行且几乎接近,说明专利申请快速增长是外观设计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一方面说明丝纺服装产业,尤其是服装产业,消费者更关注产品的美感(即形状、图案和色彩的结合)、追求时尚,产品的样式及外观设计便成为行业的不懈追求;另一方面说明,虽然服装的品类繁多,但产品同质化性严重,企业主要以感官刺激和品牌形象吸引消费者;但也不排除官方的专利资助等激励导致了易于获权的外观设计申请泛滥。

2017年以来,国家严格控制专利质量,重点打击非正常专利申请④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规范专利申请行为的若干规定(2017)(局令第75号)[EB/OL].[2017-03-02].http://www.sipo.gov.cn/zcfg/zcfgflfg/flfgzl/zlbmgz/1020136.htm.。2018、2019年的专利申请还有部分滞后没公开,但仍可预测处在下降之中,未来,该领域专利申请类型结构仍会持续变化,即发明申请和实用新型申请占比将更高,外观设计申请占比将更低。

(二)四川省

四川省丝纺服装产业公开专利申请4,080件,其中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申请占比分别为17.86%、31.6%、50.54%,相对全国专利类型构成,四川发明申请占比略微偏低,实用新型占比优势明显比较,说明四川的专利申请中有更多实用的小发明。

如图2所示,四川省首件专利申请于1986年,之后每年申请几件到一二十件,整体呈现稳步增长。2005年达到33件并快速增长,至2016年达到高峰的992件;其中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申请占比分别为8.26%、10.28%、81.55%;当年发明申请82件中授权19件,授权率为23.17%。和全国整体趋势相比,四川省专利申请的高峰期相对全国滞后4年,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率相对全国略低,外观设计占比过高。

图2 四川省专利专利发展趋势

2016年后四川省专利申请数量出现断崖式下降。2017年471件,其中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申请占比分别为29.30%、31.00%、39.70%;当年发明申请138件中授权2件,授权率为1.45%。这表明2016年后,四川专利类型结构开始转变,发明申请和实用新型申请占比提高,外观设计申请降低,但发明申请授权率仍较低。

由上可知,四川省专利申请整体走向和全国相一致,但步伐上有3-4年的滞后期,说明了四川的专利政策受到国家政策宏观调控的影响较大,四川在知识产权管理上处于跟跑全国、后发图强不掉队的位置。

(三)南充市

如图3所示,南充市在丝纺服装产业公开的专利申请337件,其中发明授权25件,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申请占比分别为45.4%、35.01%、19.58%,相对四川和全国专利类型构成,南充发明申请占比优势明显,实用新型占比略高于全国,外观设计占比较小,说明南充的专利类型结构较为合理,更偏重工艺、材料等技术发明。

图3 南充市专利总体专利申请趋势

南充市首件专利申请于1988年,之后每年时有时无。2004年达到5件并开始蓄势增长,至2017年达到高峰的71件,其中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占比分别为54.93%、23.94%、21.13%。

和四川整体趋势相比,南充市专利申请的高峰期相对四川滞后1年,发明专利申请占比优势明显,外观设计占比较低。南充市专利申请整体走向和四川基本一致,南充市及时掌握四川专利政策并实施到位,专利质量把控效果明显,尤其是在提高发明专利申请占比、提高专利质量上处于全省和全国领跑位置。

三、申请人地域分布

(一)各来源国

在中国首日申请的21件专利中,国外申请人11件,国内申请人10件,说明丝纺服装领域虽然是我国传统产业,但外国企业也窥视良久。

截至日前,该领域除中国大陆外,还有67个国家或地区的申请人申请中国专利,占该领域我国专利申请总量的4.97%。如表1所示,发明专利授权15,298件,其中申请人为中国的11,984件,占比78.34%,其次日本占比5.98%,德国占比4.61%,美国占比4.26%,瑞士占比2.79%。可见,丝纺服装产业作为中国传统和支柱产业,国内申请占绝对优势;但众多国家和地区,尤其是中国丝纺服装产品出口国,如美国、日本,也一直在窥视中国市场并进行了相应的专利布局。如日本的村田机械株式会社在纱线卷绕机、纺纱机、牵伸穿线装置、自动络纱机等机器设备领域布局了157件发明专利,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在纤维束及品质控制的精梳机、粗纱机、细纱机等装备上布局了88件发明专利。另外,德国的特鲁菲舍尔股份有限公司、欧瑞康纺织有限公司分别有101件、93件专利布局在纺织设备及制造工艺领域;美国的金伯利.克拉克环球有限公司、纳幕尔杜邦公司分别在生物质纤维、非织造纤维网、聚合物纤维、防火织物、聚吡啶并双咪唑纤维、非织造材料、芳族聚酰胺等丝纺服装材料领域进行了102件、71件发明专利布局。

表1 专利申请来源国分布前10名

(二)中国

目前,中国有20个省市规模化种桑养蚕,15个省市有生丝、蚕丝被、真丝绸缎等丝绸产品规模化加工,30多个省市具有真丝绸商品大规模出口。如表2所示,中国丝绸服装产业的专利申请分布在34个省市地区。其中,江苏以专利申请139,082件遥遥领先,这和其产业规模(蚕丝被出口第一,真丝绸缎出口第三)相适应。江苏在丝纺服装产业具有完整的产业链布局和较好的专利保护。

表2 我国丝绸服装产业专利申请各省市部分排名

浙江以专利申请61,620件稳居全国第二,且实用新型13,260件位居第一。相对江苏,浙江桑园面积、蚕种产量、生丝(含绢丝)和蚕丝均被略微减少,但真丝绸缎出口位居全国第二。

广东具有较少的桑园面积,上海几乎没有桑园面积,但由于具有优良的工业制造基础以及出口贸易条件,适合做丝纺服装的深加工,专利申请分别位居第三、第四名,而真丝绸商品出口金额分别位居全国第一、第四。

四川专利申请4,080件,位于全国第11位。显然,这和桑园面积(210.95万亩)、蚕茧产量(84,883万吨)全国第二,以及丝绸主要产品的产量(生丝14,315,全国第二;蚕丝被97万条,全国第五;真丝绸缎19,642万米,全国第一)全国领先的地位不太匹配的。这说明,在丝纺服装产业,四川还处在低水平、低档次产品的简单加工,缺少深加工和高附加值产品。

(三)四川省

如图4所示,成都因具有较强的工业制造基础和较好的科研、贸易条件,专利申请一支独大,占比接近全省的一半。和本省所处的经济地位相同,绵阳在丝纺服装领域专利申请也位居第二名,占比22.18%;南充占比8.26%,屈居第三;而宜宾因四川省宜宾惠美线业有限责任公司、宜宾丝丽雅集团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占比4.85%;之后依次为攀枝花、泸州、德阳、自贡等。

图4 四川省各市州专利申请分布

(四)南充市

如图5所示,顺庆做为南充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川东北商贸中心、川东北老工业基,专利申请一支独大占比全市43.03%。嘉陵区因具有南充银海丝绸有限公司、四川尚好茶业有限公司等蚕桑丝绸类龙头企业近20家,专利申请占比全市18.10%。之后依次为南坪、阆中、西充、蓬安、南部、营山、仪陇等。

图5 四川省各市州专利申请分布

四、技术构成分析

(一)中国

丝纺服装产业,原则上涉及丝绸、纺织、服装三个大的产业,专利相关技术领域广泛,分布在国际专利分类号(IPC分类号)的100多个小类中。如表3所示,专利技术在服装服饰、纺织及相关专用设备制造领域较为集中。

表3 中国专利申请国际分类

(二)四川省

如表4 所示,和全国相比,四川在服装服饰、纽扣拉链等辅料、内衣、纺织印染等领域专利布局较为集中。

表4 四川省专利申请国际分类

(三)南充市

如表5所示,和四川和全国相比,南充市具有自己的产业特色,桑蚕养殖、桑树种植、桑茶、桑葚果酒饮料领域专利布局较为集中。

表5 南充市专利申请国际分类

五、主要申请人

(一)中国

中国丝纺服装产业专利申请中,企业占比56.42%,个人占比37.29%,其他科研机构、大学等约占比6%。虽然以市场为主体的企业占比为大多数,但和目前中国专利整体的申请人类别分布相比(2018年企业在国内发明专利申请中所占比重为64.3%,国内发明专利授权中职务发明占93.3%),仍然偏低。

如表6所示,中国丝纺服装产业专利申请前10名中,江南大学位居第一,遥遥领先,另外东华大学、浙江理工大学分别位居第5、6位;欣贺股份有限公司等服装设计制造公司排名比较靠前。由此可见,按专利数量统计,重点丝纺服装企业如中国中丝、雅戈尔等均未上榜。这一方面说明国内龙头重点企业虽然产业规模较大,但缺少专利保护和技术储备,因此在国际市场上缺少核心竞争力,仍主要靠低成本等取胜;另一方面,说明中国众多专利申请未在产业上得到实施应用,专利转化率较低,成果推广效率不高,这也说明中国重申请、轻应用的专利资助政策已经和产业发展脱轨,确实需要做出调整。

表6 中国专利申请数量前10名申请人

如表7所示,中国丝纺服装产业,发明专利申请和发明专利授权前10名中,一半以上为高等学校,且排名看靠前,说明高校仍然是中国丝纺服装产业的核心技术研究主体;瑞士的里特机械公司、日本的村田机械株式会社等多个国外公司位列其中,说明对中国市场已经做好专利布局,专利战可以随时爆发;中国的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经纬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已经成长壮大,在专利布局上具有一定的发言权。

表7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前10名申请人

如表8所示,该领域实用新型专利中,江南大学、浙江理工大学、东华大学、江西服装学院排名靠前,说明这些高校在推动产业技术应用上有较好的基础和研究;另外深圳影儿时尚集团有限公司、经纬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也在深耕产业应用技术;而该领域的外观设计中,多是各种服装设计公司,说明目前我国服装产业仍将时尚外观做为产品立足之地。

表8 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前10名权利人

(二)四川省

如表9所示,四川丝纺服装产业专利申请前10名中,4名个人仅有外观设计;发明申请中,四川大学、四川省宜宾惠美线业有限责任公司、攀枝花学院、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靠前,尤其是四川大学、四川省宜宾惠美线业有限责任公司发明专利申请数量优势明显。

表9 四川专利申请数量前10名申请人

(三)南充市

专利申请量排名前10名的申请人与4家龙头企业专利申请情况如表10所示。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及下属公司(四川省蚕业科技开发总公司、四川省南充市桃园生物化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专利技术能力突出,南充银海丝绸有限公司、南充尚好桑茶有限公司、四川省阆州醋业有限公司均具有自己的核心专利产品,而南充市四家龙头企业则明显缺少知识产权竞争能力。

表10 丝纺服装产业南充市主要专利申请人情况

六、专利法律状态

(一)中国

经统计,丝纺服装领域中,权利终止占比65.3%,撤回占比6.91%,驳回占比1.26%,放弃占比0.7%,加上撤销、全部无效结案专利,合计的失效专利占比74.98%;实质审查专利占比4.55%,加上公开占比1.26%,合计审查中专利占比5.81%;授权且维持有效专利占比19.21%。失效专利占比过高,说明外观设计占比大且实际保护期限较短,进一步说明较多专利价值不高。

(二)四川省

经统计,丝纺服装领域中,四川省权利终止占比61.48%,撤回占比4.41%,驳回占比1.91%,放弃占比0.49%,加上撤销、全部无效等结案专利,合计失效专利占比68.39%;实质审查专利占比5.05%,加上公开占比1.91%,合计审查中专利占比6.96%;授权且维持有效专利占比24.65%。四川省专利授权且维持有效专利占比略高于全国,专利维持意愿和专利价值略好于全国平均水平。

(三)南充市

经统计,丝纺服装领域,南充市权利终止占比33.23%,加上撤回占比6.82%、驳回占比2.67%、放弃占比1.19%,加上撤销、全部无效等结案专利,合计失效专利占比43.92%;实质审查专利占比14.24%,加上公开占比10.09%,合计审查中专利占比24.33%;授权且维持有效专利占比31.75%。相对四川省和全国情况,南充市专利授权且维持有效专利占比大,可见南充市丝纺服装产业的专利质量较高、维持意愿较强,要明显好于于四川和全国整体水平。

七、总结和建议

丝纺服装产业专利申请在中国起步较早,在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数量快速增长,在2012年达到高峰后数量逐渐回落,其专利保护历程也是中国专利法实施过程的历史写照。

在专利类型上,丝纺服装产业专利以外观设计为主,一方面由于服装品类繁多,产品同质化性严重,企业追求产品的样式及外观设计,以感官刺激和品牌形象吸引消费者;另一方面也不排除官方的专利资助等激励导致了外观设计等垃圾专利泛滥。随着国家严格控制专利质量,打击非正常专利申请,未来丝纺服装产业专利申请将处在稳步下降之中,尤其是外观设计占比将大幅度减少。

在地域分布上,中国丝纺服装产业专利,江苏、浙江、广东总量位列前三,具有较好的技术优势;外国同行看好中国市场,尤其是日本、德国企业在产业装备、制造工艺,美国企业在混合纤维等产业上游高端材料领域较早和较多地进行了中国专利布局。

在技术构成上,全国专利在服装服饰、纺织及相关专用设备制造领域专利布局较为集中;四川省专利除了具备全国共性外,在纽扣拉链等辅料上略微突出;南充市在桑蚕养殖、桑树种植、桑茶、桑葚果酒饮料领域专利布局较为集中。

在主要申请人上,东华大学、江南大学等服装纺织类高校排名靠前,是中国丝纺服装产业的核心技术研究主体;全国知名的丝纺服装企业均未上榜。一方面说明国内龙头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缺少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仍主要靠低成本等取胜;另一方面说明专利产业转化率较低,重申请、轻应用的专利资助政策已经和产业发展脱轨,确实需要做出调整。

在丝纺服装产业,四川省专利申请,位于全国第11位,步伐相对全国有3-4年的滞后期,且和全国领先的产业地位不相匹配,说明四川的专利申请受到国家政策宏观调控的影响较大,四川在知识产权管理上处于跟跑全国、后发图强不掉队的位置,积极主动性并不强;四川企业还处在低水平、低档次产品的简单加工阶段,缺少深加工和高附加值产品。四川大学、四川省宜宾惠美线业有限责任公司、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在本省发明申请上具有明显优势。

在丝纺服装产业,南充市专利申请趋势和四川基本一致,申请数量屈居成都、绵阳之后、全省第三,但外观设计占比小、发明申请占比大,失效专利占比小、授权且维持有效专利占比大,说明专利质量较高、专利结构良好。南充市能及时领会掌握四川专利政策并贯彻实施到位,专利质量把控效果明显且处于全省和全国领跑位置,区域知识产权管理具有示范带头作用。顺庆、嘉陵、南坪专利申请占比大,在本地丝纺服装产业发展上具有明显的区域优势。

丝纺服装产业涉及的产业链条较长,南充以及四川省在丝绸、纺织、服装相关产业中的发展并不均衡,应当重点发展其中的部分领域,毕其功于一役,而不是分散发展,没有侧重点。

四川省由于其天然的地理气候优势,拥有较好的种桑养蚕资源。同时,大规模的桑园也为桑叶、桑果、蚕虫等加工的新桑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而四川省在种桑养蚕、新桑产业两领域的专利申请数量分别位居全国第5位和第4位,具有较大的技术优势,是四川省长期坚持的一个研发方向,值得进一步大力发展,巩固其技术优势地位。尤其是桑椹酒、桑椹醋、桑果汁饮料、桑叶茶、桑叶粉、桑食品等新桑产业的高附加值产品应是技术研发重点。新桑产业的大力发展,将改变南充市丝纺服装产业以传统丝绸产品为绝对占比的产业格局,降低茧丝绸业对外依存度,从而改变丝绸产品出口冷热不均局面。

对于丝绸产品领域,虽然四川省的生丝(含绢丝)全国排名第2、蚕丝被产量全国排名第5,真丝绸缎全国排名第1,然而该领域的专利申请数量却仅位列全国排名第11位,也就是说目前产品多是技术含量较低的底端丝绸产品。下一步,四川省应在承接东部服装产业转移中和江苏、浙江、广东、上海等沿海省市对接深耕细作,打造具有高附加值的丝纺服装产品,通过精加工、深加工能力提升进行产业升级。

在纺织印染领域,四川省专利申请数量全国排名第14位,南充和四川没有太多资源上的优势,在技术上也不处于领先的地位,大力发展该领域仅能够起到跟随国内形势的作用,而并不能使南充和四川成为行业的翘楚。另外,纺织印染属于高污染行业,环保技术不成熟会给地方发展带来负面影响,需要的科技含金量非常高。目前国内该领域研发的实力还相对薄弱,短期内难以获得很好的成绩,虽然该领域发明专利最多,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但还是建议南充市适当控制印染企业数量,对印染领域提高企业进入门槛,扶持或引进企业时选精选优。

猜你喜欢

南充市外观设计实用新型
关于同日申请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的相关问题探析
南充市嘉陵区:当好农民工的“娘家人”
南充市:党建引领 促进社保高质量发展
有惊无险
方大九钢新获一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以色列新《外观设计法》8月7日生效
德国实用新型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感谢信——致南充市第一社会福利院
外观设计专利的后续保护及其限制
外观设计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