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中西方会计准则制定模式的比较

2021-11-24刘梦瑶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

现代经济信息 2021年13期
关键词: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会计信息

刘梦瑶 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

一、中西方会计准则制定环境的比较

(一)经济环境

英美等国家实行的是自由市场经济,国家对经济市场的调控较小,不会对市场进行干涉,也不会对会计准则严格要求。而他们发达的经济不仅为他们的会计理论和制度的发展提供了更多可以发挥的空间,也使他们的会计行业整体职业素养逐渐提高。

而中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整合了市场的调节和国家的监管。企业只能在国家规定好的会计制度下选择合适自己企业的方法,会计制度对企业的影响不可小觑,这样会使企业自我发挥的余地较小。而中国的经济发展依然处于相对较弱的状态,会计的发展还有很大发挥空间,也要继续完善会计准则体系。

(二)法律环境

英美的法律与中国不同,法的意义是对法律纠纷进行解决。而会计在法律中的规定所占的篇幅很小,法律也不会颁布实现会计准则,只对一些会计原则性问题进行规定。

中国的法律的制约性较强,在明确的法律规定下,才能对案件进行判决。会计准则的制定来自政府以法律法规标准形式的颁布和实行,并强制要求人民遵循和实施。

(三)文化环境

西方国家崇尚个人主义,会计准则的存在只是提供一个原则性的指导,灵活且实用才是会计准则的重点,因此不对它进行严格要求。而且在英美国家,会计制度出现要早得多,目前已经是相对比较成熟的状态了。

中国是集权制国家,从古至今都比较崇尚集体主义,做事情讲究稳定和安全,不敢轻易尝试新事物,导致创新意识较弱,政府制订会计准则,企业只需要跟着政府规定的步调走。而且我国会计准则产生较晚,相对于英美来说还没有步入成熟阶段。

(四)政治环境

英美是资本主义国家,他们的政策和法律主要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对他们来说个人利益要远大于社会利益,不同党派之间的相互争斗根本目的也是为了一己私利,所以他们的会计制度相对来说也是偏向资产阶级。

而我国与他们大不相同,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向来秉持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社会主义制度使国家时刻把人民利益和社会共同利益作为首要考虑因素,这就代表我们国家的会计制度不存在像英美那样偏向于某一个阶级。政治方向的不同也会造成制度和政策的不同。

二、制定主体和目的不同

(一)制定目的

美国的自由市场经济体制导致私有制的企业在经济市场中占据比较优势的地位,这决定了美国的会计准则制定目标是满足债权人和投资人对于会计信息的需求,特别是证券投资者,他们的利益要更加注意保护。

而我国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政府才是整体经济的关键,所以我国的会计准则要在满足债权人和投资人信息需求的基础上,对国家经济管控提供服务。但就我国目前的会计体系和方法来看,满足这样的需求还并不足够,所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制定主体

英美国家的会计准则制定都与政府没什么关系,美国会计准则由美国国会授权的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不仅独立而且具有权威性;英国会计准则由会计准则理事会制定,没有机构授权,但有公司法为其提供相应的保障,不过权威性和独立性都不高。

中国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是政府部门——财务部,政府的参与就代表着会计准则的制定也体现国家对经济的掌控,所以有法律为基础和保障,权威性更强。

三、保密程度不同

美国文化是众所周知的透明、公开的代表,他们在建立会计准则的一系列过程几乎都在监督之下,所有的事情都会放在明面上讨论。而中国文化相对来说内敛、约束较多,在制定会计准则时只是相对公开,有很多内容的探讨都不是放到社会公众视野中的。这种文化差异也体现在在会计实务中,例如中美会计信息的披露。我国的准则中对于会计信息披露没有过多要求,但美国对于会计信息披露要求详细且具体。会计信息的公开对于会计工作的开展也是十分重要的,我国也应该对此作出相应合适的改变。

四、通过中西方会计准则差异反思和面对我国会计准则的问题

(一)我国对“实质重于形式”应用不足

在会计实际工作中,交易或事项不能仅仅根据法律形式来进行核算,而应该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来核算,如果企业的会计核算仅仅按照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或人为形式进行,而这些形式又没有反映其经济实质和经济现实,那么,其最终结果将不仅不会有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反而会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因此,交易或事项的实质要重于形式。众所周知,连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都将这作为一项重要的会计原则来实施,可见实质重于形式在会计应用中至关重要,而我国才刚将这一项列入《企业会计制度》中,更应该重视其运用。当今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交错,已经逐渐一体化,随着国际经济市场的不断扩张,国际会计准则将会影响不仅仅一些国家,也将会影响世界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趋向,我们也应该推动会计准则的国际化。我国正式已加入WTO,参与各国的贸易竞争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也为了更加融入国际经济市场,我们必须按国际惯例向国际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真实、公允、可比的会计信息。为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能更好运用,我们不得不要求会计人员具备更好的职业判断能力,我国在这部分比较薄弱,因此应该更加注重这些问题。我国集权程度较高,规避风险意识不强,职业化水平也比较低,实质重于形式还有好一段路可走。

(二)如何融合国际会计惯例和中国特色会计概念

我国与西方国家的文化的差异还是比较大的,而且这种差异已经存在很久很长一段时间都不可能消除。由于我国会计制度萌芽较晚,我们的会计制度也是有借鉴西方国家的成分,这就导致了我国可能与西方国家的会计制度存在雷同的地方。但各国文化和环境不同,我们虽然可以借鉴西方国家好的会计制度,但一定要结合本国实际,保留我国自己的文化和特点,实行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制度。

(三)解决会计人员职业素养和行业素质不高的问题

我国的部分会计人员水平处于低阶段,职业能力不强,很难及时适应一些会计制度的转变。从职业道德层面看,我国会计信息准确性不高,由于我国会计制度还不够完善,总有很多人钻空子而发生很多造假案件,这个时候会计人员职业素养的提高尤为重要,尤其是注册会计师,他们对财务表报表进行审计并发表意见,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我国独立审计业务还没有步入成熟阶段,在实际操作中受到多方面的置喙,所以提高注册会计师的职业素养也是我们应该重视的地方。

(四)政府的监督机构不够健全

由于我国集权制度,政府在国家经济中扮演的角色不仅是监督者更是参与者,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十分重要。作为参与者,政府直接参加一些经济活动,而作为监督者,要对我国的经济进行宏观的监督和管理,为促进经济快速增长和谋求人民利益最大化作出努力。但这样一些会计准则可能会微弱的偏于政府的利益而非全社会的利益,应该建立独立的监督机构,更客观地监督和调控我国经济,才能使社会经济利益实现更大化。

五、对我国会计准则制定模式的建议

(一)对会计准则进行完善

在保全会计准则制定机构权威的同时,使其更加灵活可变。时刻关注国际会计惯例的变化和我国内部环境的改变,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能只是盲目跟从他人脚步,在选择更适合我国的制度的前提下进行适当改变,将会计思想和概念与与我国自己的文化相结合统一,制定与我国环境体制文化可相融合的会计准则,增强我国会计制度与国际会计制度的接连性,让会计准则更加灵活实用且能在未来长远发展中发挥作用。

(二)运用互联网增强会计准则的透明性

互联网是现在信息传播的重要途径,可以利用互联网建立交流通道,让每一个公民都可以参与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实行。会计制度的实施离不开全国的公民,为了会计准则可以更好地推行和实施,也为了能找到更适合我国的会计政策,应该提高公民对会计准则的参与和监督,为社会各个阶层提供便捷的途径来了解我国会计制度,只有更加了解才能充分运用,全民的参与会使我国会计制度更快更有效地完善。

(三)增强会计准则制定人员的专业广泛性

对于会计准则来说,针对的人群广泛且不仅限于会计行业,如果仅仅让会计理论素养高的人来制定,会让会计制度太具有局限性和狭隘性,因此我们应该选择更多从事不同方面的专家来参与会计准则的制定,例如咨询、研究、实操等各个方向的高层次专家,扩大会计准则的适用范围,眼光不能过于狭隘,这样才会使会计准则可以更加全面和广泛地进行运用。

(四)创建更科学实用的会计概念框架

由于会计准则制定程序对于会计工作的具体实行来说不够详细,也不够规范,会计框架还有可以改进的空间。为了建立更好的会计框架,则需要提高会计准则制定程序的客观和科学性,在具有展望性和适用性的会计框架下,会计准则未来应对环境变化时,能够及时预测并作出适应的措施,让会计准则的发展稳定且持续。

(五)推动我国走更加国际化的道路

以国际会计准则为参照,结合具体国情,对我国会计准则提出改善,使会计准则能和国际会计准则顺利接轨,又更适合我国发展。同时也要推进国际会计准则在国内的发展,在应对不同的会计事项时能够在国际和国内两种会计准则中进行选择,以弥补目前国内会计准则还不够具体的瑕疵。只有让两种会计准则相互融合,相互作用,才能在处理会计实务时更加得心应手,不会陷入不知所措的尴尬境地,有了更好参照标准,会计工作效率。不过由于各国的经济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国际会计准则发生变化时也要及时在国内进行调整,让两种准则持续有机地发展。

猜你喜欢

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会计信息
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的创新策略
切合实际完善政府会计制度
探讨企业会计信息披露问题
预算会计制度改革难点思考与探索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探讨
事业单位如何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新会计准则运用中的若干问题思考
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发展、构成及展望
财政部发布四类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小企业会计准则》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