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摊经济的影响与发展——以西安大学城聚集处为例

2021-11-24李怡杰西北政法大学商务英语

现代经济信息 2021年13期
关键词:摊贩大学城西安

李怡杰 西北政法大学商务英语

一、文献综述

自地摊经济产生之时,学者们就对其进行了探索研究,且国内外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此外,关于城市地区地摊经济的学术文献很少,这也反映了国外管理相对较好的地摊经济。因此,很少有国外学者认为要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城市地摊经济的管理属于城市管理的范畴,根据所掌握的资料,国外学者主要是从城市管理的角度,或者具体地说是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探索的角度进行研究。国内学者主要对于地摊经济存在的必然性、正负效应、管理发展等进行探讨,提出了很多卓越的理论与见解。

(一)国外研究方向

欧洲共同体委员会在1990年时成立了可持续城市环保专家团队,其于1994年发表了《可持续的城市规划:第一份报告》[1]。本报告书目标之一就是将生态系统视为自然生物,采用全面的方式将其作为生态系统理念应用到每个城市,规划和管理城市。

英国城乡规划协会可持续发展研究团队成员小组在1993年发表《可持续环境的规划对策》的研究报告[1],推进了可持续环境规划的实施和应用,将自然资源、能量、污染、废物等环境因素的管理纳入了空间资源开发规划所有层面的研究报告并由此制定了一系列的实践行为指南。

(二)国内研究方向

1.地摊经济存在的必然性

地摊经济的存在展现出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王伟锋在《地摊经济的可持续性》中从政府管理与金融支持的视角认为,地摊市场的存在是政府推动市场发展的产物,是金融创新为它提供了发展的动力[2]。

2.地摊经济的正负效应

国内外众多学者对地摊经济的正负效应做了许多学术研究与讨论,因此产生了许多卓越的观点。一种见解源于王俊杰在《地摊经济的社会效益及规范化》,此文中提到了地摊经济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展现其在社会中的正效应:(l)缓减城市就业压力,解决外来人口生计问题;(2)满足城市居民的部分消费需求。[3]

另一种观点认为地摊的存在造成了一定的负面效应。在《探析城市精细化管理如何包容地摊经济》这篇博士论文中,刘娟已经首次明确提出,从长远角度来看,地摊经济的零散性会阻碍城市规划管理;从短期角度来看,流动摊贩流动性高等因素,会增加管理成本;存在不诚信现象会损害消费者的权益[4]。

3.地摊经济的管理发展

自地摊经济存在至今,其管理问题一直是我国学术研究的中心。李玉杰在执法层面进行分析,认为应进行精细管理,树立“小地摊,大民生”的理念[5]。本文以相关资料为依据,基于实地考察和对大学城周边地摊发展的深入调研,对地摊经济发展对各主体影响程度的作用等方面做了初步分析,并针对当前大学城附近地摊经济发展状况提出一些建议。

二、地摊经济对西安大学城不同主体的影响

(一)对于地摊摊主

地摊商品品种丰富,获小利易,获大利难。地摊经营种类主要有早晚餐、服装配饰、果蔬售卖等,其中烧烤小吃、果蔬售卖和服装配饰分布最广,数量最多。据实地采访数据显示,地摊(以西北政法大学西门摊位为例)日营业额在80—500元,利润在20%—40%。西安一般普工工资80—120元/天,技术工工资250元/天,流动小摊贩(卖菜)日均收入100左右,属于中等偏下水平,仅可满足一家人在西安一天生活的最低需求。这也说明地摊经济中的小摊贩的收入是存在不均衡的分配现象的。对于有固定的摊点和集中管理的摊贩,收入远高于流动摊贩一天所得。

(二)对于消费者

在寒暑假后,西安各高校地区的摊贩为了赚回成本,都对商品进行降价,这带动了大学生消费的欲望。但是西安有许多高校为了加强对学生安全监管,在周内仍然选择继续封校(例如:西安欧亚学院),使作为消费主力军的大学生不能进行消费。所以,为了满足日常的购物需求,大部分仍被封校的大学生会选择网购。这也对高校附近的地摊经济形成阻碍。除了地摊经济与消费者的促进与阻碍的关系之外,地摊经济之中存在不诚信经营也会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三)对于实体店主

地摊经济的存在可能会挤压售卖类似产品的实体店。虽然两者满足的是消费者不同诉求,但是诉求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重合。所以,两者形成了一种既互补又竞争的关系。比如:在陕西师范大学附近的小郡肝串串店会受到附近串串小摊的影响;在西北政法大学附近的长沙臭豆腐是一家商铺,但是其收益远没有小摊贩所卖的臭豆腐客流量大;在西安外国语大学附近的油炸饼小摊贩很多,这也影响了学校附近炸串店的生意。

(四)对于城管

地摊经济会增加西安大学城附近相关行政部门的管理成本。高校聚集处的流动商贩大都是低成本买卖,管理部门很难掌控其经营时间和地点,在实际管理中无法实现集中统一有效的管理;加之其流动性强,影响大学生出行、也导致交通秩序等行为不能及时进行有效的处理,成了高校附近群众投诉的热点、本城市反映的焦点和西安城市管理工作的难点。

三、规范地摊经济在西安大学城发展的建议

(一)设置进入市场的门槛

地摊就业无年龄、学历、时间限制,成本低、形式灵活,成为了灵活就业的首选。但是市场准入门槛低,可能成为违法分子有机可乘的根源。所以,政府对于进入西安大学区市场的摊贩,要进行严格的把控的监察。一是政府加强制度把控。政府有关部门出台相关制度,规定地摊经营的市场准入条件、摊主信息登记制度、诚信经营考核管理制度等;二是规划区域经营。在城区重点规划部分区域设立流动摊位贩卖点,规定经营地点和时间;三是定期开展座谈会。倾听摊主及城市居民的意见,及时解决在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二)探索地摊经济效益和成本的分担方案

要想更好地保证西安大学城聚集处的地摊市场经济有序健康发展,首先就需要充分了解地摊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收益与成本,才能从高校地摊市场经济发展中受益,进而来承担如何降低高校地摊市场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收益要付出的成本。其次,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应的体制或者政策,以便于保证企业能够获得更多利益主体,比如占据良好位置的行业主体,承担相应的责任,承担更高的成本。做到了权责相匹配,避免了在地摊经济发展过程中反复产生的矛盾和纠纷,保证了地摊经济长期为基层人民提供良好的发展机遇。

(三)合理分配地摊小贩的经济发展机会

管理者必须动态地干预当地街头小贩经济发展机会的分配和协调。管理者需要动态干预摊位的分配顺序,根据不同摊位的经济发展动态调整摊位的分配,避免一些摊位长期占据好的摊位获得更多的利润机会,使其他相关的摊贩无法获得应有的利益。这样也可以使管理者与街头摆摊的摊主关系变得更加和谐,营造更好的城市氛围。

四、地摊经济在西安大学城的发展前景

(一)形成链式效应

地摊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不是独立存在的。“地摊经济”+“直播卖货”的新方法,也将会形成一系列正向的连锁效应。对于西安大学城附近的商贩来说,不断地接触新兴的模式,并借助网络的形式销售自己积压已久的产品,就可以填补在学生放假期间收入的空白。通过直播的形式卖货后,商贩也不断地提升自我核心竞争力,提高产品的质量,得到更多收益。

(二)形成规模效应

采用“直播带货”方式产生链式效应之后,并不是单个的摊贩在销售。西安大学城聚集处的摊主应依靠相应的包装团队,通过团队把某一个区域内的摊贩整合,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在线上,摊贩的身份也转变为主播,借助粉丝把摊贩卖货所能得到的利益最大化。在网络上直播达到一定的阶段之后,通过大数据分析消费者需求、优势产品、地方特色等,让大批量产品依托线上直播与实体店销售,实现利益最大化。在进行线上线下深入结合的模式的过程中,促进西安地摊经济不断发展。

五、结语

西安市为形成城市核心竞争力,吸收本地高校毕业的专业人才,不断发展经济。在2020年5月底国家发布了“暂时不将占道经营及市容市貌作为城市绩效考核”的政策后,逐渐炒热的“地摊经济”成为了新的经济风口,西安抓住国家政策和各种经济风口来提升经济。本文通过论述“地摊经济”在西安大学城区发展对不同主体的影响以及需要整改之处,明确要持续发展地摊经济仍要以政府这只“无形的手”作为主要抓手并且摊贩作为主体需要不断提高自我竞争力。“地摊经济”作为一个有争议的话题,即使学术界有对“地摊经济”造成的不利影响进行批判,但是“地摊经济”对促进西安大学城区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希望本文对地摊经济发展的探讨可以对政府进行行政决策起到辅助作用。

猜你喜欢

摊贩大学城西安
西安2021
Oh 西安
“首届中国钢琴音乐周”在我校大学城校区举行
《西安人的歌》突如其来?
大学城经济对城镇化影响初探——以呈贡大学城为例
大学城体育课程资源共享初探
风味小吃