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计准则实施对金融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
2021-11-24
(重庆进出口融资担保有限公司,重庆 400000)
编制与实施新会计准则,是新常态下我国金融行业改革的重要组成。以《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为例,在“金融资产的分类”“金融工具的计量”等方面,对原来的会计准则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调整。会计准则作为现代企业开展财会工作的核心依据,其内容的变动必然会使金融公司财会工作的内容、方法等发生相应的变化。这种情况下,金融企业中无论是高层管理人员,还是一线财会人员,都必须重视并了解新会计准则对财务状况的多方面、深层次影响。在此基础上主动调整思维、创新方法,才能更好地完成新时期金融企业的财务工作。
一、新会计准则实施对金融企业财务工作的影响
(一)金融资产分类变化
在原来的会计准则中,将金融企业所属各类资产分为了4种类型:一是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二是持有至到期投资;三是贷款和应收款项;四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新会计准则对分类标准进行了调整,将金融资产重新划分为3种类型:一是金融资产按照业务模式及其合同现金流特征分为以摊余成本计量;二是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三是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对比来看,原会计准则进行金融资产分类,主要依据的是资产本身的属性。但是随着金融行业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型资产,其中一部分资产并不包含在上述类型中。而新会计准则的分类标准同时结合了金融资产的属性特征和现金流量特征,更符合新时期金融资产管理的需要,且能保证覆盖更加全面。
(二)金融资产计量模型变化
原来的会计准则中,对于金融资产的减值计量主要采用已发生损失模型。这种模型的特征是只有确认有实际发生的减值后方可进行计提准备。这是一种理想状态下的减值计量模型,但是在会计实务中存在大量的金融风险,会导致减值计量结果失准。相比之下,新会计准则中引入了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并替代了原来的模型。该模型在进行减值计量时,分3个步骤(判断有无信用风险、确定信用风险但无减值证据、有信用风险和减值证据)准确预测信用损失。基于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的减值计量结果更加符合金融企业的实际情况,对于防控财务风险、保证金融系统稳定运行有积极帮助。
(三)风险管理工具变化
金融企业以往实行的会计准则虽然也强调对风险的预防和管理,但是选择的工具方法比较单一,适用的范围相对狭窄。在这种情况下无法识别很多隐蔽性较强的风险,从而增加了金融公司财务风险的发生率。新会计准则不仅提高了对风险防控的重视程度,而且将套期会计作为风险管理的主要工具。从实际应用效果来看,套期会计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进一步扩大了被套期项目的范畴,将金融企业的更多业务纳入其中,通过会计核算可以为风险的识别与控制提供必要的参考;其二,用定性的套期有效性要求,代替原会计准则中的定量要求,从更加宏观的角度进行风险分析与管理,对提高会计风险防控水平有一定的帮助。
(四)短期内增加了财务风险发生率
在新会计准则实行后的一段时间内,由于新旧准则的交替变化,配套的财务管理制度、会计工作方法等都需要进行调整,这一阶段财务风险的发生率会有一定程度的增加。部分财会人员对新会计准则的具体内容、规定的工具方法等缺乏了解,还习惯于使用原来的财会工作模式,有可能因为不符合新会计准则的具体要求而引发财务风险。例如,新会计准则中引用了许多新型的工具、模型,财会人员需要重新学习才能熟练运用。但是有些金融企业没有及时开展培训,财会人员的专业知识不能及时更新,对这些新工具、新模型的操作不熟练,不仅会影响财务管理效率,而且也容易因为操作不当引发新的风险。
(五)增加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种类
新会计准则推行以后,金融企业按照新会计准则符合出售要求的金融资产类型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加。除了持有期限具有不确定性、中途转让的可能性比较大的股票、债券投资外,伴随着资产管理以及私募股权市场的蓬勃发展应运而生的各类资管计划、信托计划、非上市股权、定向增发股权等也被大范围地收纳其中。在当前的金融行业环境下,新会计准则通过细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类型,间接增加了这部分金融资产的种类,从而给予了金融企业更多的自主选择权。金融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战略规划以及业务发展需要,自由决定出售金融资产的类型与数量,从而提高对金融市场风险的抵御能力。
二、新会计准则实施背景下金融企业加强财务管理的措施建议
新会计准则的制定与实施,成为我国金融行业加速改革的重要推动力。新会计准则虽然为金融企业适应新常态、实现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但是短期来看其带来的冲击影响也不容忽视。在新旧准则转换和过渡阶段,如何确保金融企业财务工作稳步开展,进而维护金融企业的核心利益,使企业在激烈的金融市场竞争中实现稳定发展,成为财会人员必须考虑的问题。
(一)参照新会计准则制定和细化金融企业财务管理制度
新会计准则对金融企业各项工作开展的影响是广泛的,当务之急是参考新会计准则的具体条款以及金融监管部门出台的各项政策,对金融企业现行的财务管理制度进行补充、调整和更新,确保财务管理制度符合新会计准则中的要求,从而为财会工作开展提供参考和约束。例如,新会计准则中明确要求“对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原则,符合一定条件的封闭式产品可采用摊余成本计量原则”,金融企业的财务部门要基于这一规定,调整本部门的管理制度,从而使本企业的金融资产管理更加规范,对正确计量金融资产的实际价值也有一定的帮助。
(二)实行更加严格的会计监管机制
不同于实体产品,金融产品本身特有的虚拟性和价格波动性决定了必须加强会计监管,规范财务行为,才能从源头上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减少财务风险的发生。近年来,国际金融市场波动也会对国内金融企业的运行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金融企业要抓住新会计准则实施这一契机,构建更加完善的会计监管体系。除了加强内部监督外,也要发挥好外部监管的职能作用。例如金融企业要主动配合本地的金融监管部门,确保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另外,金融行业的有关组织机构也要在解读新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制定更加详细的操作细则,指导金融企业财会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重视财务人员培训,提高风险防控能力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固然为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但是也给金融公司中在职财会人员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影响。部分财会人员由于对新会计准则内容缺乏了解,加上新会计准则实施之后没有机会参与学习培训,无法胜任新会计准则下的企业财会工作。针对这类情况,金融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要制定常态化的培训机制,面向财会人员提供多样化的专业培训。除了了解新会计准则的具体内容,对比新旧会计准则变化,了解其对新时期财会工作开展产生的影响等,还要重点做好风险防控技能培训。例如金融公司的财务部门与风控部门要加强合作,尝试基于大数据等前沿技术构建风险管理体系。针对每一项具体的业务设计风险限额,加强预算执行监督,将公允价值波动和财务业绩下行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
三、结语
新常态下金融企业要依据新会计准则完善财务管理制度,转变会计工作模式,加强潜在风险防控,才能支持企业在复杂的金融市场中实现健康与稳定发展。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已经有一段时间,各金融企业也逐步完成了新旧准则的过渡。在这一背景下,财务人员要认识金融资产分类变化、金融资产计量模型变化以及风险管理工具变化给本职工作带来的多方面影响。在创新财务管理制度和加强会计监督的基础上,切实提高风险防控能力,推动金融企业财务工作在新会计准则实施的背景下向好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