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教育任务下对高校师德建设的思考
2021-11-24杜欣远
杜欣远
(南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江苏 南通 226019)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优先发展高等教育事业,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十九大后,相关部门出台了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文件《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文件指出,“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突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1]。教师队伍的优劣关系到教育任务的实现,高校教师队伍作为教师队伍的不可或缺的一环,对实现教育根本任务有着重大影响。师德建设对立德树人任务成功与否起到关键作用,因此,对高校教师师德的研究有利于教育任务的实现。
一、立德树人与高校师德的内涵与逻辑关系
1.立德树人的发展
关于“立德”的说法,最早出现在《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德,其立有功,其次有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意指树立道德、建功立业、著书立说,三者得一即可成就“不朽”,在这其中又以树立道德为最高境界。
《管子·权修》中最早出现关于“树人”的说法:“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管仲主张的“树人”蕴含两重含义,既包括培养人的道德品质,又注重培养人的职业教育,即通过“树人”这一举措来培养既有专业能力又有道德素养的人。
立德树人作为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进步有重大作用。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由此可见,立德树人成为教育的根本任务。2017年,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再一次明确了新时代下我国的教育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
2.立德树人的内涵分析
“立德”和“树人”两个词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是实现教育根本任务的两个方面,二者在任务体系下不可分割。“立德”是树人的基础,树人先立德;“树人”是立德的目的,立德是为了树人。“立德”是树立道德,养成德性。作为上层建筑的“德”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德”也被赋予不同的寓意。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就是当代公民要立的德。“树人”是培养成长,培育人才。新时代,树人是培育能够担当历史大任、助力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新人。一是要培育有理想志向的人。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时期,更需要青年树立远大的志向,并把自己的人生理想同祖国的未来、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二是要培养求真力行的人。求真指的是追求真理,练就本领。在不断创新发展的信息化时代,每个人要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在学生阶段更要树立认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认识。同时还要力行,即理论联系实际,知行合一。学到的理论知识,不能只停留在头脑中,要结合实际运用于现实生活,更好地改造现实生活。
3.高校师德的内涵
道德作为一种社会存在所决定的社会意识,因社会存在的需要而发展变化。同样,师德的内涵也随着社会于时代的变化发展而发生变化,被赋予时代和社会所需的新内涵。如见,一些学者或从作风角度,或从职业规范角度对师德的内涵进行界定。总体而言,大部分学者认为高校师德是教师职业操守,是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任务中必须拥有的职业道德品质及行为规范。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的师生座谈会中对高校教师师德建设提出了四个方面的要求,“要有理想信念,要有道德情操,要有扎实学识,要有仁爱之心”。高校教师要做一个道德行为高尚的人、思想观念纯粹的人、脱离低级趣味的人。进入新时代,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为了更充分更全面地教育教导学生,高校师德内涵也要随着社会需要发生改变。首先,对于教育教学,高校教师应铭记教育任务,以严谨态度治学,具备创新意识,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学习提高自身水平,完善自身能力,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发展。其次,对于学生管理,高校教师要更加关注学生。犹如园丁育苗一样,充满爱心对待学生,密切关注学生的成长进步。最后,对于教师自身的发展,高校教师要具备不断提高自身道德的意识,对自身进行道德建设,遵循道德规范,提高自身修养。
4.立德树人与高校师德的关系
高校的职责在于培育人才,高校教师在人才培育的任务中扮演关键角色。学生从高校教师那里不仅获得文化知识,还会得到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言谈行为会对学生的态度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包括对待学习与生活的态度,对待人生的态度等。教师对社会认识和看法也会在一定程度影响学生对社会现实的判断,甚至会影响学生对社会的总的认识和看法,继而影响学生的“三观”。高校教师是学生成长成才路上不可缺少的角色,教师的道德操守会体现在教育态度和教育方法上。教师的师德出现问题,由此错误道德引导的教育方法和态度必然是有问题的,给学生带来的影响也是恶劣的。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根本任务的实现需要通过高校教师完成,高校教师的师德关系到立德树人教育任务能否顺利实现。教师成为一个道德的榜样,为学生立德提供一个学习的榜样。
新时代下,立德树人是中国教育的根本任务,这一根本任务的提出是基于时代的需要、国家的需要、人民的需要。高校教师作为完成这一根本任务道路上的关键一环,其教育方法及师德建设必须符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根据这一根本任务进行内涵上的调整。
总体而言,高校师德建设是实现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重要部分,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为高校师德建设赋予了新的内涵,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立德树人教育任务下高校师德建设必要性
1.培养高素质人才,实现立德树人任务的需要
我们正在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道路上,实现立德树人教育任务既是实现教育强国的需要,又是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需要。为实现这一教育任务,需要高校培养切合社会需要的高端人才,即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随着时代的发展,国际形势的变化,国内局势也发生改变,在这个阶段,青年群体中出现了政治信仰迷茫、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缺乏等问题。化解这些问题不仅要靠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还要靠具备良好师德的高校教师群体的努力。高校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使学生具备专业的知识与技能,还需要教师采取正确方式,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教师对人类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教师的言传身教及自身品质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具备优良师德的高校教师,对学生树立思想观念有着积极的作用。
实现新时代的教育根本任务,不仅需要转变高校教师教育理念,提高网络时代教育技能与方法,更需要不断加强高校教师师德修养的建设,使教师具备坚定理想信念、严谨学风、高尚的道德操守,并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2.提升高校教师群体能力与素质的需要
高校教师作为实现教育任务的关键群体,提升自身能力与素质十分必要。“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不断完善自身,不断提高技能,坚持严谨治学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业,只有不断提高道德修养,树立理想信念才能为学生树立典范,继而影响学生。在高校教师提高和完善自身的进程中,思想指导教师的师德尤为关键。一方面树立良好师德的教师,能够正确认识自身的职责,正确对待教育任务与自我提升任务。另一方面,高校教师具备师德、遵从师德规范,传播正确的思想观念,能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积极的作用。师德的建设中,最重要的是教师理想信念建设。一是高校教师要明晰我们的教育是为谁培养人,以及培养什么样的人,高校教师要坚决拥护党的领导,坚定信仰并实践理想。高校教师应自觉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为大学生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果。二是高校教师作为中国文化的传播者,需要批判继承传统文化,掌握社会主义文化,牢牢树立文化自信,从而更好地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
3.提升高校教学质量的需要
“教学质量的高低是通过学校人才培养、知识创新、社会服务等功能来体现的,是通过高校的校风和学风来彰显的。”[2]这些功能和风气的实现,离不开教育者的努力,更离不开教育者的师德师风。教育者传播知识培养人才,从而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继而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因此,高校教育质量的提高,需要教师承担教育责任,恪守职业道德,积极奉献,满怀热情地对待学生,培养出优质人才。教师恪守师德,会在高校形成群体风气,这会对学校的校风学风产生重要作用,改变高校师生的精神风貌。这也是高校质量的体现。总体来说,高校教师师德对高校的教学质量、校园风气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对优良师德的恪守,就很难保证教学质量,同样也不会有优良的校园风气。高校师德对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至关重要。
三、立德树人教育任务下高校教师师德建设路径
1.完善高校师德的建设与考评制度
良好的规章制度有助于事物的良性发展。完善健全的师德建设制度和监督评价体系也有益于师德的建设、维持与发展。师德建设并不容易完成,往往需要具体的措施与整体的制度相结合。健全长效的师德建设体系,推动师德建设的常态化发展,需要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同管理,各部门则需权责分明、分工明确,最终形成教师、学生及管理人员共同参与师德建设的工作格局。[3]高校可以利用宣传手段加强师德宣传,有益于建立师生关于师德的认识,也有益于师生共同关注师德问题,从而有益于师德的良性构建。高校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师德教育活动,促进师德水平的有效提升。高校也可以建立旨在完善教师师德的基层组织,一方面方便对教师师德的宣传教育,另一方面也为教师提供一个可以相互交流看法与经验的平台。
完备健全的考评制度,可以衡量师德的状况,分析原因,为师德建设的制度调整提供依据。学校要制订合理的方案、量化具体指标对教师的师德状况进行考评。一是学生是教师教育活动的直接受体,因此学生对于师德状况有最直接的认识和思考。学校的考评制度要注重学生的意见或建议,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等手段收集学生意见。二是可以采取教师间相互评测的方式。虽然每一个教师都是独立的个体,但每个教师了解教师发展过程中的普遍性。教师间的相互评测,既有益于教师在发现别人优点与不足的同时自我反思,也有利于教师间交流心得,促进共同发展。
2.加强自身师德建设
现阶段,为了实现中国梦的目标,我国要培养时代新人。时代新人必然是爱党爱国的人才,高校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爱国爱党意识。意识的培养除了理论教学外,还要教师以身作则,以自身为模范,为学生树立学习典型。这要求教师坚定正确的教育观念,加强对党的政治理论学习,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思想武装自己的思想,树立对党和国家的坚定信仰,自觉抵制不良社会思潮,为学生提供一个模范。教师是一个教书育人的职业,人才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教育过程不仅漫长,而且还需要教师倾注心血。面对这一任务,高校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做到热爱自己的职业,甘于奉献,恪守诚信,悉心指导教育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教师还要具备正确的学习态度,不断补充前沿专业知识,既可以增加教育教学内容,又为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模范。教师要树立爱党爱国信仰、加强职业道德,并将其付诸实践,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师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