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时代的网络思政教学模式探析
2021-11-24陈利
陈 利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 四川 成都 611731)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网络信息已经渗透到了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网络化一直在不断地深入探索,利用网络平台的智能型和网络信息的海量性、即时性、多元化、多样化等特点,适时对大学生接触的信息进行筛选、引导、鉴别、分析,从而将思政理论的教材体系、教学体系,转化成大学生的知识体系、价值体系、情感体系,最终形成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体系。
海量信息时代,学生可以轻易地通过多种媒体获取思政相关信息,这给思政教学提出了挑战,也为网络思政的进一步探索、发展、普及带来了契机。网络思政不再是实体课堂教学的补充,而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模式之一。思政课教师需要认真探索教学内容的重构、教学平台的利用、教学工具的使用、教学方式的选择、考核手段的多元化等问题,以期建立“多维立体”的全新教学方式,实现“互联网+思政教学”的教学模式飞跃。
一、网络思政课堂的性质
(一)网络思政课堂目标
高校思政课的核心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宣传和学生思想意识引导,由于其性质的特殊性,要求学生参与的自愿性和深度性,从而实现学生思想意识的真正建构。网络思政是一种打破时空界限,方式多样,运用灵活的教学模式,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新媒体渠道,以其喜欢的信息形式,争取其空余时间,输入思政教学内容,以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目的。
(二)网络思政课堂要求
根据网络思政课堂的目标任务,要做到如下几点:
1.以学生为中心
线上教学设计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从学生的兴趣点、关注点、心理成长需要出发,进行“多维”的教学设计安排。教师要打破以往的教学内容以学生平均水平为标准,教学互动以学生回答问题为主要形式,课程考核以考试为唯一标准的传统模式,而要根据学生不同的专业背景、学习能力、理解能力、时间管控能力等,构建包括慕课视频、案例视频、资料阅读、在线作业、在线测试等线上学习,项目任务、小组协作、课外调研、项目报告、小组汇报等线下的学习效果检验,从而打破传统课堂的限制,扩展“教学场域”,实现全方位、全时段的师生互动教学,使整齐划一教学转变为差异化教学,学生由“游离于”课堂转变为深度参与教学全过程,充分发挥自身“长板”,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
2.教学内容的针对性
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最大的不同点是网络资源丰富,中国大学慕课资源成熟,许多基本理论,如背景、概念、内容、特征等,都无须老师在课堂上阐述,学生可以轻松地通过网络资源了解,教师只需要将这些内容设置成学生必须完成的任务点即可。教师线下课堂讲授的内容必须是网络不容易获得、学生不容易深入理解、或网络学习中存在疑惑的,以使线下课堂更加具有针对性和重点性,而不是线上教学的简单重复。
3.教学形式的互动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是教师单向传授知识,学生被动理解和记忆知识。许多高校的思政课堂依然以大课为主,学生多、教室大、时间短,造成课堂互动有限,或者互动效果欠佳。网络思政教学平台,如超星学习平台、智慧树等,都有专门的、便捷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功能,可以实现教师对学生的一对多,同时进行的互动,为老师适时检测学生基础知识学习成果,激发学生积极抢答,进行线上“头脑风暴”提供了便捷的途径。
二、信息化时代网络思政教学模式探索
(一)在线教学资源库建设
教学资源库的选择和建设应该以服务于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为核心原则,兼顾教学理论的系统性和对学生的吸引力,实现对在线教学效果的强大助力。[1]在思想政治众多线上资源中,中国大学慕课是经教育部审核通过的思政课教学最成熟的资源库,应该被充分利用,引导学生系统学习。
教师应该选择和利用成熟的线上教学平台,如超星平台、智慧树等,将教学资源过程化、精细化,对学生进行过程管理,从而有效监控学生。教师可以在大学慕课的基础上,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和平台本身的资源,建设课程资源库,将大学慕课资源分解并设置成任务点,让学生逐步去完成,包括完成每一个章节的授课视频、课程案例、测验、作业、讨论、考试等,教师进行全程的过程监控和考核。这样的网络教学平台学习,有效地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教学的规范性、约束性,结果的竞争性结合起来,从而保证学生的网络学习效果。
(二)教师线下课堂教学与网络思政的配合
根据网络思政的特点,线下实体课堂的内容和形式应做出相应调整。首先,在教学内容方面,线下实体课堂就不需要再讲授阅读教材或网络资料很容易获取的内容,如概念性、基本特征性、基本描述性的内容,也不要讲慕课资源比较丰富的内容,因为这些内容学生都可以通过学习平台自主学习掌握。线下课堂教学要根据教学大纲重点,深挖掘重要的、具体的知识点,结合实际情况、时政热点、学生兴趣点等,层层深入地分析和探讨,这样才能有效地对慕课资源进行有效补充,兼顾课堂的理论性、生动性和趣味性,让学生有收获并感到教师授课的“不可替代性”。其次,在教学形式方面,教师线下的实体课堂需要设计更多的实践教学,实现学生的深度参与学习。皮亚杰(J.Piaget)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是在特定的社会文化中,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基于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构建理解、生成意义的过程。知识的建构不是被动的,而是在主动协作中实现意义建构,“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过程的四大基本要素。“情境”要求老师以读书研讨会、模拟法庭、历史情景剧等方式,创设学习情境,实现融入式学习;“协作”可以以项目小组的形式搜集、整理、分析资料,提出假设,验证问题,分组汇报,是建构主义学习过程的重要环节;“会话”要求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头脑风暴”式的探讨和辩论,使意义建构的程度不断加深;“意义建构”是最终目标,除了建构事物的表面联系,还要建构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在延伸实践中建构对事物的实践理性,教师用“助产士”式的引导,最终形成大脑中的认知结构“图式”。[2]总之,学生与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是学习的关键,充分利用好课堂内外的教学实践,是网络思政前提下,提升线下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
(三)学生线下“翻转课堂”与网络思政的配合
“翻转课堂”是将传统的“课堂讲授+课后作业”,演变为“课前视频学习+课堂展示互动+课后测评”的模式,实现“教”与“学”双向互动和深度融合,知识学习从教师的灌输到学生的自我建构和内化的跃迁。[3]组织有效的“翻转课堂”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协作性、系统性、能动性等潜能,实现对学生组织协作能力、信息搜集能力、信息筛选能力、课件制作能力、组织演讲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找出学生感兴趣的、与时政结合紧密的专题,首先在教学平台投放相关的专题教学视频、教学案例、教学背景素材等,监督学生提前学习,然后指导学生精心准备,拓展资料收集范围,挖掘理论,结合案例制作课件,进行“翻转课堂”展示,让学生参与打分和评价,最后再回到教学平台完成总结、作业和测验。实践表明,自主学习可以刺激学生的内驱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自信心和知识认同度,提升认知技能和元认知技能,养成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将成为学生职业发展的基础性能力。
(四)多元考核机制
考核的目的是督促学生进行全过程学习,考察学生的所学、所悟、所用及能力,必须丰富、创新考核方式,与网络学习、“翻转课堂”、互动式课堂的“多维立体”教学模式相适应,才能“反哺”网络思政教学模式的发展。[4]同时,网络思政的多元化,信息技术的支撑,为考核机制提供了便利条件。
1.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学习过程的精准监控、学习效果的定量化测评提供了技术支撑
学生在教学平台上完成每一个慕课视频任务点、实践案例、测验、作业、讨论等时,都会被平台定量精准地记录下来,生成平台学习的最后总分;教师可以通过平台定时考试,考完平台可以立即出分数,为学生对阶段性学习成果的准确判断提供了条件。这样的平台考核模式,可以即时记录学生的考勤和全过程学习成绩,给教师的过程控制带来了极大方便;既将老师从传统的、繁杂的批改任务中解放出来,有时间做更有意义的教学工作,也可以省掉传统考核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成本和时间成本,学生可以打破时空界限,即时与教师沟通交流,并准确掌握自身的学习情况。
2.网络技术平台为课堂管理和过程考核提供了技术支撑
利用网络技术,可以实现1分钟内学生到课考勤,人脸识别、二维码技术、手势签到、网络抢答等环节,为大班教学的考勤,课堂互动抢答,课堂及时互动等提供了便利,实现了课堂表现考核的高效化和定量化。
基于以上网络信息技术对过程考核的便利和结果考核的即时精准化,网络思政教学的考核应该根据教学情况的变化,实施多元立体化考核。首先,学生平时成绩的分值应该占更高比例,比如50%,以实现学生对学习过程和阶段性考核的重视。其次,平时成绩中在线学习的成绩考核,应该以网络平台的学习效果为重点。再次,网络线上测试应该分章节、多次进行,应该以客观题和材料分析题为主。因为文科大类的思政考试主观题,如辨析题、论述题、拓展题等,不管有多开放,在本科生可以驾驭的难度内,都是可以在网上查答案的,就算考试平台设置不允许复制粘贴,学生将查阅到的答案打字传到网站平台,也是没有意义的。只有卡紧时间的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3—5秒钟一个题目,才能避免考试流于形式。另外,材料分析题,问题与材料紧扣,也可以避免学生查答案,考核出学生真实的学习效果。在此基础上,教师将平台系统学习成绩、课堂互动记录、平时作业成绩、平时测验成绩、“翻转课堂”表现、课程论文写作等按照重要性比重加进平时成绩的考核,并要求学生平时成绩单方面必须及格,从而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点,推动其去完成全过程的学习任务,实现能力的结构化培养,并能真正考核出学习状态和效果。
三、结语
信息时代,网络思政教学已经并正在继续提升其信息技术的深入渗透和嵌入水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必然会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而更加多维、多元、科学,育人实效将大大提升,“互联网+”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将引领新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