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类施策夯基础 精准精细强服务

2021-11-24

经营者 2021年7期
关键词:精准人员服务

(中国石化中原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党群工作部,河南 濮阳 457000)

一、离退休人员现状

当前,我国社会老龄化趋势显著,随着工作的创新与调整,离退休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要求。离退休人员结构发生显著变化。一方面,高龄老人增速较快,生活质量逐年下降。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身体机能的减弱,高龄老人的身体越来越差,活动越来越少,对人的依赖性越来越强。特别是空巢、孤寡和失能人员,对日常照料、医疗需求、紧急救助等服务的需求更加迫切,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更多。另一方面,离退休人员大幅增加。近两年,刚退休的人员呈现出人数多、层次高、体力与精力好的特点。他们关注身体健康,文化养老需求较大,参与学习、参加活动的意识比较强烈,对精神文化需求的转变也逐步显现。

二、精准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工作方式有待创新

离退休部门作为服务部门,主要工作为落实离退休人员的两项待遇。尽管我们在精准服务工作上进行了一些尝试,但这项工作仍然处于一种应急式、阶段式的状态,还没有建立起一种分工明确、措施完善、形式多样、统一协作的常态化精准服务机制。

(二)个性化服务有待创新

由于离退休人员总量逐年攀升,年龄逐年增大,自理能力逐年减弱,他们对精准服务的需求逐年增加,服务内容更加具体且千差万别。从实际服务工作来看,离退休部门服务资源不足,个性化服务单一,针对性不强,与离退休人员的需求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三、精准服务工作主要做法

针对离退休人员结构发生变化的新常态,全新的管理与措施才是当前最重要的一项内容,而管理工作务必从实际情况出发,将基础打牢,根据基层职工的需要提升工作效率、服务职能与服务能力,不断推进精准化服务工作,全力做好离退休人员的服务保障工作。

(一)在建立服务数据的基础上突出精准,夯实服务基础

要对单位的离退休人员建立个人档案,进行动态跟踪。按照身体状况、孤寡独居、生活自理能力和异地居住等要素,将其划分为A、B、C、D 四个类别,开展有重点、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

1.A 类人员。年龄75岁以下,身体健康、精神状态好,夫妻双方都居住在社区或一方与子女居住在社区的离退休人员。这类群体在离退休人员中占大多数,支部和各种协会为他们提供学习、文体活动等服务,不断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2.B 类人员。患有慢性病,生活可以自理,夫妻双方都居住在社区或一方与子女居住在社区的离退休人员。对这类人员要上门送学和关怀照顾。

3.C 类人员。生活不能自理、高龄独居或患病独居的离退休人员,这类人员是重点服务对象。工作人员和支部书记实行就近包户制度,对其辖区内管理的C 类人员,按照“一月一电话,两月一走访”的规定,随时掌握他们的身体状况和服务需求。通过邻居、老同事开展“一对一”或“多对一”结对子服务方式,提供聊天、陪护等多元化的服务。

4.D 类人员。居住外地超过半年或移居外地的离退休人员。这类人员居住在外,精神孤寂,渴望原单位的慰藉。对这类群体主要通过微信、QQ、电话等形式进行联系。每年春节、中秋节前,都会打电话或通过微信和他们聊天,询问身体状况。

(二)在加强思想引领的基础上突出精准,深化服务内涵

以党小组和居住地为单位,建立划片联系制度,划分若干网格,定人、定时、定责联系服务对象。

1.进一步强化政治引领。油田企业的离退休管理工作牵扯到多个方面的问题,与政治建设息息相关。因此,在管理过程中首先要了解离退休人员的切实需求,将管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管理部门更应该牢记党员身份,坚定理想信念,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认真执行一系列的工作方针,同时还要根据当前的需要,自觉维护和服从集团公司离退部和公司党委的领导,充分发挥退休党支部战斗堡垒的作用,团结带领广大退休党员始终听党话、跟党走。

2.分类组织学习。在组织集体学习活动的基础上,可以成立各类协会、团队,组织年纪较轻、身体较好、有一定专长和志趣爱好的A 类离退休人员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娱活动。对因年迈体弱、行动不便、异地居住,而不能参加日常集体学习活动的B、C、D 类离退休人员,采取分片设点、走访慰问、送学上门、微信短信推送、寄送资料等方式,组织他们就地就近参加学习。

(三)在提供个性服务的基础上突出精准,丰富服务内容。

1.建立帮扶机制,解决特殊困难。坚持“真困难,真帮助”的原则,开展“关爱老人,真情帮扶”活动,重点把高龄老人、孤寡老人、失能老人作为服务对象,采用日常生活帮扶、大病医疗帮扶、家庭变故帮扶等方式,不断完善困难离退休人员的帮扶机制。

2.开展走访慰问,深化亲情服务。开展入户慰问活动,要求工作人员每月至少一次深入离退休人员,了解他们的所思所需所盼,掌握思想动态和生活状态。

3.完善志愿活动,做好个性化助老。持续开展“邻里守望”老年志愿者活动,倡导年轻老年人为高龄老年人服务;组建老年志愿者协会,鼓励退休职工贡献余热;开展青年助老敬老志愿服务,采取“一对一”“多对一”结对帮扶的方式,定期为空巢老人提供家政服务、心理慰藉等志愿服务;积极与社区有关部门联系,为退休职工提供医疗、生活等快捷便利的“绿色通道”服务

4.推进文化养老,丰富精神需求。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坚持开展以“增添正能量·共筑中国梦”为主要内容的、为党的事业和企业发展增添正能量的活动,引导广大离退休人员以阳光的心态和乐观的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准掌握退休职工对文化养老的需求,广泛开展文艺演出、体育健身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支持和鼓励退休职工去当地老年大学学习。

(四)在搭建服务载体的基础上突出精准,拓宽服务渠道

整合家庭、社区、党支部、志愿者四方面服务资源,优势互补,齐抓共管,建立“四位一体”精准对接服务平台。

1.居家养老平台。居家养老是当前离退休人员的主要生活方式。倡导子女依法履行赡养义务,关爱照顾父母,常回家看看,多陪着聊聊,主动与离退休管理部门联系沟通,及时反馈父母的身体状况和服务需求。

2.社区服务平台。用好用足中央和当地政府出台的涉老政策、公共服务和社会优待服务,为离退休人员提供优质便利的养老服务。积极与社区医院联系,为离退休人员提供医疗、体检等快捷便利的“绿色通道”服务。

3.离退休部门服务平台。离退休管理部门应积极履行为老服务职责,增强精准服务意识,强化精准服务本领,在做好日常服务、共性服务的基础上,着力在精细化、便利化、个性化上下功夫,不断提高退休服务工作水平。

(五)在建设服务队伍的基础上突出精准,提升服务能力。

1.增强精准服务意识。工作人员要牢固树立精准服务理念,把精准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精准思维谋事、精准施策做事。将精准理念具体化,落实到退休工作的方方面面,落实到每一件具体的事上;要强化问题意识和求解思维,主动深入到老同志中,查实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根据老同志的不同情况、不同特点、不同需求,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提供精细化、个性化、多样化的服务。

2.改进工作作风。要珍惜为老同志服务的机会,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和“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强烈责任感、紧迫感,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服务工作。牢固树立“让老同志幸福是我们的责任”的敬老理念,坚持服务老同志无小事,真正把老同志最关心、最操心、最烦心的事情办实办好,不断增强老同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3.提升服务能力。着眼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注重培养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和专业素养,增强适应新时代离退休工作发展要求的能力。全面学习掌握离退休工作方针政策,切实成为“政策通”“活字典”。广泛学习和掌握与离退休工作有关的医疗保健、康复护理、心理疏导等服务技能,运用互联网技术、信息化手段和宣传媒介推动工作,争当退休工作的行家里手,为精准服务离退休人员提供知识储备和技能保证。

猜你喜欢

精准人员服务
聚焦“五个一” 打通为侨服务渠道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精准扶贫二首
再来一次,这太有趣了!
跟踪导练(四)
采掘服务个股表现
完形填空Ⅸ
读者反馈 订阅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