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机制研究

2017-01-21李墨文晶晶刘斌贝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根本任务实现路径立德树人

李墨 文晶晶 刘斌贝

[摘要]“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完成这一任务,需要探索“立德树人”的实现路径,主要包括课程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创新“立德树人”的有效机制,不断增强“立德树人”的社会合力和整体效应。

[关键词]“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路径;有效机制

[作者简介]李墨(1982-),男,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教育学、心理学研究。文晶晶(1985-),女,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编辑,硕士,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刘斌贝(1990-),女,石家庄学院,学士,主要从事高校组织人事制度相关研究。

[基金项目]本论文是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四维模式研究”理论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编号:HB16JY043。

[中图分类号]D26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031(2017)01-0061-02

一、“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立德树人”是教育根本任务的体现,体现了教育的本质问题,抓住了教育问题的本质,给学校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新形势下,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立德树人”,一方面,强调“德”的重要地位在人们道德、智力等方面的核心地位,普遍体现于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服务之中。另一方面,“立德树人”强调“立德”是“树人”的一种方式,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决定了“立德树人”要立的“德”是社会主义的德。

目前,社会在深化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在现实形势下,强调“立德树人”尤为重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人们的道德观念的变化也产生了影响。一方面,它有效的促进了人们的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形成,另一方面,也使人们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道德困惑和道德迷失。在一些大学里偶尔发生的恶性事件,如复旦投毒案、药家鑫案等,所以人们不得不反思当前的教育问题。社会道德失范,对人们的心灵和社会秩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人们认识到人才培养注重道德对整个社会的发展的重要性。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价值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如何有效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走进课堂,如何有效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如何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如何有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树立和坚持正确的社会主义道德,如何帮助学生把握成长的方向和规律,培养学生的道德品格,把学生培养成品学兼优、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才,大力推进和深化“德育”,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时代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立德树人”的实现路径

(一)目标取向

在现阶段的大学生多是“90后”,这些学生由于从小生活条件优越,从未经历过真正意义上的挫折,缺乏深刻的见解和理解,对生活制定实际发展目标的思维能力薄弱。因此,在实施“立德树人”的过程中,教育者应使用目标导向机制,帮助大学生从自身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引导大学生在学习、生活、道德修养等方面,找到促进个人发展的途径和方法。同时,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导青少年的理想信念教育,进一步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作用。“理想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信念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因此,“立德树人”就是要坚持以增强他们的民族责任感和爱国责任意识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加强国家安全教育,民族自立、自强的国家意识,坚持把国家目标、社会导向、个人行为统一起来,增强创新意识,确保“立德树人”理念紧跟时代潮流,与时俱进使“立德树人”永葆生机,服从服务于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基本价值追求。

(二)发挥主体能动性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主体充分发挥能动性。“立德树人”的主体既有群体主体与个体主体之分,又有外部主体和内在主体之别。在“立德树人”的构建过程中,要善于创造的实现和优化调动主要环境的主动性,积极创新有利于发挥主动性的主要方法和措施,加强“立德树人”的有效性实现的基本任务。

青少年既是“立德树人”的主要对象,也是“立德树人”最重要的主体。青少年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将会影响个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同龄群体心理发展方向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的行为。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世界体系的每一个思想映像,总是在客观上受到历史状况的限制,在主观上受到得出该思想映象的人的肉体状况和精神状况的限制”。青少年还在发展阶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等许多概念尚未最终确定,加上大部分的青少年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依赖性强、心理承受能力差、自我调节能力较弱,导致他们缺乏道德认知、情感和道德意志薄弱,缺乏道德实践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的道德的形成和发展。在“立德树人”主体的地位,帮忙他们以自我教育为主线,努力提高青少年的道德认知、强化道德情感、增强道德意志、坚定道德信念、规范道德行为,并积极参与和组织有关的道德实践,不断提高他们的道德品质的意识。同时,要善于在主体和内部主体相结合的社会建设中,学校与家庭的自我整合以及各主体之间的四种主动机制的互相合作,实现能力培养的统一,提高“立德树人”的实效性。

(三)创新驱动

创新驱动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的必要条件和内生动力。“立德树人”是党和国家关注的问题,是非常创新的领域。针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应坚持与时俱进,创新为驱动力,根据客观形势的变化,在培养方法、载体等不断充实、改进和创新,提高“立德树人”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一是创新“立德树人”的方法。“立德树人”是一个系统性和复杂性很强的教育活动,其方法也应该是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要改变传统的说教、灌输等方法,探索“立德树人”的新方法,如变灌输为引导、加强师生互动和平等交流、重视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等方法、要注重社会实践方法,马克思曾经指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因此,“立德树人”必须依靠社会实践活动才能证明其有效性,“立德树人”的方法有针对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的方式。二是创新“立德树人”的途径。根据时代的发展的新变化,新的德育内容和方法,选择适当的方式,采取多层次、多渠道、多路径的德育活动,如采取谈话、学习理论、学生党建、管理工作、志愿服务等活动,充分发挥政府的示范作用,发挥共青团领导等社会团体的作用,提高道德吸引力和号召力。三是创新“立德树人”的载体。“立德树人”必须采取多样化、适应的载体来达到目的。在“立德树人”的过程中,广泛利用社区、新闻、大众媒体等媒体,建立青少年易于参与、乐于参与的平台,多营造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生活情景,把德育的内容和目标渗透各个环节,增强“立德树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猜你喜欢

根本任务实现路径立德树人
振兴发展是老区根本任务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国际私法法典化的挑战与实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