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逻辑体系探析
2021-11-24于鑫
于 鑫
(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山东 济南 250358)
人的解放的问题贯穿于马克思思想体系之中,在其中学毕业论文里他就已经立志“为人类的幸福而工作”,并将这一伟大的理想确实付诸实践之中。
一、从抽象到具体: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转变
马克思在中学毕业论文里就立志为人类服务,但只是在抽象谈论人的问题。随着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创立,马克思在历史发展过程之中考察人的解放问题,并认为人的解放要有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作为支撑。
马克思早期受费尔巴哈历史观的影响,从抽象的人来谈论人的解放的问题。之后,随着马克思对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清算,逐步确立了唯物主义历史观。马克思唯物史观的正式创立,也是人的解放思想正式形成的标志。因为此时人的解放已经上升到了实践的高度,不仅仅局限于抽象的讨论。
马克思在他的中学毕业论文中就已经决心为全人类的事业奋斗,马克思这一想法为他一生为之奉献的事业埋下了一颗种子。他决心为全人类服务,将为人类服务与个人结合在一起,表现出他崇高又远大的理想信念,并真正付诸行动,在之后的人生中为人类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在博士论文中也借伊壁鸠鲁哲学与德谟克利特哲学的比较,表达了自己的哲学观:将与人的现实生活相联系的,发挥人的自我意志的无神论哲学,并将其作为人获得解放的途径。
马克思在中学毕业论文和博士论文里只是抽象地表达了要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的志向,真正地将这一志向开始上升到物质层面去具体的谈论人的解放的问题是在莱茵报时期开始实现的。马克思在《莱茵报》时期发表了多篇文章,对当时的反动政府的律令进行了批判,也与其文人在拥护双方的不同立场上进行了激烈争论。在马克思担任主编之后,《莱茵报》反政府、革命民主的趋向越来越明显,理论活动与现实斗争紧密结合。马克思从激进民主主义的理性、自由、法的观点出发,论证自由与法的关系,强调法律的根本任务是维护和保障人民的自由和权利。这一观点是对当时政府利用法律使自己获得利益的批判,揭示了国家是维护阶级利益的工具。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开始清算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第一个伟大发现的初步完成。马克思在批判费尔巴哈的人的本质的观点时,从社会实践的角度出发,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135费尔巴哈认为人的本质是宗教的本质。他没有意识到人是社会存在物,没有从人所处的社会实践中去探讨人,人是社会存在物,人不能离开社会而独立生存,人只能在社会关系中获得发展。在这里,马克思主义中的人不再是抽象的人,而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的人。
至此,马克思已经将实践引入了认识论,开始对费尔巴哈历史观进行了清算,对人的问题的讨论已经不再局限在抽象范围内,上升到了现实生活中的人;对人的解放的研究也转到了现实社会实践中,是探讨现实生活中的人的解放的问题。
二、人的解放的必要性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从“国民经济的事实出发”[1]50,剖析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得出了“异化劳动”这一事实。人们越努力工作反而越贫困,本来是通过劳动来得到满足,现在反而“到饿死的地步”[1]51。之所以产生这种情况是因为异化劳动使得“人的本质同人相异化”[2]163,也就是类本质同人的异化。作为人生产生活活动所需能源供给的自然界,是人所赖以生存的基础。而异化劳动使得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处的关系被打破。人们为了生产活动,大肆占据自然资源,造成自然无力调节自身,以至于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问题纷至沓来。这些问题都是异化劳动的具体体现。
在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下,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成为为了维持生存的一种手段。这就表明,异化劳动使得此时的人不再具有人之所以成为人的本质。人的劳动不再是自由自觉的劳动,而是为了追逐外在的其他存在物不得不去劳动。劳动成为违背本心的工具,是受外在力量约束的活动。“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自己的生命活动、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的直接结果就是人同人相异化。”[2]163马克思认为人与人的异化是异化劳动的直接结果。随着人的本质与人相异化,每个人的实践活动都会成为以后压迫自身的力量。也就是说自身的实践活动从自由自觉的状态转变成了被迫的劳动。一些人为了所谓的金钱、名誉而去做一些违背自然规律、无视社会道德的事情,这些现象正是资本主义社会逐利性的体现。
在异化劳动中,人自身与其他人都相应地发生了变化。人不再是自由的存在,而变成了资本生产所需要的工具。由此,劳动者和劳动之间、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皆产生了异化。资本家为了追逐更大的利益,雇佣工人并且制订一系列举措迫使工人付出更多的劳动。因此,工人与工人之间产生了异化,他们为了使自己更多地占有生产资料而成了对立面。
在这种异化的社会现实下,寻求人的解放是必要的。只有使人得到解放才能自由获得生产资料,自由进行劳动。马克思在《资本论》里以人为中心,深入剖析资本主义的经济结构,考察了人的解放的含义、作用以及实现途径。他看到了处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下的人遭受剥削和奴役,因此,使人从被剥削和压迫的状态中解放出来是迫切的现实需要。
马克思看到了“产品是资本家的所有物,而不是直接生产者工人的所有物”[3]174,并且“包含在劳动力中的过去劳动和劳动力所能提供的活劳动,劳动力一天的维持费和劳动力一天的耗费,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量”[3]177。工人生产了产品,按理说应该是工人获得产品,但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工人生产的产品归资本家所有,这就造成了我们前面所说的“异化劳动”的问题。资本家剥削工人,工人得到的工资与付出的劳动是不对等的。马克思在此发现了“剩余价值”即资本家付给工人的劳动报酬与工人的劳动价值之间的差额,资本家无偿占有了这部分劳动。
三、现实物质生产是人的解放的基础
在马克思开始建立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时候,提出了“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1]135,将实践作为讨论其他一切问题的基础。由此,人的解放理论也在实践的基础去考察。
之后发表的《德意志意识形态》集中表达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思想,标志着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建立,同时也标志着人的解放思想的形成。马克思在此得出了解放是历史活动这一结论。他认为,人的解放是要放在历史活动中去考察的,要在现实生活中去研究人的解放。人的解放是由各种实际的状况促成的,包含农业、商业等各方面,所以不能从单一的方面去考察人的解放。马克思认为只有将人的解放放在现实世界中考察,并在现实中找到实际的方法才能真正实现人的解放这一目标。当然,在考虑人的解放问题之前,先要使自己的物质生活得到保证,要有“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因为如果没有这些物质的保障,人们不会有多余的空间去考虑物质之外的东西,人们会为了生活必需品而展开不必要的争斗,“全部陈腐污浊的东西又要死灰复燃”[1]166,所以人的解放的问题自然不在人们的思考范畴之内。
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是人的解放得以实现的重要基础。人们在物质生活得到充分保障之后开始寻求自己的解放。所谓解放就是使人获得自由,从自然中、社会关系中解放出来。这种解放是在不用为了生活而发愁之后进行的思考。马克思在对现实生活世界考察之后,将物质生产作为人的解放实现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寻求人的解放的途径。
四、共产主义是人的解放的实现途径
马克思通过对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状况的分析,认为无产阶级是实现人的解放的力量,共产主义则是实现人的解放的途径,并将理论与具体的革命运动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人的解放的思想。
1.人的解放的希望——无产阶级
马克思在《论犹太人问题》里并没有回答如何实现人的解放以及由什么力量实现人的解放的问题。在之后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明晰了无产阶级是实现人的解放的强有力的力量。马克思在解答德国解放的现实可能性时提出了要想实现解放就要通过无产阶级这个特殊阶级来实现。无产阶级是解放人类的希望所在。马克思第一次对无产阶级的作用做了论述。并认为无产阶级是否定私有财产的存在的,并且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
马克思在之后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认为:“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2]185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是财富创造的主体,而异化劳动导致了私有财产的形成。私有财产是人的活动被强加了外部力量干预的结果。因此,要在共产主义条件下消灭私有财产,才能消除人的异化,实现人的本质的复归,进而实现人的解放。马克思主张无神论、共产主义来扬弃宗教异化。在现实生活中,因为人的生产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因此不能脱离社会,要在社会中实现人的解放。这里的实现共产主义,更多地强调了重新建构人的社会性,处于社会中的人才是人的生产实践的最根本的产物。使处于社会关系中的、现实的人的本质回归到自由自觉的活动中来,是共产主义要解决的问题。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形态。
马克思在《神圣家族》里认为共产主义运动“将以实实在在的实践为归宿”[2]354,将共产主义运动与实践相结合。无产阶级“它的目标和它的历史使命已经在它自己的生活状况和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的整个组织中明显地、无可更改地预示出来了”[2]290。马克思将无产阶级与现实的生活相结合,从当时的社会状况中得出了无产阶级的目标及其历史使命,也就是无产阶级的解放与人的解放是一致的,它只有解放了全人类才能获得自己的解放。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为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南,从此,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有了科学地旗帜。在《共产党宣言》里,马克思对资本主义作了深刻而系统的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并提出共产主义社会将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
2.人的解放思想的现实发展
《共产党宣言》中的理论在1848-1849年欧洲革命中经受了检验,并在实际运用中得到发展。这次革命按其性质来说是一场资产阶级的革命,但是,这时无产阶级已经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在革命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这场革命中,涌现出了许多的典型事例,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来使无产阶级革命理论更加的具有可实施性,这也是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动力所在。除此之外,马克思第一次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这一概念“推翻资产阶级!工人阶级专政!”[1]469,明确了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共产主义是实现解放的途径,划清了革命的社会主义与空论的社会主义的界限,指出革命的社会主义就是宣布不断进行革命,实行无产阶级专政。
马克思通过对巴黎公社革命经验的科学总结,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在《法兰西内战》中,马克思总结了巴黎公社革命的经验教训。巴黎公社切实说明了无产阶级是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表者,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通过总结巴黎公社经验,进一步探讨了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问题。马克思指出,由阶级社会向无阶级社会的过渡,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以自由的联合的劳动条件去代替劳动受奴役的经济条件,只能随着时间的推进而逐步完成”[4]。实现人的解放也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马克思为反对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内的机会主义派别写了《哥达纲领批判》,在这篇文章中,马克思科学地阐述了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他认为,在无产阶级革命过程中必然要经历一个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转变的过渡时期。在生产力没有极大发展时,要通过过渡时期来清除旧社会的痕迹。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将是是一个生产力不断增长、道德思想水平极大提高和个人全面发展的过程。在这一阶段,各个生活领域将实行完全共产主义的原则,各人消费品的分配方式将由按劳分配转变为按需分配。在这一阶段,真正实现了人的解放,每个人都是自由全面的发展。
四、结语
马克思通过对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经济事实的剖析,得出了实现人的解放的必要性,人的解放思想贯穿于马克思的思想体系之中。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经历了从理论上谈论人的解放到将人的解放放到社会历史现实中去考察这一过程。在经过多次实践检验后,人的解放思想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之中才能真正实现人的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